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及其路径研究

2023-02-10陈倩倩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23年2期
关键词:文科应用型实验室

陈倩倩,何 妍

(西安思源学院,陕西 西安 710038)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在《构建高质量发展体系 建设高等教育强国》一文中,明确了“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的坐标定位”,提出“‘十四五’时期‘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中国教育进入全面提质创新的新的发展时代”[1]。这意味着新时代的社会变革对文科专业的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在准确把握新时代学科及专业发展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新文科”的建设需求,本文将围绕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如何针对新时期的教育发展需求和人才培养定位进行“新文科”建设展开研究。

一、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的建设目标

“新时代人文社会科学的发展,必须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目标。”[2]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和教育模式就必须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密切关联。一方面,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必须以服务地方为重要使命;另一方面,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需求也决定了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方法以及培养模式。也就是说,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的快速聚集以及对地方发展前景的规划和深化实施,都需要以人才支撑为前提。

5G技术、物联网、区块链等智能科技的新发展,正在不断改变社会经济运行的原有体系。例如,发展空间正在由实体性向虚拟性过渡和改变,这一发展趋势同样也体现在教育领域,也就是说,伴随媒介的不断融合,教育空间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那么相应的教育理念与制度、思维与结构、师生关系与评价机制都会随之发生改变[3]。传统文科面临社会环境的变化,必然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因此,以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文科建设就必须明确两个目标:一是能够培养适应社会变革的新型人才,二是能够有效解决随着社会变革所带来的新的社会问题和现象。这就意味着,新文科建设要以现代技术发展为依托,而现代技术发展又倒逼文科建设的新发展,也就是新文科建设。但值得注意的是,文科专业致力于追求的科学化发展路线,其实质是基于工业革命之后,伴随知识理性、工具理性的渗透与影响,从而也使文科专业烙上了现代性的时代印记。例如标准化、符号化等成为科学化的表现形式。但是,文科专业最大的功能不仅仅在于对客观知识的追求,还要对人本身及其“所处社会和世界的独特性进行探究”[4]。独特性与标准化显然不能兼容,事实上,文科专业的内部发展并没有办法解决这种内在的分裂。

也就是说,从现实角度出发,文科专业内部发展已经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更没有能力解决相应的问题。因此,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建设应该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关于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目前,“学科交叉和科际融合已经成为推动学科建设的重要手段。”[5]但要注意的是,这种融合并非将技术技能直接嫁接在文科的知识体系之上,而是要通过学科融合,从而打破原有学科壁垒,从学科内部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建构,实现学科体系的动态重建。二是明确师生定位。新文科建设最终是为培养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人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宗旨,以拓展课堂空间为主要任务,例如,教师要积极实现对学生线下教学与线上学习、理论思考与实践活动之间的组织工作,甚至要成为学生校内、外沟通的纽带。另外,新文科对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学生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内部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在自己专业领域之外有所发展,掌握一定的跨学科的知识与能力。三是在教学内容上,新文科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鉴于社会对于新型文科人才的要求,文科专业的教学内容,必须以满足培养新型人才的基本需求为根本,因此,教学内容必须在广度与深度、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思维等方面能够兼容[6]。

二、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的建设路径

新文科建设最终将落脚于对人才的培养,针对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文科发展的特征以及为适应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项目组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新文科的建设路径。

(一)专业建设聚焦产业发展需求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为宗旨,而专业定位是人才培养的关键,人才培养的效果直接取决于专业定位是否合理,人才输出是否符合地方经济发展中产业链、岗位链和人才链的关系。因此,新文科的专业建设,就需要以产教的深度融合为依据,进而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

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项目组通过调查发现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就业领域主要集中于四类行业:一是新型制造业领域,面向目前该领域对文职人才的需求规格,需培养具有文案策划、产品说明、视频制作以及对相关领域的社会调查和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型人才;二是新媒体领域,面向新媒体的文案策划人员,需要培养学生对新媒体资源管理和运用的能力、分析和处理各种数据以及短视频制作等方面的能力;三是中、小企业,针对新时代对中、小企业办公文秘人员的基本能力需求,需在培养学生传统办公技能的基础上,培养学其计算机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以及对大数据分析处理方法的灵活运用等能力;四是教育领域,根据新时期对中、小学教师能力的需求,在培养学生基本教育教学能力的基础上,还需培养学生对基本的数字信息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和处理的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的产业链、岗位链和人才链关系图

所以,不同文科专业的定位都应以人才输出的能力要求为出发点。根据专业学生的就业趋势,设计该专业学生的毕业要求指标,最终形成该专业人才的核心职业能力定位,主要包括专业能力和职业技能两个方面。依然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在专业能力方面,要通过课程教学,实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经典阅读与审美评价的能力;在职业能力方面,要实现学生的文字、图片信息的处理能力,图文、视频的制作和编辑能力以及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的能力。

需要强调的是,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深化以及社会发展的持续推进,对人才的能力需求也在不断改变,因此针对新文科的专业定位就必须符合动态的调整要求。

