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探讨
2023-02-12马心仪
文/马心仪
自新冠疫情出现以来,物流行业越来越重要,但疫情对物流企业运输众多环节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物流企业普遍出现了运输力量不足、运输渠道受限、运输周期长、运输成本高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物流企业时常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物流企业要想占据市场一席之地,关键是要做好物流成本控制,这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关键点。因此本文围绕物流企业自身主要成本控制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
一、引言
新冠疫情对世界经济带来了严重冲击,物流企业在运输卫生医疗物品、生活必需品等防疫工作中提供了巨大支持,但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其中包括运输渠道受限、运输周期长、成本高等问题。在快速变革的时代下,物流企业需要针对已存在的问题进行妥善解决,构建现代化物流体系,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二、物流企业的现状
(一)物流企业成本日益增高。我国物流业尽管发展势头迅猛,但发展起步晚,其整体水平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成本控制效果并不理想。根据物流成本统计来看,2015年-2021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计费用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从10.8万亿元上升至16.7万亿元,2021年社会物流总计费用较2015年增长了50%左右。
(二)物流企业市场竞争激烈。物流业与社会生产息息相关,具体涉及仓储、搬运装卸、包装、运输等环节,是上下游供应链的重要部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市场对物流的需求大大增加,物流业也随之发展起来。许多制造业企业出于降低交易成本的目的,将自身的物流环节外包给专业的物流企业,在有效降低自身成本、提升效率的同时,也促进了物流业市场的进一步扩大。但物流业迅速发展的同时,国内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断加剧。由于市场上大部分物流企业提供的服务难以形成独特竞争优势,竞争愈演愈烈。此外,联邦快递等国际物流企业也占据了部分国内市场,这也加剧了物流业的竞争。
三、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问题分析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竞争激烈,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物流企业要想保住市场份额,关键是把控好物流成本,这也是获得高额利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点。物流成本主要包括仓储、搬运装卸、包装、运输、配送五大环节成本,本文就物流企业重点成本问题进行研究探讨。
(一)仓储信息化管理水平低,增加仓储成本。根据2021全年物流数据,我国2021年物流仓储费用总额占GDP总额的5%,远超其他发达国家2~3个百分点,说明物流仓储成本控制整体表现不佳。疫情下的物流工作周期时间长,库存易积压,仓储空间可能因为过度积压产生入库难的问题。当下,普遍物流企业缺乏仓储信息化管理,而仓储信息化可借助智慧云仓储等诸多信息技术来实现实时仓储动态管理。信息化技术投入使用可以有效实现条形码快速入库、库存占用空间优化、实时数据获取,还可以全面兼顾仓储中运输频次与运输距离,实现整体效益最大化。此外,仓储信息化管理还可以更加快速根据防疫工作指示或者特殊情况进行分析计算,做出恰当的工作安排调整。
(二)搬运缺乏机械化操作,增加搬运成本。目前,市面上大多数物流公司装卸搬运环节多选用人力,机械化搬运作业缺少资金投入。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由于货品的重量、形状、易损度不一样,搬运人员在进行大量搬运作业时很容易造成货品丢失、毁坏等问题。尤其是在大宗行李打包分拨、派送至网点过程中容易发生货品的积压碰撞。若是货品难以保证完整度,后续又缺乏合理赔付等环节,将会使客户黏性减弱,难以形成稳定的客源。与其同时,物流环节的搬运工作往往会消耗搬运人员大量的体能,重复多次的搬运工作可能使得搬运人员无法长时间处于较为理想的工作状态,工作效率会明显降低,甚至疲劳工作会造成工作失误等,这也是一个明显的风险点。此外,国内劳动力的价格较以往明显提升,人力的大量投入也会存在薪酬支付压力,尽管短时期内机械化操作设备的投入会带来一大笔现金流的流出,但机械化设备的投入可以长期减少大量人力作业,也可以减少工作疲劳引起的工作失误,对推动现代化物流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
(三)运输网络建设不完善,增加运输成本。物流运输是物流作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而疫情影响了运输效率。第一,物流运力紧张,进而对物流各个环节造成了不利影响。第二,物流企业缺少运输网络建设,可选择的物流运输渠道有限,运输总量大量激增,其运输压力增大,运输速度变慢,效率大大减低,造成物流周期长,而建设运输网络可以避免无效的重复运输作业,综合规划运输路线提升效率。第三,运输过程存在未增值作业。物流运输过程中往往存在运输空间闲置的情况,运输车抵达目的地返程时有时没有装载货物,那么返回运输就是一项未增值作业,造成运输空间资源的浪费。
