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依据、质量问题与对策

2023-02-12陈国华黄建团

韶关学院学报 2023年12期
关键词:时限体育教师目标

陈 斌,陈国华,黄建团

(1.韶关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韶关 512005;2.东华理工大学 体育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广西民族大学 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6)

学校体育目标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努力方向的灯塔,是学校体育一切实践工作的出发点,是评价学校体育工作的根本依据,具有导向、动员、激励的作用[1].高质量的学校体育目标能提升目标的导向、动员和激励功能,激发学校体育主体努力达成目标,也便于考评的实施.反之,低质量的目标和有问题的目标则不能发挥导向功能,也难以观察和考评.设计高质量学校体育目标有助于“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基本形成”目标的达成[2].设计高质量学校体育目标必须有依据和发现存在的问题.前期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学校体育目标的历史演进[2]、生成逻辑[3]、达成研究[4]、衔接[5]、根本目标[6]、问题[7]、理论依据[8]等,尚未发现以学校体育目标设计为主题的研究.笔者在分析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依据,探究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质量问题基础上,提出设计高质量目标的对策,以期为设计高质量的学校目标提供参考.

1 设计学校体育目标的依据

1.1 基本要求

学校体育作为系统要件,无法与党和国家相割裂而独立存在.一方面学校体育的发展受党的宗旨、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等制约;另一方面学校体育具有一定的工具性,必须把为党和国家培养人作为基本责任.体育联结的不再仅是个体的“私人身体”,而是主动纳入到社会、国家体系中[9].我国颁布的许多国家未来发展规划文件均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要求,其中还有一些要求与学校体育发展直接相关.《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在科学均衡饮食、体育锻炼、肥胖预防、开课率、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学业水平评价等方面提出了要求;《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也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等提质扩容[10];《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要求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11].学校体育不能脱离党和国家的要求,应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须综合考量党和国家、社会对学校体育的要求.

1.2 教育和体育规律

教育规律是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具有客观性、长期性和普遍性等特征.教育的基本规律包括外部关系规律与内部关系规律.外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与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关系,也就是教育必须与发展相适应;内部关系规律是指教育受到教育对象身心发展及个性特征的影响,同时也受到各教育要素之间关系的影响[12].两条规律之间的关系为内部关系规律的运行要受外部关系规律所制约;外部关系规律要通过内部关系规律起作用[13].学校体育作为教育的要素必然要受外部关系规律的制约,教育对政治、经济、文化的价值要通过遵从学校体育的内部关系规律来实现.设计学校体育目标既要考虑政治、经济、文化对教育的制约,确保目标与社会发展相适应;还要充分考虑教育的内部关系与学校体育的内部关系,确保设计的目标能够符合教育的内部关系规律.只有这样,设计的学校体育目标才能达成.

1.3 学校体育的育人功能

学校体育具有很强的育人价值,包括促进身体生长发育,提高人的生理机能,调节情绪,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促进人的社会化等.因健康教育已经纳入学校体育,学校体育具有促进健康的育人价值,帮助学生掌握健康知识、技能和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学校体育还具有培养学生体育兴趣,掌握运动技能,树立终身体育意识,养成终身健身习惯的育人功能.除了上述功能外,体育运动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强健和改善大脑,增强脑供血:能为脑部增加20%的供氧量[14].此外,还需要考虑的是,学校体育功能有些是显性的、有些是隐性的;有些是本质功能,有些是附加功能.学校体育功能的多元化,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本质功能与附加功能的辨别,均给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带来困扰.在设计学校体育目标时,不仅要考虑实现学校的体育功能,还须考虑在显性功能中达成隐性功能,在本质功能中达成附加功能.学校体育要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保证学生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时间与效益,提高活动质量,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达成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的目标[15].

