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研究述评

2023-02-12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个体量表核心

刘 勇

(重庆邮电大学 期刊社, 重庆 400065)

核心自我评价是人格倾向研究的一个新取向,它由Judge、Locke和Durham借鉴Pacher的核心评价概念于1997年提出,并将其定义为个体对自身能力和价值所持有的最基本的评价[1]。他们认为核心自我评价是一个潜在的、广泛的和高阶的人格特质,由4个我们熟知的人格变量组成,分别是自尊、一般自我效能感、神经质和控制点[2]。核心自我评价的核心概念是自尊,即对个体自我价值的总体性评价。一般自我效能感反映了个体对自身是否能够顺利完成各项任务的信心,它是个体对自身能够胜任的生活及工作挑战程度的评估。个体拥有的自我效能在各行为领域间具有相对稳定性,不易受评估对象所完成的任务影响。控制点分为内控和外控,是个体用于解释生活事件发生发展的原因概念,其中内控型的个体认为生活事件的结果是他们自己能够操控的,在自己的掌控范围内,因此内控的个体相信他们的命运是由他们自己的行为活动所决定的。相反,外控的个体会认为自己无法掌控事件的发生和走向,机遇、运气等外界因素才是影响事件发生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神经质属于“大五”人格理论中的一个维度。研究表明,在神经质上得分的高低反映了个体截然相反的两种人格特质,得分高的个体习惯于用消极的观点看待和解释生活中的人和事物,更关注自身的消极面,因此高神经质的个体在日常生活中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更容易感到心烦意乱。相反,在神经质上得分低的个体更能够适应环境和自身的变化,在生活中更多表现出平静的、积极的状态,较少出现极端的和不良的情绪反应[3]。由于这4种人格特质具有上述效能,因此Judge等[2]从理论上假设一种更广泛的人格特质能够更可靠地解释和预测工作中大量的可变因素。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除集中对其概念本身进行界定和结构验证外,还涌现出大量关于核心自我评价与工作满意度、工作绩效、动机等工作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目前这类研究主要集中于对企业员工的调研。由此可见,核心自我评价不仅能够影响个体的认知风格和行为风格,还能显著预测其在各个领域的主观评价、行为表现及成就,因此对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科学的、系统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发展自己,同时也有助于行业企业更好地了解员工、选择员工,具有积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一方面他们处于青春期,人格正在逐渐完善和稳定;处于自尊敏感时期,对自己关注度高,很想全面认识自己,但由于心智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认识依然还不够客观稳定。另一方面,他们中大多数是第一次长时间离开家,处于生活上的“断乳期”,渴望并享受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但由于长期受父母的关照,他们独立判断、独立行事的能力较弱,生活和学习状态更容易受其他因素的影响。通过文献梳理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便是其中一个隐匿且稳定的影响因素。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发展水平,对大学生的自我认识和完善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探究核心自我评价与其生活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们明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发展特点,而且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生的某些行为做出预测和解释。

一、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

国外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间接测量法。该方法将核心自我评价的4种核心人格变量的测量量表项目集中在一起,再使用因素分析法抽取单一的、高阶的一种因素,形成一个集合量表并开展相关研究。间接测量法的实质是对已有人格量表进行加工整合,从而形成一个适用性更好的新量表。Judge等[4]认为这种做法存在一些局限性,主要表现为:(1)无法验证它到底是一种潜在结构还是一种聚合结构,这对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界定产生了困扰;(2)集合量表的项目过多(共有 38 个),这可能会影响测量的效度,从而影响测量结果的可信度。鉴于此,Judge等[5]针对集合量表存在的局限性编制了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该量表避免了间接测量法的缺陷,可直接对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测量。由于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能够直接测量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且项目较少,相比于4种核心人格变量的集合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更能有效地对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行测量,能更准确地预测个体的工作满意度和工作绩效。

