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欧美经验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2023-02-10王唐文杨耀文储著源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3年6期
关键词:高质量课程教育

王唐文,杨耀文,储著源

从欧美经验看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王唐文1,杨耀文2,储著源3

(1. 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12;2. 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601;3. 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安徽合肥,230032)

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与领导力,故在世界范围之内广受关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当代中国创新创业教育优化升级的题中应有之义。在产业升级与经济结构调整的时代背景下,欧美地区着力于改革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完成了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变。这为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带来了启示。未来应以实践为基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机制;以专业为保障,打造精品化课程教育体系;以开放为中心,突出国际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复合为导向,培养跨专业及跨领域人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知识、能力、信念于一体。

欧美;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在全球范围之内得到高度认可。面对新的经济形势与产业需求,欧美地区出台了多方面的政策,助推其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转变。例如,持续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建设,促进部分“研究型大学”向“创业型大学”转型等。近年来,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互联网+”等新发展形态的社会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仍存在着实践性不突出、国际性不明显、专业性不到位等制约因素。从欧美地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诸多举措中汲取经验,有利于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革。

一、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意义

“创新”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美籍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在其经典著作《经济发展理论》中对“新的生产函数”的解读。约瑟夫·阿洛伊斯·熊彼特主张,创新在实质上就是“构造出一种新的生产函数”,具体而言,就是“生产力与生产手段的,类似函数式的变革性组合”[1]。当前,学术界普遍认为,创新与创业在内在逻辑上具有一致性,例如以黄兆信为代表的学者认为,创业者本质上就是创新者,因为其赢利手段和渠道实质上就是重组“新的生产力与生产方法”[2]。

(一) 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源流

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开拓性、探索性和创造性的一种教育活动[3]。所以,创新创业教育不能简单地等同于“如何做生意”“如何创立公司”。有学者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要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造性思维,以便他们能够合作解决问题,并在同质化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4]。同时,创新创业教育也需要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客户服务技巧,使他们能够满足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总之,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被理解为一种为了促使个人具备未来创造性职业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特质的教育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做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5]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议题之一。“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内涵主要包括“高质量”与“发展”两大方面。一方面,“高质量发展”着力于体量的扩大与结构性增长;另一方面,主张以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推动高质量产品供给率的不断提升,优化政策工具,攻破“卡脖子问题”“技术短板”[6]等。所以,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本质上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次优化升级,其核心诉求是使创新创业教育摆脱“大而不强”的窘境,进而促使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 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

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蓬勃发展,各大高校,甚至部分高中都纷纷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然而,从总体范围来看,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不高。一项针对全国1 231所高等学校创新创业课程的调查指出,学生的总体满意度评价均值为3.67分(满分为5分)[7]。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无疑是创新创业教育未来发展的应然路径。

其一,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问题的解决,更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潜力,为社会提供新的发展方案与策略。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鼓励学生探索热点问题、追逐前沿科技,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将挑战自我,致力于将新想法变成现实。其二,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更加注重创造性地思考和超越传统的思维方式,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领导力。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可以使学生接触到多元化的思维方法和先进的生产工具,使学生拥有足够的本领去领导一个团队。其三,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在全球化和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较高的创新和创业能力是一个重要的优势。一方面,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开发个性化的学习策略,使学生发现自己独特的创新优势和创业兴趣。另一方面,通过参加创新计划与创业项目等实践活动,学生的就业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锻炼,并且获得商业管理和营销等领域的第一手知识和经验,从而可以更具吸引力地进入就业市场。总之,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竞争力和领导力等,不仅能够为他们职业上的成功打下基础,还能为他们在社交和个人生活中取得成功提供必要的技能。

二、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与不足

综合来看,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取得一定成效,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显著增强。但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不充分、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不够深入等问题仍然存在。

