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吕碧城《大公报》 时期的女学女权思想新探

2023-02-11文碧方陈乾奕

原道 2023年1期
关键词:吕碧城女学大公报

文碧方 陈乾奕

[内容提要]吕碧城作为近代女性独立自主的先觉先行者,可以说与英敛之的《大公报》 息息相关,她的“离家出走” 是在《大公报》 鼓动下的“出走”,她的女学女权观是在《大公报》 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她又转而用她的如椽之笔将《大公报》 所倡导的女学女权思想推向了高峰。吕碧城之所以能走出一条女子自立自强、自己掌握自己命运之路,是因为她有着自己较为成熟而又系统的女学女权思想。吕碧城的女学女权思想不仅代表了《大公报》 妇女解放宣传的高峰,而且代表了她那个时代女学女权思想的高峰。

一、“离家出走” 的吕碧城与《大公报》

“绛帷独拥人争羡,到处咸推吕碧城。”〔1〕缪素筠《七绝二首》,吕碧城著、李保民校笺《吕碧城集》 附录二,上海古籍出版社2015 年版,第732 页。人人争羡咸推的吕碧城是“近代女词人第一”〔2〕钱仲联《近百年词坛点将录》,《吕碧城集》 附录三,第747 页。,是“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3〕戴建兵、许可《吕碧城及其佛学》,吕碧城著、戴建兵编《吕碧城文选集》 附录,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 年版,第287 页。。然而,她也是近代第一位离家出走的大家闺秀。“塘沽距津甚近,某日舅署中秘书方君之夫人赴津,予约与同往探访女学。濒行,被舅氏骂阻,予忿甚,决与脱离。翌日,逃登火车,车中遇佛照楼主妇,挈往津寓。予不惟无旅费,即行装亦无之。”〔4〕《吕碧城文》 卷1 《予之宗教观》,《吕碧城集》,第441 页。鲁迅曾在《娜拉走后怎样》 中指出:“从事理上推想起来,娜拉或者也实在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5〕鲁迅《娜拉走后怎样》,《鲁迅全集》 第1 卷,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年版,第166 页。离家出走的吕碧城并没有像鲁迅所推想的那样堕落或回来,而是一往直前走上了一条中国妇女几千年来从未走过的崭新的路。

吕碧城踏上的究竟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呢?她走上的是一条争女权求平等之路,一条女子自立自强之路,一条女子独立自由之路,一条自己掌握自己命运之路。吕碧城愤然从舅父严朗轩塘沽的家中出走到天津的那天是1904 年5 月8 日,据英敛之日记载,5 月7 日,方小洲夫妇从塘沽到天津来看望他,吕碧城本该跟他们夫妇一起来却被舅父骂阻,故只有在第二天才找到机会逃登火车。一到天津在同升客栈安顿后,“知方夫人寓大公报馆,乃驰函畅诉。函为该报总理英君所见,大加叹赏,亲谒邀与方夫人同居,且委襄编辑”〔6〕《吕碧城文》 卷1 《予之宗教观》,《吕碧城集》,第441 页。。当晚,吕碧城当众提笔 “书囊作《满江红》 词一阕”〔7〕英敛之著、方豪编《英敛之先生日记遗稿》,文海出版社1974 年版,第818 页。:

晦黯神洲,忻曙光一线遥射,问何人女权高唱?若安达克。雪浪千寻悲业海,风潮廿纪看东亚,听青闺挥涕发狂言,君休讶。

幽与闭,如长夜,羁与绊,无休歇。叩帝阍不见,愤怀难泻。遍地离魂招未得,一腔热血无从洒,叹蛙居井底愿频违,情空惹。〔1〕英敛之著、方豪编《英敛之先生日记遗稿》,第818-819 页。

吕碧城能诗善词与其家学渊源关联甚深,吕碧城(原名贤锡)生于1883 年阴历六月,父吕凤岐为清光绪进士,官至山西学政,母亲严士瑜能诗文,“生女贤钟、贤、贤锡、贤满,亲为课读”〔2〕光铁夫编《安徽名媛诗词征略》,黄山书社1986 年版,第205 页。。吕凤岐五十致仕后也 “日亲督诸女读”〔3〕吕凤岐《石柱山农行年录》,吕碧城著、李保民校笺《吕碧城集》 附录五,第798 页。。此外,吕家还藏书甚丰,故深受家学熏陶的吕碧城擅长旧体诗词也就不言而喻。吕碧城的《满江红·感怀》 一词于5 月10 日在《大公报》 发表后,之所以使得吕碧城“京津间闻名来访者踵相接,与督署诸幕僚诗词唱和无虚日”〔4〕《吕碧城文》 卷1 《予之宗教观》,《吕碧城集》,第441-442 页。,并不是因为这首词的形式和文字多么高妙,而是因为这首词中所表达出的思想,竟然出自一位二十二岁的女子之手。

英敛之曾以其夫人“洁清女史” 之名,特意在吕碧城该词刊发时做了一个跋,该跋对吕碧城此词思想如此概括道:

