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制造” 等
2023-02-09
2022年,除了冬奥会和冰墩墩,还有很多人、事、物接连进入我们的视野:俄乌冲突、奥密克戎、世界杯、中国女足、孤勇者小孩、AI画手等等,构成了过去一年的集体记忆。在过去的一年里,“素材读吧”也为大家解读分析了最新的写作素材,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回顾年末发生的三个热点事件吧——
卡塔尔世界杯中的“中国制造”
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已经落下帷幕,在本届世界杯中,中国元素活跃在赛事的方方面面,让我们一起来盘点本届世界杯随处可见的“中国元素”——
●中国建造:主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
卢塞尔球场由中国铁建国际集团与卡塔尔HBK组成联合体总包承建。从球场设计之初到完工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创造了多项行业记录:它是世界最大跨度双层索网屋面单体建筑,全球首个在全生命周期深入应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的世界杯主场馆项目,也是中企在海外承建的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专业足球场。
●中国“使者”:四海和京京
为预祝世界杯成功举办,多哈还迎来了一对来自中国的惊喜。当地时间10月19日,中国大熊猫“四海”和“京京”乘专机从中国四川抵达卡塔尔首都多哈。根据中卡两国达成的大熊貓保护研究合作协议,这两只熊猫将在接下来的15年旅居卡塔尔,这是中东地区迎来的首对大熊猫。
●中国裁判:马宁、曹奕、施翔三人组
2022年5月,国际足联公布了卡塔尔世界杯裁判员名单,中国裁判马宁作为主裁判,曹奕、施翔作为助理裁判入选。这是中国裁判员时隔20年后再度以裁判员身份跻身世界杯执法阵容,也是中国籍裁判员组首次以集体方式进军世界杯。
●中国制造:世界杯周边70%义乌造
据义乌体育用品协会估算,从世界杯32强的旗帜到喇叭、哨子,从足球到球衣、围巾、大力神杯的摆件和抱枕,“义乌制造”几乎占到整个世界杯周边商品市场份额的70%。
●中国新能源车:世界杯交通主力
在交通领域,中国制造也驶入了卡塔尔世界杯。2020年,中国宇通公司生产的新能源客车成功中标卡塔尔世界杯服务用车项目,加上后续订单,卡方从中国进口了1500台客车,其中包括888台纯电动客车。这些客车承担起运送球迷、国际足联官员、媒体记者到球场的任务。
素材解读
角度一:科技托举绿色,匠心书写环保
在卡塔尔,中国的“黑科技”“绿科技”赢得无数外国友人点赞——中国企业建造的974体育场,是世界杯历史上首座可拆卸、可移动、可重复利用的“绿色球场”,雨水收集再利用、抬高球场地基分离处理废水、球场垃圾被转化为堆肥等技术,无不诠释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此外,中国建造的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是世界最大运用跟踪系统和双面组件的光伏电站,将中东的灼热阳光源源不断转化为赛场内的电能。闪耀着绿色与科技之光的中国元素,为卡塔尔世界杯实现碳中和注入动能。
角度二:中华文化拥抱世界
从北京到多哈,从冬奥会到世界杯,两次体育盛会在一年之内绽放亚洲、闪耀世界,释放的不仅是体育比赛的速度与力度,还有人类交流的深度与广度。作为最具识别度的中国文化形象之一,大熊猫“四海”和“京京”来到卡塔尔并迅速掀起热潮。它寄托着中国人民的美好祝福,也见证着中塔两国的深厚友谊。非遗项目蹴鞠也走进卡塔尔的公园与学校,风摆荷、燕归巢等动作吸引当地群众驻足。更多中国故事正跨过万水千山,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让中华文化拥抱世界。
一群牵引“星星”的年轻人
2022年10月31日,中国空间站梦天实验舱启程奔赴太空。11月1日,伴随着梦天实验舱与天和核心舱完成快速交会对接,中国空间站时代的大幕正式拉开。
为了这一天,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操控团队艰苦跋涉了5年。
从5年前组建那一刻起,这个平均年龄仅30岁,由80后、90后担纲主力的年轻团队牵引“玉兔”跋涉月背,驾驭“祝融”火星穿行,引领“神舟”“天舟”,托举“问天”“梦天”…… 5年来,一套套测控计划在这里精妙编排,一帧帧飞控数据在这里核算生成,一条条飞天指令从这里精准发出;5年来,他们不断刷新着中国航天的纪录,用青春热血浇灌胜利之花,用奋斗之光点亮飞天梦想。
逐梦星辰大海的征途上,他们用心血与智慧,牵引着一颗颗“中国星”在太空航行;他们以坚守和奋斗,践行着“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
素材解读
角度一:严慎细实,精益求精
航天无小事,成败系毫发。在奔赴星辰大海的征途上,操控团队始终赓续严慎细实、精益求精的试验作风,不放过一种可能,不漏掉一个问题,不允许一点差错,保障了我国载人航天和深空探测一次又一次任务的圆满成功。
角度二:坚守初心,践行誓言
“我守其一,以处其和。”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操控团队,用坚守和奋斗兑现自己的承诺,他们也将继续践行心中的誓言,将鲜红的国旗带到更远的深空。然而“坚守初心”写来容易,但生活中数不清的荆棘、诱惑、陷阱,我们想爬上更高的山,想走出更远的路,就要时常退回内心,叩问修行。这样才能真正保持住积极向上、刻苦拼搏的奋斗精神,保持住勇往直前、不畏难的战斗情怀。
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
2022年11月25日,世界著名麻风病防治专家李桓英同志在北京逝世,享年101岁。
李桓英29岁时成为世界卫生组织首批官员,37岁辗转多地回到祖国,57岁投入麻风病防治工作,95岁光荣地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期颐之年仍然心系麻风病防治事业……
在一段时期里,就连一些医务工作者也对麻风病患者绕道而行,但李桓英从不畏惧。为消除病人的顾虑,李桓英始终与他们近距离接触:病人家的水她仰头就喝,饭捧起就吃;病人试探着同她握手,她就拉着长时间不松……“让麻风病人都能够有尊严地活着”,李桓英的信念始终如一。
40多年来,李桓英跑遍云贵川3省7个地州59县,每一个有麻风病患者的地方都有她的足迹。一些村曾经几乎没有路可走,她就坐索道过去;多次遇险,两侧锁骨和肋骨都摔断过,她却笑着面对;设备简陋,她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实验,直到现在两只手臂上还有两个清晰的疤痕。经过努力,李桓英成功将麻风病的治疗时间缩短了3年半。李桓英对患者的关爱不仅体现在治好他们的病痛上,更体现在如同亲人一般时刻给予他们温暖,为他们寻求最佳治疗方案。她以无私大爱诠释了医者仁心。
素材解读
角度一:赤诚爱国心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爱国,不能停留在口号上,而是要把自己的理想同祖国的前途、把自己的人生同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扎根人民,奉献国家。”赤诚的爱国情怀,植根在李桓英的心中从未改变,源自她的家风传统、内心情感和责任担当。
角度二:求真务实心
李桓英在直面问题、迎难而上中始终坚持科学精神、遵循科学规律,严谨治学,开拓创新,最终在医学科学事业中取得重大成就。李桓英学成归国时,新中国百废待兴;李桓英期颐之年时,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阔步走向伟大复兴。李桓英以她的百年经历,亲身见证了中华民族一个世纪的沧桑变化。让我们以李桓英先生为榜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负青春,不负韶华,踔厉奋发,为祖国和人民奉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