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创新探索
2023-02-12万全球
文/万全球
在当前互联网全球化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已经渗透到各个领域。中小型企业作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需要不断创新物流管理,以此来提升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核心竞争力。中小企业为了创新物流管理,就需要从自身电子商务发展的角度出发,不断进行革新,利用“互联网+”的发展模式,在促进物流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同时,为企业的内部发展提供动力,以此保障中小企业的持续稳步发展。在网络普及的当今时代,“互联网+”逐渐诞生。与传统的互联网技术相比,“互联网+”是对互联网技术进行延伸与应用,使其在不同行业体现出其存在的价值,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奠定基础。中小企业,由于其发展存在不足,应当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提升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力,以此来保障中小型企业的稳步发展。
1.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概述
中小型企业的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种:自营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模式与联合物流模式。顾名思义,自营物流模式也就是指中小企业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在企业内部建立独立的物流组织框架,利用科学的物流管理体系与技术,使自身具备一定规模的物流运输能力,企业能够保障从原材料采购到产品销售整个环节物流运输工作的顺畅[1]。第三方物流模式则是指中小企业在发展建设中,将自己的精力放在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上,涉及的物流管理工作则是以外包的形式与第三方物流公司合作,借助第三方物流公司的物流网来完成运输工作。联合物流方式则是指中小企业利用合约的方式,使企业间的物流领域形成战略合作模式,这种模式更便于中小企业强强联手,在减少资源投入的同时,共同承担风险,这属于一种双赢互利的物流合作模式。
2.“互联网+”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中的利用价值
2.1 控制物流的成本。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互联网技术、云计算等已经与物流行业进行融合,有效推动我国经济的不断改革与发展。“互联网+”技术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有效降低物流成本的投入,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人们越来越偏爱网上购物消费,因此就促进物流行业的快速发展。但随着购物群体的逐渐加大,也给物流模式带来了很多问题:例如,订单信息的碎片化。由于物流是一个完整的链条,碎片化物流信息及不利于物流规模的发展,就需要利用“互联网+”技术,将物流信息进行整合,以此来降低物流成本[2]。
2.2 体现了现代物流的智能化特征。“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中小型企业为了谋求更长远的发展,就需要结合物流管理工作,有效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的优势,使整个物流网络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实现物流管理的创新。在物流管理工作中,应用“互联网+”技术能够使企业的管理者随时掌握物流动态,并根据需求进行订单物流信息的查询,以此来实现物流管理的智能化。“互联网+”技术在实现物流管理智能化的同时,能够加强企业与用户之间的联系[3]。传统的商品销售企业并不了解用户的需求,只是通过一些广告推广模式来进行产品促销,这种销售形式效果并不明显,而利用“互联网+”技术,企业物流管理工作能够在数据平台中得到显示,通过数据与购买信息的整合,了解用户的消费情况与年龄特点,以此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研发,有效推动中小企业的顺利发展。
3 “.互联网+”背景下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优化的策略
3.1 转变发展观念,提升基础建设投入。发展观念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建设中起到决定性的因素,由于一些中小企业领导层对“互联网+”技术的不重视,导致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建设缺乏发展观念的转变,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使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严重滞后。要加强保障中小企业持续发展,就需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小企业管理层的思想观念,加大信息化基础建设的资金投入,以此促进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要加大“互联网+”技术的宣传与培训,同时企业管理人员要重视“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建立专业的宣传团队,结合当前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将“互联网+”技术融入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中,全面认识“互联网+”技术对中小企业完善进步的影响,并利用有效的宣传与教育工作,使中小企业实现发展观念的转型[4]。切实重视企业基础建设工作,不断进行信息化技术方面的投资,从技术设施、技术水平、技术方法等方面不断完善,使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其次,发挥中小企业工作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改变传统的工作模式与观念,使工作人员能够以主人翁的精神参与到企业建设中来,利用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充分发挥员工在企业发展建设中的作用,使员工在工作中顺利完成创新,保障物流管理工作的效果,有益于中小企业的持续长远发展。