历来所传闺阁笔墨,或托名游戏,或捉刀代作者,盖往往然也。昨蒙碧城女史辱临,以敝箑索书,对客挥毫,极淋漓慷慨之致,真女中豪杰也。女史悲中国学术之未兴,女权之不振,亟思从事西学,力挽颓风,且思想极新,志趣颇壮,不徒吟风弄月,摛藻扬芬已也。裙钗伴中得未曾有。予何幸获此良友,而启予愚昧也。钦佩之余,忻识数语,希邀附骥之荣云。〔5〕洁清女史《〈满江红·感怀〉 跋》,《大公报》 1904 年5 月10 日。

英敛之指出,吕碧城此词不仅悲中国学术不兴女权不振,而且力图以西学来启愚昧挽颓风,其志趣之壮、思想之新,振聋发聩,一扫传统闺阁吟风弄月之风气。一位生长于传统官宦之家、未受过任何新式教育的大家闺秀何以有此思想?吕碧城此思想又是如何形成的?吕碧城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显然不是来自父母的传统教育和熏陶。吕碧城十三岁那年父亲即已去世,她曾自述道:“予髫龄失怙,侍母乡居,舅方司榷津沽,奉母命往依之,冀得较优之教育。”〔6〕《吕碧城文》 卷1 《予之宗教观》,《吕碧城集》,第441 页。毫无疑问,她的这些思想是她依舅父居于塘沽时期所形成,而这一时期无论是吕碧城自己的文字还是相关记载皆付之阙如,故对这一时期吕碧城如何形成这一思想知之甚少。

吕碧城十四岁至二十二岁都寄居在塘沽的舅父严朗轩家,吕碧城在舅父家的这七八年里,可谓她一生最为关键的成长期。吕碧城到塘沽的第三年,戊戌变法轰轰烈烈地发生,但一百零三天后就失败了,这一变法对吕碧城影响如何虽不得而知,但吕碧城后来无任何文字论及这场变法对自己的影响,故这场自上而下的变法对十六岁的她来说应当印象不深。庚子之变中饱受战火蹂躏的京津塘地区可谓满目疮痍,身处塘沽的吕碧城心中的家国之痛可想而知。尽管这一时期舅父和大姐给了吕碧城生活上的关照和情感的慰藉,但从严朗轩“骂阻” 吕碧城探访女学这一点来看,严朗轩无疑是一个传统而非开明、保守而非开放的长辈,英敛之日记中有关严朗轩的记载也表明了这一点。故吕碧城这一时期的新知识、新思想显然不是她舅父所提供的“较优之教育” 的结果,而是发自她真正的兴趣去主动探求而形成的。

相较于以上海为中心的南方地区,吕碧城所处的京津塘等北方地区可谓风气未开,后来吕碧城在谈及北洋女子公学为何只有十人正式毕业时也深刻地体会到这一点。她称:“计七学期间培植成材者,仅有十人。此其故,实缘北方女学未昌,肄业者率多随宦闺秀,曾得南方风化之先者。而土著之族,仍守旧习,观望不前,各于家塾自相教敩焉。”〔1〕《吕碧城文》 卷2 《北洋女子公学同学录序》,《吕碧城集》,第533 页。只有得南方风化之先的随宦闺秀才来北洋女子公学就读,而北方的土著之族仍固守旧习只在自家私塾里就学,根本不愿意进入北洋女学这种新式学校,北方的女学及风俗如此,思想界更是死气沉沉。5 月8 日离家出走的吕碧城一到《大公报》 报馆,就对该报总理英敛之挥毫写下她的那首充满新思想新观念的《满江红·感怀》,极慷慨淋漓之致而毫无陌生拘束之感,仿佛是写给自己多年来声气相投的知音和老友。在吕碧城现存的诗词中先前也有一些感叹身世、伤春悲秋之作,为何偏偏只写下这首《满江红·感怀》,在北方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如此因循守旧的环境下,委实有些不可思议。5 月19 日,吕碧城听说秋瑾要来见她,立即告诉英敛之夫人英淑仲道:“所云秋碧城女史,同时而同字,事亦甚奇。惟伊生于名地,阅历必深,自是新学中之矫矫者。若妹则幼无父兄指授,僻处乡隅,见闻狭隘,安敢望其肩背。然既属同志,亦愿仰瞻风范。”〔1〕《吕碧城文》 卷2 《致英淑仲书》,《吕碧城集》,第455 页。从吕碧城视新学中的佼佼者秋瑾为同志来看,吕碧城见到英敛之的当天,就提笔写下她那首充满新思想新观念的作品,吕碧城无疑是把英敛之视为未曾谋面却又志同道合的同志。

