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2023-02-09张占斌
张占斌
习近平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1)习近平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 坚持党的领导传承红色基因扎根中国大地 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新路[N].人民日报,2022-04-26(1).当代中国正在经历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个社会变革,这个实践创新,就是中国式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已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社会探索更好的社会制度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份光荣是中国的,也应该属于世界。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和拓展,新时代发出新的呼唤,那就是要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我们认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就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100多年努力奋斗所形成的具有中国自身特色的、同时又包容世界现代化特征的自主知识体系,是把特殊性和一般性很好地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自主知识体系,具有海纳百川、胸怀天下、守正创新、赓续文脉、构筑精神、弘扬价值、彰显力量、捍卫尊严的品质,展现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智慧。
一 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党带领人民在百余年奋斗中独自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实际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提出,是党的二十大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最新重大成果,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
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是具有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西方列强敲开了中国大门,在外部的压力下,中国社会也曾出现了一些内部的变革趋势。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一个很重要的取向就是想学习西方,从技术层面、制度层面和文化层面全面学习,甚至把西方的东西照搬过来为我所用,但都没有找到真正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也就自然找不到中国现代化的发展之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艰辛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自己特色的发展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不断取得重大成就,意味着近代以来饱经磨难的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并向强起来迈进的历史性飞跃,走上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继往开来,我们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这是具有我们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理论与实践,是彰显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尊严的理论与实践。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为中国知识界理论创新,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和广阔空间。同时,也对努力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如何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优势塑造出国际话语优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2016年,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一个没有发达的自然科学的国家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一个没有繁荣的哲学社会科学的国家也不可能走在世界前列。”(2)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9(2).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应是主体性和原创性的统一。主体性,就是要以中国为观照、以时代为观照,立足中国实际,解决中国问题,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原创性,就是要打造一批原创性的范畴,推动一些原理的发展和理论体系的构建。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其目的也在于更好地更进一步地推进和拓展中国式现代化。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基础在于我们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但我们不能停留在以往的成绩上睡大觉,必须努力前行。不进步就是落后,不发展就是最大的不安全。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索,通过改革创新来推动事业发展,通过深化改革来创造崭新的业绩,因此,决不能刻舟求剑、守株待兔。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仍然在发展,推进基于中国式现代化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必然不断进行。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基础与理论根基就是中国式现代化。为此,我们必须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在不断开辟现代化发展新境界中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也是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努力和贡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做到方向明、主义真、学问高、德行正,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以彰显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为思想追求,在研究解决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上拿出真本事、取得好成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一个很重要的用意,就是要区别于苏联那种僵化的社会主义。经过40多年的发展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之树已经在中国大地根深叶茂。我们对此有了更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面向未来,我们仍需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从国际交往的角度和国际传播的角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应该在国际上有更大的传播空间。要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增进文明交流中的独特作用,重点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与实践,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让世界更好读懂中国,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积极贡献。
