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业协同发展研究

2023-02-08彭志强张键林 王怀祖

今日财富 2023年2期
关键词:双城经济圈成渝

彭志强  张键林 王怀祖

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研究计划项目(KJQN202000903):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供应链的构建与协同发展研究;四川外国语大学科研项目(sisu202044):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供应链的构建与协调机制研究。

近年来成渝两地初步形成了科技協同创新政策体系,但知识产权领域依旧存在服务分散、协调机制缺失等问题。为激活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科技创新活力,本文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知识产权服务业现状与协同现状,提出构建成渝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体制、搭建知识产权一体化平台等对策,助推“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发展。

一、引言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西部增长极,知识产权是“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科技创新的重要保障与激励手段。以知识产权保护激励创新并提升国际竞争力,是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要举措。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成渝地区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科技交流和贸易活动变得越来越频繁,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协同显示出尤为重要的作用。知识产权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主要集中于司法、代理等环节的合作与协同,缺少整个服务产业链的协同,缺少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从而导致当前知识产权服务业分散、服务链条中断、服务流程片面等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一带一路”背景与视角,基于现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现状,分析协同瓶颈并提出“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业协同发展的策略与路径。

二、“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现状分析

(一)“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及地区的知识产权服务

“一带一路”涉及的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保护水平较高的有俄罗斯和新加坡,较低的如缅甸和老挝,部分国家和地区之间甚至呈现两极分化的状态。“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知识产权组织有:欧亚专利局、东盟知识产权局和欧洲专利局。

1.欧亚专利局设立的目的是处理苏联解体后遗留下来的专利权问题,重点工作是成员国的专利权审核、申报与管理,取得的专利权对所有成员国均具有法律效力,以便构建起统一的欧亚专利权制度。

2.东盟国家组建的东盟知识产权局,制定了如《2011-2015东盟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等多项专利计划,并积极地配合各方,努力促进了东盟专利的保护环境。持续优化和统一的东盟专利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有力地推动了东南亚经济的发展。

3.欧洲专利局由欧洲专利局和行政管理委员会所构成,其责任主要是对各个成员国的专利申请作出审批和授权,被授权后将在指定国生效,与指定国的本国已授权专利拥有同等的法律效力。此外,欧洲专利组织还制定了单一专利制度,从而可以很好地缓解欧洲专利组织的专利权的法律不确定性问题。

可见,“一带一路”沿线知识产权区域组织和平台的建立都是为缓解各自区域内的问题,以增进域内互动交流和推动知识产权的进一步发展为主要目的,具有较明显的地域性特点,所以不可能对域外的各国都适用。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的协同现状

2020年4月29日,川渝两地政府联合签订了《川渝知识产权合作协议》,全面挖掘川渝地区在知识产权保护应用领域的资源优势与特点,通过协作、共享和共推等办法促进川渝知识产权保护的交流和协作,提升川渝知识产权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协同服务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构建和发展。该协议明确提出:川渝有关部门将从知识产权保护入手,从共建保护格局、共推运营市场、共筑专利快速预审领域、共享服务平台、共培人才队伍和共促协同发展这六个方面开展知识产权的合作,共同努力加速推进成渝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的协同发展。

目前,此项协议的工作内容正在顺利实施,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1)在共建保护方面,2021年公布的第一批川渝知识产权重点保护名录中包含了200个商标、100个专利和60个地理标志,第二批包含了30个商标、20个专利和20个地理标志。其中彭水县的“不老泉”商标纳入第二批川渝重点商标品牌名录,“彭水小米花生”地理标志也列入了第二批川渝地区优秀地理标识目录。(2)在共推运营方面,川渝努力申请国家项目的审批和落地,已获批在四川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进一步推动成渝地区知识产权服务升级。(3)在共筑专利快速预审领域方面,重庆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正在顺利建设。(4)在共享服务平台和共培人才队伍方面,川渝整合教育和培训资源,开展了十几次知识产权联合活动,互派人员进行学习交流,线下学习和交流人员达上百人次,线上学习和交流人员多达几十万人次。(5)在共促协同发展方面,积极推动建立统一的知识产权运营协同机制和专利信息库,以市场化的方式整合双方资源,推出了一批知识产权服务的大数据分析和应用产品,促进两地专利受理和审查效率提升与数据资源共享。

三、“一带一路”背景下知识产权服务业的现有问题

(一)“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知识产权服务开放的制约

欧亚专利局、欧洲专利局与东盟知识产权局的共同特点是着眼于处理本地区内的知识产权问题,所以各组织所制定的知识产权制度都有它自身的特殊性和局限性。针对性地处理本地区内的知识产权问题有较高的工作效率,但不擅长地区之间知识产权服务的有效整合,甚至可能导致不同地区知识产权服务的相互矛盾,及各组织之间、组织内的成员国之间,或各成员国与其所属的组织之间的知识产权矛盾与冲突。三大知识产权组织建立的背景不同,所关心的问题不同,知识产权服务发展水平也不同,造成相互间合作困难,给“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知识产权一体化体系建设带来障碍,也制约着我国知识产权服务走出去。