对吕碧城来说,年幼时无父兄指授,成长过程中舅父也不能给予她所希冀的新学教育,她究竟从何人、从何处获得内心所真正渴望的新学、新观念、新思想?在风气未开又死气沉沉的京津塘地区,除了英敛之所主持的《大公报》 外恐无他途,因为英敛之的《大公报》 是当时偌大的北方地区唯一一份向众人宣传新学、新观念、新思想且人们又最容易获得的最流行的新型传播媒介。5 月8 日前,虽无文字记载吕碧城接触和阅读过《大公报》,但吕碧城应是熟稔英敛之和《大公报》 的。吕碧城所居的塘沽邻近天津,是受《大公报》 影响和辐射的核心区域。英敛之早就与吕碧城舅父严朗轩相识相熟,英敛之曾把他的朋友方小洲推荐给严朗轩做秘书,英敛之与方小洲之间往来密切,方小洲南下娶亲就是英敛之提供的船费。方小洲及其夫人去天津一般住《大公报》 馆,吕碧城应与方小洲夫人极为熟悉,否则,吕碧城不会与方小洲夫人相商相约去天津探访女学。为什么她们俩相约要去探访女学呢?因为从《大公报》 开办之日起到她们相约去探访女学之时,《大公报》 在这将近两年的时间里共发表了十四篇有关提倡、筹划和开办女学的文章,吕碧城可以说是在《大公报》 倡导兴办女学的鼓动下来探访女学的。

二、剖数千年中国女性不幸之因

5 月20 日和21 日,刚到天津十二天的吕碧城就在《大公报》 上发表了《论提倡女学之宗旨》 及其续篇,这表明吕碧城正式在《大公报》 上为提倡女学摇旗呐喊。此后的一个月内,吕碧城还在《大公报》 上连续发文,即5 月24 日《敬告中国女同胞》、6 月13 日《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 和6 月18 日《教育为立国之本》,可谓开启了吕碧城在《大公报》 论女学女权的时期,从而将《大公报》 倡导女学女权等新思想的宣传推向了高峰。

从吕碧城最初连续五天内发表在《大公报》 上的《论提倡女学之宗旨》 《敬告中国女同胞》 来看,尽管以提倡女学为宗旨,但实际上主要在讨论如何兴女权以及中国女权不兴之原因。

今欲激发个人之权利,姑先从个人之形体上论起。夫此身者,为天所赋,完全自由之身也。与以肢体,使能运动;与以耳目,使能见闻;与以唇舌,使能语言;与以精神,使能发思想,运智机。天之生人,未尝不各与一完全之形体也。……乃中国之民,同生于公众之世界,同具个人之形体,忽严划为两界,男子得享人类之权利,女子则否。〔1〕《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60 页。

依吕碧城之见,每个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的身体,皆为天所赋,都是完全自由之身,每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的肢体之运动,耳目之见闻,唇舌之言语,精神之发思想、运智机完全应由自己做主,这不仅是男人而且也是女人作为人与生俱来的权利。然而,在中国同处这一世界的男女其权利却被人为地严分为两个世界,只有男人才享有权利,而具有完整自由之身体的女人不得享有权利。可见,吕碧城是以人皆具天赋自由之身、人皆平等来作为她讨论女权的基础。

正是基于男女皆具自由之身完全平等这一个看法,吕碧城对中国男女不平等、女子几千年来无权的现象做了无情的揭露和沉痛的控诉。

(女子)只为男子之附庸。抑之制之,为玩弄之具,为奴隶之用。……虽有肢体以资运动,然压制之,排叱之,即不得运动;虽有耳目以资见闻,然幽闭之,不许出户,即不得见闻;虽有精神以利思想,然不许读书以开心智,即难发思想。是天赋之形体,已不能为己有焉。夫奴隶乞丐,虽无一长物,而一身尚可为己有,女子乃竟奴隶乞丐之不若,更何言乎女学?更何言乎女权?至于事业,为官为吏,固不可得矣。以至于为士不能,为农不能,为工不能,为商不能。下至欲为奴隶,亦不克自主,只有仰面求人给衣食,幽闭深闺如囚犯而已。囚犯犹有开赦之日,此则老死无释放之期。嗟嗟!是何乾坤,而有此惨淡昏黑之地狱耶?昔白傅诗云:“为人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 盖古人已知其隐痛矣。〔1〕《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60-461 页。

吕碧城指出,在中国,女子只是男子的附庸、奴隶、玩弄之具,几千年来毫无任何权利,不断地被压制、排斥、束缚和驯服;女子虽有肢体却使“紧缠其足、生性戕伐、气血枯衰”,虽有耳目却被幽闭深闺不得出户,虽有精神却不许读书开心智;女子为士不能,为农不能,为工不能,为商不能;女子为乞丐而一生不能自主,为奴隶而身无一长物,为囚犯至老死也永无开赦之日释放之期,女子生于人世间如同身处惨淡昏暗之地狱。其呈现、其揭露、其控诉鞭辟入里、力透纸背,其心酸、其隐痛、其悲愤不能自已、跃然纸上。吕碧城在写作此文时,时任《大公报》主笔的刘孟扬就在其侧,刘孟扬一读之下当即写下了《书碧城女史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后》,称:“以二旬之弱女子,竟能言人之所不能言,发人之所不能发。其词旨之条达,文气之充畅,直如急湍猛浪之奔流。而且不假思索,振笔直书,水到渠成,不事雕琢。此固目所亲见,而绝非假托者。”〔2〕刘孟扬《书碧城女史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后》,《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 附录,《吕碧城集》,第464 页。这说明吕碧城在写作该文时该思想在心中酝酿已久,故能不假思索挥笔而就。“深宵寂寂,蓦听破晓之钟;苦海茫茫,忽得渡迷之筏。发人猛省,动人感情,其即为碧城女史之论女学乎?夫人之大不幸,莫如生而为中国之女子。”〔3〕刘孟扬《书碧城女史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后》,《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 附录,《吕碧城集》,第463 页。该文是女子言女子事,不仅有着切肤之痛,而且发人所不能发,言人所不能言,如同破晓之钟、渡迷之筏,使人感同身受,令人猛醒。

