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健康”标准下高职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研究
2023-02-09张晔
张 晔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湖南 湘潭 411101)
2016 年,国务院出台的《“健康中国 2030”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加强高校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健康素养和体质健康水平”,2019 年,国家卫生健康委负责制定的发展战略《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也明确指出“促进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意味着“健康中国”的到来。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意义上实现体育教学理念的转变便成为教育体制改革的第一要旨,为此高职院校要积极推动建设高职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促进体育教学功能与学生健康需求的有机相融,培养学生“健康第一” 思想,终身体育锻炼意识,在健康教育管理与体育教学体制有机融合的基础上,为提高高职学生的健康素质水平提供相应理论支撑。
1 “大健康”标准下高职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综述
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与科学技术水平得以提高,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为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极大方便,而随之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尤其在学生群体,“重教育轻健康”的思想较为严重,由此建立科学完善、规范合理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1 高职院校构建学生主动健康教育体系的必要性
一是紧迫性,从政策角度,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极为迫切,健康体育教育在高职素质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实际上高职院校普遍存在重视科学文化、理论知识、社会技能、道德教育的教学,而轻视身体素质、健康意识等方面的培养,以《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为标准,高职学生健康素质情况不容乐观。随着社会竞争力的增大,运动少、熬夜多、饮食不合理的现象更为明显,使得大部分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二是保障性,早在2002 年,国家就已将国民健康建设与思想道德建设、科学文化放在同一高度,近年来更是在政策上对于发挥健康教育在高等教育事业中的优势指明了方向。2012 年10 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体育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2]53 号),明确提出要落实加强学校体育的重点任务,实施好体育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2020 年国家体育总局与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充分发挥学校体育育人功能,推动大学生理论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为高职院校建设主动健康管理体制提供了必要保障。
1.2 高职院校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的价值意蕴
在思想方面,有助于提升高职学生健康意识,了解健康知识、健康技能、健康理念,同时在开展体育运动技能过程中,通过对学生针对性地意志力、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力进行培养,更容易促进学生生成积极进取、自立自强、勇敢拼搏的精神以及公平正义、遵守规则、互相尊重的体育道德,从而促进学生形成主动维护健康的思想,提升预测健康风险的能力。在教育方面,高职教育时间较为短暂,对于院校而言提高自身竞争力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主要趋势,在职业素养水平提升上融入健康体育教学,完善体育教学体系,更能够体现教学改革的目标性、导向性,有助于整体推动高职院校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在身体素质方面,通过体育教学逐步促进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使其增强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方面身体机能,合理释放压力,提升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进而更好地强化学生机体自我恢复与抵御疾病的能力,对培养形成健康行为具有正向作用。
2 “大健康”标准下高职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管理机制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在政策及社会大环境下为健康教学、体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在实际管理机制运行过程中仍然在思想认知、体系建设、教学建设、基础要素配置等方面出现了较多问题,高职学校体育促进青少年学生主动健康方面仍存在以下困境。
2.1 健康教育认识不充分
一是受传统体育教学思想制约,高职院校领导者及师生认为学习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为第一要务,其他事项都要为个人能力培养让路,体育课程安排往往排在末端位置,使得各类院校没有形成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对于学生生成良好的健康锻炼意识起到掣肘的作用。二是随着教育倾向性的改变,健康体育的发展趋势逐渐向主流偏移,在实践过程中更加偏向于公共课程,出现了体育教学资源不均衡、课程设置不连贯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体系中体育功能不断简化,健康优势不断弱化,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对于体育健康的认知逐渐走向下坡路,造成其参加体育运动的积极主动性较低。
2.2 体育教学体系不健全
此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高职院校对健康教育的认识及重视程度不足,对学生健康教育普遍存在覆盖面狭窄、针对性不强、制度标准不到位的情况,在宏观上没有设置体育教学领导部门,对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教育往往是校内各部分各自为政、单独完成,健康教育体系不够系统,缺乏有效联动、评价及管理机制,没有做到统筹规划、有机整合。其次是对于体育教学的目标不够清晰,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健康体育教学培养计划、落实方案,大多院校将健康教育或者体育教学照搬陈旧的教学模式,采用传统的填鸭式教育,理论性与实践性结合不够充分,没有将体育教学与健康教育有效衔接,造成整体目标缺位,无法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2.3 健康教学内容不丰富
目前大多高职院校体育健康教学尚未脱离传统模式的束缚,没有进行有机变革,仍然是传统应试型教学路径,以笔试得分作为标准,没有树立“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考核方式不科学,大多高职院校对于体育教学往往是最终通过简单的开卷考试作为综合评价,科学化、个性化考核标准制定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奖励制度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健康生活的正确引导、激励与支持,使得整体发展缓慢。同时在实践活动中存在教学内容不够丰富、教学手段不够合理的问题,没有将健康理念有机融入到体育教学,使得最终教学整体成效具有局限性。
