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商隐《锦瑟》《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诗新笺

2023-02-08谢慕沙

文史杂志 2023年1期
关键词:锦瑟

谢慕沙

编者按:这篇旧稿是1964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推荐馆员谢慕沙先生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校笺《李义山集》时撰写的样稿。校笺事后因“文革”而作罢,故此稿从未发表。该稿由先生哲嗣谢元鲁整理并供图,可以一窥当时文史馆的工作状况。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1]一弦一柱思华年。[2]庄生晓梦迷蝴蝶,[3]望帝春心托杜鹃。[4]沧海月明珠有泪,[5]蓝田日暖玉生烟。[6]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7]

解题:

这是中国古典文学史上最难解的著名诗篇。李商隐生在唐代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化的时期,为了争取生活上和政治上的出路,迫不得已而托身于对立的党派集团之间,依违不可,哀乐由人,处境极端困难,随时随地都抱着一种忧谗畏讥的心情。这种心情表现在诗的创作里,便是:在修辞上大量地使用隐喻,在篇法上用咏物、失题、无题或摘取一首诗的开头两字来作题目,而真正的题目却不透露出来,让读者自己从字里行间,去体会那难言之隐或弦外之音。《锦瑟》便是这类诗的代表作品。自宋以来,解者纷纷,最主要的如:宋代刘攽中《中山诗话》说,锦瑟是某贵人爱姬的名字;计有功《唐诗纪事》说,锦瑟是令狐楚的妾;黄朝英《缃素杂记》引苏东坡说,《锦瑟》诗所咏的是从锦瑟的乐声里所表达出来的“适”“怨”“清”“和”四种感情。许 《许彦周诗话》则调和东坡、有功两家之说,认为锦瑟有适怨清和四种乐音,而令狐楚的妾恰能弹此四曲。诗中四句即状四曲。从清初朱鹤龄起又多解为义山悼亡之作。其他说法尚多,不能遍举。总之,不顾本义,牵合故事,主观臆断,离题很远。元代诗人元好问在论诗绝句里,曾很感慨地说:“望帝春心托杜鹃,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清初诗人王世祯也说:“一篇锦瑟解人难!”其实,这首诗当中四句虽全部用的是隐喻,但词汇的原义很清楚,譬喻的方向很明确,按照一般唐诗文法修辞的规律,加以分析比较,再和李义山的生平经略和思想感情对照起来,一字一句都有一定的着落。《李义山集》里其他无题诗和咏物诗,也都同样地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感情,可以理解的诗,决不是什么猜不出的哑谜。

《李义山集》里,把开头两字摘来做题目的诗,很明显地是有两种不同的类型:“昨日”“一片”等,两个字的本身仅是构成全诗的一个词组,它的含义和全诗所表露的内容,没有多大关系,这一类在本质上等于无题。另一类是“锦瑟”“碧城”等,它的词汇意义,或是全诗起兴(引起作诗动机)的对象,或是对全诗的主题具有一定的支配性,却是一种特殊型式的命题。过去忽略了这种性质的重要区别,一律作为无题看待。作者在修辞上又常用隐义。千年以来,穿凿纷纷,都如雾里观花,不得实相。“绮密瓖妍”的作品被认为“隐僻”;“清峭感怆”“演绎平畅”的作风,受到“险、怪、奇、涩”的指责。

这篇《锦瑟》是号称隐僻难解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一提到这诗,就很容易地使人想起元遗山和王渔洋所下的评语:“独恨无人作郑笺”!“一篇锦瑟解人难”!它的写作年代虽无法确指,但从诗的语气和义山的生平,互相印证,无疑是他40岁以后的作品,是一首自叙的抒情诗。当中四句比体,用四个隐喻来寄托他的身世浮沉之感及家国残破之悲和“明珠暗投”“抱玉受屈”的愤慨。所运用的故事,没有一点和男女关系相干。过去把它解成恋爱诗或悼亡诗,实在牵强附会。

笺注:

[1]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其弦五十,其柱如之”。(《缃素杂记》引《古今乐录》)上面绘有锦纹的名锦瑟。瑟音悲,容易使人感情激动。义山诗中经常描写到它,如“锦瑟惊弦破梦频”,“素娥悲锦瑟”,“雨打湘灵五十弦”。

李商隐(813—858)画像(清·上官周绘,选自《晚笑堂画传》,乾隆八年刻本)

