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结构与优化——基于Nvivo11的质性分析

2023-02-10姚本先

衡水学院学报 2023年1期
关键词:守则来访者保密

卓 潇,姚本先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结构与优化——基于Nvivo11的质性分析

卓 潇1,姚本先2

(1. 巢湖学院 党委学生工作部,安徽 合肥 238000;2. 合肥师范学院 教师教育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建设是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咨询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是其关注的重点。为了解我国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现状,通过对39所高校发布的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文本的质性分析研究发现: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关注职业素养要求、工作程序要求、专业伦理要求三个核心模块内容;存在心理咨询职业素养要求设置不明确、心理咨询工作程序要求设置不统一、心理咨询专业伦理要求设置不平衡的问题。未来,需要在这三个方面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心理咨询;伦理;质性分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

1 研究背景

在高等学校广泛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心理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途径,咨询活动开展的科学性、专业性和规范性一直是业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从临床心理咨询与治疗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和《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工作伦理守则》从法律和行业规范层面对心理咨询工作进行了系统的规范和指导。从学校心理咨询的角度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二章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法律条文中虽然提及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但大量篇幅内容的适用场景仍为临床心理工作。学校心理咨询师相比临床心理学工作者,其工作对象、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存在明显区别和特殊性,学校心理咨询也面临着更多的伦理困境和挑战。例如,学校心理咨询师具有老师、咨询师、管理者的多重身份问题,学生隐私权与家长知情权冲突问题、价值中立与价值观教育引领问题等[1-2]。因此,临床心理咨询的专业伦理守则并不适合直接照搬应用于高校心理咨询教育活动。国内有学者尝试从职业道德品格层面总结,认为学校心理咨询师应热爱心理辅导事业,有助人为乐的高尚品格;保护求职者的切身利益,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意愿;不在辅导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以良好的道德观念指导求助者等[3]。也有学者从职业伦理的视角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伦理进行了阐释,认为其是用于规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客观准则和行为规范。它可以约束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的行为,界定了各方的权利和责任[4]。此类观点倾向于从师德视角把握从业者行为规范,比较符合高校心理育人工作实际。无论是对“师德”的补充,还是对专业性的考量,不少高校根据学校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实际情况,制定了专门的心理咨询伦理守则,伦理守则内容大体可以反映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实际,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为了更全面准确把握学校心理咨询伦理现状,本研究以39所高校发布的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文本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材料中所包含的内容层次结构和权重问题,对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结构进行了深入探索,以求为进一步建设和优化高校心理咨询伦理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2 研究设计

2.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39所高校官网发布的学校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文本为研究对象,其中本科院校30所,高职院校9所。12个守则文本为学校正式文件形式、27个伦理守则文本为通知或网络公告形式。文本内容基本能够概括和反映出高校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伦理现状。研究选取的文本示例:《**大学心理咨询工作伦理守则》《**学院心理咨询师伦理守则》等。为了便于对文本内容和来源的详细分析和归类,将这39个伦理守则文本按照P1—P39进行了编号。

2.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对文本信息进行自下而上的编码形式进行。首先对原始文本内容逐条分析,形成基本参考点,采用Nvivo11软件对参考点进行编码形成各级节点,分层对节点内容展开分析、关联和归纳,最终得到了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核心模块。

3 研究结果

3.1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主题词汇分析

对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守则内容进行词汇分析发现,除了“心理”和“咨询”两个主题词汇频繁出现之外、来访者(频次494)出现频次较高。另外,尊重(频次134)、保密(频次110)、管理(频次138)、关系(频次133)等词汇出现频次较高。工作伦理守则的制定的主要出发点是要保障来访者的权利,体现在高校心理咨询环境中,来访者的主要成分也就是学生。“来访者”在文本中一共出现494次,“学生”一共出现193次,词汇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守则文本的内容设置基本围绕来访者和心理咨询主题进行,尊重、保密、关系等热点主题词高频出现,反映出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关注的常见伦理议题。详见图1。