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问卷法,这种方法运用得最广泛,它以国外核心自我评价理论为载体,将Judge等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直接翻译,或在此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订[6],从而形成中文版的自我核心评价量表并用于施测。这种方法的优点是使用简单,能够较直接地获取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一般情况,但直接对外文问卷进行英译汉不仅忽略了文化差异,还忽略了研究对象的差异性,这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另一种方法是个案研究法[7],该方法摒弃了全盘接受国外理论结构及测量问卷的研究思路,采用访谈、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展开集中的研究和探讨。这种方法的优点是能够深入考察我国大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年龄特征,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但由于要从最基础的环节开始研究,研究要素及要考虑的因素太多,存在费时、费力、繁琐和缺乏系统性等缺陷。

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内容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两个方面。

(一)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

理论研究是进一步开展其他研究的基础,目前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较欠缺。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认为:(1)相关研究表明,Judge等所提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得到了较好的实验验证[8-11],其西班牙和荷兰版本的跨文化研究也得到了与英文版本较为一致的结果[4],我国研究者可以尝试引用国外已有的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成果,并运用于大学生群体;(2)甘怡群等[12]研究了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这为研究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提供了更直接的理论支持。

对我国已有的关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进行梳理、分析发现: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维度包括自信、能力、情绪和参照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确立依循评价性、基本性和重要性3个标准;影响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因素包括重要他人的影响、个人的成败经历和社会比较3个方面。大学生自我评价的特点包括3个方面:一是数量上表现为不固定;二是不够抽象,且历时短,缺乏一致性和同一性;三是对核心自我评价的说明与理解缺乏连贯性和明确性[7]。甘怡群等[13]使用问卷法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组成展开探讨,研究结果与Judge等提出的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维度并不一致,这说明Judge等人提出的4个维度并不能完全代表中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成分,其中集体自尊是中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重要成分。

由此可见,核心自我评价的文化差异是非常显著的,如果我们直接将Judge等人关于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结果及其编制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拿来为我所用,那么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及研究结论的可推广性都会受到严重影响,因此我国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必须进行本土化的考量,从基础研究开始,构建我们自己的核心自我评价结构及理论体系。

(二)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应用研究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应用研究是对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与他们的生活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核心自我评价是否能预测大学生的学业及生活水平。这类研究主要集中探究核心自我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学业倦怠、厌学、专业承诺、学习满意度等的关系。

1.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李昌林等[14]采用自行翻译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生活满意度量表和情感量表对330名大学生进行集体施测,结果显示核心自我评价是生活满意度和情感积极性的最佳预测变量。具体而言,核心自我评价不同的组别在生活满意度、情感积极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核心自我评价高的个体在生活满意度和积极情感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核心自我评价低的个体。杨晓峰等[15-17]的研究也进一步支持了这个结论。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可以作为预测其主观幸福感的有效变量。胡心怡等[18]认为,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有助于个体更好地自我接纳和信任,让个体能够肯定自我积极的方面,并有动力和能力在现有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自我,从而形成成长型思维。周惠玉等[19]研究显示,核心自我评价是重要的心理资源,生活事件是重要的心理应激源,负面生活事件会显著地影响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进而破坏大学生的心理保护系统,抑制心理和谐发展。张慧杰等[20]研究了大数据时代核心自我评价如何影响网络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其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持续传播积极信息,对同学、好友甚至陌生人给予及时的鼓励、支持、赞美与帮助,能够有效地提升其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从而增强主观幸福感,并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由此可见,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更可能表现出较高的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以及较积极的自我评价、自我接纳和情感体验,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大学生,越有可能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这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为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干预指明了新的方向。