[2]华,是花字的古代写法。人在年轻时,好像百花齐放的春天,是一生中最富于生命力和希望的阶段,故称青壮年的时期为“华年”。义山壮年写《骄儿》诗时,已经自伤“憔悴欲四十”;中年易过,忽听瑟音,顿数其弦、其柱,数皆五十,刚和自己快要到来的年龄相同,触目惊心,不由自主地随着锦瑟一弦一柱地弹奏,一年又一年地追忆那逝去的华年。以下四句,就是从回忆里涌现出来的四件突出事情。“无端”有埋怨锦瑟的意思:假如不见锦瑟,或者锦瑟弦和柱的数目不是五十,就不会刺激自己把令人怅惘的华年从记忆深处闪上心头。话很无聊,意极沉痛。

[3]这句写身世之感。在《李义山集》的《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那首诗里,把生平经历,用象征的手法详细描写,内容和技巧都和这句相同。两者互证,含义更显。庄周到晓,“恍惚无倪”。是蝶?是周?谁梦?谁觉?难解!难分!“低迷不已”!义山借用这个寓言来隐喻自己的身世。他生在唐代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发展到尖锐化的时期,依违于对立的党派之间,下位沉沦,四方奔命,壮心徒耗,老境忽来,惆怅华年,有如一梦。故事的原文见《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则周与蝴蝶必有分矣!”

[4]这句写家国之痛。义山曾以为“系本王孙”,是唐朝的宗室。虽名位不达,而君忧深。一生中遇见了宪宗和敬宗先后被弑,君主的废立和生死,都操在宦官的手里。君权旁落,国势倾危。义山感触最深,关心最切。有如古代蜀民,春天里听到杜鹃悲切的啼声,就把思念故君的心情寄托在杜鹃身上。他的诗里常有“堪叹故君成杜宇”;“老忧王室泣铜驼。天荒地变心虽折,若比伤春意未多”。辞危意迫,和这句所表达的感情相同。《蜀记》:“昔有人姓杜名宇,王蜀,号曰望帝。”《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蜀王本纪》:“二月杜鹃鸣,则蜀民悲思望帝。”这里望帝指唐朝的君主。

[5]这句自喻品节。“珠有泪”,是形容明珠晶莹透彻地,像那水汪汪的眼睛一般,不含哭泣的意思。旧来误解泪字,故附会悼亡。义山却广州之贿,活弘农之狱,“于刘之斥,则抱痛巫咸,于乙卯之变,则衔寃晋石。”(朱鹤龄《李义山诗集注序》)人格纯洁而富于正义感,自比明珠,并不夸大。(详见年谱)五十年来到处碰壁,言外又有“明珠暗投,愚夫按剑”的意思。

[6]这句自喻才华。大历时代的诗人戴叔伦曾说:“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间。”宋王应麟在《困学纪闻·评诗》里,认为义山这句即是根据戴叔伦的说法写成,这是很正确的。义山绝代才华,终身不遇,曾有“却羡卞和双刖足”的慨叹,这句言外亦含有此意。

[7]末两句总结中间四句。“可待”,即“那待”;如“可堪”,即“那堪”,隋唐时通用语。这首诗在结构和用意上,和戴叔伦《赠康老人洽》的诗都有些近似:“繁霜入鬓何足论,旧国连天不知处!尔来倏忽五十年,却忆当时思渺然。多识故侯悲宿草,曾看流水没桑田。百人会中一身在,被褐饮瓢终不改!”所不同的,一是赠人,一是自叙;一是现实的记述,一是象征的描写。义山作《锦瑟》时,可能受到了叔伦的一些暗示。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我来不见隆准人,沥酒空余庙中客。[1]征东同舍鸳与鸾,[2]酒酣劝我悬征鞍:[3]蓝山宝肆不可入,玉中仍是青琅玕![4]武威将军使中侠,[5]少年箭道惊杨叶。[6]战功高后数文章,[7]怜我秋斋梦蝴蝶;[8]诘旦九门传奏章,[9]高车大马来煌煌!路逢邹枚不暇揖,[10]腊月大雪过大梁。[11]

解题:

