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23-02-08刘成锁
刘成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要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利的文化条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也是我们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坚实根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激活文化生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规范,不仅构成了中国人的精神内核,对解决人类问题也有重要价值,要把其中具有当代价值、世界意义的文化精髓、精神标识提炼出来、展示出来。要激活文化生命力,必须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入挖掘和阐发。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以真理之光激活中华文明的优秀基因,以时代精神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赓续中华文化血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 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 要以“两个结合”为着力点,通过深刻把握中国历史发展规律,深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巩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体性。要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在守正创新中创造中华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中西文化交流、文明互鉴,在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推动构建人类文化发展新格局,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主体性。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赋予文化新形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创新文化表现形式、传播方式与转化模式。要顺应数字技术发展与网络时代发展潮流,加快推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丰富文化生产传播载体,以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化、宣传文化,促进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要积极推进文化成果社会共享、全民乐享,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要利用经济赋能文化建设,着力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引导扩大优质文化消费,为文化传承注入不竭动力。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筑牢文化主阵地。筑牢文化主阵地离不开中国特色的语言表达、叙事方式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 。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立足中国国情,立足中华大地,讲好中华文明故事,在借鉴、吸收国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化话语体系,全力打造文化品牌,在凸显实用性和长效性上着力,推动文化融合。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守正创新、赓续历史文脉、谱写中华华章,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坚实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