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含钠光卤石分解-浮选过程中氯化钠对氯化钾的影响

2023-02-11俞学山付振海李成宝唐海英张世春张志宏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23年1期
关键词:光卤石精矿结晶

俞学山, 付振海, 李成宝, 唐海英, 张世春, 张志宏*

(1.中国科学院青海盐湖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盐湖资源综合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2.青海省盐湖资源化学重点实验室, 西宁 810008; 3.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 100049; 4.青海盐湖元通钾肥有限公司, 格尔木 816099)

钾肥是中国农业生产的基础肥料之一,是国家农业生产和粮食增产的重要保障,中国钾盐矿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但钾肥消费量达到世界钾肥总产能的20%,钾肥远不能满足中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1-4]。目前,钾肥生产主要是以盐湖卤水天然蒸发结晶析出的光卤石(KCl·MgCl2·6H2O)为原料,经过筛分、分解、结晶和浮选,得到KCl产品。然而在实际生产中,盐田日晒所得的光卤石矿均含有NaCl,其中NaCl的存在直接影响着KCl的收率和品位[5-7]。

在已经报道的研究中,Cheng等[8]基于不同温度下的NaCl-KCl-MgCl2-H2O相图,建立了光卤石的分解模型,为含钠光卤石冷分解法制备KCl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赵静等[9-10]、夏树屏等[11]、Morgenstern[12]利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对高钠低钾的光卤石原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粒径的光卤石矿颗粒中晶体的组成方式不相同,且NaCl颗粒被光卤石包裹或者掺杂在光卤石中。李刚[13]通过对实际浮选工艺的“冷分解”过程的研究,发现常温下光卤石加水进行分解,溶液中主要含有Na+和Mg2+,固相中为KCl和NaCl颗粒的混合物。此外,对于精矿中NaCl的问题,赵静等[9]认为在正浮选过程中NaCl随KCl浮出是由于液相黏度较大所致。王爱丽等[14]、李佳等[15]对浮选过程精矿泡沫中夹杂NaCl的现象进行了研究,通过离散型的浮选速率分布模型的拟合,认为NaCl浮出的原因之一应在于细颗粒在浮选初期的夹带效应。然而,在实际钾肥生产中,盐田光卤石矿分解过程中NaCl对KCl结晶行为的影响以及NaCl随KCl浮出的关键原因尚无明确的解释。因此,为更有效地利用盐田含钠光卤石矿生产KCl,亟须对钾肥生产过程中NaCl对KCl结晶行为的影响进行研究,了解精矿中NaCl与KCl之间的相互作用。

综上,现以NaCl掺杂光卤石作为含钠光卤石矿原料,考察NaCl含量和粒径在光卤石矿分解-浮选过程中对KCl品位的影响,并结合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和能量色散谱(energy dispersive spectrometer,EDS)研究浮选后的精矿中NaCl和KCl晶体之间的结晶状态。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试剂与仪器

NaCl、KCl、MgCl2均购自天津市科密欧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分析纯;松醇油购自唐山杰斯德科技有限公司,工业级;十八胺购买自上海阿拉丁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析纯;去离子水(18.25 MΩ·cm)。NaCl经研磨筛分得到40~60目(即40目筛下与60目筛之间的NaCl)、60~80目(即60目筛下与80目筛之间的NaCl)和100目下(即可以通过100目筛的NaCl)的粒度。

GB/T6003.1—2012标准筛;XFDIV型实验室用单槽浮选机;JIHPUMP型蠕动泵;EURO-ST 40 DS025型搅拌器;DZF-6050型真空干燥箱;SHB-双A型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HITACHI-SU8010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MAXN型能量色散谱仪。

1.2 实验原料

根据光卤石的化学组成,采用K+,Mg2+//Cl--H2O三元体系相图[16]为理论指导,从图1中的光卤石结晶区域,按照溶液蒸发分析,取图中a点为起始溶液液相组成点,蒸发至b点结束,获得光卤石矿。

实验分解和浮选所需饱和母液是以Na+,K+,Mg2+//Cl--H2O四元体系相图为理论指导配制,组成如表1所示。

图1 K+, Mg2+//Cl--H2O三元体系相图Fig.1 Phase diagram of K+, Mg2+//Cl--H2O

表1 实验原料化学组成

1.3 实验步骤

(1)分解过程。将光卤石与NaCl按照一定比例混合,配制0、5%、10%、30%、50%混合均匀的含钠光卤石。在1 L烧杯中加入330 g饱和母液并以300 r/min转速搅拌。称取500 g含钠光卤石和一定量的淡水,将含钠光卤石与淡水直接投入上述1 L烧杯中,搅拌分解5 min后,分离固液相。

(2)浮选过程。将分解完成之后得到的固相转移至浮选槽,进行浮选实验。浮选条件:十八胺溶液(10 g/L)5 mL,松醇油1滴,混合2 min,粗选3 min;继续添加1 mL十八胺溶液扫选1 min;一次精选、二次精选各2 min。收集二次精矿。精矿均为二次精选得到的精矿。

(3)A样品的制备。300 g KCl饱和溶液与300 g NaCl饱和溶液混合,再加446 g MgCl2·6H2O析出后分离制得KCl和NaCl混盐。

(4)B样品的制备。300 g KCl饱和溶液加223 g MgCl2·6H2O析出的KCl,300 g NaCl饱和溶液加223 g MgCl2·6H2O析出的NaCl,二者均匀混合在一起。

1.4 分析方法

K+含量采用四苯硼钠-季铵盐返滴定法测定;Mg2+含量采用铬黑T指示剂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Cl-含量采用硝酸汞络合容量滴定法测定;Na+含量依据电荷守恒原则计算出。

