战略视角下电商S公司的财务分析
2023-02-12李祉儒杨西平
文/李祉儒 杨西平
在经济全球化中,企业的内部和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企业的发展要考虑多方面的影响因素。如今,乳制品企业受到三孩政策,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乳制品企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文章以地域性品牌成长起来的电商S公司为研究对象,从战略视角下对电商S公司进行财务分析,发现S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期望S公司能够发展得更好。
一、引言
在经济大环境中,战略的制定对公司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将战略和财务分析相结合就显得尤为必要。随着我国老年人口逐渐增多和三孩政策的开放,增加了消费者对乳制品的需求,在2020年疫情防控期间,乳制品成为消费者提高免疫力的重要物资,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奶业发展。作为北京本土品牌的乳制品企业S公司正积极地向全国辐射,S公司与天猫、京东等平台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形成C2M 商业模式,增强用户数量和用户黏性,以实现品牌全国化为愿景。文章以电商S公司为研究对象,将战略和财务分析相结合,发现S公司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措施,帮助S公司更好地发展。
二、S公司的战略分析
(一)S公司概况。S公司于1977年成立,以奶业为主。2019年S公司被授予北京老字号。S公司采取直销、分销、电子商务的销售模式,销售网络覆盖全国各地。在物流配送方面,S公司主要依靠京东协同仓形式的供应链,将顾客和品牌的距离拉近,打破时间和地域的局限,拓展品牌。
(二)PEST分析。1.政治环境分析。2008年奶粉业“三聚氰胺”事件的曝光,国家加强了乳品企业的严格查控,2017年1月,奶业的“十三五”规划出炉,乳制品行业受到政府的重视,2018年国家又提出“做大做强民族奶业”。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支持奶业发展,新的国家政策陆续出台。2.经济环境分析。目前,城镇化进一步挖掘农村的市场潜力,这使得我国乳品消费规模得到了扩展。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新成为乳品行业的主要驱动力,中国乳品企业逐渐走国际化战略。3.社会文化环境分析。国内乳制品企业在稳定国内主要消费市场的同时,积极扩展国外市场。国内乳制品企业采用实体加电商的销售模式,利用广告宣传加强推广乳制品的消费文化。三胎政策全面落地和我国人口老龄化,这些外部因素刺激了乳制品的需求。4.技术环境分析。我国目前大部分企业已经开始从饲养原料入手,从源头上确保了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乳品企业在创新技术的洪流中不断锐意进取,在国际化进程中和国外大型奶业集团抗衡。同时,电商时代的到来向乳制品企业扩展了销售渠道,提供了多个平台保障。
(三)SWOT分析
1.内部优势。S公司品牌定位高端,深得消费者的信赖。2019年S公司被授予北京老字号,S公司的奶源主要来源于自建的绿荷牧场,规模化生产是保证奶源供应和品质的重要保障。同时,在物流管理模式方面,公司采取了“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战略,形成了相对成熟、稳定、高效的物流体系。物流配送服务具有全程定位、温度控制、安全监控等特点,产品能安全、及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满足客户的需求。2.内部劣势。S公司管理模式及制度较为落后,总体运作决策的效率不高,经营管理费用高,是制约S公司发展的最基本的原因。S公司和发展初期就采取全国性发展战略的蒙牛、伊利等企业相比还是存在差距。3.机遇分析。(1)消费需求。近年来,城镇化的发展促进农村对乳制品的需求。我国老年人口的增多和我国政府对三胎政策的开放,也会加快乳制品的发展。这些对S公司来说都是拉动需求的机遇。(2)销售渠道。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奶制品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也进入了一个重要阶段,对S公司来说是不容忽视的机会。(3)法律政策。“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对奶制品企业的食品安全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企业的生产成本变高,这对本身质量要求较高的S公司来说是较好机遇。此外,国家和部分省、自治区出台的多项政策有利于S公司的发展。(4)收购奶源。S公司股份近两年全国化扩张的步伐明显加速。S公司以现金收购北京首农畜牧发展有限公司46.37%的股权,首农牧业依托自主研发的大数据运营中心将和S公司发挥协同效应,能够极大降低S公司产品的生产成本,提升S公司整体的盈利能力。4.外部威胁。首先,在乳制品行业中,公司数量众多,产品种类多,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增加,S公司面临着这种威胁。其次,品牌壁垒大,伊利和蒙牛是行业内的标杆企业,品牌影响力已深入人心。此外,目前中国奶制品市场上有许多国际品牌进入,对S公司的市场占有率造成冲击。