究竟是什么造成中国男女之地位判若云泥、极不平等?吕碧城曾从政治制度层面对中国女子几千年来无权的原因做了一定程度的分析和探讨。

中国自嬴秦立专制之政,行愚弱黔首之术,但以民为供其奴隶之用,孰知竟造成委靡不振之国,转而受异族之压制,且至国势岌岌存亡莫保。吁!可畏哉!而男之于女也,复行专制之权,愚弱之术,但以女为供其玩弄之具,其家道之不克振兴也可知矣。

夫君之于民,男之于女,有如辅车唇齿之相依。君之愚弱其民,即以自弱其国也;男之愚弱其女,即以自弱其家也。自剪其爪牙,自断其羽翼。〔1〕《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58-459 页。

吕碧城认为,自嬴秦确立专制之政开始,两千多年来皆行专制之政,专制帝王无不视民为供其之用的奴隶,为了方便民作其奴隶之用,愚民、弱民成了专制帝王的必然选择。受此专制之习熏陶和濡染的男子同样如此,男子不仅对女子行其专制之权,而且还以愚其女、弱其女作为治家之道。专制帝王愚民、弱民完全是自弱其国,行专制之权的男子愚其女、弱其女完全是自弱其家,自剪其爪牙,自断其羽翼。

其不明此理者,则每以分己权利,脱己羁轭为忧。吾闻李文忠对德相毕司麦,自夸其平粤寇之功,毕司麦犹以杀戮同种讥之。今男子以本国女子受己压制为荣,岂不大谬乎?既无权术压制敌国,徒施其野蛮手段,压制同室无能为力之人。〔2〕《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59 页。吕碧城指出,对那些不明事理的男子而言,他们认为,在中国倡导女权,女子会瓜分他们权利;在中国提倡男女平等,女子会脱离他们的约束和控制。因此,他们总是以各种野蛮的手段来对付女子,即使懦弱无能之男子也以压制同室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为荣。

今试举一女子问之曰:“尔苦耶乐耶?” 必曰:“吾乐也,无所苦也。” 此皆由性质之腐败,思想之壅塞,脑力之消亡,奴隶之性造成习惯,不以为苦,只求得衣食之资,花粉之费,便相安而自足矣。“哀莫大于心死。” 吾二万万同胞,诚可谓身未亡而心已死之人也。〔3〕《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61 页。

按照吕碧城的看法,在几千年的专制制度下,君主愚弱民众,男子愚弱女子,积年累月造成了中国女子的奴隶之性,故中国女子不仅思想壅塞、脑力消亡,唯衣食之资花粉之费是求,而且以服从为安、以自苦为乐。因此,吕碧城沉痛地指出,专制制度下,女子的奴隶之性一旦养成,则习以为常麻木沉沦,故二万万中国女同胞身未亡而心已死。专制之恶不仅导致男人以愚弱和欺压女人为荣,而且造成了女人自甘沉沦的奴隶之性,等等这些,可谓致使中国女权不兴的原因。

不仅如此,吕碧城还从思想文化层面对女权不兴的原因进行了更为深入的剖析和揭示。

凡我女子之生于中国,不克与男子平等,且卑屈凌辱,置于人类之外者,固为万世一定不移之例矣。盖中国以好古遵圣为癖,以因循守旧为法。〔1〕《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5 页。

只此“好古遵圣,因循守旧” 八字,遂使我二万万之女子,永永沉沦,万劫不复矣。〔2〕《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5 页。

按照吕碧城的看法,几千年来中国女子之所以卑屈凌侮甚至永远沉沦毫无出头之日,就在于中国人“好古遵圣,因循守旧” 的积习。“于所谓圣贤之书,古人之语,一字不敢疑,一言不敢议。虽明知其理之不合于公,其言之不适于用,亦必守之,护之,遵之,行之。至一切教育、法律、风俗,明知其弊有损于世,明知其腐无补于今,亦不肯改革,曰古法也,曰旧章也。”〔3〕《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5 页。吕碧城认为,在“好古遵圣,因循守旧” 的思维习惯下,中国人不仅对古圣贤的不合理不合公的言论不敢疑不敢议,而且对有损于世而无补于今的古法旧章不肯改不肯变,甚至在几千年里死死守之护之遵之行之不敢越雷池一步。“因而有‘夫纲’ 之说,因而有‘三从’ 之义。设种种之范围,置层层之束缚,后世遂奉为金科玉律,一若神呵鬼护之不可移易者矣。只此‘好古遵圣,因循守旧’ 八字。……闻导女子之自由,倡个人之权利者,必群起鼓噪之,排抑之。”〔4〕《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5 页。在“好古遵圣,因循守旧” 的积习下,剥夺女子权利、束缚女子自由之身的“夫纲” “三从” 等说成了不可移易的金科玉律,倡导女子权利和自由则被视为有违古法旧章大逆不道,必遭群起而攻之。