(一)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的规模不断扩大,逐渐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教育部相关数据显示,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3万余门,在线开放课程1.1万余门,聘请17.4万名行业优秀人才担任创新创业专兼职教师,超过1 000所高校的139万名大学生参加“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来自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温州大学等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慕课在全国收获了千万级的播放量。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不断扩容。目前,许多高校乃至中学都成立了创新创业学院与“双创中心”“双创协会”等。许多来自不同学科的教师开始以兼职或专职的身份,加入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队伍。这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双创”教学方法理念,并有利于将学术前沿发展情况、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实践经验融入课堂教学,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内容更加丰富,涵盖了创新思维锻炼、创新能力培养、创业基础理论、创业实践训练等多个方面,可以满足不同学科、不同地区、不同年龄、不同需求的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求。

第四,伴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一大批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被搭建起来,包括校内的创新实验室、创业孵化基地、创新工业车间,校外的创业合作基地、创新科技园区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践机会和“双创”资源。

(二) 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不足

第一,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不够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方面面临着多重制约因素,因此需要高校培养具有实践知识、实践能力和实践精神的人才。但在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双创”课程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不能及时反映市场需求和技术变化,也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度。部分“双创”课程过于理论化、形式化,缺乏实践环节和案例分析,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

第二,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不高。目前,大多数“双创”教师由公共课教师、兼职辅导员及具有工商管理类专业学习经历的教师担任。虽然他们具有跨专业的思维能力,但创新创业的经验比较少,容易使“双创”教育停留在“浅层面”“低层次”。此外,在我国的“双创”教师队伍中,缺乏具有企业背景、商业经验和紧密联系产业部门的“社会兼职教师”。少数学校虽然有一些“社会兼职教师”,但存在主业不是教学、缺乏持久的内生动力等问题,这都限制了“双创”教师对学生的指导和激励作用。

第三,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价值引领不充分。当前我国企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日益激烈、技术变革日新月异、消费需求日趋多元等挑战,因此需要高校培养出具有市场意识、技术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人才。然而,我国高校“双创”教育中的价值引领不够明确,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劳动观念、创新意识等方面的专门培训和指导还不够。

第四,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不够深入。开拓创新需要基于市场条件、立足学术前沿、勇于推进改革,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全球化和数字化的背景下,高校“双创”教育需要拓展国际视野,借鉴国外成熟经验,加强国际交流合作,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合作精神的人才。然而,我国高校“双创”教育的国际交流合作还不够深入,缺乏有效的交流平台,也缺乏对学生进行国际化思维和跨文化沟通等方面的培养和指导。

三、欧美地区创新创业教育的经验探析

(一) 欧洲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鉴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各国的政府、高校与广大社会组织都着力于结构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改革,以期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良好的“孵化机制”。

1. 推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化

欧洲各国普遍重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专业化建设。其一,专门设立了创新创业教育学科。自从德国于1998年单独设置创业教育学,并将其纳入大学课程[8]之后,欧洲有25所大学将其确立为独立的专业。其二,创业教育学的地位不断提高。自单独设立创业教育学之后,有12所大学设立了创业教育学“首席教授职位”[9],以此鼓励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专业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教学人才。以德国为例,2014年该国共有122个创新创业方向的教授职位。其三,助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吸收跨学科养分。专业化不是封闭化,欧洲各国常从复合型、多领域的视角出发,对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进行完善与升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慕尼黑工业大学。该校从2005年起,就依托高等研究院、国际科学与工程研究院、慕尼黑工程学院,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跨学科、国际化的创新创业理论学习及实践平台。该平台上的课程体系聚焦于人类社会面临的经济、环境、安全等方面的挑战,试图帮助学生提出多样化、跨领域、企业式的创新创业方案[10]。

2. 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欧洲各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在不断升级。其一,创新创业理论与实践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以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商学院为例,学生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创业过程各个阶段的电脑规划游戏使用并强化所学习的知识。该电脑规划游戏兼具趣味性与实用性,学生们在这个游戏内可以与投资者交谈,并做出创业决策,例如为自己的商品定价、花钱进行营销等。其二,创新创业教育评价与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不断强化。教学评价是调整教学方案的重要指标。在南丹麦大学,每个学期的期末都会对学生进行官方评估,其中包括匿名的定量调查和非正式的定性访谈。与此同时,该校的创业中心还提供了一种名为“商业模式创建者”的工具。通过这个工具,学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自己所掌握的知识是否正确,并能够通过线上的方式将数据提交给教授。通过此工具,学生可以判断自己是否清晰理解了“现金流”的概念、“现金流”在现实生活中的运行逻辑,教授也能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可以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