3.2 强调工作基础,重视人才队伍建设。人才是第一资源。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持,中小企业工作也是如此,需要利用人才的作用,不断推动管理工作的完善与优化。中小企业在“互联网+”时代的背景下,需要结合自身发展的需求,创建专业的人才队伍,以此来提升物流管理工作的进步。人才队伍的建设要渗透到中小企业的各个基层,在进行各阶层人才引进时,要制定完善的招聘计划、录用管理方案,以此来吸引高素质人才的加入,并结合高素质人才的工作能力,进行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以此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奠定人力资源基础。中小企业在进行人才引进与人才队伍建设时,应当着重于人才的选拔与培养。首先,在人才招聘选拔方面,中小企业物流管理人员应当结合自己的需求,明确人才选拔的标准。一方面,需要提高人才的专业素养与信息技术掌握能力,引进的人才需要结合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需求,将自己的工作与企业的发展需求相融合,使“互联网+”技术能够合理应用于中小企业的物流管理建设中;另一方面,选拔的人才需要具备相应的创新能力,结合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需求,充分发挥人才自身学科基础与创新意识,使其工作在不断进步的同时完成创新,打造具有相关技术水平与创新思想的人才队伍,使其保障企业物流管理工作不断完善与优化。在人才选拔进程中,企业招聘人员应当立足物流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有目的性地引进高素质专业人才[5]。其次,重视高素质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小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应当结合物流管理员工作的需求,与相应的高职、中职院校进行合作,明确企业自身对人才素质的需求,开展订单式培养,有针对性地对高职、中职院校毕业生进行引进,在缓解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同时,为中小企业提供专业人才,以此来缩短后期人才培训时间,为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提供充足的人力资源。
3.3 重视内部建设,完善工作管理体系。首先,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引进,完善企业内部工作管理机制。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中,中小企业结合各部门与岗位的具体需求,设置相应的工作管理制度,以科学规范化的管理,让每一位基层员工都能在工作开展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作用效能。同时,利用互联网技术搭建物流管理平台,各阶层的工作者能够利用物流管理平台,结合自身工作的需求,获取相关信息,以此来提升工作的整体效率。其次,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完善企业内部组织结构。中小企业在创新物流管理工作开展中,需要结合“互联网+”时代的特性,明确物流管理工作创新的重心,进行企业内部结构的有效构建,以此来促进中小企业建设的完善,从而达到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需求。在物流管理工作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建立互联网技术平台,将企业内部所有工作人员的工作状态以及绩效考核等进行统一管理,使企业的内部管理得到全面优化。同时,借助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完善企业的薪酬与福利待遇,使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被激发,在完成物流管理工作创新的同时,充分发挥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使整体工作活力得到提升。最后,基于“互联网+”技术的完善,重视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中小企业要想实现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就需要加强监督评价机制的建设。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优势,对工作人员言行、举止、态度,以及工作方法进行全面监督,来确保监督体系的构建,全面深入贯彻到员工的工作中[6]。在为客户提供良好服务体验的同时,使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创新工作得到广大用户的认可。中小企业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物流管理平台评价体系的构建,充分发挥互联网技术平台的优势,对客户的工作意见与需求进行整合与收集,以此来寻找物流管理创新的途径。中小企业结合物流管理评价平台反馈的信息,不断进行工作的优化,在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物流服务的同时,提高物流管理工作在客户心目中的地位,获取客户的好评,使物流管理工作的创新能够符合企业发展需求。由于中小企业在发展中无法与大型企业匹敌,就需要加强物流管理的创新,在实现服务质量提升的基础上,为企业赢得更长远的发展机遇。
结语
“互联网+”技术在中小企业物流管理工作建设中的广泛应用,能够有效促进企业的优化改革,在提升物流效率的同时,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产品的研发,使其在推动企业物流管理新模式发展的同时,使中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升,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引用出处
[1]杨美霞.互联网+三维进阶式物流管理课堂教学方法的探索实践[J].物流工程与管理,2022,44(07):175-177.
[2]卢诗雨.基于“互联网+”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新探索[J].商场现代化,2022(03):61-64.
[3]陈胜男.“互联网+”时代下的中小企业物流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今日财富,2021(14):113-114.
[4]王静.“互联网+”背景下学科课程教学提升的探索与实践——基于物流管理的实践教学计划[J].今传媒,2021,26(06):151-152.
[5]杨舒钧,倪志敏.“互联网+”背景下港口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探索——以广东科学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现代商贸工业,2020(27):36-37.
[6]李修元,吴晓兵.“互联网+”时代高职物流管理特色专业建设的探索——以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新余学院学报,2021,21(03):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