这首诗是唐宣宗大中四年(公元850年)的春天,李义山初到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幕府为判官时所作。其着重写出他和节度使卢弘正从初交到入幕的经过,以见知遇。诗历叙平生,激昂慷慨,情无隐晦,词必鲜妍;四句一韵,末尾的两个音节里更是两韵一转,以促节收束全篇,极变化开合抑扬顿挫的能事,是古典七言长诗里很少见的名作。作者所以用“转韵”命题,可能这种体裁在当时还不很流行,如“当句有对”那样,作者特别感到满意。四同舍除本诗提到的,一姓郑、一姓裴外,其余无可考。弘正字子强,范阳人,本集里称为范阳公。武宁军节度使的治所在徐州,管徐、泗、濠、宿四州。详见年谱。

笺注:

[1]以凭吊当地著名历史人物作为全诗的发端,低徊欲绝,慷慨生哀,笼照全篇,兼以点明作诗的时间和地点。汉高祖刘邦知人善任,而生不同时;正写自己幸得与弘正同时,又得弘正辟置,因而把知己的希望寄托在弘正身上,是通篇的主题所在。“沛国”即沛县,属徐州。汉高祖有庙在徐州东南六里,临泗水。“大泽”是汉高祖出生和斩蛇的所在,在丰县北六里。汉高祖形貌的特征是鼻准高隆,故以“隆准人”作他的替代词。“沥酒”,向神致奠。“庙中客”,作者自称。

[2]汉、魏设置有东、西、南、北四征将军,唐无此置,因徐州在东,这里借“征东”将军来指武宁军节度使。

“鸳鸯”和“鸾凤”是鸟类中最美丽的,古典的诗文里用来指文彩才能很美的人。

[3]“悬征鞍”是把马鞍悬挂起来,不再走的意思。李义山文集《上范阳公启》:“便当焚游赵之簦,毁入秦之 。”表示同样的意思,只是这里从同舍口中说出。

[4]这两句是同舍劝义山的话。“蓝山宝肆”指长安朝廷。“玉中”的中字是动词,和“中选”“中意”等词汇里的中字用法同,意义同。“青琅玕”是像玉而光彩较差的圆石头,比喻朝廷当权者所喜爱的人物标准。整句是说:“在蓝田山的珠宝店里,经纪人所中意的玉,仍然只是青琅玕那一类的次品,不必再进去吧!日暖生烟的美玉可望而不可即于眉睫之间,他们不能认识;他们还害怕它的那不可逼视的刺眼光芒,在那里没有它的市场。”暗喻以义山的绝世才华,决不会为朝廷当权者所喜,此间自有知己,何必还恋长安。历来注家不得其解,反怪义山造句晦涩不通。

[5]武威将军指卢弘正,新旧《唐书》不载弘正曾为武威将军,可能因武宁军节度使而作此称呼。

[6]《战国策》:“养由基善射,百步外能射穿柳叶,百发百中。”“惊杨叶”是说杨叶怕被射中而吃惊。

[7]“战功高”指弘正于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平定徐州军乱事。

“数文章”即评价文章。这里“文章”指“章”“奏”“笺”“表”等官文书。全句运用“高文典册用相如”这个典故。李义山文集《樊南乙集序》:“尚书范阳公以徐戎凶悍,节度阙判官”,判官在“军中专掌移、檄、牒、刺”,由此评价当时文章作者。义山擅长“四六文”,“精丽飞动,旨能感人”,很负盛名。大中三年秋,弘正邀请义山,李义山文集《上范阳公启》说:“仰蒙仁恩,俯赐手笔,将虚右席,以召下材。”“十月,奏入幕。”过去笺注忽略了用词的来源,把文章误为广义的解释,遂使这一句孤立起来,和上下文失去了紧密的联系,在全篇中毫无作用。

[8]这里“怜”字只有同情和爱惜的意思,不作可怜解。

“梦蝴蝶”指下文“归来寂寞灵台下”那一段所描述的寂寞无聊情事。旧注把武威将军误解为王茂元,因此又把“梦蝴蝶”解为义山和茂元的女儿结婚,这和在锦瑟诗里把它解成义山悼亡,同样可笑。在《庄子》原文里,“庄周梦蝶”这个寓言根本与夫妇无关。

“武威将军……梦蝴蝶”二十八字是整句。主句是“武威将军怜我”六字。“使中侠”这个词组和“少年……”“战功……”两个形容句都是主辞“威武将军”的说明语;“秋斋梦蝴蝶”是述词“怜我”的补足语。