三、陈今日中国兴女权之急

毫无疑问,吕碧城对中国女权不兴的现状及其原因的揭示和探究,是为了让女权有朝一日兴起于华夏大地。

立此颓败之国,生此竞争之时,为风潮之所驱,不自立则不可以自存者乎!此吾率土同胞所当打破迷团,力图自立,拔出黑暗而登于光明。上以雪既往众女子之奇冤,下以造未来众女子之幸福,使之男女平等,无偏无颇。解其幽囚束缚之苦,御其凌虐蹂躏之残。〔1〕《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6-467 页。

当今之世,万国往来,门户已开,竞争日烈,生此颓败中国的妇女却深受幽囚束缚之苦、凌虐蹂躏之残,何以自存?唯有自立自强,才能一洗几千年来妇女卑屈凌侮之耻,造未来妇女自主幸福之途。有鉴于此,吕碧城根据当时之时势和国势对中国兴女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做了充分阐发和说明。

吾二万万同胞,诚可谓身未亡而心已死之人也。呜呼!一枕黑甜,沉沉千载,哀我同胞,何日是鸡鸣兴起时耶?惟愿此后,各唤醒酣梦,振刷精神,讲求学问,开通心智,以复自主之权利,完天赋之原理而后已。夫夺人自主之权,即阻人运动之机;阻人运动之机,即断人求生之道。人生于世,孰不求生?今日之言自主,乃环球最当之公理,绝无可讳者也。〔2〕《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61-462 页。

几千年来,毫无任何自主之权的中国妇女终其一生浑浑噩噩,身未亡而心已死,当今之世男女平等、女性自主乃举世公认之理,中国妇女若无自由之身和独立自主之权,将无以求生、无以立于世,故此时此世正是中国妇女觉醒之时、振奋精神之时、讲求学问开通心智之时、复其自主权利之时。

民者,国之本也;女者,家之本也。凡人娶妇以成家,即积家以成国。故欲固其本,宜先树个人独立之权,然后振合群之力。盖无量境界,无量思想,无量事业,莫不由此一身而造,此身为合群之原质。若此身无独立之气,虽使合群,设遇攻敌,终不免有解散败坏之虞。故独立者,犹根核也;合群者,犹枝叶也。有根核,方能发其枝叶,藉枝叶以庇其根核。二者固有密接之关系,而其间复有标本之判别,窃冀览者毋河汉焉。〔3〕《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62 页。

依吕碧城之见,个人与家、国、群体之间紧密相连、相互依存,但个人与家、国、群体之间孰轻孰重,又不可不辩、不可不知。在她看来,家为国之本,女子为家之本,对视家为国、视国为家的中国人来说,女子是真正的国家之本,若女子无自主之权,无量的思想、无量的事业、无量的境界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若女子无独立之气,不仅不能振合群之力,而且还免不了解散败坏之日。因此,她强调,每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其独立自主之权才是根核,家、国、群体只是枝叶而已,如同有根核才能发其枝叶,有独立之个人才有其家其国其群体。吕碧城在中国传统的家国情怀合群意识的基础上对个人特别是女性独立自主权的强调,可谓振聋发聩。

在儒家文化的长期熏陶下,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合群意识举世无匹,吕碧城深知这一点,故她不仅大力强调女性独立自主、男女平等,开女智倡女学兴女权,而且常常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合群意识出发来阐发兴女权的必要性和急迫性。

女权之兴,归宿爱国,非释放于礼法之范围,实欲释放其幽囚束缚之虐权。且非欲其势力胜过男子,实欲使平等自由,得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同习有用之学,同具强毅之气。使四百兆人合为一大群,合力以争于列强,合力以保全我四百兆之种族,合力以保全我二万里之疆土。使四百兆人,无一非完全之人;合完全之人,以成完全之家;合完全之家,以成完全之国。其志固在与全球争也,非与同族同室之男子争也。〔1〕《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57-458 页。

对吕碧城而言,倡女权,既不是为了冲破传统礼法,也不是为了胜过男子,而是为了与男子平等以同趋文明教化之途,为了使女子争独立自由之权成为完全之人。当女子与男子一样同为完全之人,才能成就完全之家成就完全之国,才能与列强同争于世界,才能保种族保疆土保国家;否则,无完全独立之个人,无完全自主之女性,将无以为家无以为国无以合群,故吕碧城宣称她兴女权的目的就是爱国。

或曰:中国之自强,在二百兆之男子足矣,奚用女子为?而不知国之有男女,犹人体之有左右臂也,虽一切举动操作,右臂之力居多,然苟将左臂束缚之,斫断之,尚得为活泼之躯乎?尚得为完全之体乎?假使此一臂之人,穴居野处,与人无争,虽缺一臂之力,尚可勉强支持。若驱之入人群争竞之场,其有不颠而踣者鲜矣!在昔日以半强半弱之国众,闭关自守,尚不至骤形其颓坏。今则门户洞辟,万国往来,以半强半弱之国,与彼男女均强之国敌,其败也不待智者而知。〔1〕《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58 页。