1.4 学校体育的支撑资源

资源是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基本保障,是学校体育改革、课程改革和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条件.学校体育支撑资源是学校体育目标达成的根本保障.目前学校体育资源的“量与质”都不够充分,如体育教师数量不足,兼职、临聘、代课教师较多;体育教师的职业倦怠,专业发展受限,专业能力不强,体育教师职业认同感低等.场地器材数量不足,缺少遮风挡雨的体育场地,学校体育工作受自然条件的影响很大.因为资源不足会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所以设计学校体育目标时需仔细斟酌资源不充分的现实情境,充分考量我国学校体育的软、硬条件的禀赋.此外,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定本区域学校体育目标时应仔细分析支撑的优势、劣势,设计出切实可行的学校体育目标[16].

1.5 学生的发展规律和运动需要

学生是参与学校体育活动的主体,活动过程需要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效在学生身上体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是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科学依据之一[17].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不能违背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必须以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为有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把握好航向.此外,学生的运动需要是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力源泉.设计学校体育目标时,应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顺势引导学生发展.以满足学生体育需要为契机,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动机,养成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习惯.尤其是,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体育需要会随着社会和体育发展的历史进程而动态变化,学校体育目标也应跟随时代和体育发展而做调整.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不但要与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需求相吻合,还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脉搏.

2 学校体育目标的质量问题

2.1 学校体育政策中的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

1979—2018年的40年间,国务院和各部位共颁布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政策、法规300 余部[18]. 2012、2016、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3 个学校体育文件,分别为:2012年10月2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2〕53 号)》、2016年5月7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这3 个文件均对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进行了论述.这些主要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的重点、改革发展、场地器材、体育师资、保障机制、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推进机制、教学训练与竞赛体系、发展格局、教学质量、育人成效、体系形成等,以及学生的运动技能掌握、体质健康水平提升、体育品德培养等.但目标条款的表述大多是定性描述,有些有时限,有些没有时限,有目标没有量化的标准等不足.

2.2 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情况

目标达成情况是检验学校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基本途径. 2012、2016 和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颁发了3 个学校体育文件,均提出了各自的主要目标,但目标的达成度不高.如2012年的文件提出到“十二五”期末“初步配齐体育教师”的教师目标,但体育教师数量缺乏、质量不高的现象依旧未能得到根本解决或改变[19]. 2020年全国小学体育教师的缺口为56 800 人,初中体育教师的缺口为50 000人以上[20]. 2020年的文件提出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的目标,但2022年全国体育教师的缺口依然不小[21]. 2016年的文件提出“学校体育办学条件总体达到国家标准”的目标,但到现在办学条件尚未达到国家标准,且学校体育场地资源和条件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十分突出[22].综上所述,学校体育目标达成度不高.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情况不仅受经济、科技、文化、家庭、学校和社区等因素的影响,还受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的影响.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度与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质量相关联.

2.3 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质量问题

学校体育的育人目的,必须通过具体的学校体育目标来达成.但学校体育目标存在适切性、时限性、可量化性和前瞻性等方面的问题,影响了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度.

(1)学校体育目标设计过高.目标一定要适切,目标达成度才会高.如果设计的目标脱离现实条件,目标犹如空中楼阁,达成度就会大大降低.我国部分学校设计的体育目标脱离了现实,导致目标难以达成.2012、2020年颁发的2 个文件均分别设计了学校体育师资目标:“初步配齐体育教师”“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到现在体育师资目标仍未达成,就是目标过高的真实展现.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的学时和高中课程标准的学分最低要求测算,全国基础教育体育教师总量为1 149 132 人,基础教育体育教师缺口近47 万人[23].初步配齐的目标并未达成,更别提配强.这样的体育教师目标脱离了体育教师人才培养、基础教育发展和学校体育发展现实,定得过高,导致目标难以达成.如国家提出了“5年内体质提升”的目标,但到2012年体质目标依然没有得到明显好转.目标设计过高还体现在“贪大求全”的目标内容,既包含了体质、“三基”、立德树人、健康、后备人才、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的目标[24].

