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东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研究

2023-02-10刘贞先LIUZhenxian苏伟SUWei刘帅LIUShuai孙真真SUNZhenzhen马娜娜MANana

价值工程 2023年35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刘贞先LIU Zhen-xian;苏伟SU Wei;刘帅LIU Shuai;孙真真SUN Zhen-zhen;马娜娜MA Na-na

(①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济南 250353;②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济南 250100;③山东省科院易达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济南 250100)

1 山东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现状

着力线上线下技术市场建设,为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奠定基础。统筹布局全省技术市场建设,以山东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为核心,重点建设4 个综合性、区域化和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技术转移中心,建设若干个专业化各具特色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打造“1+4+N”技术市场体系。

1.1 京津冀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科技服务平台

京津冀鲁新旧动能转换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由德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与山东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共建,定位为公益性、开放性、市场化运作的第三方综合科技服务平台。平台构建了“政、产、学、研、金、服、用”七位一体的综合科技服务体系,深度整合京津冀鲁地区的优质科技服务资源,为企业在人才引培、研究开发、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创业孵化、检验检测、高企培育、品牌建设等十大板块提供服务,提供全要素、全链条综合科技服务生态体系,帮助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助力全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战略工程的实施。平台在企业初创期、发展期、腾飞期分别提供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项目申报、软实力提升、上市规划和辅导等各个领域的帮助。

平台采取“互联网+科技服务”的模式,线上线下相结合,更好地搭建起企业和高领域的专家学者的沟通桥梁,助力企业创新。线上搭建的山东火炬科技智库、知识产权、检验检测、小升高培育等7 个服务模块可以为企业提供线上咨询等综合服务;线下建的两个综合服务大厅,分为知识产权、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科技咨询、检验检测、财税咨询、项目路演等7 大功能区,可以为企业提供涵盖全板块的科技服务,平台可容纳46 家各类服务机构入驻,目前已有46 家企业入驻签约。

1.2 鲁中技术市场服务中心

依托于山东理工大学,由山东智华财税股份有限公司发起运营,于2017 年正式获批成立,中心运营场地1500平方米,平台建设成熟后整体搬入淄博“大红炉众创空间”。仅试运营短短几个月时间,已经举办了多次技术对接会及科技、金融、法律方面的政策宣传和培训等活动。

“科技+金融”的服务模式成为鲁中技术市场服务中心有别于其他技术中介机构的一大特色。鲁中技术市场服务中心采取了“政府引导+市场化运营”的模式。这一模式的优势在于,技术转移平台引入市场化运营,能够聚合各类服务机构,充分调动其积极性,由点到面,打包服务,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同时,能够及时收集企业需求并通过调研整理出企业发展的瓶颈,建立技术资源的广阔技术储备池,通过技术转移服务中心做好多方面的对接、沟通,同时配套财税、人才、金融等一系列的服务,提高科技成果转化成功率,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成果转化的同时同步配套财税、法务、人才、安全、环保、金融等服务,提高转化成功率,促进产业升级。

1.3 中原技术市场

中原技术市场是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原城市群综合科技服务平台研发与应用示范”项目,由菏泽市科技局、菏泽高新区管委会、山东火炬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单位联合共建,覆盖周边五省三十个地市。该项目立足山东新旧动能转换国家综合实验区、“济青烟”国家技术转移示范区,高效链接并集聚中原五省乃至国内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金服用”相结合的服务体系,并充分发挥菏泽的枢纽作用,打造辐射中原城市群的中原技术市场。

中原技术市场计划以平台为依托,建设院士、千人计划专家高端人才智库,打造高端人才服务平台,发挥高端人才驱动引领作用,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项目产业化。培养一批技术经理人,建立技术转移市场化、专业化服务团队。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和技术市场服务体系,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有机衔接,促进国内外优质科技成果在菏泽及中原地区转移转化,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实力。