在吕碧城看来,在闭关自守的中国,女权不兴、男女不平等,国家尚能勉强支持,就像独臂之人独处无人竞争之洞穴尚能生存。当今是国门大开万国竞争之时代,只依赖男子与列强相争,就如同独臂之人被驱赶进竞技场与人打斗,根本无任何获胜之机,而今虚弱的中国正处竞争之世,排女权斥平等即自断其臂,岂有不败之理。故今日之中国倡平等、兴女权、成就完全独立自主之女性,是何等的必要和何等的迫切。

自强之道,须以开女智兴女权为根本。盖欲强国者,必以教育人材为首务。岂知生材之权,实握乎女子之手乎?缘儿童教育之入手,必以母教为基。若女学不兴,虽通国遍立学堂,如无根之木,卒鲜实效。故外国婴儿学塾,多以妇人为师也。欲求强种者,必讲求体育,中国女子,不惟不知体育为何事,且紧缠其足,生性戕伐,气血枯衰,安望其育强健之儿?固无怪我中国民种之以劣闻也。由是观之,女学之兴,有协力合群之效,有强国强种之益,有助于国家,无损于男子。〔2〕《吕碧城文》 卷2 《论提倡女学之宗旨》,《吕碧城集》,第459 页。吕碧城认为,欲强其国,培养造就人才是首务,而培养人才必须从儿童教育入手,母教作为儿童教育的最初一环,对儿童的教育和影响最先最为基本也最为深远。女性也是儿童教育的最佳人选,若女智不开女权不兴,又何以教育和培养儿童?不能培养儿童又何以造就人才,无人才又何以使国家强盛?强种也同样如此。健康母育健康子,母壮则子壮,母强则子强。中国女子千年来被紧缠其足,以致身体畸形气血枯衰生意全无,很难孕育健壮之后代,强种无非空谈。因此,吕碧城宣称,开女智兴女权,在今日之中国不仅必要而急切,而且是强国强种自强之根本所在。

四、兴女权贵在树独立之思想立坚忍之志

萧萐父先生曾在《中国哲学启蒙的坎坷道路》 中称:“ ‘难产’ 作为一种历史现象,指社会运动和思想运动的新旧交替中出现新旧纠缠,新的突破旧的,死的又拖住活的这种矛盾状况。”〔1〕萧萐父《吹沙集》,巴蜀书社1991 年版,第24 页。吕碧城可谓正生长于新的突破旧的,死的又拖住活的这一“难产” 期。吕碧城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首位出走的“娜拉”,在新旧纠缠的夹缝中之所以没有像鲁迅所推想的那样被旧的死的拖回或堕落,而是走上了一条女子自立自强、掌握自己命运之路,是因为她出走前就已形成了自己较为成熟的求通求变谋独立自主的思想。

吾常语人曰:无论古圣大贤之所说,苟其不合乎公理,不洽乎人情,吾不敢屈从之。无论旧例之所沿习,众人之所相安,苟其有流弊,有屈枉,吾不敢不抉摘之,非尽违圣贤之议论,尽废古人之成说。不过择其善者而从之,不善则改之耳。如此然后可与言进化,可与言变通,可与言改革。〔2〕《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6 页。

不合乎公理不洽乎人情,即使大圣大贤所言亦不屈从,有流弊有屈枉,即使金科玉律也毫不留情地指出并摒弃之,择善而从,不善则改。只有具此大无畏的精神,才可言进化、变通和改革;否则一切进化、变通和改革将无从谈起。吕碧城常常与人谈论她的此看法,这表明此并非她一时之见,而是她出走之前就已深思熟虑的。吕碧城一生不仅秉持此思想去寻找志同道合的同志,而且百折不挠地践行她的这一思想。

今欲超拔我二万万沉沦之女子,必须破此一定不移之旧例。欲破此一定不移之旧例,必须辟其好古遵圣,因循守旧之积习。否则闻导女子之自由,倡个人之权利者,必群起鼓噪之,排抑之。愚不敏,请呈浅说以辟其积习。夫圣贤者,虽有过人之卓识,盖世之圣德,恐终不免有缺陷处。且时势变迁,人情移易,古法虽精,恐不合于今世,况未必能垂之久远而无弊也。缘世事莫不贵乎变通,法律以日改而日平,教育以日讲而日善,学术以日究而日精,智慧以日斗而日辟,变通不已,真理乃见。〔3〕《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5-466 页。

吕碧城声称,兴女权开女智申自由,促使千千万万女子觉醒,除破除一定不移之旧例,别无他途;而破除一定不移之旧例,除去除好古尊圣、因循守旧之积习,别无他法。之所以如此,吕碧城认为,圣贤虽见识过人,但毕竟是人,是人就终究有其缺点和缺陷。随着时势的变迁、人情的移易,古法旧规总有其不合时宜之时,法律日改日平,教育日讲日善,学术日究日精,智慧日斗日辟,世事世法在于与时偕行、与时俱进、与时变通,世界上没有永恒不变完美无缺的金科玉律绝对真理。