图1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守则文本词汇分析图谱

3.2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守则内容编码节点及其关系

Nvivo编码形成的节点之间互为关联,是一种从属树状关系,即上一级节点是对下一级节点内容的整理和概括。通过对所有文本信息的梳理,共梳理出588个信息参考点,编码得到46个三级节点,“工作态度”等46个三级结点是从原始文本资料中提取的信息点的直接概括。例如,三级结点“心理状态”是对于伦理守则中对咨询师工作时要保持自身良好心理状态等类似描述的概括。我们再将“心理状态”类似对咨询师履职前提条件性规定的三级结点(工作经验、资格认证、专业能力等)经过进一步概括形成二级结点“履职条件”。8个二级结点分别是支撑工作、咨询过程、爱岗敬业、道德法规、履职条件、保障隐私、咨询关系、咨询理念。这8个二级结点均是在三级级节点基础上进一步概括形成。通过对二级结点的分析研究,得到专业伦理要求、职业素养要求、工作程序要求三个核心类属。这三个模块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统领性,可以当作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宏观维度。各级节点信息详见表1所示。

表1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内容编码及参考点分布情况

*括号内数字为各节点参考点数量。

3.3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内容结构和比重

职业素养要求包含爱岗敬业(44)、道德法规(52)、履职条件(104)三块内容,其中履职条件参考点数量占比较高;专业伦理要求包含保障隐私(76)、咨询关系(73)、咨询理念(133);工作程序要求包含支撑工作(42)、咨询过程(64)。如图2所示,各级编码节点所示的面积的大小反映出参考点内容的数量。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咨询伦理文本内容的设置具有一定的侧重点,从参考点的数量来看,专业伦理要求和职业素养要求占据主导位置,两者参考点数量合计占比81.97%。由此可见,相比工作程序要求,伦理守则倾向于用更多篇幅来说明心理咨询主体责任和来访者权益问题,从词频的分析结果也体现出了这一点。

图2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结构层次

4 结论与讨论

4.1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结构

职业是人类劳动过程中的社会分工现象。心理咨询师作为一种特定职业,与律师、医生等职业一样,有着明确的服务对象。要不断提高行业服务水平和专业性,就必须要回答好以下问题: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从事这项工作?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这一项工作?在工作情境中必须要注意哪些专业伦理问题?通过文本编码分析,得到了职业素养要求、工作程序要求、专业伦理要求三个核心编码,这三个要求能够有效回应上述问题,三个核心编码组成了高校心理咨询伦理的核心要素,可作为宏观维度,对具体政策制定提供结构化指导。

4.1.1 职业素养要求

职业素养要求主要回应了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可以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爱岗敬业、道德法规和履职条件三个层面的内容。伦理守则从工作经验(1)、价值观念(2)、接受督导(13)、科学宣传(5)、理论指导(7)、能力提升(21)、权力限制(6)、心理状态(28)、专业能力(14)、资格认证(7)十个方面描述了高校心理咨询师履职的基本条件。例如:高校心理师应具备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价值观念,P2);不断更新专业知识,以科学理论指导日常咨询工作,提升专业胜任力(专业能力、能力提升,P11、P14);努力提升自身心健康水平(心理状态,P17、P25、P29);咨询师要清楚地知道自身权利和限制,一般不对学生做诊断性评价,更不能擅自开具来访者有关心理问题的诊断证明(权利限制,P16);咨询师需要定期参加专业学习和接受督导,以更好地满足专业工作的需要等(接受督导,P5、P12)。其次,高校心理咨询师需要保持真诚、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对待每一位来访者(工作态度,P3、P5、P21);热爱高校心理咨询事业,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热爱工作,P12、P32);自觉维护心理咨询中心的名誉,不做出有损心理咨询中心的言行(集体荣誉感,P30);尊重其他咨询人员的权利和技术,注意相互协作和交流等(同事关系,P23)。另外,守则中的部分条款从法律法规(18)、规章制度(9)、劳动纪律(10)、人事管理(5)、职业道德(10)五个方面在道德法规等规章制度层面,对高校心理咨询师进行了职业约束。例如:高校心理咨询师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等有关法律、法规,恪守《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工作伦理守则》(法律法规,P16);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规章制度,P2);心理咨询师必须严格守时,按时到岗,不迟到早退,认真做好记录(劳动纪律,P7、P22);恪守心理咨询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的道德规范(职业道德,P20)等。爱岗敬业、道德法规、履职条件共同构成了高校心理咨询从业者的职业素养,亦是从事高校心理咨询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前提条件。