(2)学校体育目标没有明确的时限.设计的目标应有时限,也意味着目标达成应有时间限制.若目标没有时限,不仅会导致无法进行考核评价,考核不公,导致主体未能明确努力的方向.许多与学校体育相关的政策,在设计学校体育发展目标是没有设定完成的阶段时限,只有很笼统的说明目标. 2012、2016 和2020年颁发的学校体育文件分别有到“十二五”期末、2020年和2022年的时限,但没有明确的阶段时限,如设定年度的目标.学校体育政策中像这样没有设定目标达成阶段时限的条款很多.无阶段时限的目标导致学校体育政策执行主体没有完成目标的紧迫感和参照依据,无法对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全面地进行考评,容易引发考评不公,也是我国学校体育目标达成度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

(3)学校体育目标缺乏可量化的标准.可量化的标准是审视设计的学校目标是否达成的基本依据,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但学校体育政策中,存在缺少可量化的目标,往往采用定性的词汇描述目标. 2012、2016和2020年颁发的3 个文件的目标均是定性的表述,较模糊,缺乏可量化的指标,指导性有限.如使用“更加完善”“更加明确”“明显提高”“明显提升”“进一步完善”“全面改善”“更加健全”“全面提高”等模糊性高的词语表述,可测性和可控性不高[25].缺乏可量化的标准的目标往往会呈现不明确、不易观察,导致政策执行主体的迷茫或缺少执行的动力.此外,缺乏可量化的标准还导致政策执行的情况评价的困难,致使学校体育目标中的条件目标、过程目标和效果目标不能形成最佳的环路控制,设计的学校体育目标往往流行于形式,难以发挥对学校体育的实际工作的导向和激励[26].学校体育目标不可量化,导致目标在体育教学、课外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实践和评价中的指导性作用有限,将严重影响整个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27].

(4)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前瞻性不够.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往往是以问题为导向,针对当前学校体育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设定目标.自1985年实施少年体质健康调查以来,青少年体质持续下降,引起党中央和有识之士的关注.2007年国家要求“进一步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增强青少年体质”[24].但信息社会瞬息万变,我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不断深化,再加学校体育成效周期长的特征,仅以问题导向设计学校体育目标,很难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学校体育问题也难以解决.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策略,易引发旧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是我国许多学校体育问题一直悬而未决的原因之一.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未能充分考量未来政治、经济、文化和体育的发展趋势,前瞻性不强.此外,学校体育目标比较重视学生上学期间的功利效益目标,对学生迈出校门后的目标不够重视,与学生未来的生活、生产和生命融合度不高[28].因此,设计学校体育目标,不仅要考虑现实问题,还得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社会和体育发展的趋势及学生未来的生活、生产和生命.

3 设计高质量学校体育目标的对策

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不仅要考虑目标设计的依据,还需要充分审视目标的适切性、时限性、可量化性和前瞻性等.

3.1 设计具有适切性的目标

学校体育目标的适切性是指目标难度适中.如果设计目标难度过大(“摘星星”目标),即使学校体育主体竭尽全力也无法完成目标.这样就会让学校体育主体望而生畏,失去努力的动力,甚至放弃行动.如果目标设计过低,教育主体能够轻松完成目标任务,这样的目标不利于激发教育主体的行动;更严重的是,目标侵蚀基模就会发生作用,导致目标越来越低.目标过高或过低都会降低教育主体的行动意愿,失去努力的动力,会影响学校体育高质量的发展.设计适切性目标的具体措施:(1)充分分析经济、社会和文化的现状,确保所设计的目标与经济、社会和文化相吻合;(2)充分做好学校体育师资、经费、场地器材、氛围、制度等硬件和软件的调研,确保设计的目标能够得到硬件和软件的保障支撑;(3)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相适应的目标体系;(4)充分调研学生体育文化基础,设计与学生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和能力基础的目标,确保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桃子.设计的学校体育目标应该是能被学校体育主体接受,能够激发主体达成目标的能动性,通过努力有较高达成概率的目标.