泰西常曰古不如今,世道日进故也。中国则曰今不如古,世道日退故也。今人之病痛,谓除古人之耳目外,即无耳目;除圣贤之思想外,即无思想。故无论有弊无弊,惟敬谨守之而已。法国大学家笛卡儿之学说曰:“若但以古人之耳目为耳目,以古人之心思为心思,则吾之在世界不成赘疣乎?” 审如是也,则天但生古人可矣,而复生此千百万亿无耳目无心思之人,以蠕缘蠹蚀,此世界将安取之?故笛氏之言,最能破学界之奴性,实获我心。〔1〕《吕碧城文》 卷2 《敬告中国女同胞》,《吕碧城集》,第466 页。

依吕碧城之见,西方人总是求新求变,持进步的世界观,中国人则好古尊圣因循守旧,持倒退的世界观。笛卡儿曾称,只以古人的耳目为耳目,只以古人的心思为心思,则今人的耳目有之何用,今人的心思有之何益,今人完全成了多余的赘疣一无是处。吕碧城认为,笛卡儿此语最能痛击中国人因循守旧的病痛,最能破除中国学界好古尊圣的奴性,最能道尽自己心中久而未发的肺腑之言。从吕碧城引用笛卡儿之语和对西方的了解来看,吕碧城在离家出走之前并非足不出户孤陋寡闻之旧时闺秀,而是对西方及其思想家有着相当了解和真切见解的先锋女杰。

吕碧城所主张和倡导的兴女权开女智办女学,由于是一条几千年来中国妇女从未经历过的崭新之途,其艰难困苦可想而知。

夫女权一事,在外国则为旧例,在中国则属创举;外国则视为公理,中国则视为背逆。盖彼顽固之辈,据惟我独尊之见,已深印入脑筋,牢不可破,讵能以二三书生之笔墨争哉!虽然,刚刃可折,不可使曲;匹夫可杀,志不可夺。彼强权者,亦视吾有牛马驯伏之性,故被以羁轭耳。若我有自立之性质,彼虽有极强之压力,适足以激吾自立之志气,增吾自立之进步。〔2〕《吕碧城文》 卷2 《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吕碧城集》,第469-470 页。

吕碧城指出,从世界范围来看,男女平等是旧例是公理,而对中国人而言,却是创举是悖逆,并且那些顽固之辈男女不平等的观念由来已久根深蒂固牢不可破,非道理可以说服。故吕碧城深深认识到,女子要真正做到自立自强,一方面要树立独立自主的观念和思想,另一方面要造就坚韧不拔之志气和意志。

我女子痛除旧习,各自维新,人人有独立之思想,人人有自主之魄力,然后可以众志成城,虽无尺寸之柄,自能奏奇功于无形,获最后之战胜。但今之兴女权者,较创国家、夺疆土为尤难。创国业者,犹众人之所共闻也,历史之所共见也。若女权,则我中国闭关自守,数千年来从无一人发此问题,为众人耳所未闻,目所未见。男子闻之,固叱为怪异矣;即女子受压制之教育,既成习惯,乍语以此二字,亦必茫然不解。是必须先为之易旧脑筋,造新魄力,然后再为之出暗世界,辟新乾坤,岂非较之创国尤难乎?〔1〕《吕碧城文》 卷2 《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吕碧城集》,第470 页。

按吕碧城的看法,创国家夺疆土史有记载,人所共知;兴女权则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男子斥为怪异,女子茫然不解,知难行也难。吕碧城之所以反复强调在中国兴女权较之创国尤难,是因为中国数千年来男女不平等、女子无权之弊沉疴已久积重难返,这表明吕碧城对中国兴女权的阻力之大、困难之重有着极为清醒的认识。在较之创国尤难的中国兴女权,依吕碧城之见,在知方面,必须易旧脑筋,亦即改千年不移之旧习,树独立之思想;在行方面,必须造就新魄力,亦即人人确立自主之魄力。尽管兴女权知难行亦难,但只有此知行两方面的合力,才可能摆脱女子无权的黑暗世界,开辟男女平等的新乾坤。

究竟如何从知的方面来易中国人数千年来所形成的民智不开男尊女卑之旧脑筋?在吕碧城看来,其解决之道在于办学校兴教育。

我中国不克优胜于世界者,其故何在?愚弱而已。何以愚?不学则愚也;何以弱?不智则弱也。既愚弱,自危亡,欲救危亡,非学不可。〔2〕《吕碧城文》 卷2 《教育为立国之本》,《吕碧城集》,第472 页。

教育一日不讲,则民智一日不开;民智不开,则冥顽愚蠢,是非不辨,利害不知。所知者,独自私自利而已。〔3〕《吕碧城文》 卷2 《教育为立国之本》,《吕碧城集》,第473 页。

在《教育为立国之本》 一文中,作为女学先锋的吕碧城之所以力图从立国之本而非从女性觉醒的角度来倡导兴学校和隆教育,是因为对她而言,兴女权不仅是中国女性之事,同时也是中国男性之事,若中国男性不觉悟,即使中国女性觉醒,则欲改数千年之旧习而兴女权也绝无可能;若从国之危亡立国之本来提倡教育,则开民智兴女学医愚治弱就成了所有中国人无论女性还是男性走向现代文明之首务和共同奋斗目标。

至若专制学堂,时人谓之为制造奴隶厂,以其志趣不过借为富贵利禄之阶梯,而毫无国家思想,绝少爱群公心。……故立国之道,在有完全美善之教育,以培植根本。〔1〕《吕碧城文》 卷2 《教育为立国之本》,《吕碧城集》,第473-474 页。

