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循环经济的视角
2023-02-12张旭亮
文/张旭亮
随着现阶段人们的生态环保意识不断提升,循环经济成为重要经济发展和实践模式,也成为各行各业可持续发展中必须走的道路。而在循环经济发展运行中,逆向物流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促进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能够促进逆向物流发展水平和效益提升,提升资源回收利用效率,对于循环经济的有效推进和发展意义重大。本文从循环经济视角,探究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路径。
1.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的关系研究
物流金融服务强调的是物流和金融结合,这种结合可以促进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发展效益提升,还可以让企业的融资渠道得以拓展,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现阶段,很多学者对于物流金融服务的业务模式分类研究比较关注,但是目前我国物流金融服务尚处于探索阶段,逆向物流环节的金融产品不足,需要物流业把握难得的政策机遇,确保物流行业的有效发展[1]。循环经济是一种资源友好型经济发展模式,强调再利用、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是可持续发展中的有效经济发展模式。不过目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比较快,资源、环境以及经济发展的矛盾更加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十分必要,循环经济注重回收、再利用,能够变废为宝,而可利用资源再投入逆向物流中,这样能够使正向物流中产生的残次品、包装物通过逆向物流,实现回收再利用。逆向物流和循环经济之间关系紧密。基于生产运输到消费者使用,周期生命末端都体现了产品整体生命周期流动。相应的包装、升级维修、回收并提取有价值的物质、材料合成、回归源头等,就是一个循环过程。正向物流和逆向物流的关系和人体的血管比较类似,静脉和逆向物流相关,动脉和正向物流相关[2]。静脉中的血回流到动脉就是循环的过程。产品从投入生产到完成销售,完成了其使命后被回收,基于消费者末端向上走,就是一个逆向的过程。这个过程并不意味着产品生命终结,而是代表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始,通过可再生能源实现循环经济发展。逆向物流基于再回收、再制造来延长产品使用寿命,可以实现有效资源循环利用,其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等都十分突出。可见,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实现的重要保障,构建高效的逆向物流服务体系,才能避免循环链断裂。但是目前物流金融服务以正向物流服务为主,能够为相关金融服务业务提供支持,但在逆向物流方面,相关金融服务产品不足,而对于逆向物流而言,相关金融服务创新可以助力其发展,为废品回收和再利用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这对于促进循环经济持续高效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2.逆向物流以及物流金融服务的发展现状
2.1 逆向物流发展现状。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资源进入循环系统进行循环利用。因此需要对生产、运输、消费等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先进行回收和处理,然后再回到生产环节,而其中每个环节都要借助逆向物流来实现,从而形成巨大的逆向物流市场[3]。目前全球性的生态环境意识不断增强,面对越来越频繁的自然灾害和极端气候,人类开始意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开始越来越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逆向物流是对于正向物流生产、运输、消费等环节的废弃资源进行回收,使其再次投入生产的过程,这种物流发展模式逐渐得到重视,被很多国家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成为新的成本控制和利润提升的关键点。此外,随着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关注提升客户的服务水平,提升客户价值,企业也开始认识到逆向物流的作用重大。一些国外企业已经将逆向物流作为自身发展优势强化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构建逆向物流运行体系,让企业的产品销毁率显著降低,越来越多的企业加入投资逆向物流的队伍中,逆向物流已经成为现阶段很多大型企业成本控制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着力点[4]。
2.2 物流金融服务发展问题。从现阶段我国的物流金融业务发展情况来看,其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首先,我国的金融机构信用机制不健全,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缺乏第三方担保机构,导致金融机构对开展物流金融服务的重视度提升缓慢,这使得我国很多中小企业物流金融业务发展困难。其次,商业银行对于循环经济的支持有限,银行片面关注经济发展效益,考虑到循环经济发展会让企业的运营风险增加,加上资本市场本身不够健全,所以很多循环经济企业难以快速上市,而直接融资对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有限[5]。这样循环经济发展项目受到资金限制,所以发展动力不足,而非金融机构自身服务产品、业务以及品种少,很难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此外,现阶段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政策体系不完善,金融政策制定以及实施没有体现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视,依然更多关注经济发展效益,没有注重经济增长质量和社会发展效益提升。总体来看,现阶段对循环经济的物流金融服务政策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循环经济业务中重要的逆向物流业务,缺乏相关金融产品的支持。