(二)课程体系优化升级

文科专业传统的课程体系以培养专业人才为目标,但是随着社会对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厚基础、宽口径”的现实需求,能够体现“新文科”特色的课程必须能够满足人才知识结构的广度和深度,理论与应用的一体化。因此,应该在原有文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上进行模块化设计,形成“通识+专业+模块”的课程体系。

第一,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通过通识课程教育实现对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和性格塑造,使大学生在优秀的文化经典中获得精神滋养。还要引导大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发展与变迁,掌握最新的科学研究方法。同时,鼓励大学生参与丰富多样的艺术体验,提升健康意识以及审美鉴赏能力等。因此,通识课在课程安排上应该包括五个基本领域,即科技与文明、艺术与审美、历史与文化、生命与健康、阅读与写作。每一个领域都由数门相关的课程组成。

在课程安排上应从学校的层面出发,集合全校的教学资源,面向全校学生开放,学生根据自己发展方向和兴趣进行选课学习。学校可以通过学分来考核每位学生通识教育课程的学习情况,例如要求每位学生在毕业前必须在每个领域完成多少学分的通识课程的学习。

第二,专业课程是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根本,是学生未来能够在专业领域安身立命的关键,更是整个课程体系建设的基础。但需要注意的是,专业课程教学必须能和通识课、模块课相融合,旨在通过对专业知识的教学,提升大学生的专业核心能力,具体表现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但更重要的是对专业知识的转换和应用的能力。这就需要将专业课程进一步设置为“专业核心课”“专业实践课”和“专业特色课”三大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的知识体系是实践基础,“专业实践课”的核心能力培养是实践驱动,以“专业特色课”为引领,全面打造复合型的应用人才。

第三,模块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针对学生的职业需求实现专业到行业的对接,重点培养学生的岗位拓展能力,打造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模块课程设置应坚持“小、精、灵”的特色,尽可能实施项目化教学、案例实务教学,以及实现新技术、新方法加持的技能教学。这样设计课程体系,是根据市场需求对人才专业应用能力培养进行的动态调整,体现了新文科“强能力、重应用”的特色,从而实现人才规格与行业需求的有效衔接。

(三)搭建新文科人才培养平台

第一,搭建文科实验室。2020年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在公布的工作要点中指出,要启动高校文科实验室建设和重点研究基地动态评估。重点支持建设一批文科实验室,促进研究方法创新和学科交叉融合,引领学术发展[7]。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再次将文科实验室建设纳入高等院校重点建设的举措,是对建设文科实验的重要肯定。

文科实验室是进行新文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借鉴苏州大学数字试验班的成功经验,试验室或者试验班的学生具有“二次选择毕业专业的权利”,在人才培养上实行“模块化(2+2模式)”教学,也就是学生在前两年学习原专业的课程,然后嵌入实验班课程,但实验班课程不同于常规课程,主要是以项目捆绑的形式,从而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在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是否一定要采用“2+2模式”的文科实验室建设?答案是否定的。各地方院校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教学风格和办学特色,形成自己的文科实验室人才培养模式。不过,各地方院校的文科实验室建设依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共性:一方面,文科实验室的设置是交叉性学科研究搭建平台,因此文科实验室建设一定要定位明确,这是文科实验室建设的基本方向;另一方面,在文科实验室的组织上,应以项目驱动作为主要的组织形式,通过项目驱动的形式组织实验室教学。文科实验室的具体教学方法,即通过产教融合的形式,保持人才培养目标与行业需求的一致,联合相关行业,聘任行业导师,进行师生共建。实验班的学生从项目设计、开展、实施以及成果的形成都需要全程参与。最终以通过校内导师、行业导师,团队成员互评的形式,对实验室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文科实验室建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升。

第二,建设行业实习基地。众所周知,学校既有的课程体系与课堂教学,会难以避免地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和理想性。因此,面向产业和行业需求的人才培养,必须让学生走出校园、走上岗位才能得到更加真切的行业感知和锻炼。专业实习基地建设成为衔接人才输出与岗位需求的关键。但需要强调的是,在新文科背景下的实习基地建设,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由学校为毕业生联系实习基地,毕业生于毕业前在实习基地开展实习的模式。这个环节对于毕业生来说固然重要,但不能仅限于此。因此,新文科背景下的实习基地建设,必须贯穿于学生整个四年的学习过程之中。这就对实习基地的具体建设类型提出了要求:一种类型是学校与基地建立长期的、密切的合作关系,比如,行业导师就是来自基地,且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工作人员。再如,文科试验室的项目可以和基地的相关成果挂钩等。另一种类型是将行业引入办学的过程中,对人才进行联合培养,学校侧重专业知识的教学,行业则侧重引导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能力。

三、结语

总之,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对新文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新时期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需求进行了分析,并在明确建设需求的基础上结合高校实际情况,提出了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的建设路径,希望可以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新文科建设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文科应用型实验室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电竞实验室
豆文科作品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