2.4 健康基础要素不完善
对于健康体育教学而言,教师资源力量是第一要素,拥有一支精通教学理论业务并且知悉时代发展趋势的教师团队尤为重要。高职院校对专业体育教学人才的引进力度不够,没有面向社会、体育部门定向招聘专业人才,甚至部分院校体育教师为兼职,在整体干部队伍架构及后期继续教育培训上存在较大漏洞,使得新形势下的新思想和新手段无法被引入。其次是高职院校将较多资金用于教学电子化设备、科学开发、项目研究上,没有划拨专项资金用于采购、更新体育器材,篮球馆、足球场地、游泳馆相关设施较为老旧,无法推动相关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主动健康促进管理机制的建设。
3 “大健康”标准下高职学生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机制建设优化路径
主动健康促进的管理运行机制包含决策制定、动力调节、多层次保障等方面,主动健康促进涉及多部门及多主体协调,方案制定、制度调整、科学依据等都需要充分考虑学校教职工、学生组织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利益诉求,同时需要实施奖励互动机制、加大体育教学经费投入、创新监督管理方案等措施促进主动健康管理机制的运行,进而为大学生主动健康促进提供强有力保障。
3.1 全面提高健康教育思维认知,促进健康理念深入人心
在学校层面,要提高对健康体育教学的认识,构建科学、系统的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教学的中心向“全面发展、健康第一”的大健康理念偏移,从健康生活、体能提升、心理健康等方面多重发力、提高重视,促进健康教育与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教育同步进行,将高职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的高素质人才。在学生方面,学校要利用微信公众平台、智慧校园平台、抖音、视频号、课堂讲授等方式,线上线下宣传健康素养科学知识以及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理念,整体上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健康生活氛围,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热情和动力,引导其开展主动健康行为活动,全身心投入健康体育教育中,树立“终身体育、终身健康”理念,从而实现常态化主动促进身体素质健康的目的。
3.2 建立优化体育教学管理体系,形成决策制度机制
一是完善组织架构,成立体育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建立体育健康管理中心,由院长为组长,分管体育教学的副院长为副组长,负责贯彻落实中央及当地教育部门关于开展健康工作的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同时领导定期召开体育工作会议,负责资金协调、教师培训、模式改革、制度优化、职称评审、人才引进等任务,扎实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各方面教学动态和信息,制定体育健康工作计划,切实加强对体育活动实践工作的宏观管理。建立体育健康管理中心,对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行为习惯、作息等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分类,提供相关解决方案,监督执行,并对执行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二是完善教学方案,领导小组要结合国家及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构建先进的健康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提升抗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为主线,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资源,拓展健康教育载体,探索发展新渠道,创新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健康教育与实践,实现体育教学与其他多种学科相互联动、协同发展、有效衔接。
3.3 丰富充实体育课程教学内容
一是设置多样化体育项目,追求学生健康水平多元化提升,高职院校领导小组要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考虑学生的健康状况,做到分层分段教学,灵活地将小型、小众的运动项目添加到健康体育教学中,例如针对男同学可加入射箭、台球等活动,女同学可添加瑜伽、跳绳等活动,这样既能够节省人力物力财力,又能够激发师生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后校园体育服务项目的热情。二是构建科学课程评价体系,根据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将体育健康教学的考核完整化、规范化,可从意识水平、技能水平、品质水平、实践水平来量化学生对运动健康的认知,结合心理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理论,将多方健康教学评价有机结合,树立构建体育健康综合素养考核的目标,并以此作为基础不断开展深入研究,优化教学模式。三是提升学生体育健康技能水平,可通过为学生创造各种大众体育竞赛机会来满足学生参与兴趣,例如举办大型运动会,增加体育比赛的数量和类型,进一步加强集体健康体育项目建设,促进学生团队协作能力,进而实现运动技能向综合素养的转变。
3.4 着力筑牢主动健康教育保障
一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大力引进体育教学人才,不断优化教师结构,按照当地教育部门标准要求调控体育教师与高职学生的比例,要着重强化体育教师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专业技能培训,通过理论研学、教学实践、外出调研、专家授课等方式引导教师领会体育教学内涵、转变教学改革理念,达到认知层次上的提高与升华,发挥自身在健康体育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同时体育教师要有责任心意识,将健康价值观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对其进行安全教育,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原有的教学计划,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科学的终身健康观念,培养对健康的责任感。二是加大经费投入,高职院校要在年初为本校健康教学、体育教学划拨专项财政资金预算,用来优化升级教学模式,采购先进公共必需体育设施,落实好各类运动场地基础设施建设,定期做好硬件日常维护工作,遇到安全问题及时整改,避免在健康教学过程中出现安全隐患,进而保障健康教育机制的顺利进行。
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经济发展的主要建设者与推动者,不仅需要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技能,而且需要健康强健的体魄,为此高校的领导者与相关负责教师要转变观念,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协调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等多方主体积极性,进一步深化体教融合,加速体教改革,重新认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体育教学观念,基于高职学生自身特点,有针对性、有目的性地设计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锻炼与健康生活习惯,切实解决大学生体质健康需求的现实问题,推动其树立“终身锻炼”意识,以实际行动助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大健康的伟大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