3. 助力创业型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美国在创新与创业教育中,高度重视创新与创业产品的实际应用前景,非常注重其商业价值。而欧洲的创新创业教育则与之不同,一直以来都比较注重理论教学和基础研究,甚至在一定程度上不接受创新与创业教育的过度商业化发展。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出现了经济危机、生态危机,有的国家甚至出现了政治危机,导致高等教育方面的预算普遍减少,新自由主义市场化运动也在蓬勃兴起。欧洲大学在创新与创业教育方面面临着外部商业化需求过多、内部教育资源供给匮乏的双重困境。这些压力促使欧洲大学朝着创业型大学的方向转型,不断强化创新与创业教学的社会属性,鼓励科研为创新与创业项目服务,并主动建设更加多元化的筹资渠道[11]。在政策的鼓励下,一大批创业型大学,例如布鲁内尔大学、中央兰开夏大学、赫特福德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和迪塞德大学等如雨后春笋般涌出,并得到了政府的表彰和奖励[12]。从研究型大学转变为创业型大学,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结合得更加紧密,进而使得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稳步提高。

(二) 美国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经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美国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联合高校出台了一系列措施,进一步培养着学生的创新与创业精神和能力。因此,美国的学生在创业动力、创新意愿等方面均有着高质量的发展。

1. 更加注重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新和创业精神对个人和社会都至关重要。对于个人而言,培养创新和创业精神,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变化和解决问题,提升其自信心和领导力,并为他们创造职业发展和积累财富的机会。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培育创新和创业精神可以鼓励企业家探索新思路、新技术和新市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发展,改善人民生活。美国是世界上最早开设创新与创业教育课程的国家之一,在创新与创业精神培养领域,美国有着较多的经验。在20世纪70至80年代,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则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企业家精神。进入21世纪之后,各大高校围绕着不同层次学生的创新创业需求,开设了系统的创新创业价值观念课程,给学生提供思想态度和方法论方面的帮助,帮助他们将头脑中的创意变为现实[13]。在现阶段,美国政府和教育机构仍在进一步强化着创新与创业精神的培养。例如,在针对美国女性的创新创业课程中,教育者会援引美国杰出的女性创业者的成长经历,向受教育者传递“男女在创业过程中机会平等”等观念,这极大地激励了美国女性在创新创业领域的表现[14]。

2. 持续提供经验支持及物质保障

以斯坦福大学为例,该校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为学生提供了场地支持、经验支持、经济支持等。第一,在场地支持方面,斯坦福大学创新创业研究中心成立了专门的创新创业工作室,为具有相关资质的创新创业团队提供全天的、无偿的、高质量的办公环境。第二,在经验支持方面,该校创新创业研究中心定期召开座谈会与分享会。因此,学生有足够的机会,可以和来自华尔街、硅谷等地的高层次企业家与投资人进行深度的沟通与交流。第三,在经济支持方面,该校的创新创业研究中心会为学生提供一年的经济支持。不管创新创业项目是处于方案设计阶段,还是已经进入现实运营阶段,斯坦福大学都会为其在金融、咨询、法律等方面提供专属折扣或优惠政策。除此之外,斯坦福大学还有一系列奖励非常丰厚的创新创业竞赛类活动,例如:斯坦福社会创业挑战赛、斯坦福社会运动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以及由硅谷地区的知名企业赞助的创业挑战大赛等,每项赛事的奖励金额可以达到15万美元[15]。

3. 不断丰富创新与创业教育体系

早在1947年左右,美国的部分高校就已经根据学校的特色与规划,开设了专门的创新与创业课程。今天,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所承载的内容更加丰富,更能适应不同学生的现实需求。例如,利奥·保罗·达纳等人曾经指出,与欧洲相比,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更加注重全面化、多元化,特别是相关的学术研讨活动很多。格莱文和奥内德的创业教育体系则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进一步强调现场教育和创业技巧的培训,即“即兴教学”,这极大地拓展了创新与创业教育的思路。哈桑等人在吸收前人精华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更加细分且合理的大学创业教育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分为普适型创新创业教育、励志型创新创业教育和增强型创新创业教育[16]。