3.基于循环经济发展的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策略
3.1 完善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在逆向物流发展过程中,政府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政府通过积极为逆向物流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协调各部门,确保逆向物流运作涉及领域相互配合,构建一个高效快捷的逆向物流金融创造体制。其次,政府要积极探索能够促进逆向物流金融发展的政策方案,从产业政策导向、税收优惠、利率降低、基金发展等方面探索相关金融服务业务开展[6]。此外,政府还可以对逆向物流发展的法治环境进行重整和优化,不断发挥好政府在宏观调控中的能力,促进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监管力度,规范相关市场准入规则,协调市场环境,避免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通过不断为企业创造一种良好的经营环境,促进逆向物流规划,加速区域内的通信网络优化,为逆向物流发展制定有效的行业标准和规范,促进逆向物流业的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
3.2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逆向物流业务风险控制。新时期,金融机构对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逆向物流企业提供贷款业务要,以更加积极主动的态度抓好风险内控工作,迎难而上,抓重点、抓主要矛盾,资产质量管控和贷后管理工作要常抓不懈,贯穿于全年的经营活动中,实现全行业务的高质量发展,实现发展与效益的同步提升。此外,要加速构建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防患于未然[7]。金融机构在逆向物流金融服务中,要结合信贷工作的实际需要,不断完善客户信贷偿还能力指标体系建设,通过构建这样的指标体系,对于客户和企业进行有效的能力分析,做好客户的最大偿还能力评价,在客户可承担的最大还款范围内开展信贷业务,降低客户业务发展的还款风险。通过积极把控逆向物流发展中的风险因子,才能真正对于逆向物流业务进行控制,确保逆向物流金融服务业务整体风险可控,促进金融服务业务效益提升。
3.3 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发展水平。目前,信息技术、智能化技术发展和应用已经成为潮流,物流业要促进行业先进技术发展,不断促进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发展水平提升,针对相关逆向物流业发展,可以鼓励相关企业不断完善自身的信息技术应用,促进系统物流工作运行模式改进,促进先进的物流技术应用。通过有效技术应用,进一步加速物流技术标准化建设,促进统一的物流软件以及物流服务标准构建,提升硬件标准兼容性等。借助相关信息化系统,让企业决策数据更加全面,及时反映市场变化,实现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8]。物流和先进技术的整合,还能加速构建物流信息网络体系,搭建物流信息共享平台,为物流企业的高效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3.4 培养逆向物流金融人才,提升服务水平。目前,逆向物流还处于探索阶段,行业发展的整体趋势好,但是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方面的人才短缺是普遍现象,对此,需要强化相关人才的学历教育,允许相关高校结合人才市场需要来建设现代物流专业,完善物流学科建设,设立物流专业的博士点和硕士点,不断打造高水平的物流人才培养基地。此外,还要发挥继续教育的作用,引导地区民办高校参与物流人才培养,构建多层次的物流专业和课程,不断强化职业教育,制定物流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促进相关人员的物流专业知识和技能不断提升。
总结:
循环经济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社会效益都是显著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要求,逆向物流是循环经济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要确保逆向物流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解决逆向物流发展中的金融问题。从目前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来看,其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对此,需要积极采取措施,从完善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政策,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完善风险预警机制,促进逆向物流业务风险控制、促进技术进步,提升发展水平以及培养逆向物流金融人才,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努力,不断推进逆向物流金融服务发展,为发展循环经济打好基础。
引用出处
[1]李莉,王倩,吴凤霞,等.循环经济为导向的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研究——基于逆向物流的视角[J].物流技术,2010,29(6):178-180,198.
[2]高洁.绿色物流导向的逆向物流金融服务模式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8):178-179.
[3]应玉萍,铁世萃.逆向物流的物流金融理论研究[J].中国商论,2016(8):122-124.
[4]李健,郑夏冰.逆向物流视角下的物流金融服务改进研究[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1):70-71.
[5]附立江.基于EPR的逆向供应链金融协调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9.
[6]刘佳.基于物流金融服务平台的中小企业信用评价研究[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09.
[7]李君安,毕家新.制造型企业逆向物流能力研究[J].金融与经济,2011(6):48-50,61.
[8]李莉,高洪利,顾春霞.基于低碳经济的第四方物流服务模式创新研究[J].物流技术,2011,3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