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土地撂荒现象及治理研究

2023-02-10

南方农机 2023年2期
关键词:空心化农村土地劳动力

任 洁

(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5)

城镇化建设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城镇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发展,虽然我国城镇与农村的差距逐渐缩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城镇的教育、医疗以及生活条件质量更高,这也就使得农村人口向城镇快速流动,从而引起农村空心化问题。在农村出现空心化问题后,由于劳动力的短缺,大量耕地被撂荒,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撂荒问题已经成为农村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所以需要采用科学措施,对农村空心化与土地撂荒问题进行治理。

1 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撂荒的概念及发展现状

1.1 农村空心化的基本概念与表现形式

农村空心化主要是指在城市化建设与发展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户已经不再从事农业,长此以往,就逐步产生了农村空心化问题。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农村空心化主要是指,随着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致使农村产生人才短缺、农业收益低下的情况。综合来看,农村空心化问题具有如下几种表现形式:1)农村劳动力人口向城镇转移。农村劳动力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导致农村劳动力人口数量不足,是农村空心化问题形成的最主要原因。2)农村常住劳动力不足。在新型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且在土地制度改革后,许多农村劳动力选择前往城镇务工,农村常住劳动力人口数量严重不足,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较为缺乏。3)产业结构变化。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附加值较低,所以当前我国农村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农作物耕种的生产模式占比逐渐降低,大量的农业耕地被闲置,从而出现了传统农业被抛弃的农村空心化问题[1]。4)农村人口老龄化。选择进城务工的大都是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留守农村的劳动力大都年龄偏大,当前留守农村的人口中年龄在60岁以上的占比为85%,留守老人的劳动力和劳动技术相对不足,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影响,整体老龄化问题较为严重,是农村空心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1.2 土地撂荒概念

土地撂荒从表面文字含义上看,指的是由于外界因素影响,农户彻底放弃农作,致使土地无法被耕种的一种长期荒芜管理状态;从本质上来看,土地撂荒的内涵和概念则表示为土地荒芜状态。所以随着现代化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土地撂荒则表示在现有土地管理制度以及生产条件下,农村大幅度降低对土地以及整个种植行业的经济投入,包括经济资本投入、劳动投入等[2]。除了耕地撂荒之外,由于农村人口减少,大量已经建设的宅基地、未开发的建设用地没有得到利用,使得大量的土地资源被浪费,严重阻碍了农村建设与经济发展。

2 农村空心化背景下土地撂荒问题的主要成因

2.1 农业耕种模式投入与收益差距过大

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文件聚焦“三农”问题,虽然使得农村经济建设水平得到提升,农民人均收入不断提高,但是从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平均收入来看,直接农业生产的收益占比较小,提高农民人均收入的主要为第三产业收入。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土地流转、集约化农业、机械化农业的发展,使得农业生产成本逐渐提高,粮食市场的价格波动较大,导致农民的农业生产成本与投入出现严重的不协调,愿意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越来越少,这就必然导致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投入与产出的不平衡,是引起土地撂荒现象的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该问题,需要从多方面提升农业经济效益,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2.2 种植技术水平低

当前,农民掌握的现代化农业生产技术水平较差,从农村走出去的人才,能真正反哺农村的依然较少,加之农民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和教育工作体系建设不完善,使得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青壮年劳动力更加偏向于到城镇务工。缺乏现代化技术水平的支持,导致农业生产经济效益不断下降,农民无法通过农业生产提高自身生活质量,从而使得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加剧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

2.3 劳动力外流严重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劳动力为了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并获得发展机会,会选择进入城市务工,长此以往会造成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问题严重。与此同时,进入城市工作的农民通过自身努力,很多人都在城市扎下了根,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会将父母子女接入城市生活,进一步加剧了农村人口流失,导致农村人口年龄结构失衡;农村劳动力进入城市后,农村耕地无人耕种,还会留下许多无人居住的宅基地,这也是导致土地撂荒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3]。

2.4 缺乏优惠政策扶持

从农业总体发展现状来看,取消农业税、粮食直补等政策虽然有效增加了农业经济收益,提高了农民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但实践证明这些强农惠农补贴政策仍存在不少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安全监督和管理制度不足导致经济成本不断提升等,因此若要缓解农村空心化问题,应选择合适的监督系统和新的路径[4]。