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欧美地区从创新创业课程专业化建设、经验支持与物质保障优化升级、助力创业型大学改革与发展等方面,有效地助推着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但仍存在实践性、专业性、国际性不足等缺陷,借鉴欧美经验具有可行性与重要价值。

(一) 以实践为基础,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

从欧美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经验来看,产学研的深度融合对于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至关重要。产学研三大部门之间的合作,将创建一种高效且合理的创新协同机制。在这一机制中的每个部分都有可能带来兼具开创性与可行性的观点与思路。具体而言,工商界以市场需求为基准,提供创新与创业教育的实际背景与应用空间,而学术界为学生带来严谨的研究方法和扎实的理论模型,研究机构则可以带来全新的技术可能与产品蓝图。以实践为基础构建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可以使学生获得宝贵的与潜在合作伙伴的接触机会,提高他们在创新创业时获得物质支持的可能性。学术研究人员、企业负责人等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计划与需求,并相应地调整研究计划甚至培养方案等。第一,可以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优化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的形成条件。第二,积极对产学研深度融合机制中的难点、痛点进行调研,特别是要主动倾听学生的意见并及时反馈,在更深的层次与更广的维度上促进产学研的深度融合。第三,构建完善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创新创业项目提供持续的支持和保障,同时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第四,优化现有的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提供专业的咨询、培训和资金支持等服务,帮助项目实现规范化管理和市场化运营。

(二) 以专业为保障,打造高水平的创新教育品牌

创新创业教育强调创新意识与创业素养,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其等同于商业知识或金融理论的学习。欧美地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以专业为保障,打造精品化的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体系。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第一,在技能发展方面,以专业为保证,打造基础扎实、面向未来的精细化创新和精准化创业的教育系统,向创新创业者传授所需的必要技能。该系统应为学生提供行之有效的创新实际经验和高效可靠的创业实践技术,帮助创新创业者针对真实世界的技能需求做好准备。第二,在知识获取方面,以专业为保障,打造精品课程体系,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知识的获取方法,而非创新创业知识本身。第三,在创新和创造力的培养方面,要以专业为保障,打造精品课程体系,鼓励学生的实验、冒险和超越常规的思维,培养学生专门的创新和创造能力。即要以专业的创新创业理论为指导,鼓励学生提出新的想法,发现新的机会,找到复杂问题的创造性解决方案。

(三) 以开放为中心,突出国际性和全球性思维

当今的全球经济形势快速变化,为学生提供创新创业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是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以开放为中心,突出国际性和全球性思维,意味着学生愿意接受新思想,并具有挑战传统经验和拼搏进取的意愿。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开放意味着创造一个鼓励学生探索新思想、尝试不同方法,并可以从不断的失败中学习的环境。其一,应打造灵活、适应性强的教学模式,响应学生和市场的变化,同时,突出国际性和全球性思维。其二,应基于最新的商业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创新创业课程中,向学生展示多样化的观点和经验。其三,为学生创造参与实际项目的机会,与行业内的专家和企业家互动,学生还要参与小组讨论和辩论,提升其技能和信心,这样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取得成功。其四,课程必须有一系列资源和服务的支持,帮助学生实现他们的目标。其中包括最先进的设备,导师、顾问和校友的支持与指导。总之,创新创业课程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严谨、科学和学术的方式进行设计,进而以开放为中心,突出国际性和全球性思维,为学生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和支持。

(四) 以复合型为导向,培养跨专业及跨领域人才

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应以培养复合型创新创业人才为导向,创建灵活的、适应性强的教育机制。创新创业人才必须拥有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并能够顺利地从事跨学科与跨领域的工作,这样才能适应愈发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挑战。第一,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应培养学生整合不同领域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在交叉型、复合型领域,要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解决方案,并探索将其推向市场的可行性。第二,要改变传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中鼓励学生专攻一个领域或学科的固定思维。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是创新创业教育的基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不利于学生开阔宽广的视野,应强调跨学科和跨领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认识到拥有多样化的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五)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知识、技能、信念于一体