二 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具有的系列鲜明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100多年的艰辛探索中创造出来的伟大理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鲜明特性对我们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十分重要,我们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拓展和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政治性。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伟大创造,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作为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中国需要一个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力量引领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确立的社会主义方向前进。这个政治领导力量就是也只能是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直接关系到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根本方向、前途命运、最终成败。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和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迷思,具有鲜明的独创性。理念是实践的先导。西方确实比我们更早开启了现代化的进程,现代化的理论最早也是由西方人总结归纳的。世界上后发国家一个很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想通过学习西方来加快自己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它们常常会陷入一种误区,那就是把现代化等同于西方化。其实,近代中国也曾经走过这样的弯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意味着中国人的精神从被动转为主动,中国的现代化也由过去的被动开始转为主动。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形成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独特实践,打破了“现代化=西方化”的思维定式,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努力取得的重大成果,与中国人民的命运紧紧相连,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道路选择,因而是立足中华大地、极富有原创性的理论。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世界观、价值观、历史观、文明观、民主观、生态观等及其伟大实践,是对世界现代化理论和实践的重大创新。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具有鲜明的人民性。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根本底色。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理念,突出现代化方向的人民性。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现代化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现代化道路最终能否走得通、行得稳,关键要看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3)习近平.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的主旨讲话[N].人民日报,2023-03-16(2).在具体的实践中,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着力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坚决防止两极分化,充分体现出人民至上的原则,体现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中国式现代化在推进和发展历程中具体贯彻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思想,始终将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作为衡量现代化的根本指标,是超越了西方资本逻辑或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体现的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具有鲜明的自主性。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走自己的路,是党百余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独立自主、自立自强,不是搞封闭,不是坐井观天,不是骄傲自大,不是目空一切。中国式现代化走和平发展道路,不走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的老路,因为那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老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深重灾难。我们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我们在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不断拓展现代化的发展空间的基础上,始终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直面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一系列新实践新问题新情况,具有鲜明的开放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胸怀天下、海纳百川、包容万千。中国式现代化是世界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现代化“化”中国,中国式现代化也“化”世界。双方在互化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相互认知,不断加强相互合作,不断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我们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的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这条大船一定要在人类的公海上迎接人类文明的八面来风,中华健儿一定要在奥林匹克运动场上强身健体。我们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通过改革创新的大胆探索,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事业的发展。由此,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必然始终保持开放进取的理论态度,深刻彰显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开放性特征。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强调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也有与西方现代化的明显区别,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特色,是富有中国特色、民族特征的现代化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实际上就鲜明地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问题。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五个方面的中国特色,要求中国式现代化从我们国家的实际情况出发。我国14亿多人口要整体迈进现代化,规模超过现有发达国家人口的总和,其艰巨性和复杂性前所未有,发展途径和推进方式也必然具有自己的特点。我们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因此要特别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贫困不是社会主义,精神贫困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要不断厚植现代化的物质基础,同时还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传承中华文明。这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充分展示出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之于我们国家与民族的独特性。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随着实践的不断丰富而不断发展,具有鲜明的实践性。近代历史表明,探索中国现代化道路的重任,历史性地落在了中国共产党身上。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实现现代化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为现代化建设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理论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我们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做出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新的充满活力的体制保障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各个历史时期的探索赋予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以鲜明的实践性特征,即随着实践发展理论不断深化。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内在要求统筹兼顾、系统谋划、整体推进,具有鲜明的系统性。系统观念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要求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在正确处理顶层设计与实践探索、战略与策略、守正与创新、效率与公平、活力与秩序、自立自强与对外开放等一系列重大关系并深化发展的同时,做到了远近结合、上下贯通、内容协调。我们要善于通过历史看现实、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好全局和局部、当前和长远、宏观和微观、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特殊和一般的关系,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法治思维、底线思维能力,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提供科学思想方法。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具有鲜明的科学性。