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钠粒径对钾肥生产工艺的影响
2019-10-21刘喜业
刘喜业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青海省盐湖资源综合利用重点实验室,国家盐湖资源综合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青海格尔木 816099)
1 前言
反浮选—冷结晶法是以光卤石为原料制取氯化钾的一条先进工艺路线,生产的氯化钾产品含量高、粒径大、水分低。其主要原理是先用反浮选法分离光卤石矿中的氯化钠,得到高品位的精光卤石,然后用结晶法制取氯化钾产品。低钠光卤石中的氯化钠含量及冷结晶工序中加入母液量搅拌速度,时间对氯化钾质量、粒径有很大影响。
2 工艺原理及流程
2.1 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工艺原理
反浮选生产氯化钾工艺是根据氯化钾、氯化钠所具有的表面物理化学特性,在光卤石矿浆中加入氯化钠浮选药剂,使其表面具有疏水性,伴随搅拌、充气,矿浆中的氯化钠选择性地向气泡附着呈悬浮状态,氯化钠泡沫刮出排放,将所需的低钠光卤石矿浆留在浮选槽内,以达到分离氯化钠的目的。此生产工艺使用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反浮选——冷结晶”工艺,该工艺具有技术可靠、能耗低、产品粒度大、品位高等一系列优点。光卤石冷结晶的理论基础是控速分解和控速结晶,光卤石分解时存在两个串联过程,先是光卤石溶解到溶液中,形成氯化钾饱和溶液,从而使氯化钾自溶液中析出结晶,而要得到颗粒较好的氯化钾晶粒,必须控制第一过程,即光卤石的溶解速度不能太快,否则就会形成过高的氯化钾过饱和度,产生大量的氯化钾细晶。降低光卤石的溶解速度,就是利用具有一定组成的循环母液对其进行冷分解结晶,降低光卤石的溶解推动力。
光卤石是通过盐湖盐田卤水摊晒蒸发形成,卤水的主要组分是KCl、MgCl2、NaCl组成,根据Na+、K+、Mg2+/Cl-—H2O四元水盐体系等温相图(图1),在卤水蒸发时首先析出氯化钠,然后在形成光卤石,在原卤进入光卤石蒸发池(盐田)后首先进入钠盐池,再进入光调池,最后进入成矿池,由于卤水的快进快出,最后进入成矿池的卤水实际不到光卤石成矿点,即在光卤石池中会后光卤石析出的同时会伴随氯化钠颗粒析出,氯化钠颗粒在加工系统中进行分解结晶后到达精制工序,导致产量和品位出现波动,产量下降,品位下滑。
图1 Na+、K+、Mg2+∥Cl-—H2O 25 ℃等温蒸发过程分析Fig.1 Analysis of 25 ℃ isothermal evaporation process of Na+、K+、Mg2+∥Cl-—H2O
2.2 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工艺流程(如图2)
光卤石在盐田蒸发析出时形成大量的氯化钠盐颗粒(氯化钠粒径d≥0.4 mm),而氯化钠盐颗粒在加工系统后反浮选工序无法排出,在加工系统“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中,经过反浮选和冷结晶工序,形成的粗钾中氯化钠含量较高,在精制工序中加入大量淡水进行洗涤,而加入大量的淡水洗涤时往往KCl的损失远远大于氯化钠的损失,故整个系统出现品位高时产量低,产量高时品位低的矛盾。
图2 反浮选—冷结晶法生产工艺流程简图Fig.2 Process flow chart of reverse flotation-cold crystallization
3 氯化钠颗粒与原矿、低钠光卤石、粗钾和精钾的组分分析
首先进行原矿、低钠光卤石、粗钾和精钾的粒度和组份分析等基础的采集(即分析品位中的NaCl、KCl、MgCl2),分别用0.2 mm、0.3 mm、0.4 mm筛分仪进行筛分,然后每级做全分析。结果如表1。
表1 不同样品数据分析统计表Tab.1 Statistical table of data analysis for different samples
原矿分析。在新老百万吨两套装置原矿分配罐中单取所有水采机供矿管线矿浆,进行混合、沉淀、离心机固液分离,对固相光卤石矿用无水乙醇进行置换洗涤,然后用试验真空泵进行抽滤、晾干、筛分。
低钠分析。在新百万吨装置低钠离心机和老百万吨装置粗钾带机取样,用无水乙醇进行置换洗涤,然后用试验真空泵进行抽滤,晾干。粗钾、精钾分析:在新百万吨装置粗钾、精钾离心机和老百万吨装置粗钾带机取样,用无水乙醇进行置换洗涤,然后用试验真空泵进行抽滤,晾干,筛分。
从表1物料组分粒径分布分析可知:(1)原矿综合样中氯化钠含量较高为23.7%,而且粒径d≥0.4 mm的占56.9% (氯化钠含量为20.96%),说明原矿中含氯化钠的大颗粒光卤石占的比例较大,即存在大颗粒高钠光卤石矿,d≥0.4 mm的光卤石矿在浮选工序中的浮选效果会降低(浮选的最佳粒度的粒径为d≤0.4 mm)。目前原矿光卤石中d≥0.4 mm的比例占55%以上,浮选效率很低,这是导致后系统中氯化钠含量较高的原因之一。
(2)经浮选工序后,低钠光卤石综合样中氯化钠含量也都较高为17.42%,而且粒径d≥0.4 mm占51.14% (氯化钠含量为17.12%),说明经过浮选工序后低钠光卤石中仍然有一半比例的高钠光卤石矿,这是导致后系统中氯化钠含量较高、浮选效果降低的原因之一。
(3)低钠光卤石中经过冷结晶工序后形成粗钾,对粗钾进行分析,发现粒径d≥0.4 mm光卤石所占比例为12.76%(氯化钠含量为19.8%),MgCl2含量为9.2%,为了精钾品位,此时的氯化钠和MgCl2需要在再浆洗涤工序中进行除去,但是如此高比例的氯化钠和MgCl2杂质再浆洗涤时加入的淡水量更多,由于KCl极易溶于水,所以,再浆洗涤时加入过多的水会造成大量KCl损失浪费,过少的水导致精钾品位降低,这也是产量和品位成反比的原因。
4 结论
综合分析,由于原矿中氯化钠含量较高和d≥0.4 mm的高钠光卤石颗粒粒径所占比例较高的原因,导致浮选工序对这一粒径分布区间的高钠光卤石很难去除,进入下一工序后,随着结晶器工序分解淡水的加入,部分高钠光卤石矿分解在系统中,在粗钾中粒径d≥0.4 mm高钠光卤石所占比例下降,但氯化钠含量较高,结晶器只能除去MgCl2,而无法除去氯化钠,最终导致成品KCl的品位不稳,光卤石中的氯化钠粒度的大小是影响浮选效果和氯化钾收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