[9]诘旦即次晨。九门指京都长安。

[10]邹枚即邹阳和枚乘。邹阳,西汉散文家;枚乘,西汉辞赋家。二人在汉文帝、景帝时曾为吴王和梁孝王门客。

[11]大梁即开封。

义山自拟司马相如,而以梁园旧宾客邹阳、枚乘比四同舍。此处暗用谢惠连《雪赋》:“梁王……召邹生,延枚叟,相如末至,居客之右。”李义山文集《上范阳公启》里一再提到“望梁园而结虑”,“末至居右,既乏相如之誉”,可供参证。本段从到徐州吊古,同舍慰留展开叙述,紧接着用倒叙法,说明来徐州的动机和经过,“路逢邹枚”,“腊月大雪”两句简峭地把途间情况交代清楚,和“沛国东风”句密切地首尾衔接。旧评以为“大梁句作不了语”,从而发出一些妄论。义山诗本自明白,其奈痴人前说不得梦何!

忆昔公为会昌宰,[12]我时入谒虚怀待。众中赏我赋高唐,[13]回看屈宋由年辈;[14]公事武皇为铁冠,[15]历厅请我相所难。[16]我时憔悴在书阁,[17]卧枕芸香春夜阑。[18]

[12]《旧唐书·地理志》:“天宝二年,分新丰、万年置会昌县,七载,改为昭应,治温泉宫之西北。”按:即现在临潼县。

[13]《高唐》,赋名,宋玉作。

[14]“屈宋”,即屈原、宋玉。义山自命继承风骚,故以屈宋自比:“为芳草以怨王孙,借美人以喻君子。”(李义山文集《谢河东公和诗启》),故以《高唐》比自己的作品。“年辈”,即年岁相当的同辈。

[15]《旧唐书·舆服志》:“法冠,以铁为柱,其上施珠两枚”,是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的制服。卢弘正在唐武宗时为御史中丞。

[16]“相”是帮助的意思。“相所难”即帮助解决困难,相当于现在的口头语“帮忙”。

[17]“书阁”指秘书省里的图书室。武宗会昌二年(公元842年),义山以书判拔萃,重入秘书省为郎。秘书省和御史台两个机关的地点相对,故说弘正历厅(通过办公厅)以请。

[18]“芸”是一种香草。香气可避书里的蛀虫,藏书者常把它放在书里以保护书籍,后来把“芸香”转成书籍的代用词。

明年赴辟下昭桂,[19]东郊恸哭辞兄弟。韩公堆上跋马时,[20]回望秦川树如荠。[21]依稀南指阳台云,[22]鲤鱼食钩猿失群。[23]湘妃庙下已春尽,虞帝城前初日曛。[24]谢游桥上澄江馆,下望山城如一弹。[25]鹧鸪声苦晓惊眠,朱槿花娇晚相伴。[26]顷之失职辞南风,破帆坏桨荆江中;[27]斩蛟破璧不无意,平生自许非匆匆![28]

[19]“辟”,是古时行政机关的一种人事制度。中央或地方单位需要某项工作人员时,由用人单位的机关首长奏请朝廷批准任用,创始于汉,六朝隋唐沿用。宣宗大中元年(公元847年),郑亚为桂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请义山为掌书记。“赴辟”指此。昭州,现在广西平乐县境。桂州,在广西桂林市境。

[20]“韩公堆”,在陕西蓝田县南。“跋马”,勒马使回转。

[21]“秦川”,指关中平原。因春秋、战国时地属秦国而得名。

[22]义山赴辟的路程是由陕西入湖北,经过湖南到桂州。两湖都是古代的楚境,故用“阳台云”来指湘桂。宋玉《高唐赋》里说:神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楚襄王和她朝朝暮暮相会于阳台之下。

[23]“鲤鱼食钩”说赴桂辟是为了生活所迫,情非得已,如鱼吞钩不能自主;“猿失群”是说孤身前往,与家人分散。

[24]两句写旅程所经。湘妃庙在湖南长沙,春末经长沙;虞帝城指广西苍梧,夏时经梧州,已入桂境。

[25]“谢游桥”“澄江馆”在桂州,是义山到桂州后的寓居之所。“山城如弹”,荒僻可想而知。

[26]两句极写在桂州时的旅况。清晨全赖鹧鸪惊起,则照料无人;黄昏惟有朱槿相伴,则心情难诉。“声苦”引动悲凉,“花娇”更形寂寞。

[27]“荆江”,即长江自湖北枝江县至湖南岳阳县城陵矶段的别称。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二月,郑亚责贬循州刺史。夏间,义山离桂,由水程历长沙、荆门还长安。