4.1.2 工作程序要求

工作程序要求主要回应了如何科学规范地开展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包括支撑工作和咨询过程两个层面的内容。从内容上来看,高校十分注重对心理咨询工作过程环节的把控,包括地点限制(8)、跟踪反馈(1)、了解来访者(4)、时间限制(7)、协商一致(10)、终止咨询(3)、咨询记录(18)、咨询介绍(13)八个方面的内容。例如:心理咨询师在咨访关系建立之前,须让来访者了解心理咨询工作的性质、特点、可能的局限性以及来访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咨询介绍,P5、P14、P16);做好每次咨询记录、反馈和跟踪研究工作(咨询记录、跟踪反馈,P5);咨询结束后,心理咨询师需按要求填写好值班登记表,及时整理、完善咨询记录,分类存档,并适时进行案例督导和咨询总结(咨询记录,P14、P39);心理咨询必须在固定咨询场所进行。心理咨询原则上应在咨询室内进行,不在咨询室外接待来访者(地点限制,P12、P24)心理咨询教师接待每位来访者时间原则上控制在40分钟之内(时间限制,P1)等。另外,伦理守则在咨询开展过程中可能牵涉到需要进行心理测量(26)、案例研讨(8)、档案管理(6)、科学研究(2)方面工作时做出了相应规定。其中,科学使用心理测量工具,对测量结果进行科学解释、使用和保密问题被广泛关注。例如:在进行心理测试之前,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向来访者说明测验内容和目的,并在测试结束后给出慎重的专业解释(心理测量,P1);进行心理测试须采用已经建立并证实了信度、效度的测量工具,应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给予准确、客观、可以被对方理解的解释,努力避免其对测量或评估结果的误解,不得滥用测量工具牟取私利(心理测量,P33);做好咨询记录,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并定期进行案例讨论和咨询总结,案例研究不得有损来访者权益(档案管理、案例研讨,P32);参加和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的课题研究,若用到咨询辅导记录,记录内容必须改动,以保障当事人不被识别出来(科学研究,P8)等。

4.1.3 专业伦理要求

专业伦理要求主要回应在工作情境中必须要注意哪些专业伦理问题,包括保障隐私、咨询关系、咨询理念三个层面的内容。通过文本梳理发现,保密、双重关系、价值中立、转介、知情同意等专业伦理热点议题在高校心理咨询伦理中被广泛关注和提及。其中保密、保密例外和团体心理辅导中的保密原则合计参考点数达到76个。例如:心理咨询师有责任向来访者说明心理咨询工作的保密原则,以及应用这一原则的例外(保密、保密例外,P14);在团体辅导中,尽量避免成员间的不适或伤害。关于团体成员的自我揭露,必须事先设定守密标准(团体辅导保密原则,P6)等。参考点数量对比显示,相对于个体心理咨询,伦理守则较少关注保密原则在团体心理辅导场景中的应用。咨询关系是影响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师生交往行为功利化与情感疏离化倾向十分明显,在育人环境中避免双重关系或者多重关系也经常被认为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伦理难题之一[5]。因此,高校心理咨询伦理仍然十分关注高校心理咨询实践中的关系问题。例如:咨询员在咨询工作中必须保持角色的一致性,不替来访者做决定,防止来访者对咨询员的过分依赖(避免依赖,P19);不与来访者发生一切非咨询的不正当关系(专业关系,P29)等。此外,高校心理咨询伦理还关注到防止意外(16)、价值中立(3)、危机干预(2)、支持系统(10)、知情同意(16)、助人自助(10)、转介(36)、咨询技巧(3)、尊重(37)等方面内容。例如:当来访者的行为可能对其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时,咨询员有责任采取足够充分的措施进行干预,并应及时告知有关部门或人员,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帮助当事人,防止意外事件的发生(防止意外,P18);心理咨询教师应尊重来访者的价值观,不替代对方做出重要决定,或强制其接受自己的观点、观念(价值中立,P34);发现求助者有严重精神疾病或心理危机时,应立即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并及时做好转介工作(危机干预、转介,P29);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应努力争取相关人员如教职工、家长、同学等的配合与支持,努力建立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社会支持系统(支持系统,P23);在咨询中,如果需要录音、录像或使用测评量表,都需事先就其目的和意义对来访者进行说明,并取得来访者的同意(知情同意,P12);心理咨询主要是协助来访学生进行自我探索,自我解决问题(助人自助,P13);当心理咨询师认为自己不适合对某位来访者进行咨询时,应向来访者做出明确的说明,并且本着对来访者负责的态度将其转介给更合适的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转介,P14);把尊重来访者的权利放在第一位。不得因来访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宗教信仰、价值观等任何方面的因素歧视来访者(尊重,P24)等。

