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村厕所改造分析
——以陕南地区为例

2023-02-09张璐郭玉萍王雅菲赵蕊张玉青闫杰车靖文

安徽建筑 2023年1期
关键词:陕南公厕厕所

张璐,郭玉萍,王雅菲,赵蕊,张玉青,闫杰,车靖文

(陕西理工大学土木工程与建筑学院,陕西 汉中 723000)

0 引言

近三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精神都提出了要有序推动乡村厕所革命,加速开发乡村卫生厕所适用技术和商品,通过选用合适的新技术和改厕模式,有效推动乡村卫生公厕改革,同时推行农村厕所粪污的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使用,以有效改变乡村的人居环境,提高农户卫生环境意识,并以此改善农村民众的生活品质。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肯定了“厕所革命”,认为厕所改造工作是影响人们生活的一件大事,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应当作为重点改造,强调了农村生活环境改善的重要性。

随着深入调研发现陕南农村“厕所革命”存在以下问题:厕所缺乏科学规范的管理;改厕技术掌握不到位;建设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传统思想观念束缚,厕所缺乏文化气息;可持续性——粪污资源化。

1 “厕所革命”与乡村人居环境现状

1.1 “厕所革命

厕所是乡村的公共基础设施,也是衡量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厕所革命事关农民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地区的文明程度,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地区的经济不断发展,居民对于环境要求越来越高。农村厕所改革仍然是相当薄弱的环节。

本文通过对陕南区域农村公厕发展情况进行考察,调查影响农村公厕改革的因素,统计区域每年农村投入更新的公厕规模、投入数额、更新方法、数量分布及其对改厕的满意程度等。研究农户对公厕改革的了解状况及态度,研究改厕后政府的使用管理和保障状况,研究在改厕后政府在粪便的管理与利用方面的问题。并针对上述调研提出意见——推动实现厕所改革。

1.2 我国农村厕所现状

在乡村振兴与厕所革命历史背景下,中国农村厕所工程倾注了巨大物力。据统计,在2015~2017年,我国共新增公厕3.3万座,改扩建2.4万座,且新增公厕总量还在逐年增长中(图1)。

图1 全国基本卫生公厕和无害化卫生公厕的普及率变化(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中国农村家庭户厕工程的建设在进一步完善,中国农村卫生公厕普及率在1999~2000年自然增长率从39.8%提高到85%,平均增长率达到了一倍。全国农村家庭健康公厕户数共提高了13160.2万户,并达到了持续增长阶段。无害化卫生厕所的普及率已由2006年的32.3%提高到了2020年的70%,增长率将近一倍,共提高了8499.5万户以上。在全国新增设的环卫公厕中,无害化环卫公厕所占比重正逐渐提高。(见图1)

从农村振兴工程的角度上考虑,目前农村厕所的修建还面临以下两点问题。

①农村公厕的修建缺乏规划

厕所文化在某种意义上承载了地方的人文特征,是人类社会交流中最直接的表达方式,也是乡村地区给人的第一印象。但在调查陕南卫生厕所过程中,发现建设时没有因地制宜,大部分存在缺乏规划、厕所类型不适应当地情况、施工方技术能力不足等问题,使得部分卫生厕所耐用性差、使用不便。

血吸虫病流行的农村地区,对卫生厕所施工管理状况相关资料进行查阅后发现,三格化粪池式卫生厕所地下部分合格率偏低,其主要问题是32.5%的建造者没有经过培训或缺少建造资质,建设存在一定随意性。

②对乡村厕所的管理缺乏维护

有些乡村厕所建设之初功能使用完善。但大部分农村住户不能正确使用,且缺乏管理维护,导致很多厕所存在功能和结构上的损坏。在陕南地区改厕现状调查资料中发现,仅26.55%的家庭能够正确合理地使用卫生厕所,很多村民不知道卫生公厕的使用与保养方式,造成卫生公厕破损或使用效率下降。

此外,农村的卫生厕所还面临建设质量方面的问题,很多厕所容积比例不当,建设质量达不到相关要求。卫生厕所相对传统旱厕,具有更强的专业性和技术性,一旦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难以自行解决,继而达不到卫生和粪便无害化效果,影响用户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卫生厕所的废弃而改用不卫生的旱厕,造成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浪费,见图2。

图2 农村厕所现状图片(图片来源:网络)

如何因地制宜地去规划设计合理的乡村厕所,是陕南地区厕所改革面对的重大问题。

2 实例分析

2.1 项目概况

此次厕所改造项目位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的金砖沟村。金砖沟村所在的地方,正是典型的陕南农耕乡村地带。在厕所革命以前,当地人大多采用传统旱厕——以木板构筑成一座简单的平台,中间留出蹲坑,瓦片在上面,然后再用砖头和木条将三边进行简易的砌筑围挡,一面再嵌上木板门。旱厕一般建立在露天、田间,无冲洗设备、下水道和分解或处理人粪便的功能,一般是由农户自行维修处理。

实地调查过程中发现,这种旱厕使用不便,而且卫生状况很差。由于卫生间的蹲坑面高出地面约20cm~40cm,且通常不设阶梯,老年人、小孩用时十分不便。围挡采用了砖和木条,但镶嵌的木门较为简陋,在使用时候的开关门,脚踏等都很容易导致屋顶的尘土,甚至石灰块脱落,稳定性极差。而旱厕本身的构造也缺乏御寒御风性能,封闭性较差,也缺乏粪便收集设备,所产生的异味和观感影响也都极差。(见图3)。

