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在企业安全管理中发挥的作用
2023-02-09詹小弟
詹小弟
(古田县防灾减灾与应急救援中心,福建 古田 352200)
1 引言
(1)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以安全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及过程控制标准化为核心,通过制定一系列的安全管理机制、安全操作规程,排查治理安全隐患,推动安全生产关口前移,规范各种生产行为,致使人、机、物处于一个良好的生产状态,有效防范和应对事故。
(2)安全生产标准化由来。2010 年原国家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业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2014 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将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首次写入国家法律,2016 年12 月13 日国家标准委发布国家标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2021 年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要求,2021 年10 月应急管理部印发《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定级办法》,对标准化建设定级工作进一步进行规范。
(3)安全生产标准化要素。①安全“指标”设定及运用。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企业以“不发生工伤事故,保证工作人员在长期工作状态下不会出现职业病,财产及设备不会因为某种突发情况而导致性能下降”为目标,因此在设置安全生产绩效指标时,通常将事故起数、受伤人数、死亡人数、财产损失及培训教育合格率、隐患整改率、职业病发生率、设备设施完好率等作为绩效考核指标。明确了指标任务将更有利于激发全体人员活力,降低事故发生率及财产损失。②安全“风险”判定及管控。根据GB/T33000《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风险是指发生危险事件或有害暴露的可能性,与随之引发的人身伤害、健康损害或财产损失的严重性的组合。风险可分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及管理缺陷。其中管理缺陷是一种无法直接观测的风险,如果风险不被识别,将会导致物、人、环境的风险产生或反复,甚至加剧,最终酿成事故。③安全“隐患”判定及治理。根据我国《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暂行规定》,隐患是指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因此,当风险未得到有效管控,在各种因素作用下,将发展为隐患,当隐患未得到彻底治理,就会加剧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标准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安全目标。根据企业生产实际情况每年年初制定目标任务,明确任务指标、责任部门、责任人、工作措施等,定期开展考核、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通报考核情况,根据考核情况及时修订目标任务,以此来达到安全生产目的。
(2)组织机构。结合所属行业和规模特点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兼职管理人员,或者邀请有资质的机构及人员帮助管理。制定相关制度明确安全生产职责,如明确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实际主要管理者为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
(3)安全投入。企业根据所处行业风险程度及生产规模大小,按规定比例范围提取安全费用,规范使用,做到专款专用,建立安全费用管理台账。
(4)安全管理制度。及时更新与本单位相适应的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管理制度、措施;及时开展风险辨识,编制并完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及时分析、评估安全生产新工艺、安全风险新特点,更新相关制度、工作措施,确保其合法性、合理性。
(5)设备设施。应完善设施设备技术档案管理,应建立健全设施设备的检修制度,明确管理部门及责任人,严格遵守并强化“三同时”管理,尤其是对设施设备建设、使用管理和验收、拆卸、作废都要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要求,避免设备“带病”上岗。
(6)教育培训。建立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实际的安全教育培训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使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技能,有效防范遏制事故,提升应急处理能力。同时,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员必须经相关监管部门考核合格后才能任职上岗,其他管理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教育由企业内部经考核合格后任职上岗。
(7)安全作业。根据行业及岗位特点,开展危险辨识及危险分级,将危险性较大的作业活动定为危险作业。通过建立危险作业安全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人员及规范审核审批程序等,加以重点防范。
(8)隐患排查。制定常规性和阶段性专项隐患排查工作方案,强化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落实,对涉及本单位经营的所有场所、人员、环境、设备设施等各个环节开展隐患排查整治,明确整治目的、内容、方法措施,对发现的隐患进行闭环管理。
(9)危险源监控。对危险源进行规范管理,包括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分级与评价的方式,登记建档备案危险源,定期对重大危险源开展评估,确保实时掌握监控管理情况。
(10)职业健康。完善从业人员身体健康状况档案并对员工进行身体状况跟踪,在危险区域安装预警报警设备,配备防护及抢险器材,定期开展工作场所职业危害检测并将结果如实公布,确保厂区环境和生产条件,预防突发职业危害。
(11)应急救援。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成立专兼职应急救援队伍,配齐配足应急装备,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和总结评估。当事故发生,通过启动预案、有效指挥、反应迅速、处置得当,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12)事故调查。应急救援结束后,先行在企业内部开展事故调查,查明事故原因、责任部门、责任人等,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同时积极配合政府部门开展事故调查,对发现的不足及问题隐患及时落实整改,并开展警示教育。
(13)绩效评定和完善改进。定期对已制定的各项制度、措施及方法的完整性、适宜性和有用性开展分析研判,总结评估目标任务完成效果,对发现的不足和问题加以完善改进。同时将标准化运行情况纳入部门、职工的绩效考评内容。
3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存在问题
(1)企业安全发展理念树立不牢。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21 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个体工商户等经济形式百花齐放。然而,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重经济、轻安全现象依然存在,未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安全发展理念,以致于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未能将各项管理制度(措施)有效、全面落实。