(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机制缺失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尚未建立完善的知识产权统筹协调与服务模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分权管理模式对知识产权治理绩效的约束。由于知识产权管理的机关部门数量繁多,很多可以从机关部门内协调的事务变成机关部门间协调,或者从一机关部门与多机关部门进行协调的事务,变成了多机关部门与多机关部门之间相互协调。(2)政府多头执法对知识产权保障力量的削弱。各行政部门的多头执法,技术创新成果往往不能被有效地保障,造成市场主体缺少对技术创新的积极性,科技创新氛围也难以形成。

(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内容分散

知识产权服务涉及面广泛,各项服务所涉及的机关部门也较多,专利权、商标、著作权等都各有相应的主管业务部门,如办理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还会涉及银行、保险和评估公司等,而在目前整个市场上还未能建立起高效的整体管理统筹与协调制度,使得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机构的数量很多,但却较散乱,各自为营,缺少高效的协调与合作,各种资源整合能力不足,部分工作重复和服务产业链条衔接性不足,从而没有形成有效的聚集效应。分散的知识产权服务也提高了公司的生产运营成本和行政部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成本。例如四川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虽然在国家层面统筹了散布在国家产权和商标局的知识产权,使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四川省的管理和组织力量得到整合,但在四川本省各地方的数据尚未得到统筹整合和共享。

四、知识产权服务业对外协同发展的对策

(一)提高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知识产权服务意识

首先,充分发挥“一带一路”倡议的积极作用,加强沿线各国在注册、审批建设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缓解各方之间的体制矛盾,共同建设知识产权相关服务机构和数据信息库,形成更加便利和高效的服务体系,以提供更加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同时提升知识产权在应用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努力建设知识产权信息交流机制,推动各国创新成果的不断增加和高效率应用。其次,各国应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相互借鉴各自在知识产权法制方面的创新做法,不断完善本国的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同时加强沿线各国在知识产权方面的法律宣传,加强沿线各国公民的知识产权意识的提升。最后,我国应积极开展与沿线各国在培养知识产权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利用好互联网等现代科技手段和平台,努力开展相应的知识产权服务的培训,不断满足“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知识产权人才需求。

(二)促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升级

加强四川省和重庆市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的合作与交流,促进平台体系的一体化,提升川渝在知识产权服务方面的协同能力。在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下,对知识产权服务进行职责的明确、资源的整合以及供给的优化,提升知识产权信息使用的便捷性、集聚性和高效性,从而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产业链的服务升级。构建一体化的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形成统一的出入口,打造知识产权受理、登记、检索和查询等一站式服务,以提升行政管理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进一步引导和扶持市场治理和社会治理,加强行业管理和统筹规划,发挥企业、公民和社会组织的作用,完善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机制。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正式通过支持在四川建设知识产权运营中心的提议,建议中心紧密围绕成渝经济圈的建设,发挥辐射区域构建生态的重要作用,进一步深化改革,整合公共机构和产业集聚区域力量,为创新市场主体提供更加高效和优质的知识产权服务。

(三)提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知识产权服务的协同能力

一是形成综合型的成渝知识产权行政管理机构体系。根据精简高效的原则,设立负责版权、专利和商标等工作的统一的知識产权综合管理部门,并统筹协调和处理有关涉外的知识产权事项和问题。除着重保护知识产权外,还应努力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力量,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形成良好的知识产权文化氛围,助力社会上创新成果的不断增加,使得部门渐渐完成由管理向治理的改变。二是形成协同化的成渝知识产权行政执法制度。以司法保障为根本,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方面如版权、商标和专利等的行政执法的改进;进一步强化在证据移交、信息共享、委托调查、协助法律实施等方面的相互协同;进一步优化执法和司法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对接,提高处理知识产权案件的效率;进一步完善市场综合行政执法建设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从获取、运用、管理和保护以及信息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结语:

“一带一路”背景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是西部增长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实践,其中知识产权服务的协同与升级是科技创新的关键激励措施与制度安排。当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知识产权服务业在共建、共享、共推等合作交流方面取得了提升与进步,但仍然难以全方位有效地支撑“一带一路”背景下服务业走出去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建设要求。本文基于服务产业链升级的思想,提出搭建成渝一体化的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等措施,促进知识产权服务业态的升级,以服务业协同发展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以知识产权强国保障“一带一路”倡议实现。

猜你喜欢

双城经济圈成渝
活色生香新成渝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双城剧汇”共促戏剧发展
中国双城发展模式
首都经济圈建设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
成渝双城到同城
基于Shift-share的成渝产业结构效益与竞争力研究
双城和一周
论兰州经济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的必要性
冷眼看首都经济圈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