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明确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战略和宏伟蓝图,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践证明,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既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又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辟了广阔前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是被历史与实践证明了的科学的理论,在其科学性得到印证的过程中充分彰显了思想智慧和理论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具有鲜明的世界性。中国式现代化,强调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同时,它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着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而且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证明了人类文明具有多样性,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迈向现代化树立了典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其和平性特别明显,彰显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世界谋大同的新现代化观。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在推动文明交流互鉴、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中,不仅倡导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而且为人类社会的交流合作、和平进步提供了新的可能,更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现了在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中,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与全人类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迈过历史的十字路口。
三 以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引领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政党现代化建设是世界政党发展进步的大潮流,也是现代政党提升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的必由之路。正如中国式现代化深刻影响着世界现代化的进程一样,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正在给世界政党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的影响,使世界政党政治舞台上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场景:即无论西式政党如何改进和调适这架“感召”民众的政治机器,无论把现代化的意识形态技术手段发挥到如何极限,都仍然无法摆脱社会政治整体衰退的趋势;而立党为公、为人类自由解放而奋斗的中国共产党,百余年来却风华正茂,受人民衷心拥戴,正以昂扬姿态带领中国人民在民族复兴道路上阔步前进。也就是说,有了中国共产党这样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存在,政党的政治效能可以在更高的层级上展开,政党政治现代化潮流具有了全新的面向。今天,是到我们要在全新的理论视野下重新思考中国共产党现代化建设的特质和意义的时候了。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既具有共产党的本质特征,更具有显著的中国特色,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创新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系统观念,以创新理论体系构建为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政党尤其强调政治上、思想理论上的创新性和先进性,重视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始终致力于将真理力量转化为人格力量,将批判的武器转化为物质力量。《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在实践方面“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4.。中国共产党要求党员干部要善于带领群众、激励群众,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不能做群众的尾巴,不搞一味迎合的那一套,更不能采取欺骗、愚化民众的手法,而是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来武装、教育大众,担当使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一脉相承,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第二,中国共产党是服务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人民至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2.,没有自己的私利,不是为个人或者少数人奋斗,强调共产党人进行一切重大历史实践活动都植根于人民立场之上。在“你是谁、为了谁”的政治问题上,世界上许多政党调子起得很高,口口声声说是为广大民众谋利益,甚至自我标榜为代表全民的党,但就其实质来说,仍然无法跳出自由市场条件下的“政治代理有限公司”的定位,摆脱不了政党私利的局限。在中国政治传统中主张“政者正也”“道不同不相为谋”“道并行而不悖”。中国共产党坚持人民至上,坚持人民性与党性的统一,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强调人民是目的,不是手段;认为人民是党的生命之本、力量之源;必须立党为公,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绝对忠诚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本色。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守正创新、开放包容、博采众长。重视学习、善于学习,保持全面开放态度,善于用人类文明的一切积极成果武装头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修课。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国共产党尊重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尊重各国人民在特定时期的政治选择,积极发展同世界各政党的党际交流,勇于汲取世界政党一切进步经验,尝试一切有利于实现人民更广泛自由、更实在民主的方法,把政党作为学习型组织来锻造。世界上有一些政党采取自我封闭、孤立他人的方式来处理党际关系,丧失了对未来政党政治发展的创造力,将自己的政党体制模式视为绝对的、终极的、完善的甚至唯一的。他们打着“政治正确”的幌子,或者对政党进步的潮流视而不见,或者敌视与自身理念不同的政党,故意歪曲事实,进行污名化和无端攻击,境界格局的优劣对比,一目了然,高下立判。
第四,中国共产党是自觉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自信自立,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党的二十大向全世界庄严宣告,经过不懈努力,党找到了自我革命这一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以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在改造客观世界的进程当中改造主观世界,使中国共产党人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自觉进行党性锤炼,确保政治品格不变质、党的优良作风延续传承,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世界上还没有其他政党能做到这一点,甚至他们都不敢相信自己可以做到这一点。在许多其他政党的眼里,政治活动只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政治操守不是自身可以解决的问题。政治的正义和纯洁可以通过自信自立自省自警自励把握在自己手里。人间正道,从根本上讲,靠自律还是他律,是用“心”还是用“术”,这是政党不能回避的问题。如果不能自信,就只能他信。总有人,宁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但是,中国文化的传统,就在于自信自立。
第五,中国共产党是实践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问题导向,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推动发展。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着眼于改造世界、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成现实的政党,从来都是从不完善和需要改进的一面考察事物,以彻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介入社会现实。习近平强调:“众所周知,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自己的问题,只要科学地认识、准确地把握、正确地解决这些问题,就能够把我们的社会不断推向前进。”(7)习近平.之江新语[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35.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把问题作为研究制定政策的起点,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上,把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作为打开局面的突破口,彰显了鲜明的问题意识、问题导向,展现出强烈的担当精神、斗争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字典里,从来都是英雄宣言: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自讨苦吃,以苦为乐;愈挫愈奋,越是艰险越向前;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克服不了的困难、完成不了的任务。这与世界上有些政党回避社会矛盾,不敢承担责任、面对非议,明哲保身、处处算计,跟在时代后面亦步亦趋,截然不同。