2.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学业的关系

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学业倦怠及厌学现象有一定的预测作用,对厌学情绪和厌学行为存在直接和间接效应。具体而言,积极的核心自我评价不仅能直接降低厌学情绪体验和厌学行为的发生概率,还能够通过减轻学业倦怠从而减少厌学情绪及行为的出现,这体现了核心自我评价对厌学情绪和行为的直接和间接影响机制[21]。另有研究也支持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可以作为预测学习倦怠的显著变量这一结论[22]。甘怡群等[13]的研究表明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中的集体自尊成分能够更显著地预测学业倦怠,这为细化核心自我评价的影响作用提供了实证依据。姚琼等[23]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水平不同的大学生,其专业承诺与学习满意度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较高水平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其专业承诺以及学习满意度也明显偏高,可能的原因是具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个体显示出了其人格特征上的独特优势。胡心怡等[18]的研究证实了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显著预测其学习投入,其中内控型的大学生和高自我效能感的大学生会表现出在具有挑战性的任务上努力增加投入的倾向,同时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在自我功能、价值、能力等方面表现出更加积极的评估,这进一步促使其产生良好的自我体验,从而形成自豪、轻松、愉悦、平静等积极的学业情绪。综上所述,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能够有效预测他们的学业情绪和学业行为。具体而言,拥有积极核心自我评价的大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更多地体验到轻松、愉悦、胜任等积极的感受,同时能够产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行为,较少出现学习上的畏难情绪及退缩和逃避的行为,这为更好地开展大学生学习困难干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3.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择业就业的关系

较多研究显示,核心自我评价对择业就业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占学慧等[24]通过SPSS-PROCESS模型对职业价值观及择业效能感在核心自我评价与职业探索之间的多重中介作用进行探究,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更愿意探索和思考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了解各种就业问题,更乐于参与职业探索活动。黄木河等[25]认为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会形成更明确的就业动机和较高的趋向成功动机,产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就业行为,在就业过程中能更积极地应对就业压力,从而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陈允恩等[26]通过实证研究探析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与就业焦虑之间的关系,结果证实两者之间呈负相关,即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大学生对就业越不焦虑。彭小兵等[27]通过实证研究也证实,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大学生对自己的能力和前途越自信,产生的就业期望越高,具有较高的成就动机和目标取向,核心自我评价高的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会付出更多的努力,这使得其就业质量更高。综上可知,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发展水平会直接决定其择业方向、就业期待、就业准备、就业体验和就业行为。因此,了解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不仅有助于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大学生就业,而且还能更有效地预测大学生择业及就业的质量。

4.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

当下,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作用,谢玲平等[28]研究了核心自我评价和抑郁对于大学生负性生活事件及攻击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核心自我评价与抑郁、负性生活事件、攻击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大学生个体遭受的负性生活事件越多,越可能导致其自我评价偏低、抑郁感偏高,进而更容易表现出较强的攻击性。赵琦等[29]探讨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及自我同情在消极完美主义与社交焦虑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高社交焦虑组的核心自我评价和自我同情得分均较低,消极完美主义得分和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呈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与社交焦虑得分呈负相关,这为改善大学生的社交焦虑和自我认知提供了有效的干预路径。韦耀阳等[30]研究表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在其情绪智力与心理健康教育阻抗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具体而言,情绪智力越高的大学生在自我调控、适应性生存及成功解决问题方面的能力越强,进而会表现得更加自信,塑造较好的核心自我评价,在自我发展和自我教育中的信念越坚定,其在生活满意度及学业成就感等方面体验感较好,因而产生较高的个人价值感和自尊感。因此,这类大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高度审视和理性的态度,对在其中出现的自我不利因素会表现出排斥,从而出现阻抗现象。这说明,核心自我评价越高的大学生,其自我认知越坚定,对其进行心理教育难度越大。高斌等[31]的研究表明,核心自我评价在大学生手机成瘾与学习投入间起调节作用,即高核心自我评价不会降低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的负面影响,相反还可能加剧手机成瘾对学习投入所产生的危害。这为手机成瘾影响学习投入的干预工作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负性生活事件、人际交往问题、自我认知偏差、低情商等都会在较大程度上影响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水平,这为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改善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综上所述,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研究有了初步的模型和思路,本土化研究的必要性也已明确,但具体研究问题和研究过程还需进一步明晰,只有构造出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结构模型,才能更好地开展相关的研究。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应用研究已出现遍地开花的局面,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对其心理发展、学业发展、个人职业发展都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这为大学生的发展与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三、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价值及展望