图3 金砖沟村旱厕图片(图片来源:作者自摄)

2.2 设计问题分析

对当地公厕状况和使用状况进行解,并对现场住户开展访问,总结出以下三个问题。

①保障农民的身体健康。简陋的乡村公厕,因为自然条件的制约,对动物粪便不及时处理,产生了各种病毒、细菌等,在空气中传播。农民生存在病菌大量滋生的环境中,呼吸着被污染的空气,严重危害健康。

卫生间改建时要提高质量要求,并采用一定科学技术措施,对农村厕所粪便及时、定期处理,降低细菌、病毒等滋生。

②金砖沟村农户中的青中年主要在外打工,村里的老人、小孩比较多。进行卫生间改造工程设计时应尽可能重视这一方面,从人体工程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儿童和老人的行动特点,例如,可考虑设计踏步较低,踏面宽的台阶以及一定长度的坡道。

③佛坪镇是比较典型的农业县,务农人口众多,根据当地村民的实际经济情况,把目前的公厕改建为拥有基础设施较完善的现代化公厕,需要资金。所以,在厕所改建的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农户的经济承受能力,降低成本。

3 设计策略

3.1 方案设计理念

厕改方案的设计应以优化管理、提高质量、完善设备技术、体现人文关怀、可持续性利用资源等多目标为设计基本理念,因地制宜地在农村实现厕所建设、管理、维护和粪污处置,探索社会化建设和管理维护的模式,实现农村公共厕所系统与污水处理、沼气处理等系统互联互通。

本方案严格遵循经济适用性和建筑本土化两大理念,从陕南地区出发,以农村的现实经济状况为基础,改善人居环境。并在满足基本功能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成本。

厕所改造还应当充分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要多方面综合考虑。提升无害化粪污处理,从经济性和环保性等角度考虑。保证改建后的厕所能够充分投入使用,在便民的基础上促进乡村振兴。

3.2 方案整体介绍

该方案为绿色生态厕所建造,不同于以往的厕所设计,人字坡的屋顶设计符合陕南地区的坡屋顶的建筑性格,屋顶出檐较多以防止西晒,木格栅的遮挡丰富了建筑造型。厕所横向分为三段,左边的坑位、中间的小便池以及右边的马桶,用以方便不同年龄段的人群和不同需求的人群使用。最右边则为开放式的洗手池。如图4。

图4 厕所技术图纸(图片来源:作者自绘)

厕所纵向分地上和地下两部分。地上为砖混结构的隔间,高为2.2m,长和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采用模数制的方法去设置,维护结构采用轻质多孔砖和木格栅,减小厕所的承重,墙面开有通气小孔。地下部分高为1.5m,长宽为模数制的坑,四周用空心砖砌筑,水泥砂浆抹面,隔绝粪池与土壤接触。接着用土壤将地坪夯实,再在其上浇筑320mm的混凝土垫层,只留一个直径为100mm的通气减压管及一个直径为270mm的抽粪口,以便于贮粪池的通风换气和抽取粪便。贮粪池与上部蹲位、小便斗或马桶用PRC管进行连接。

3.3 经济性调整

以前的建筑承重框架为木结构,建筑围护结构为三合板,但木结构和三合板都容易变形,且生产成本过高,后来的设计方案选择了保温一体板。在环境、温度不同时,保温一体板虽然不易出现变型,但生产成本仍过高。最后将建筑支承框架全部换成铝合金材质,建筑围护结构则选用了彩钢板。铝合金条搭配彩钢板的方法不仅经济合理,且易于大批量生产,在工厂中就能够完成组装,可以直接生产使用。

卫生间地下部分要购买的建筑材料主要有空心砖、木料、混凝土等。根据用量估计,每个卫生间的地下部分的建筑材料花费大约八百元左右。地下部分施工较简单,无复杂工序,决定动员本地农户开展自发施工,降低工程成本。

最后在金砖沟村共建设了卫生公厕200余座,每个公厕的实际费用大约为2300元左右,由农民负担的部分大约为400元左右。农民普遍反映效果较好。

金砖沟村蓬勃发展的还有生态设施种植业,以培植经济粮食作物和果蔬为主。200多座公厕的贮粪池会有专人定时抽样并集中将粪便运送至大棚用做有机肥料,废物再利用。

4 结语

厕所革命的不断深入使乡村公厕的环境质量显著改善,农村公厕“脏乱差”的现象得到有效治理,成效显著。

我国在厕所革命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阻碍,主要表现在发展不平衡,缺乏多种多样的模式,重建设、轻管理,村民思想观念落后。本方案因地制宜,以金砖沟为实例,严格遵循经济适用性和建筑本土化理念,力求在提升厕所环境的同时保证经济性和本土适应性,对其他陕南地区的“厕所革命”也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猜你喜欢

陕南公厕厕所
纽约公厕不足,增设遥遥无期
厕所囧事
警惕厕所性猝死
党建地图·陕南
市委书记任“公厕总所长”很正常
陕南民歌生态文化特征与创新研究
陕南柑橘老果园改造关键技术
厕所——希望不再老生常谈
记得上厕所
基于色选技术的陕南工夫红茶精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