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壮族民间游戏融入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以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

2023-02-10梁春娟

教育观察 2023年30期
关键词:壮族民间中职

梁春娟

(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学院,广西南宁,530022)

一、引言

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鲜明提出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基本方针。[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强调国民教育体系应持续注重传统文化的弘扬与继承,并将之深度融入各类教育环节与领域。[2]此举有利于思想道德修养、人文知识普及和艺术体育等多方面教育的发展,并且贯穿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不同层次教育的理念也为我国教育发展指明了方向。此外,该文件还提倡在高等教育机构中设立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核心的必修课程,进一步扩充了包含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内的人文社会科学及相关专业的课程内容。同时,该文件还致力于推动职业院校在民族文化传承及创新方面的专业建设,鼓励在相应领域中进行深入的研究与实践。

民族地区的中职学校应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文件精神,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创办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中职学校。中职幼儿教师职前培养课程的丰富性与其对少数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密切相关。开发和利用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不仅有助于彰显民族特色,还有助于提升幼儿教育的质量。当前,中职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普遍重视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各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设有相关的课程,旨在提高未来的幼儿教师组织、设计游戏活动和评价的能力。但是,大多数中职学校的游戏课程侧重理论教学,游戏活动组织与指导实操性不足,特别是特色游戏课程明显缺乏,仅有少数中职学校的游戏课程涉及传统文化和民族民间游戏。[3]幼儿教育专业课程高度同质化不仅造成中职学校千校一面,也造成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千人一面,导致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业吸引力和区分度严重不足。因此,本文以广西壮族自治区A职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为例,通过分析当前A职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现状,探讨民间游戏融入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价值和优化策略。

二、教学价值

(一)有助于丰富幼儿游戏创编内容

幼儿游戏与指导这一专业核心课程的目标是让学生深入理解幼儿游戏的理论体系,明确认识到游戏在幼儿全面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作用,学会设计和引导幼儿游戏。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将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在壮族地区,丰富的民间活动为幼儿游戏的创编提供了多种灵感。比如,划龙舟比赛、抓尾巴、跳绳、掷石子、玩皮筋、扔沙袋、跳格子、抢花炮、踢毽子、抽陀螺、抛绣球、竹竿舞、蚂拐舞、母鸡护窝、舞狮、舞龙、摔跤等传统民间游戏,都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创编的种类,也有助于壮族民间文化的传承。[4]将这些传统的壮族民间游戏融入现代幼儿教育,既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又能够促进民间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因此,在幼儿教育实践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灵活地将这些游戏引入幼儿的教学和活动,不仅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有益,还有助于壮族民间文化的传承与繁荣。

(二)有助于壮族民间文化的传承

民间游戏具有其独特的魅力,并在教育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民间游戏都是由各民族人民在劳动的过程中创造的,并在历史的长河里不断发展更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教育也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适应时代的要求。[5]在这个多元文化融合的时代,重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弘扬需要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体现。以壮族文化为例,有关部门已经采取了大量的挖掘和宣传措施,如每年举办壮族“三月三”民俗活动,深受群众欢迎,这对传承民族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改革中渗透民族民间文化不仅有利于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而且可以从根本上传承壮族民间文化。[6]

(三)有助于实现职业教育的本土化

壮族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它源自壮族群众在生产实践和日常生活过程中的独特创造与深厚积淀。壮族民间游戏不仅承载着壮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而且还可以作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融入各级各类教学活动,发挥教育价值。[7]这样不仅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壮族优秀的文化传统,而且可以为教育增添新的元素和活力。因此,壮族地区的中职学校应对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进行反思、审视,思考如何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教育,如何将本地区的民族民间文化融入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是中职幼儿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具有重要地位,学生主要学习幼儿游戏的基本概念、特征及游戏的分类,同时深入理解幼儿园游戏的重要价值,掌握设计游戏的原则,学会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游戏材料,学习各类游戏的指导策略与技巧,具备利用和创造条件来支持幼儿游戏、组织幼儿游戏、评价幼儿游戏的基本能力。该课程既能为学生后续的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又能让学生对幼儿园游戏活动进行全面的理解。在众多壮族民俗活动中,传统壮族民间游戏丰富多彩,具有丰富的教育价值。因此,将民族地区的民族民间游戏融入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活动,不仅能够丰富中职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而且可以形成具有本土特色的专业教学。

三、教学现状

为初步了解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在中职幼儿教育专业中的教学现状,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从学生对游戏价值的认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个维度进行问卷的设计。经检测,该问卷信度系数为0.83,效度、题项与总分相关均在0.3以上,具有可接受的内容效度。本研究以广西壮族自治区A职校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96份。此外,在调查过程中还运用访谈法对A职校担任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的3位教师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度访谈。问卷调查和访谈结果显示,目前A职校幼儿教育专业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着如下问题。

(一)课程重理论、轻实践,职业性不足

调查结果显示,A职校幼儿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课程设置没有体现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高素质和职业性;二是教材建设和课程定位在实操性、岗位需求、职业能力上存在偏差,存在严重的重理论、轻实践问题。同时,课程以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为主,教师通常只进行游戏理论知识的讲授,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索的积极性。调查数据显示,63.7%的学生认为该课程的理论性内容占比过大,实践性内容相对不足,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实际操作的机会。对中职生而言,过于强调理论教学的课程必然导致学习兴趣低、专业能力发展弱的问题。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虽然也有让学生进行“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等实践任务,但受教学时间和场地的限制,只有少数学生能够真正得到实践锻炼。事实上,仅有24.6%的学生表示能够在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进行“游戏的设计与组织”的实践。此外,绝大部分学生缺乏对传统民间游戏的了解,更缺乏在幼儿园岗位实践中将传统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游戏活动的能力,使得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与职业需求脱节。