世界中所被最广久而弥彰者,其惟学术一道乎?如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诸人,皆握转移世界之大权,为十九世纪文明之原动力,其关系于世界,岂浅鲜哉?故欲立国者,必以兴学校、隆教育为当今之急务。〔2〕《吕碧城文》 卷2 《教育为立国之本》,《吕碧城集》,第473 页。

依吕碧城之见,数千年来中国也有学堂,但此学堂只是专制学堂,只是奴隶的制造厂,只是谋富贵利禄之阶梯,故毫无公德之培养,全无现代文明思想之教育,也就是说绝非美善之教育。较之于中国,西方民智之开、女权之兴,则与培根、笛卡儿、孟德斯鸠、卢梭等哲学家的思想关联甚深,这些哲学家的思想影响之广之久之巨可谓真正改变世界的力量,是现代文明的原动力。因此,中国要走向世界走向现代文明,必须以兴学校隆教育作为当今之急务,用现代文明之思想启蒙民智、驱除冥顽愚蠢之旧习和陈腐观念。委实令人惊异的是,西方如此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吕碧城竟然如介绍家人般地娓娓道来,完全可以说是中国女性中睁眼看世界的先行者。

又如何从行的方面立女性人人自主之志和造就女性坚韧不拔之意志魄力?

今欲求持久,则力有不足,且顽固诸辈,复压制阻挠之。其何以能成此宏功,偿此大愿哉?则曰“贵有坚忍之志” 而已。使吾二万万同胞,各具百折不挠之定见,则阻力愈大,进步逾速。处此黑暗世界,野蛮之辈甚多,迂儒之习未改,訾诋谤诽,自所不免。而事之有益于众生,无害于国家者,我女流必人人皆视为应尽之责任,宁冒万死而不辞。虽能糜其身,而不能夺其志;虽能阻其事,而不能缄其口;虽能毁其名,而不能馁其气。竭力为之,今日不成,明日为之;明日不成,后日为之。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果能如此,而终不获与男子同趋于文明教化之途,为平等自由之人者,则余未之信也。〔1〕《吕碧城文》 卷2 《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吕碧城集》,第470-471 页。

吕碧城深知,在中国兴女权不能只坐而论道停留在口头上文字里,必须即知即行落实在行动中,行动中有压制有阻挠有力有不逮困难重重时,可谓荆棘载途。故吕碧城宣称“兴女权贵有坚忍之志”。她指出,兴女权谋平等争自由走向文明教化之途任重而道远,非立此坚忍之志不能达此宏功大愿,有此坚忍之志,自能形成百折不挠之定见;有此坚忍之志,阻力愈大进步愈速;有此坚忍之志,无惧訾诋诽谤;有此坚忍之志,事阻名毁绝不缄其口馁其气;有此坚忍之志今日不成明日为之,明日不成后日为之;有此坚忍之志,自能万死不辞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由此可见,对吕碧城而言,在中国欲兴女权谋平等争自由走向文明教化之途,知与行、独立自主之观念与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志,如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不可或缺。

五、结语

吕碧城一生之志业可谓集传统与现代、新与旧、中与西于一身。作为“近代女词人第一”,吕碧城显然是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和濡染的旧时闺秀;作为“近代教育史上女子执掌校政第一人”,吕碧城又无疑是办女学启女智倡女权的现代新女性。吕碧城之所以能成为近现代女性独立自主的先觉先行者,可以说与英敛之的《大公报》 息息相关,她的“离家出走” 是在《大公报》 的鼓动下的“出走”,她的女学女权观是在《大公报》 的影响下形成的,同时她又转而用她的如椽之笔将《大公报》 所倡导的女学女权思想推向了高峰。

吕碧城之所以能走出一条女子自立自强、掌握自己命运之路,是因为她有着较为成熟而又系统的女学女权思想。在她这套较为系统的女学女权思想中,吕碧城既以人皆具天赋自由之身作为女权的基础,又以人之独立自主之权作为家国合群的根核;既从政治制度层面对中国女权不兴的原因作了探讨,又从思想文化层面对中国女权不兴的原因进行了剖析;既从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合群意识出发对兴女权的必要性作了阐发,又对虚弱不堪之中国处此竞争之世兴女权的急迫性作了说明;既主张从知的方面易旧脑筋树独立之思想,又强调从行的方面立坚韧不拔百折不挠之志。吕碧城的女学女权思想不仅代表了《大公报》 妇女解放宣传的高峰,而且代表了她那个时代女学女权思想的高峰。

猜你喜欢

吕碧城女学大公报
《大公报》举行创刊120周年庆祝仪式
无声之声:明末清初政统与儒教中的女学
美育史料·民生女学艺术会
制造吕碧城:晚清女性公共形象的生成与传播
从《大公报》看《红楼梦》与近代社会生活
“国家中心论”旗帜下《大公报》的自由思想与爱国情怀——读《〈大公报〉政论研究:以“国家中心论”为中心》
女子双侠
断魂何处问飞蓬
做“微整服务”,女学霸为颜值走向深渊
浅析民国时期《申报》与《大公报》的言论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