4.2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存在的问题和优化方向

4.2.1 职业素养要求设置不明确

高校心理咨询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助人活动。守则文本内容在职业素养要求模块从工作经验(1)、价值观念(2)、接受督导(13)、科学宣传(5)、理论指导(7)、能力提升(21)、权力限制(6)、心理状态(28)、专业能力(14)、资格认证(7)十个方面对咨询师履职条件进行了说明,合计参考点104个,在职业素养要求模块所占比例为52%。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强调了专业能力及提升的内容,但较少提及资格认证要求。7个有关于资格认证的参考点中,大多提及的要求也并不统一。例如:“参加过全国或省级的权威机构举办的心理咨询培训班并获得结业证书和上岗证,并已实际从事心理咨询工作1年以上”“咨询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等。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校十分关注心理咨询师能力要求,但对资格认证缺乏统一标准认识,这有可能是难以将其写入伦理守则的主要原因,造成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师的入职资格显得有些随意和宽容,出现人员构成相对复杂,专业背景多元,身份角色多重等情况[6]。基于高校心理育人工作环境和专业化发展要求,高校心理咨询师可以从教师和心理咨询师两个方面同时开展职业资格认证,分别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服务的准入参考标准。

4.2.2 工作程序要求设置不统一

一个成熟专业伦理守则必须注重内容的可操作性,对咨询过程的管理也更有效率。研究结果显示,高校心理咨询伦理中工作程序要求模块参考点共132个,包含二级节点2个,内容涵盖案例研讨(8)、档案管理(6)、科学研究(2)、心理测量(26)、地点限制(8)、跟踪反馈(1)、了解来访者(4)、时间限制(7)、协商一致(10)、终止咨询(3)、咨询记录(18)、咨询介绍(13)环节。从伦理内容可以明显看出,与爱岗敬业或遵守职业道德这样的较为笼统的表述不同,关于心理咨询工作程序要求内容更为具体,多为十分明确的操作指引。例如:地点限制(咨询工作原则上必须在咨询室内进行)、心理测试(在进行心理测试之前,心理咨询教师必须向来访者说明测验内容和目的,并在测试结束后给出慎重的专业解释)。对参考点信息的梳理发现,工作程序要求设置存在标准不统一的情况,内容设置比较随意。以时间限制(7)为例,出现了多种对咨询时长的描述,50分钟的设置相对较为普遍。详见表2。可以看出,在心理咨询时长的问题上,各高校根据自身情况做出的规定都有所差异。高校心理咨询产生的费用来自教育经费投入,虽对学生来说是免费的,但在时长上进行限定是有必要的。高校可以参考一般课时时长进行设置,主要考虑到以下因素:①便于核算心理咨询师工作量;②便于对咨询流程做好时间分配和管理;③便于学生参考自己课程安排进行预约。工作程序要求的设置能直观反映心理咨询活动的规范性、科学性和专业性。教育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应结合校园育人环境制定统一参考标准。

表2 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对时间限制的描述

4.2.3 专业伦理要求设置不平衡

研究结果显示,保密原则在38个材料中被提到57次,保密原则和保密理念在高校心理咨询伦理中得到了充分体现。内容涉及档案管理(严禁随意带领无关人员进入咨询室或翻阅咨询档案、心理咨询工作的有关信息,包括个案记录、测验资料、书面资料、书信、录音、照片、录像、协议书、承诺书和其他资料,均属于专业信息或具有法律效力的文案,应在严格保密的情况下进行妥善保存)、科学研究(参加和承担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和心理咨询方面的课题研究,若用到咨询辅导记录则记录内容必须改动,以保障当事人不被识别出来)、心理测量(对测试结果给予慎重的专业解释,测试结果必须保密)等工作内容。有的独立设置了保密原则,例如,心理咨询师与来访者的谈话、咨询记录以及来访者的各项资料均要保密,未经当事人同意,不得擅自向外界透露来访者的任何信息。保密例外在16个材料中被提及17次。在材料来源数和参考点数量方面可以看出,相对保密原则,保密例外容易被忽视。保密例外可以很好避免意外情况发生,亦可有效回应学生监护人重大事件知情权的问题,保密例外完全可以作为保密原则的一部分内容,两者作为一个整体在守则文本设置中同时予以呈现。