(二)教学方法单一,缺乏主动探索

调查结果显示,A职校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目前仍采用传统的单一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倾向于使用以传授知识内容和游戏活动指导为主的教学方法,每节课主要是由教师讲解理论知识、案例分析、游戏设计等,均采用教师教、学生做的单一教学方式。这种单向的知识传输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索的积极性。在实例解析阶段,教师引导学生简单地评论所给出的案例,但仅有少数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案例分析,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内驱力不足。同时,调查数据显示,只有15.6%的学生认为传统的讲授法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讲授法缺乏互动;65.3%的学生更倾向于选择实践型教学策略,因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项目—任务”的教学形式能够调动他们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除此之外,85.8%的学生表示他们喜欢在线教学这种远程教学方式,认为这种教学方法能给自己更多的学习资源和灵活性。

(三)课程评价机制模糊,评价方式单一

在课程评价方面,通过教师访谈了解到A职校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目前主要采用平时考核和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形式,平时考核主要包括作业和游戏活动设计方案,作业的评价由教师主观进行,随意性很大。其中,对游戏活动设计方案的评价仅限于文字表面的表述,对游戏活动方案过程的实施、指导及岗位实践则几乎没有涉及。期末闭卷考核以考查评价学生对幼儿游戏的基本理论及基本概念的理解为主,较少涉及对幼儿游戏支持与指导的技能的掌握及运用所学基础知识分析解决幼儿教育实践中具体问题的能力。一位教师表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考核形式急需改进。虽然教师已经尝试采用多种考核形式,并将实践操作能力纳入考核,如对游戏材料的制作和投放,但临近期末时学时往往较为紧张,学生来不及制作游戏材料,只能应付了事。”

四、教学实践策略

(一)重构课程内容,修订教学标准

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的“专业能力”规定,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8]A职校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侧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而实践环节相对薄弱,会影响到学生组织幼儿游戏的教学效果。为解决这一问题,课题组对现有课程设置做了相应修改,旨在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技巧训练。为此,课题组在广泛搜集、整理民间游戏的基础上,将壮族民间游戏融入中职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内容,对教学标准重新进行了修订。除传统的教学章节外,课程增加了“民间传统游戏的开发与利用”这一部分内容,让学生了解壮族民间游戏的产生与发展、种类等,认识到开展传统民间游戏的现实意义,能够对民间游戏进行收集、改编及进行相应的开发和利用,突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实践性和职业性。例如,在壮族民间游戏中,打铜鼓游戏需要用到的铜鼓质地较为厚重,不适合在幼儿园开展,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对该项民间游戏的材料进行创新加工,采用一些质地较为轻巧的材质作为铜鼓的制作材料,以便于幼儿携带。

(二)优化教学方法,开展项目教学

项目式课程的核心在于以实际工作内容为教学重点,并以项目为组织内容的框架。这种课程模式以项目活动为学习方式,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为突出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实操性和岗位要求,课题组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对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的教学方法在原有案例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项目教学的探索。具体来说,课题组在幼儿园教师职业岗位与具体工作过程的基础上,采用岗位能力分析方法,对幼儿园教师所需的能力进行深入剖析,围绕幼儿园游戏活动组织这一典型工作任务,按照民间游戏的分类,依托“项目—任务”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共设计了 10 个项目、60 个任务。同时,根据《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把游戏活动设计与指导作为幼儿教师必备的七大核心专业能力之一,这就决定了幼儿游戏与指导是一门实践课程。因此,改革后的教学要求教师除了采用项目教学法,还要运用情景模拟法、现场教学法等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并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三)重塑课程评估,以多维视角解析学生学习效果

幼儿游戏与指导课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专业基础课程,但A职校目前重视考试成绩和平时作业等指标。这样单一的课程评价方法无法完整地体现学生学习的效果,对学生的整体能力与素养发展也会产生影响。事实上,除了常规的测试及任务考核,考核还应包括作品展示、项目实践等更多的课程评价方式,以此更加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将传统壮族民间游戏融入教学过程,使学生不仅能够设计和指导幼儿常见的游戏,还能制作各种游戏材料,熟悉民间传统游戏,推广富有教育意义的传统教具、玩具。与之相对应,该课程的教学考核中,除了考核学生对幼儿园常见游戏的设计和指导,还应考核学生制作各类游戏所需的材料及在幼儿园投放游戏材料的知识与相应技能。例如,该课程期末考核增加了让学生制作传统壮族民间游戏常见的玩教具,如绣球、陀螺等,将民间游戏材料的制作与投放也作为课程考核内容之一,真正落实将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贯穿于国民教育始终。

五、结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民间游戏是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展示了浓厚的趣味性和独特的文化性,这些游戏不仅具有娱乐价值,而且是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重要途径。将壮族民间游戏融入中职幼儿游戏与指导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对民族文化的了解程度。同时,将地方民族文化资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还可以为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做出贡献。然而,在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未能全面考虑不同地区、不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导致教学改革的具体措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学改革过程中,中职学校应进一步深入研究不同地区、不同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采取更加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措施,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

猜你喜欢

壮族民间中职
壮族嘹歌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壮族民歌“喜”的情感表达
“壮族三月三”来对山歌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高人隐藏在民间
浅谈中职英语教育三部曲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