1.4 启迪之星(菏泽)加速器

启迪之星(菏泽)加速器是启迪之星与菏泽高新区管委会联合打造的高端创新创业平台,位于菏泽高新区医疗器械机电产业园2 号楼,拥有近两万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是菏泽高新区“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全链条科技企业孵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充分发挥启迪之星的资源优势和网络优势,通过高端创新资源的供给和科技服务体系的植入,推动项目快速成长。

2 存在的问题

2.1 体系化政策协同力度不够

相比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多元化的技术转移专项资金扶持体系,山东体系化政策进程略显滞后,很多配套措施和政策落地仍然存在“最后一公里”问题。如支持科技成果产业化、组建引导基金、对科研人员长期激励、专业职称评价、技术转移操作规程等政策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以促进山东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和技术交易市场的发展。

加强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机制,建议成立与技术市场政策落实相关政府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共同对优惠政策的落实负责。要通过政府出资引导,积极吸引金融机构、各类企业、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外资及其它社会资金注入,共同组建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市场发展专项资金,健全完善运行机制,扩大其支持范围,尤其要把适用技术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技术商品的二次开发和集成配套开发、重点常设技术交易场所及技术商品信息网络建设的支持纳入之中,以切实推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技术市场的发展。

2.2 技术成果生成与管理不足,技术转出能力有待加强

全省技术市场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相对于我国科技进步和科技实力的迅速增长而言,其功能和效力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技术市场合同认定登记的合同数量和质量虽然逐年提高,但技术市场仍主要限于技术合同认定登记工作,在发挥技术市场的主渠道作用、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加速技术转移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能亟待提高。

高校院所高质量科技成果供给不足。当前,山东企业技术来源主要是自主研发、企业间研发合作和从国外引进,高校院所技术输出占比低。一方面是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的层次和水平不能满足企业技术升级的要求;另一方面是缺乏功能全面、专业性强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创新源头和企业主体对接不畅,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不强。

2.3 科技成果转化的激励体系有待完善

高校院所职务科技成果转化难是世界性难题。体现在中国的一大原因就是,职务科技成果等技术类无形资产转让或对外投资需完成国有资产评估备案等审批程序。但是,成果价值评估机制、成果转化工作风险责任免责等配套措施还未跟上,造成审批环节多、责任大,高校院所及其科技人员都不愿承担成果转化中的风险,严重影响职务科技成果后续开发、转移转化,导致大量职务成果束之高阁甚至失效。

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活动日趋活跃,但在实践中还存在事业单位科技成果相关管理制度不适应成果转化需要的情况,主要有:政府部门对成果使用、处置事项的审批环节多、周期长,影响了转化的时效性;成果处置收益上缴国库,用于人员奖励的支出,挤占了工资总额基数,削弱了单位和科技人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积极性,等等。

3 技术转移流程及模式

3.1 技术转移流程图见图1。

3.2 “混合所有制”改革(西南交通大学)

将对成果完成人的转化后奖励前置为“所有权共有”,实现从“三权”(使用权、处置权与收益权)到“一权”(知识产权)的引领性改革,在转化前就约定科技成果完成人与学校共享所有权,成为共同专利权人,以科技成果确权方式实现科技成果完成人身份变革,充分赋予他们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自主权、决策权、定价权,从根本上调动了成果完成人的转化积极性与主动性。

目前,已完成222 项职务科技成果分割确权,通过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作价入股成立了24 家高科技创业公司,吸引社会投资近8 亿元。

3.3 科学确权决策机制(四川大学)

建立科学确权决策机制,成立科技成果所有权权属认定工作小组(简称“确权小组”),由科研院、产研院、国资处、财务处、审计处、后勤管理处、科产集团、学院(所、中心等)等部门及校内外技术专家、投融资专家组成。成果完成人提出确权申请,写明成果的项目来源、经费使用情况、资源使用情况,由确权小组组织评议,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确定该成果权属分享比例。确权结果在校内公示15 日无异议后,学校与成果完成人签署所有权权属共享协议书。