另外,研究结果显示,作为心理咨询专业伦理的热点话题,在伦理守则要求中价值中立(3)却很少被提及,主要考虑到以下几个因素:第一,尊重(37)中提到了对来访者人格、权利、价值观的尊重,没有再单独考虑价值中立的内容;第二,价值中立和价值参与在专业领域原本就存在争议,不能形成统一的意见;第三,高校心理咨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服务于学校的人才培养战略[7]。价值参与和引导是高校育人环境中的常态,价值中立原则可能水土不服。综合以上因素考虑,在高校心理咨询专业伦理要求内容设置时,无须回避价值中立问题,可以加入合理适度的价值参与内容。

5 不足与展望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咨询工作正处在专业化和规范化的快速发展道路上。在高校,教师身份不是规避专业伦理的保护伞,对伦理问题避而不谈、泛泛而谈、轻描淡写只会成为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化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如何有效、科学地开展好高校心理咨询这一助人教育活动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是提升心理育人成效的关键环节。本研究通过对现有高校心理咨询伦理规范的梳理,侧面了解了高校心理咨询伦理建设的现状,提出了应从职业素养要求、工作程序要求、专业伦理要求三个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解决目前伦理设置不确定、不统一、不平衡的问题。但是现实中,高校心理咨询师在处理价值中立、保密、双重关系等伦理问题时可能会面临的更为复杂的局面,应如何应对这些伦理困境,并未加以说明和深入的探讨,这是本研究的不足。未来,可就高校心理咨询中具体的伦理问题开展更加深入的研究。

[1] 谢悦,贾晓明.高校心理咨询师多重关系情境与决策类型的研究[J].心理科学,2021,44(4):1004-1011.

[2] 何元庆,方存峰.高校心理咨询中保密的伦理困境与解决出路[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378-370.

[3] 姚本先,林家兴.心理辅导专业伦理规范与督导[M].天津:新蕾出版社,2008,171-172.

[4] 卓潇,姚本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伦理:概念、价值与内容[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5(6): 35-38.

[5] 汪杰锋.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的伦理异化与匡正[J].宜春学院学报,2022,44(1):106-109.

[6] 唐明军.中美高校心理咨询师职业素养比较[J].湘南学院学报,2018,39(3):107-110.

[7] 曹宁宁,石惠,卢丽琼.高校心理咨询师咨询伦理的现状分析与对策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6,(3):80-85.

The Structure and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hics——Based on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of Nvivo11

ZHUO Xiao1, YAO Benxian2

(1. Student Work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Chaohu College, Hefei, Anhui 238000, China; 2. College of Teacher Education, Hefei Normal University, Hefei, Anhui 230601, China)

The ethics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s the inevitable requirement of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The scientific, professional and normative nature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ctivities is the key point. In order to study the situation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hic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ethics in 39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analyzed.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ethics of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ays attention to the content of three core modules: professional quality requirements, work procedure requirements and professional ethics requirement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the problems of unclear professional literacy settings for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inconsistent settings for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work procedures, and imbalanced professional ethics settings for psychological consulting. In the future, further optim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re needed in these three aspects.

psychological consultation; ethics; qualitative analysi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ollege student; mental health

10.3969/j.issn.1673-2065.2023.01.021

卓 潇,男,安徽太湖人,讲师;

姚本先,男,安徽肥东人,教授,博士生导师。

安徽省学科建设项目大健康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研究(kj20fdzy05);安徽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心理健康教育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研究(07030503011)

G448

A

1673-2065(2023)01-0113-07

2022-05-01

(责任编校:李建明 英文校对:李玉玲)

猜你喜欢

守则来访者保密
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多措并举筑牢安全保密防线
Chapter 5 An important visitor第五章 一位重要的来访者
Chapter 1 The beginning of things
《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征稿函
放下“应该”,才得自由
森林守则
退休者七个理财守则
雾霾天健康守则
论中国共产党的保密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