第六,中国共产党是使命型政党,中国共产党的现代化建设坚持胸怀天下,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初心使命。马克思主义政党最强调自信自立,最强调自己的路自己走、自己的理自己找、自己的命自己造,对于自己认定和选择的道路,抱有极强的信念。中国儒学传统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中国共产党人相信,自己的前途和命运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自己的使命和初心不能改变,而初心使命是党性的集中体现。因此,中国共产党在政权问题、政治方向问题上从不含糊。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人类谋大同,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本分和天职。作为使命型的政党,中国共产党的使命自觉,是最根本最强大的动力源泉。中国共产党人对方向的执着和坚定,都是其他政党不可比拟的。
四 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回答的时代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544.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为方法科学回答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体现了鲜明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在胸怀天下、海纳百川中有针对性地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与疑虑。
第一,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发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个结合”的引领性作用,为中国式现代化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提供理论支撑。只有理论上的坚定,实践才能一往无前。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并将之贯彻于中国式现代化自主知识体系的各个学科与建构的全部过程,实现这一重要思想贯穿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和教学各环节,坚持为人民做学问的理念,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因此,我们要利用当前大好的机遇,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构筑马克思主义学术队伍,加强马克思主义学术功底,构建无愧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
第二,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彰显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中国式现代化,为理论创新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深厚基础与广阔空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就是说,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独自探索出来的,不是西方的恩赐,不是苏联模式的翻版,也不是从教科书上抄来的,而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道路,是具有自主知识体系的道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说到底也是要落实人民至上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立场。这是我们跟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现代化的本质区别。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也要把握好这个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
第三,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强化问题导向、问题意识,努力破解中国式现代化前进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难题。问题是时代的声音,回答并指导解决问题是理论的根本任务。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能不能建构起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自主知识体系能不能解决中国大地上的问题,并在解决中国大地上的问题中绽放绚丽的光彩。我们要增强问题意识,聚焦实践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国际变局中的重大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出真正解决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脚踏实地,研究中国的现实问题,推动中国现实问题在前进中解决。可以说,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实际指向了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内在彰显了中国之路、中国之治、中国之理,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性、根本性、关键性的重大问题。这些重大问题都需要我们观照、关怀,如果我们讨论得好、解决得好,对于推动国家进步、实现民族复兴都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要胸怀天下、海纳百川,要有针对性地回应国际社会的关注与疑虑。中国式现代化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同时也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中国式现代化是影响21世纪全球的开创性事业,我们要以海纳百川的宽阔胸襟,吸收借鉴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推动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因此,坚持开放不搞封闭,从人类社会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的视野,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就成为时代呼唤。然而在国际话语场上,中国还存在明显的“话语赤字”,在西方话语霸权下,在有些时候和有些重大问题上,中国的声音会被恶意掩盖、歪曲,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优势还没有营造出国际话语优势。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在国际舞台上自立自强,事关道路自信和文化主权。我们要高度重视加强世界性议题的设置,积极引导、主导“涉中”议题,提升对外交流的理论和学术含量,增强中国话语的亲和力和公信力。我们要拓展世界眼光,深刻洞察人类发展进步潮流,积极回应各国人民普遍关切,用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优势营造出国际话语优势,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作出更大贡献。
第五,努力建构中国式现代化的自主知识体系,需要不断创造和完善人类文明新形态,努力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2023年6月,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习近平强调指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这段时间,我一直在思考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个重大问题。”(9)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3(17):5.“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10)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J].求是,2013(17):10-11.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时代的呼唤、党和国家的需要、中华民族的期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秉持开放包容,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为理论和制度创新奠定更加坚实的文化基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必须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中国尊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