为了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将知识、技能和信念整合为一个统一、有机的整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创新和创业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能为个人提供决策框架与行为逻辑。欧美地区的创新创业教育高度重视具有本土特色的价值观念的引领作用。例如,德国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美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会向学生传递“男女创业机会平等”“努力皆可成功”等观念。这些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创业者获得成功。除了提供决策框架与行为逻辑外,我国高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有助于塑造创新和创业文化,充分释放知识与技能在创新创业实践中的巨大能量。第一,可以将著名的创新模范榜样、先进的创新创业案例等引入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精神[17]。例如,可以通过论坛讨论、主题讲座等方式,发挥创业精神的价值引领作用。第二,可以借助社团广播站、学校新闻媒体中心等渠道,定期传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的创新创业观念,提高创新创业理念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第三,不断加强理论研究,将先进的学术观点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进而培养学生正确的创新创业价值观。

[1] 熊彼特. 经济发展理论[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1990: 17.

[2] 黄兆信, 王志强. 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 教育研究, 2013, 34(12): 59−67.

[3] 李家华, 卢旭东. 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 中国高等教育, 2010(12): 9−11.

[4] 杨晓慧. 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15(1): 39−44.

[5] 习近平.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 2017-10-28(1).

[6] 金碚. 关于“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学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 2018(4): 5−18.

[7] 黄兆信, 黄扬杰. 创新创业教育质量评价探新——来自全国1231所高等学校的实证研究[J]. 教育研究, 2019, 40(7): 91−101.

[8] JÜRGEN S, FRIEDERIKE W, STEFAN H.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in germany[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2008, 32(2): 289−311.

[9] ANDERSECK K. Institutional and academic entrepreneurship:Implications for university governance and management[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7, 29(2): 193−200.

[10] SCHULTE P.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 strategy for institutional development[J]. Higher Education in Europe, 2007, 29(2): 187−191.

[11] 克拉克. 大学的持续变革——创业型大学新案例和新概念[M]. 王承绪, 译.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145.

[12] 黄兆信, 张中秋, 赵国靖, 等. 英国高校创业教育的现状、特色及启示[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2016, 34(2): 39−44, 114.

[13] MARTIN J, BLIEMEL. Get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ut of the classroom and into students’ heads[J]. Entrepreneurship Research Journal, 2014, 4(2):237−260.

[14] ANON. American express issues state of women-owned businesses report[J]. Wireless News, 2019.

[15] MOICA S, SOCACIU T, RADULESCU, E. Model innovation system for economical development us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J]. Procedia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12, 3(1): 521−526.

[16] HASAN S M, KHAN E A, NABI, M N U.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at university level and entrepreneurship development[J]. Education + Training, 2017.

[17] 杨耀文, 杨芳. 淠史杭精神融入高校劳动文化建设研究[J]. 皖西学院学报, 2022, 38(4): 40−45.

The path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hina from European and American experiences

WANG Tangwen, YANG Yaowen, CHU Zhuyuan

(1. School of Marxism, Clinical Medicine of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12, China;2.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University, Hefei 230601, China;3. School of Marxism, Anhui Medical University, Hefei 230032, China)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worldwide because it can fully cultivate students’ creativity, competitiveness and leadership.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s the right and proper meaning of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contemporary China.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dustrial upgrading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Europe and America have focused on reforming the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system, and completed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This has brought inspira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programs in China. In the future, we should take practice as the basis to build a mechanism for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cademia and research; take specialization as the guarantee to create a high-quality curriculum education system; take openness as the center to highlight international and global thinking; take composite as the orientation to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and cross-field talents; and take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the guidance to integrate knowledge, ability and beliefs into a whole.

Europe and America;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2023−04 −01;

2023−05 −09

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新时代国家健康治理效能提升机制研究”(AHSKZ2020D21)

王唐文,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助教,主要研究方向:创新创业教育;杨耀文,男,安徽合肥人,安徽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储著源,男,安徽安庆人,安徽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邮箱:chuzhuyuanayd@163.com

G647.38

A

1674-893X(2023)06−0159−07

[编辑:郑伟]

猜你喜欢

高质量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题解教育『三问』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