[28]《吕氏春秋·恃君览》:“荆有次非者,得宝剑于干遂,还反渉江,至于中流,有两蛟夹绕其船。……次非攘臂祛衣,拔宝剑赴江,刺蛟杀之。”《博物志》:“澹台子羽赍千金之璧渡河,河伯欲之,阳侯波起,两蛟夹船。子羽右持剑,左持璧,杀蛟皆死。既济,三投璧于河,河神三跃而归之。子羽毁璧而去。”两句譬喻朝政紊乱,贤士失职,自己平生以“爱君忧国”自负,如有机会,要像次非、子羽斩蛟毁璧那样地不惜牺牲,以报国家。这里义山写出他的正义感,和“欲回天地入扁舟”(李义山诗集:《安定城楼》)的意境相似。

谢慕沙手迹

归来寂寞灵台下,[29]着破蓝衫出无马。天官补吏府中趋,[30]玉骨瘦来无一把!手封狴牢屯制囚,[31]直厅印锁黄昏愁。[32]平明赤帖使修表,[33]上贺嫖姚收贼州。[34]

[29]“灵台”,地名,在陕西户县东,户县本作鄠县。东汉第五伦的小儿子第五颉曾历任桂阳、庐江、南阳郡太守、谏议大夫。“洛阳无主人,乡里无田宅,寄止灵台中,或十日不炊。”义山以此自喻。

[30]“天官”,指吏部。义山自桂州回长安后,选为盩厔尉(盩厔,陕西县名,今作周至县),又为京兆尹掾曹,典章奏。《陌上桑》:“盈盈公府步,冉冉府中趋。”

[31]“狴犴”,是犬类的一种,善守,古代用它来看守犯人,故后来叫拘禁人犯的牢狱为“狴牢”。“制囚”,是案件由中央司法机关直接处理的囚犯。

[32]唐代,刑部囚犯都系京兆狱。唐代的监狱制度规定:每天黄昏时,办公所的当值人要亲到“制狱”检查,把狱门关好,再锁上贴着盖有官印的封条。

[33]“赤帖”,唐代的贺表规定用红色的笺纸。

[34]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为嫖姚校尉,古典诗词里常用“嫖姚”这个头衔来恭维那些将军们。大中三年(公元849年)吐蕃内乱,其宰相论恐热以秦、原、安乐三州,及石门等七关降唐,河湟收复。这本是一件侥天之幸的事情,而边将邀功,朝廷夸德,不以为耻。两句言外有讽刺意。

本段极力描写这一时期的困苦无聊状况,即上文所说的“秋斋梦蝴蝶”。囚犯满狱,半是含冤;将相论功,无非粉饰。自己沉抑下僚,做的是毫无意义的琐碎事情,写的不过是装点门面的官样文章;有意破璧,无法斩蛟,只好走归隐“旧山”的那条路了。

旧山万仞青霞外,[35]望见扶桑出东海,[36]爱君忧国去未能,白道青松了然在。[37]此时闻有燕昭台,[38]挺身东望心眼开!且吟王粲从军乐,[39]不赋渊明归去来。[40]

[35]“旧山”,指王屋山,为河南境内的名山。义山少年时,曾在此学仙。

[36]“扶桑”,神话里的东方神木,太阳神羲和用来驱赶太阳在天空运行。

[37]这两句是说长安倦客,渴想旧山,山上白洁的道路和青翠的松林,清清楚楚地呈现在心目里,而爱君忧国的感情又使自己不能断然离去。

[38]“燕昭台”,指徐州。此时卢弘正致书义山,约其赴徐州幕府相助。李义山文集《上范阳公启》:“岂期咫尺之书,终访蓬蒿之宅”,“仰燕路以长怀,望梁园而结虑”。

[39]王粲《从军诗》:“从军有苦乐,但问所从谁。”

[40]这两句说暂时放弃归隐旧山的计划。

彭门十万皆雄勇,[41]首戴公恩若山重,廷评日下握灵蛇,[42]书记眠时吞彩凤。[43]之子夫君郑与裴,[44]何甥谢舅当世才,[45]青袍白简风流极,[46]碧沼红莲倾倒开。[47]我生粗疏不足数,梁父哀吟鸲鹆舞![48]横行阔视倚公怜,狂来笔力如牛弩。[49]借酒祝公千万年,吾徒礼分相周旋:[50]收旗卧鼓相天子,相门出相光青史![51]