2 结果和讨论

2.1 NaCl在分解过程中的影响

实验中,首先将NaCl筛分为40~60目、60~80目、100目下,然后分别与光卤石进行混合,得到NaCl含量为0、5%、10%、30%、50%的含钠光卤石,通过加水搅拌分解结晶,所得固相均为NaCl和KCl的混合物,少量的Mg2+由母液夹带引起,化学组成如表2和图2所示。从图2中可以看出,混有不同粒径NaCl的光卤石分解后固相的组成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光卤石中NaCl含量的升高,分解后固体中都呈现出K+逐渐降低,而Na+逐渐升高的现象。当光卤石中NaCl含量从0升高至50%时,分解后固相中K+含量从43.87%降低至平均7.68%,而Na+含量从0升高至平均27.80%。这个结果说明NaCl的含量对光卤石分解后固体组成影响较大,但是在NaCl含量相同的情况下,NaCl的粒径对光卤石分解后的固体组成影响较小。

表2 含钠光卤石分解后的固体组成

图2 含钠光卤石分解后固体中各离子的变化Fig.2 Changes of ions in solid after decomposition process of NaCl-doped carnallite

2.2 NaCl在浮选过程中的影响

由于上述分解过程中得到的晶体主要是由NaCl和KCl组成。由于浮选法是制备KCl的有效方法,因此,利用浮选法对上述分解后固相中的钾盐和钠盐进行了分离实验。经浮选分离后固相的化学组成如表3和图3所示,对比后可以看出,NaCl粒径在40~60目一组中,随着光卤石中NaCl含量的升高,浮选后精矿中K+含量基本稳定,其平均含量为44.39%。而当光卤石中NaCl在60~80目和和100目下时,浮选后精矿中K+含量随着NaCl含量的增大呈现出明显降低,精矿中K+含量分别降低至36.08%、35.48%,而Na+含量分别升高至6.27%、8.36%。结果表明,在NaCl含量相同的情况下,NaCl的粒径对光卤石分解-浮选后的精矿中K+含量影响较大,且NaCl粒径小,则精矿中K+含量低。

表3 浮选后精矿的组成

图3 精矿中各离子的变化Fig.3 Changes of ions in concentrate

2.3 NaCl影响精矿中K+含量的原因分析

为了深入了解NaCl对精矿中KCl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首先对精矿的微观晶体形貌进行了观察。如图4所示,可以看出晶体主要是立方体结构,结合各元素的EDS图像,发现在KCl晶体上有小颗粒的NaCl晶体,且NaCl晶体是以黏附或者嵌入的方式生长在KCl晶体上。因此,在浮选过程中,NaCl就能伴随着KCl一起浮选出来,造成精矿中K+的含量降低。此外,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通过盐析结晶法,分别在NaCl溶液、KCl溶液、NaCl和KCl混合溶液中加入MgCl2结晶析盐,经分离后依次获得单盐NaCl、单盐KCl、以及NaCl和KCl结晶混盐。将NaCl和KCl结晶混盐作为A样品,单盐NaCl和单盐KCl简单混合形成B样品,二者的化学组成如表4所示。可以看出A样品和B样品都是由NaCl和KCl组成,区别就是NaCl和KCl的混合方式不一样。

图4 精矿的SEM图以及精矿中各元素的EDS图Fig.4 The SEM image of the concentrate and the EDS image of each element in the concentrate

表4 不同混合方式的矿样组成

利用上述实验的浮选条件,对样品A和样品B进行了浮选实验,结果如图5所示,样品A经浮选后精矿中K+为32.51%,而样品B经浮选后精矿中K+为48.52%。结果表明,相同的浮选实验条件下,在两种单盐简单混合的样品B中,KCl和NaCl很容易分开,而共同结晶形成的A样中,KCl和NaCl分离效果欠佳。

图5 A、B样品浮选后精矿中K+含量对比Fig.5 Comparison of K+ content in concentrate of the A and B after flotation

由此推断,含细粒NaCl的光卤石在分解过程中,KCl结晶析出的同时,部分NaCl也会先溶解,后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并会以黏附或者嵌入的方式生长在KCl晶体上,导致NaCl会随着KCl一起被浮选出来,从而使得精矿中K+含量降低。

3 结论

以NaCl掺杂光卤石为原料,以NaCl的粒径和含量为变量,研究了含钠光卤石的分解-结晶和浮选过程,结合SEM-EDS图像,通过实验分析了NaCl对精矿品位的影响,得到结论如下。

(1) NaCl的含量对分解后固体组成影响较大。但是在相同含量下,NaCl的粒径对光卤石分解后的固体组成影响较小。

(2) NaCl的粒径对浮选后的精矿品位影响较大。在相同的NaCl含量下,NaCl粒径越小,则精矿品位越低。这是因为小粒径的NaCl更易溶解,随KCl一起析出的NaCl也越多,所以精矿品位也越低。

(3) NaCl与KCl分别单独析出时,二者晶体间的作用力较弱,浮选精矿品位较高;NaCl与KCl共同结晶析出时,部分NaCl晶体以黏附或者嵌入的方式生长在KCl晶体上,导致浮选KCl的同时NaCl一起被选出,造成精矿中KCl品位降低。从而揭示了盐田含钠光卤石矿在分解过程中,部分NaCl和KCl的共同析出,使得浮选后精矿中KCl品位降低。

猜你喜欢

光卤石精矿结晶
“长大”的结晶
氯化钠粒径对钾肥生产工艺的影响
光卤石粒度分布和不同粒度的化学组成分布规律研究
浮选方铅矿精矿中铊的脱除工艺
非洲某铜钴精矿焙烧试验研究
严格把控“兑卤”工艺,优化光卤石质量
共聚甲醛的自成核结晶行为
钼精矿沸腾焙烧铜、铁行为研究
高锑金精矿浸出试验研究
地质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