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童话创编类习作教学探索

2023-02-10陈丽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3年2期
关键词:小土豆小树物性

陈丽

在童话创编中,学生虽然使用了拟人化的方法,让物体像人一样说话、行动,却忽略了物体的特征,它们似乎不再有物性而真的成了人,实际上这是过度虚构和随意拼凑导致的结果。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在遵循物性表达的前提下,开展合理的想象,创编出符合物性特征的精彩故事。现以三年级习作“奇妙的想象”为例,谈谈具体的教学思考。

一、捕捉主角的人物特点

在童话创编中,学生经常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甚至玩具作为主角,其人物故事虽然是想象的结果,但这种想象要符合童话的逻辑,才能将物性和人性有机统一。

一要抓住想象的切入点。选择合适的对象作为故事的主角很重要,这里的合适需要体现在学生对主角的物性很熟悉,能够把握主角身上最显著的能够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征。如学生选择了“小土豆”作为故事的主角,加上前面有修饰语“滚来滚去的”,学生容易把“圆圆的”作为小土豆的独有的物性特征,实际上“圆圆的”作为小土豆的物性特征时,容易被当成“小皮球”,二者就容易混淆在一起;可见有些事物在选择物性特征时,仅仅关注单一的特点是不够的。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主角的物性特征,使其能够很清楚地与其他事物相区别。如小土豆,还可以考虑的特征有颜色(黄色)、食材(能吃或制作食品)、种植(切块也能发芽)等,学生把小土豆多方面的特性组合起来,与人物的某些特点有机融合在一起,写出来的故事才具有独特的意味。

二要注意想象的生发点。学生抓住主角的物性特征作为切入点,在拟人化的过程中,还要为主角确定适宜的性格特点。如学生选择“小树的心思”作为话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主角物性特征中的“小”这一外形上的特点,与设定故事中的小孩相对接,开展由“小”生发的想象:“小”通常被赋予可爱的意味,自然盼望着快些长大,能够像父母一样用绿色守护村庄;“小”又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夹在大树的缝隙里,不能够尽情享受阳光、雨露;“小”也会产生依赖心理,躲在大树背后,避免风暴雷电的摧残;“小”还可能产生奇特心理,梦想自己像鸟一样飞起来在大树顶上跳舞,等等。到底“小树的心思”是怎样的,适合开展怎样的想象,取决于学生为“小树”设定的在独特故事里去做些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从本质上说学生在创编童话时,就是想象自己是那个具有物性的对象,然后生活中或平日里自己最想做什么的一种折射。

二、假定故事发生的环境

学生为童话主角进行性格定位后,还要为童话主角设定适宜的活动环境。教师指导学生在建构童话环境时,应重视根据故事发展和主角活动的需要,想象出不同情形的环境。

一要从真实的环境出发。阅读童话时,真实的环境能够让学生不知不觉进入故事之中,自然产生如临其境的感觉。这也提示学生在创编童话故事时,对环境的设定可以从真实的环境出发,努力营造吸引人的地方,这又不是随便选择一个自己熟悉的环境就行,而要积极寻找最合适的真实环境作为故事的发生地。如学生选择《一本有魔法的书》来创编童话,对于“书”将要出现的环境,如果习惯以书房、书店、图书馆等,受环境所限学生难以写出很独特的内容来。对此,教师应激励学生能不能想到更奇特的情形,如太空中的宇宙飞船上、作家的大脑里面,等等。从真实出发的环境,能够给故事带来不同的场景与情节。

二要想象新的奇妙環境。创编童话如果写的都是真实环境,就会有与想象不匹配的情形,所以学生要根据想象建构一些新的具有奇妙意义的环境。一是创建有新奇感的环境,如学生选择《最好玩的国王》创编童话,既要着力写出国王好玩的特点,又要让国王置身好玩的独特环境中,这样国王的好玩就显得顺理成章了。二是创建的环境本身具有人的特点,如学生写《小树的心思》时,对小树生长的泥土、阳光、雨露等也赋予人的特点。从小树的角度看,这些环境本身也具有神秘感,能够看出自己的心思,故事自然会变得很奇妙有趣。

三、追求新奇合理的情节

在创编童话的过程中,好的故事情节可以让人物立起来,让环境活起来。这种故事情节就是要让人物在设定的环境中做自己想做好的事情时,经历波折,克服困难,最后才获得好的结果。

一要在选材中追求陌生化。教师指导选材时,可以让学生回忆学习过的童话故事,如《小猴子下山》《青蛙卖泥塘》等,思考这些故事在选择材料上的可学之处。《小猴子下山》与日常的旅游活动有关,《青蛙卖泥塘》与生活中的买卖行为有关,都是作者将物与人巧妙结合起来的结果,但看起来又是那么具有新鲜感,这就是追求陌生化带来的好处。如学生创编《假如人类可以冬眠》这个故事,很显然需要从自然界的动物冬眠这个角度去思考:人类冬眠的目的,在冬眠中可以解决哪些难题,会遇到什么困难,可能发生哪些故事等。当学生带着自己的想法设定人类冬眠的环境时,就会顺势想象出一系列故事情节,这些原本只会发生在动物身上的故事,发生在人类身上后会出现哪些意想不到的情形……学生以这些内容作为材料来创编故事,陌生化的追求就在其中了。

二要在构思时重视反复性。小学生学习的童话故事,比较常见的是反复结构,也就是为了让童话人物达到一定的目的,一再重复自己的追求,形成了有趣的情节。如学生写《手罢工啦》,就可以利用反复结构,描写主人嫌手管事太多与手发生争吵,手一气之下不干活后会出现的情形:晚上读书时,翻不了书页只好用嘴代替,很吃力;早上起床时,衣服穿不上身,只好喊妈妈帮忙;吃饭时,看着丰盛的美食直流口水……最后,主人只好向手赔礼道歉,请手复工。这样的情节具有新奇合理的特点。

三要在表达上追求可读性。这里的可读性是指学生创编的童话故事,既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又适合学生阅读的口味,如具有新奇性、竞争性、美好性等。如学生写《躲在草丛里的星星》,天上的星星躲在草丛中本来就是很新奇的事情,自然需要写出躲的原因、躲的过程中遇到的新奇的事情、躲的结果。这样的表达清新自然,可读性也很强。

总之,在童话创编类习作中,教师要重视指导学生从选择的主角特征出发展开想象,并在环境创设、情节表达上努力做到虚与实的有机结合,创编可读性强的童话故事。

猜你喜欢

小土豆小树物性
R1234ze PVTx热物性模拟计算
中韩天气预报语篇的及物性分析
LKP状态方程在天然气热物性参数计算的应用
小土豆成为富民“金蛋蛋”
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大土豆和小土豆
低孔低渗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及其适用性
我们的小树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