(一)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价值

对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研究是对人格研究的进一步深化和细化,同时也是对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验证,为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可以将国内已有的人格理论整合到一起,以便找出一种更具有一般性和代表性的自我评价模式,并以此预测个人的行为。

事实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确实能很好地预测其心理健康状况、学业情绪和行为、择业探索与就业质量,同时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的多个心理要素存在明显的中介作用,这不仅显示了对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开展研究有助于帮助其更好地发展自我、发展学业、规划就业等,而且也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在现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应该增加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关注和干预策略指导。以上结论综合表明了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开展研究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研究还直接印证了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假设,为进一步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提供了实证依据。因此,对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研究展望

核心自我评价这一概念来源于国外,其在我国还是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现有的研究较多受到国外研究的影响,我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有待在将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改进和完善。

1.概念及结构的适宜性

核心自我评价是Judge等人在研究工作满意度时抽象和提炼出来的一个概念,它将自尊、自我效能感、神经质和控制源作为决定核心自我评价的 4个关键人格特质。Judge等[1]通过文献研究发现,无论是理论研讨的结果还是实践研究的结果,4个特质之间存在着高度相关,这证实了其概念的合理性。然而,对于我国而言,核心自我评价是一个引进的概念,缺乏自主研究的内容,因此我们有必要采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和验证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体系和结构。甘怡群等[12]在这个问题上做了开创性的研究,他们以西方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构想为基础,构建了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的理论构想,认为中国人的核心自我评价包含善良、才干、处世态度和集体自尊4种核心特质。虽然这一理论构想还需要实证验证,但这种自主性的研究势必更能反映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的精髓。现有的心理学研究对概念的探讨一直存在着两种倾向,一个是追求概念的精确性,另一个是追求概念的包容性[32]。一个好的概念应该兼具这两种特性,所以在确定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概念及结构时,还应该同时考虑精确性和包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概念和结构更加完善。

2.工具的科学性

完全接纳并使用国外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理论的结果就是测量工具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目前,我国所使用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大多数来自对外文量表的直接翻译,近年来较多的测量工具在翻译的基础上做了适当的修订,尽管有研究表明翻译的核心自我评价中文量表在企业员工、大学生和中学生群体中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33-34],但工具的开发应建立在相应的理论基础上。甘怡群等对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构想的提出显示中国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与国外个体的核心自我评价在构成要素上有显著差异,这对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测量工具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是应该继续使用翻译的核心自我评价量表,还是应该考虑在中国人核心自我评价理论构想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一个新的量表,这是一个方向性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思考并做出正确选择。

3.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

尽管有研究证实了Judge等提出的经典核心自我评价具有跨文化的普遍性[35],这为淡化核心自我评价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但也有研究表明我国大学生的核心自我评价的成分与经典核心自我评价的4个维度并非完全一致[13],这提示我们在对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进行研究时,不能不加思考地完全照搬国外的研究结论。因此,未来的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我国的文化背景和我国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真正意识到跨文化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将这种意识落实到实际的研究行动中,唯有如此才能使我国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系列研究少走弯路且更有价值。

4.突出研究的实用性

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的已有研究证实了核心自我评价对大学生诸多方面的积极预测作用,同时相关研究也探明了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未来的研究应该更多关注提升大学生核心自我评价水平的有效路径和策略,突出研究对大学生生活、学习及个人发展的实际指导作用,从而帮助大学生拥有更积极的自我认识、更健康的心态、更成功的学业,以及更满意的择业与就业。至此,心理学存在的意义将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

猜你喜欢

个体量表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三种抑郁量表应用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分析
初中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的编制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学生智能手机依赖量表的初步编制
PM2.5健康风险度评估量表的初步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