三、战略视角下S公司的财务分析
(一)盈利能力分析。通过2017年到2021年的财务数据发现,S公司的销售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0%以上。2017年销售净利率较低,主要是因为原料等成本费用的增加。2017年之后净资产收益率呈上升趋势,主要是因之前公司采取的并购战略导致公司资本盈利能力受到影响。2017年后S公司资产报酬率虽然都维持在15%左右,但均低于2017年20.04%的资产报酬率,说明S公司未对资产有效利用。2020年由于新收入准则的执行,S公司受到外部环境影响较大,没有及时战略决策,所以导致S公司的各项指标较前几年下降。2021年S公司受到多方面的支持和新机遇,公司针对外部环境积极采取应对战略,盈利能力有了大幅提升。
(二)营运能力分析。存货周转率在五年里基本持续增长态势,从8.43增长到11.49,说明S公司采取的调整产品结构的战略使S公司销量大增。2017年到2020年S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从10.35降到了8.43,说明应收账款回收能力不断降低,公司应减少赊销,避免公司财务风险。2017年到2020年总资产周转率呈下降状态,从0.80降到0.55,这是因为S公司进行大幅并购战略致使降低了S公司的资产管理效率,减弱了资产管理能力。2021年公司营运能力的各项指标较之前都有提升,这是因为利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和企业及时的战略调整。
(三)偿债能力分析。在流动性方面,这一指标从1.92下降到0.93,总体上呈现出下降的趋势。在速动比率方面,此指标与流动比率相似,且逐年递减,这主要是由于S公司采用现金收购方式,从而导致负债的偿付受到影响。S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在收购之前低于35%,但在并购后的头一年内就达到了55.75%,从而使S公司的长期偿债能力指数下降,使其长期债务风险增大,因此,企业在扩张时可以进行多种融资方式的战略选择。
(四)发展能力分析。净利润增长率从2017年以后出现了负增长,虽然在2018年迅速回升,这是因为S公司大规模扩张战略造成较大的财务压力,加之原料价格提高,因此造成净利润降低。总资产增长率的下降是因为并购当年S公司采用现金方式进行并购,造成总资产增幅的迅速下降。2021年S公司净利润增长率激增,有了大幅度的突破,整体来看,S公司受到整个宏观环境和政策的影响,其发展值得期待。
四、战略视角下S公司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一)战略视角下S公司存在的问题。1.战略管理方法不当。S公司管理模式和制度落后,经营管理费用高,没有一个可以有效控制成本的战略管理方法,忽略了成本和费用两大关键因素。其中,原料奶,大宗辅料等是公司生产的主要原料,其价格受养殖成本、季节变化、国际贸易、市场供求等因素的影响,产品的价格也会有很大的波动。S公司成本管理观念较为滞后,这样容易造成了战略决策的错误。2.销售市场局限,尚有潜在市场。S公司的发展还存在着潜在的市场,目前,城市化进程将为广大农村市场提供广阔的空间,这样的聚集效应将会刺激乡村的消费潜能。与此同时,S公司也要注意到多元化的消费市场需求。3.应收账款回收能力低,总资产周转能力不强。S公司款项收回慢,说明营运资金过多呆滞在应收账款上,这会影响正常资金周转及偿债能力,使公司抗风险能力降低。同时,S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不高,可能存在多余,闲置不用的资产。
(二)战略视角下对S公司的建议。1.构建战略成本管理。S公司可以先以成本领先战略为目标出发,对S公司成本动因进行分析,根据S公司的现实状况构建价值链战略成本管理体系。此外,S公司需要强化内部管理,建立费用预算,监督与审核。2.灵活调整竞争战略,满足多种消费需求。乳品行业竞争激烈,S公司应拓展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创新营销策略,重视产品市场推广。对任何公司来说,消费者是影响企业整体盈利的最重要因素。因此,S公司应提升创新能力,满足产品的差异化需求,S公司要将更多的新技术、管理人员融入人才梯队中,组建一支高效率的科研团队,此外,S公司还需根据消费需要和产品特点,打造出多风格的产品。3.加强应收账款风险防范,提高资产周转率。根据行业特点,S公司可以成立专门信用管理小组,抽调财务部相关人员和销售部相关人员,从财务角度和销售实际情况给出建议来设置应收账款的合理比例。同时,公司也可以对客户绩效评估以及客户经营能力进行关注,建立有效策略来激励还款。此外,S公司应更好地提升资产的使用效率,避免出现闲置资产过多影响整体资产流动性的情况。
引用出处
[1]樊硕.多元化战略视角下集团管控模式优化策略研究[J].时代经贸,2020(21).
[2]黄璐,张路,杜勇.新冠疫情下金融控股公司战略管理会计实施与完善:以ZJ集团为例[J].财会通讯,2021(15):168-171.
[3]张新民,钱爱民.财务报表分析:理论与实务[M].1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