(2)企业安全管理职责不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事关全体人员,需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圆满完成的一项系统工作。但是,在一些企业中,存在某些人,甚至是领导人,在他们潜在意识中认为安全生产工作只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的事,安全工作与自身无关,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和热情、热心。这种职责不明,阻碍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严重打击了那些想做好安全生产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企业资金投入不足。各项工作的有效开展离不开资金的保障,安全生产工作也不例外。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常遇到需要聘请专家服务、机械设备更新换代及维护检修、防护设备及应急物资购买等,都需要大量资金作为保障。但是,一些企业只注重眼前利益,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安全生产标准化进度滞后或效果不佳。
(4)企业安全管理执行力不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宏伟的系统工程。标准化建设的目标任务设定容易,但难于执行。因此出现在工作中“缺斤短两”敷衍应对的现象,不利于标准化有效开展。
(5)企业员工素质不高。做好安全生产工作,需全员参与。一些企业,如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矿山、工贸等人员密集型企业,员工普遍素质不高,在加强安全管理、强化教育培训等方面,仍然无法有效提升安全管理综合素质或收效甚微。
(6)企业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对于企业而言就是其各项行动的准则,一旦确定下来,就必须长期坚持并严格执行。然而,当前一些企业为了完成标准化建设任务,随意在网络上复制抄袭相关制度,且未结合本企业实际,全部照搬照抄,造成建立的制度具体性、针对性不强,欠缺有效执行力,这也就导致企业的安全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无法有效约束、促进安全生产工作,失去了它本该有的作用。
4 标准化管理的意义
(1)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在企业安全管理中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有利于从业人员及时掌握安全规范流程、提高安全技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加强培训教育。让相关从业人员拥有相应的业务能力及知识储备,利用所学知识指导日常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二是提前防范控制。充分利用标准化管理的模式,卓力提升不同岗位人员的技术规范,按照预先所设定规范让从业人员能够及时防范并纠正违章违规行为;三是引进先进人才。制定相应奖励办法,积极引进具有相关安全管理资质的人才,同时鼓励本单位员工考取相关资质证书,完善人才储备资源,服务于标准化建设及安全管理。
(2)及时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工作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核心环节,通过建立健全安全隐患排查制度,对作业环境、作业场所、设施设备、操作规范行为等各项工作开展检查。对于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实行清单管理,即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销号清单等,防范因安全隐患引发安全事故。
(3)增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以标准化管理模式明确安全生产各类标准,如突出作业安全、隐患排查、危险源监控、教育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标准体系建设,明确每项制度措施的责任部门,执行落实情况,总结评估存在问题并及时改进;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科学、符合实际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不必要的程序,确保一旦发生事故能快速、有效组织救援,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5 关于标准化建设的四点建议
(1)提高认识,规范管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行好坏对企业能否持续安全生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标准化管理工作,强化标准化建设,营造良好标准化环境,实现统一规范管理。做法上,可通过开展标准化安全培训,让全体员工了解标准化各项工作及相关制度措施,及时发布标准化管理运行情况,动态掌握标准化管理的状况及突出隐患问题整治情况,不断总结评估并适时改进标准化建设的推进方案,提升企业安全管理本质水平。
(2)强化监督,加大投入。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涉及内部各个部门、车间、班组等,如人力资源部、销售部、运营部、物资供应后勤部和监督管理部等,其中只有当监督部门充分发挥好监督作用,才能保证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有效贯彻执行。同时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工程,要完成这一任务,需要充足的资金作为保障,确保标准化建设工作能持续推进。
(3)加强宣传,强化引导。充分利用当前自媒体等新兴宣传媒介的高效性,加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总结并推广典型经验做法,普及标准化管理的先进性,实现从“要我达标”到“我要达标”的转变,确保标准化建设得以顺利开展。
(4)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标准化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工作,作为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之一。一要制定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指南等,让企业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开展学习,积极投入标准化创建工作。二要建立相应的优惠激励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广泛普及标准化创建。三要开展标准化技术咨询,加强业务培训,提高技术咨询和考评质量,全面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四要以点带面,对安全生产条件差、不愿意开展标准化的企业,通过“典型示范”“执法触动”等措施,让企业认识到标准化建设对于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
6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是项综合性、基础性、实用性的长期系统工作,积极推行安全标准化,用标准化的管理模式来指导安全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从业人员安全管理综合能力、及时有效消除事故隐患、增强安全管理的实用性;有利于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达到人、机、环境的有机结合;有利于提升安全管理、事故防范、应急处置能力,确保生产全过程各环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