3.2 设计具有完成时限的目标

时限是指目标完成的具体时间,有助于学校体育主体时刻审视目标完成的进程,还有助于监管者评价执行主体达成目标的情况,规避绩效考核不公.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完成表,也就是通常说的计划进度.目标的时限应根据任务的难度程度、现实状况、轻重缓急、部门之间的协同度确定.如因体育师资缺口大、专业能力不强,体育师资培养的数量有限,学校体育地位不高等影响,学校体育中“配齐配强”体育教师的目标难度非常大;虽然紧急,但需要长期不断的、循序渐进的达成目标,可采用分阶段来实现“配齐配强”的目标.再如,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下降,遏制学生体质下降的事情非常紧急,但学生体质的提升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特别是要达到优秀更为困难,因此应采用分阶段设计目标达成的时限.广东省提出到2022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超过50%;到2025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超过55%,到2035年,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优良率保持60%以上[29].这就是分阶段设计目标时限的典型.

3.3 设计具有可量化性的目标

设计可量化性的目标是指设计的目标应该有量化的标准.学校体育目标设计时,应尽力设计可量化的学校体育目标.量化的目标既有助于政策执行者清楚努力的方向,审视自己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做出及时的策略调整;还有助于教育管理主体考核评估学校体育目标是否达成,为下一步学校体育目标的设计提供参照;还有助于公平地评价学校体育目标的达成情况.如江苏省提出确保至2022年中小学专任体育教师与在校生的比例达到1∶220[30].可量化的清晰目标能够帮助学校体育主体清楚努力的方向要达到的程度,也能时刻审视自己离目标达成的差距,也便于政策执行的考核评估.设计可量化目标的策略:(1)开展学校体育目标的现状调查,掌握学校体育目标的真实情况.(2)认真分析学校体育的现实保障资源的情况以及对学校体育目标达成度的影响.(3)结合现实情况和学校体育目标体系,综合设计可量化指标体系.(4)通过各种方法征询专家、管理者和一线学校体育工作者对可量化学校体育指标体系的意见.(5)汇总各方意见最后确定可量化的目标体系.

3.4 设计具有前瞻性的目标

设计的学校体育目标要经过12年的学习才能经历基础教育的学校体育完整过程才能充分展现.若学校体育目标未依据当前经济、社会需求和学校体育问题等进行设计,那么当学生毕业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已经发生了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能满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要求很难给予肯定的回答.国家在“五年规划”的基础上做出了长远的计划,如《中共中央关于设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等,这些文件可为设计学校体育长远目标提供参照.制定前瞻性目标的策略:(1)认真分析我国长远规划的文件和世界发展的规律,找出与学校体育相关的信息和规律.(2)结合相关信息和学校体育目标设计的依据,认真审视学校体育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筛选出能够达成和胜任的目标信息.(3)根据目标信息,多方协同设计学校体育的前瞻性目标.

4 结束语

高质量目标的达成具有很好的导向作用,达成度高,有助于学校体育功能的发挥,满足学生的体育需要.设计高质量学校体育目标不仅要依据学校体育的功能,党和国家对学校体育的要求,学生的身心特征和体育需要,学校体育的资源禀赋和教育与体育规律等,还需充分考量所设计目标的适切性、时限性、前瞻性和可量化性等.我国学校体育政策所设计学校体育的目标存在如下质量问题:(1)目标脱离现实、过高,导致目标达成度低;(2)目标没有明确的时限,导致无法对目标达成情况及时、全面地进行考评,并且容易引发考评的不公;(3)目标缺乏可量化标准,导致目标的导向性低,难以调动主体积极性;(4)前瞻性不足,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导致旧问题未解决,新的问题又出现.

猜你喜欢

时限体育教师目标
心电图QRS波时限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平行时空
反时限过流保护模型优化与曲线交叉研究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特提斯喜马拉雅多重基性岩浆事件:追溯新特提斯洋的生存时限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