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写“带干货”的调查报告
2024-01-01马雪梅
马雪梅
调查报告是调查研究成果的直接体现,调查报告的真实程度决定着调查研究能否结硕果。“牡丹花好空入目,枣花虽小结实成。”要写出有真材实料的高质量调查报告,关键在于拧干“水分”,多写“干货”。
抗日战争时期,高克林撰写的关于运盐的调查报告《鲁忠才长征记》,内容简洁、语言朴实、有理有据。毛泽东看过报告后倍加赞赏,特地写了一段按语:“这是一个用简洁文字反映实际情况的报告……现在必须把那些‘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作风扫掉,把那些‘夸夸其谈’扫掉,把那些主观主义、形式主义扫掉。”可见,调查报告“干货满满”远胜“穿靴戴帽”。
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调查报告讲究对仗工整,字斟句酌、咬文嚼字,却忽略了需要讲清楚内在内容;有些调查报告没有做好前期准备工作,“脚踩西瓜皮”,写到哪儿是哪儿,最终“离题万里”;还有些调查报告“避重就轻”,只言其表,不及其里,没有实质性内容,不能起到提供对策的作用。这些类型的调查报告阐释问题不清不楚,很难将调查研究的作用发挥出来。
文风反映作风,调查报告的撰写质量折射出的是调查研究是否下了真功夫。“涉浅水者得鱼虾,涉深水者得蛟龙。”调查研究就是要脚踏实地深入群众,沉到矛盾尖锐、情况复杂的基层一线,深入田间地头听民情、察实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到群众中去、到实践中去,倾听基层干部群众所想所急所盼,了解和掌握真实情况,不能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一得自矜、以偏概全。”只有真正与群众心贴心交流,深入感悟群众智慧、掌握事情全貌、摸清问题本质,才能在撰写调查报告时避免“想当然、拍脑袋”。
解决问题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要注重调研成果转化,直击问题,开出“好方子”。焦裕禄为除“三害”,在兰考的 475 天里对全县 149 个生产大队中的 120 多个生产大队进行了调查走访,并以“解剖麻雀”的精神思考问题、寻找症结,最终探索出“贴膏药”和“扎针”的治理办法。新时代的党员干部也要像焦裕禄一样,紧咬问题不放,多方面深挖问题根源,研究解决办法。要聚焦高质量发展,运用系统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看问题、想问题,提出有理论性、逻辑性、针对性的实用对策,把对策建议提到点子上。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提出的对策建议既要于当下有效,更要于长远有利,持续助推“问题清单”变为“成果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