[41]“彭门”,即徐州,古彭城地。

[42]“廷评”,官名。汉宣帝地节三年(公元前67年),初置廷尉评四人。这里是指唐代的大理评事,唐时节镇属官每带试大理评事衔。“握灵蛇”,是握灵蛇之珠的省文,喻其有才智。传说随侯曾为大蛇医伤,后大蛇于大江中衔珠来报答他。

[43]“吞彩凤”,喻有文学。晋代罗含昼卧,梦一文彩极美的鸟飞入口中,从此藻思日新。

[44]“之子”“夫君”,都是“这个人”的意思。因为《诗经》常用“之子”,《楚辞》内有“夫君”,后来文人就觉得这两个词汇很好,用来作称人的敬词。这里之子指郑,夫君指裴。两个同义代词重叠使用,在修辞上很不恰当。

[45]六朝刘宋时,刘牢之的外甥何无忌和他很相像。东晋时,羊昙很敬爱他的舅父谢安。同舍里有人是甥舅,故用何无忌和谢安这两个著名的历史人物来恭维他们。

[46]“青袍”,本是古时贱者之服,因为穿着起来舒服便当,六朝时,一些士大夫为了表示旷达,不受礼法的拘束,把它作为便服来穿。这里“青袍”即指同舍风流旷达,穿着便装在幕府办公。“白简”,是未刻有字的竹简。这里作公文笺纸解。

[47]六朝时,庾杲之字景行,王俭用为幕僚。萧勔写信给王俭说:“庾景行泛绿水,依芙蓉,何其丽也!”当时称王俭的幕府为莲花池。这段说卢弘正幕府里人才很盛,青袍白简,跌宕风流,就像红莲开放在碧沼里,使人倾倒爱慕。

[48]汉末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东晋时,王导辟谢尚为属吏,对尚说:“闻君能作鸲鹆舞,一座倾想!”尚便起舞,导会坐者抚掌击节,尚俯仰在中,傍若无人。

《锦瑟》诗意画(刘旦宅绘)

[49]“牛弩”,是用牛角牛筋等材料所制成的弩,极强劲。唐时西蜀有八牛弩。“倚公怜”与“怜我秋斋梦蝴蝶”呼应,自负不凡。“视”说“阔”,“行”说“横”,并连用“狂来”等状词,写得极其傲岸。

[50]这句和“平生自许非匆匆”相呼应,且回顾开端的“我来不见隆准人”,语气极为肯定坚决。当时节镇骄横,对僚佐每多颐指气使,认为私人。义山郑重提出“礼分相周旋”,表示自己出处不苟,此来徐幕,不只是感激个人,主要地是抱着实践爱君忧国的志愿而来。上下句是倒装法,为了用韵和加重语气,把借酒句倒放在前。因吾徒是礼分周旋,故借酒祝公,为国努力,不同贡谀。

[51]这两句是祝辞。“收旗卧鼓”,是说地方安定,不再用兵。《史记·孟尝君列传》:“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据《新唐书·宰相表》,卢氏四房,大、二、三,三房皆有相,卢弘正是四房,独无相,故祝勉他。

这首诗以凭吊古人起头,以祝颂府主(唐时节镇幕僚对节度使的称呼)结尾,以“平生自许”,“爱君忧国”前后照应,贯串通篇。结构极其严密,叙述极其简括而有力,造句极美丽,却生动自然,绝少雕琢痕迹。

整理者后记

谢慕沙(1908—1978),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对李商隐这两首诗的笺注,是作者在1964年因省文史研究馆推荐,接受人民文学出版社委托的若干古典文学书籍校笺中的《李义山集》而进行的。当时作者从《李义山集》中选了一首历来聚讼最多的诗《锦瑟》和一首最长的诗《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笺注出来作为样稿,以供出版社审读。作者认为由于李商隐文集的通行本编次极为杂乱,拟把李商隐自作的诗提出来作为甲编,另作新笺。其余代言之作作为乙编,就旧注略加整理,准备在两年内完成。但因此后“文革”开始,形势变化,所撰笺注及出版事宜俱付东流,仅余样稿尚存。现予以发表,以慰先辈。

猜你喜欢

锦瑟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锦瑟别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