(四)缺乏整体思维,全员成本控制意识薄弱。物流企业管理层缺乏整体思维,物流由多个环节构成完整整体,物流成本的控制不能仅仅局限于单个环节,应综合考虑整体效益,单个环节的成本压缩可能会带来其他环节潜在成本的增加。例如:若一味追寻成本的压缩,减少中间环节,如对货品不进行分类仓储,那么仓储过程中一旦发生化学反应,将会对众多货品造成毁坏,后续将产生巨大的顾客关系维护费用,单环节成本的压缩未必能够带来整体向好效益。成本控制不能一味追求单环节的低成本,不能局限于某一部门,不然成本控制的责任只落于特定的部门,难以形成全方面成本控制体系。
四、物流企业的成本控制措施
(一)优化仓储选位,加强信息化管理水平。仓储位置的选择需要考虑仓储租金是否合理且能负担,运输条件是否便利,基础设施是否健全,物料堆放是否方便,服务辐射范围是否较大等。借助自身信息化手段,结合物流仓储位置租金、运输成本等信息计算出合理的仓储选位,综合考虑其增量成本,做好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构建信息网络数据平台,定期进行信息化等级的评估与升级,检查信息化管理水平是否偏离预期目标。引进自动识别挑选入库系统以及先进设备,替代重复度高的作业。物流企业在仓储环节还需考虑货物的保护,入库前进行安全检查,入库后货物应合理安排仓储位置。物流企业需要检查仓储环境的温度、湿度,根据货物存放的环境要求进行有效调整室内条件,同时避免容易产生化学反应的货物堆积到一起,保持仓储空间整洁干净。同时,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添加有效的防火、防盗等安全设备,工作人员定期进行检查与维修;做好防爆、阻燃工作,易燃物等危险品应该单独存储。
(二)加大机械化设备投入,注重职工职业教育培养。物流企业应综合分析,选择搬运工作量大的网点进行机械化设备投入试点,搬运过程中应对货品大小分类,适配合适起重机械化搬运设备,并将搬运信息实时上传,避免搬运过程中丢失货品。机械化设备投入使用阶段,对货品损坏程度进行核查,查看是否能保证较低的损坏率。还应根据上传的实时搬运信息进行分析,查看搬运路线是否较大范围进行辐射。机械化设备投入会替代部分人力,应对空闲职工进行机械化操作培训,可以聘用机械化专家指导。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可能存在工作故障等不良情况,应进行职工机械维修培训,培养物流企业自身的维修团队,出现设备故障可以定点配合维修,减少联系机械售后等未增值作业量。先进机械化设备的使用替代劳动力是显而易见的,入职较久的员工可能因为自身学习能力、年龄等因素对先进机械化使用操作有抵触心理,物流企业的上级部门应做好机械化应用宣传以及职工关怀,锻炼和提升职工的适应能力。此外,物流整体环节都处于“流动”的状态,只有在流动的状态下才能创造企业价值,而机械的投入使用是较为固定的,但环节与环节之间缺少不了职工“流动”作用,所以应在职工培训过程中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重在培养创新精神以及较强的发现、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沟通、操作、创新等方面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挥自身价值,推动现代化物流人才体系建设,是物流企业未来的智慧储存。
(三)加强运输网络建设,减少未增值作业。物流企业自身应构建复合型网络运输,多种运输方式并用。物流企业需要根据消费者的自身需求,选择恰当的运输方式。同时,物流企业还应做好货物运输的整体规划,减少中转次数,多多选择直达运输,减少未增值作业量。并且注重返程运输空间的利用,配合好仓储货物管理,提升物流运输的效率。此外,物流企业还可以建设智慧物流网络体系,在有效掌控运输进度的同时,还能够实时获取运载数据,减少运输工具的闲置。
(四)引进作业成本控制,增强全员成本控制思想。随着国内物流企业逐步加大机械化、信息化的投入,未来实时物流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加丰富、更加方便快捷。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仍然选择使用传统成本核算体系,但考虑到物流行业直接成本远小于间接成本,传统成本核算中选用的分配标准又难以体现间接成本产生的因果关系,所以成本计算不如作业成本法精确。机械化作业与信息化建设使得获取的数据精确度高,这也为物流企业引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信息支持。此外,针对作业成本法在应用过程中,应注意未增值作业的消除、减少与转化,使资源发挥其最大价值。在日常员工培训中引入成本控制的思想,认识其重要性,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将成本控制效果与职工奖金联系在一起,让员工从成本控制的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
引用出处
[1]俸豪.后疫情时代物流企业成本控制优化研究——以顺丰速运为例[J].现代商业,2021,(25):122-125.
[2]徐翔.后疫情时代物流行业的变革大趋势——专访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J].中国储运,2020,(10):29-3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