现代化退耕还林管理策略和粮食直补政策相互结合是一项巨大的惠农政策,因此大多数农民对该项目十分推崇和认可,但是通过对以上政策实施现状进行详细分析,我们不难发现退耕还林政策与粮食直补政策有雷同的地方,大多数农民认为以上补贴政策并未起到实际作用,特别是对城市务工人员来说尤为如此。为了积极调动农民种植的热情,应完善农业补贴政策,提高农业收益,降低农业劳动强度[5]。

3 农村空心化和土地撂荒优化策略

3.1 推动农业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农民经济收入

农村土地撂荒现象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农村产业缺乏吸引力,缺乏特色化产业建设,农业生产附加值低,无法有效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所以为了解决农村土地撂荒问题,政府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撂荒问题严重地区的产业扶持力度,帮助农村空心化地区建设独具特色的农业产业模式。通过给予更多不同政策的扶持,逐步缩小城乡发展差距,并结合农村基础条件,例如区位条件、自然资源等,打造特色化发展模式,结合农村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通过打造支柱性、特色性产业,有效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农村的资源优势[6]。确保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能够依靠自身的力量和规律进行调节,形成农村地区特色产业、区域性经济发展模式。地方政府应针对农村地区市场秩序、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立以及加强监督管理等方面,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高发展质量,提升农业生产模式经济效益,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

3.2 加强土地保护,优化土地环境

结合农村土地使用情况来看,农村缺乏完善的土地保护制度,部分农民缺乏土地保护意识。为了治理土地撂荒问题,需要加强土地保护,提升农民维护土地的积极性。除耕地保护外,还需要加强农村土地生态环境保护,为农业以及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因此,农村地区需要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全面落实耕地与其他类型土地保护,打造生态循环农业,完善生态保护机制,立足“立体复合”生产模式,增加农业总产值,加快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农村土地保护,提升农村土地利用率,开发被撂荒土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7]。

3.3 合理规划农村建设

部分农村基础建设存在问题,缺少明确的规划,要选择适合的农业种植方案,通过科学规划解决农村空心化问题。研究农村发展现状可知,农村相对分散的居民以及农田位置,对农业种植产生很大影响,因此,需要对偏远落后的乡村加强现代化建设和管理,科学合理地解决农村空心化以及土地撂荒等问题。同时,在农村规划等方面,需准确把握国家对于农村发展的趋势和方向,以土地资源和自然环境作为基础条件,提升农村住宅建设质量[8]。

3.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

从土地研究和流转现状来看,不具备土地流转条件的农村,会导致农村核心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农村经营模式转变为粗放式的小型模式。为了解决土地撂荒问题,各地方政府需健全土地流转的相关管理文件,组织农民学习相关知识。

完善土地管理制度,需明确土地所有权。在土地管理制度的实施过程中,要加强土地流转,以有效解决土地撂荒问题;种植人员应利用承包、出租等方式,确保耕地可以种植与经营,最终将土地的使用权利转交至生产粮食的农民。在耕地管理工作中,需要构建信息交流管理部门,为土地种植和管理提供信息和数据,比如出租土地面积、土地位置以及土地出租时间等。有效提高村民土地保护意识,逐步促进土地正常流转[9]。

3.5 优化农村发展政策与制度

在治理农村土地撂荒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农村人口是关键,尤其是适龄劳动力,可以通过政策扶持的方式,使得外流的劳动力回到农村发展,吸引更多人前来农村地区就业,使得农村大量闲置撂荒的耕地与建设用地得到充分利用。例如,增加农业种植补贴,提高农户的经济收入,可以减少农村劳动力外流;农村劳动力在当地能够获得预期收入后,前往城市务工的意愿就会降低,有效提升撂荒耕地利用率。此外,利用已经撂荒的建设用地,建设现代化农业配套设施,发展农业电商经济,建设农产品存储仓库、物流中心等,可以吸引人们前来就业,将闲置、废弃的农村土地建设为厂房,不仅能够解决土地撂荒问题,还可以促进农业经济转型,推动农村经济发展,逐步缩小城乡差距,确保农村土地撂荒问题得到解决[10]。

4 小结

总而言之,农村空心化发展背景下,土地资源作为农民生产的重要保障,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资源保护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问题。由于土地撂荒现象的诱发原因各不相同,由此衍生的问题非常普遍,政府相关部门应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助推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空心化农村土地劳动力
莘县农村土地托管的实践与探索
2020年河南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5.81万人
广东:实现贫困劳动力未就业动态清零
首次大修的《农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内容?
基于国企集团化改制背景的母公司“空心化”问题及对策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乡村空心化并非坏事
乡村旅游视阈下农村空心化问题治理探讨
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应多方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