3.4 “产权分割+授权投资”机制(上海交通大学)

采用“产权分割+授权投资”的机制创新,打通科技成果作价投资的完整链条。以糖尿病糖化血红蛋白相关成果作价投资为例,具体流程为:

一是学校与意向方初步达成合作协议,以2000 万元的注册资本成立公司;

二是学校与持股单位、成果完成人签订科技成果分割转让协议,以“一元名义价格”将科技成果向两者转让,其中持股单位占比40%,成果完成人团队占比60%;

三是学校授权持股单位与意向方、成果完成人团队共同成立公司;

四是对科技成果进行无形资产评估;

五是持股单位与成果完成人团队按照约定比例将科技成果向新设公司转让,并完成出资。

3.5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三权”(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改革

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综合性创新药物研究机构,为推进医药成果转化,于2014 年在苏州成立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苏州成果转化中心。

作为“三权”(处置权、收益权、分配权)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药物所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仅2015 年就有15 项新药研发成果转让,5 个1.1 类新药获得临床批件。药物所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所取得的成绩,给从事生物医药成果转化的科研院所带来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与启示。

4 山东省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建议

4.1 建立推进大项目成果多单位联合转化机制

现在多单位之间的合作比较困难,而大的项目又往往需要多学科交叉融合,必须采用多单位联合攻关方式。通过建立科研成果多单位联合转化机制,打破单位之间的藩篱,把多单位多学科联合集成创新模式理顺,真正实现“拆除围墙、开放办校”。比如把学校某机构作为优惠政策特区,针对需要集成创新的大项目的转化放到该特区组织实施,单位内部之间甚至与外单位(或者国外的大专家)以项目为纽带重新组合团队,把不同领域的大专家团队集中到一起,制定比较优惠的收益分配政策,项目执行期间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薪酬,项目完成后团队解散各自回原单位。

4.2 建立成果定型公共服务团队和中试平台

目前,山东高校科研项目取得的科技成果大部分尚处于技术阶段,而由技术到产品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单靠科研人员很难完成,急需建立成果定型团队和中试平台。而每一个研究所单独建立,一是投入较大,二是各研究所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建立一支成果定型公共服务团队和一些公共中试平台,平台人员管理采用灵活的体制机制,为全院各研究所技术成果熟化、工艺设计、应用软件开发、中试定型等提供服务,帮助和配合各研究所科研团队把取得的科技成果实现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变,为下一步孵化企业产业化打下良好的基础。在以上科技成果实现由技术到产品的转变过程中,最好有种子或天使基金前期介入,起到纠偏和助推作用。

4.3 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

争取政府支持与政府合作建设众创空间孵化器,为创新创业、科技成果孵化提供良好的空间和环境,在众创空间孵化器内引入代理注册、管理咨询、法律服务、融资服务等中介服务机构,为初创期的创新创业团体提供办公场地和公司注册、组织架构、股权结构设计、人力资源、知识产权、法务服务等培训、指导全方位一条龙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科研团队创业经验和能力不足问题,提高创业成功率;同时实现大楼内接待室、会议室等各种资源的共享,减少企业费用开支。通过众创空间孵化器建设,助推科技成果产业化。

4.4 建设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

山东省应大力培育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培养技术经纪服务人才。建设服务技术转移的人才队伍,积极引进、培养技术经理人,并将业绩突出的高层次技术转移人才纳入省级和各市高层次人才支持计划。将技术经纪人纳入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的专业术职务任职资格,并将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资格认证作为申报条件之一,彻底打开了技术转移人才的职业化发展空间,将吸引更多高层次人才从事技术转移工作。在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指导下,山东省技术市场协会设立技术经纪人专业技术委员会,作为山东省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的具体建设运营实施机构。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成果科技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走出去”成果斐然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科技在线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