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化驱动温州产业链创新问题研究

2023-02-08沈群陈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温州集群产业链

文/沈群 陈琳(温州职业技术学院)

一、温州产业链布局情况

(一)整体区域布局

温州以设备制造、电气机械及器材、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信息通信、微电子、新能源、生化医药、现代化农业、新材料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有电气、鞋业、服装、汽摩配等支柱产业。

(二)开发区(园区)布局

温州共有14个开发区(园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开发区)、温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浙南科技城)、瓯江口新区(省级产业集聚区)、温州鹿城轻工特色园区、浙江瓯海经济技术开发区、龙湾空港新区、浙江省乐清经济开发区、乐清湾港区、浙江省瑞安经济开发区、瑞安(国际)汽摩配产业基地、浙江省平阳经济开发区、平阳滨海新区、浙江苍南工业园区、龙港新城。

(三)产业体系布局

温州市提升发展五大传统优势制造业,到2025年培育壮大电气、鞋业、服装、汽车零部件等一批千亿产业集群,五大传统优势制造业实现总产值6100亿元以上。充分响应“数字浙江”战略,扶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5大战略新兴产业。培育新能源汽车、数微基站智造、智能计算机、智能物联网、网络信息安全、智能工业机器人、核电关联设备、电子信息材料等一批百亿新型产业集群,形成“5+5产业集群”(见图1),力争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总产值达5550亿元以上。

图1 温州5+5产业集群构成图

二、温州产业发展现状

(一)产业结构不断提升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19.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近2年平均增长6.6%。从行业分布上看,33个工业行业,有29个行业实现正增长,占比近90%。其中有15个行业实现10%以上的增长。其他如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分别比上年增长8.9%、11.2%、11.4%;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数字信息产业、时尚产业分别增长9.4%、9.6%、12.8%、10.4%。新产品的产值增长21.3%;新产品产值贡献率为38.6%,提升0.9个百分点。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如图2所示。

图2 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图

(二)产业发展空间不断拓展

当前,温州系统谋划推进产业链现代化的战略性调整、产业基础高级化的前瞻性布局。勾画制造业产业分布图、各产业发展全景图、缺链产业招商图及规上尤其是亿元以上企业清单、产业风险清单等“两单三图”;探索并建立产业链的“链长制”这一政企协同创新发展模式;开启若干急用先行、协同创新等重大项目,创建百个产业联盟、党建联盟、互帮互助共同体。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外循环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上展现温州担当。

(三)持续推进“十个一”和“5+5+N”产业优化布局

“十个一”即为每个产业链配备一位市级领导链长、一位由联系秘书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职能部门共同组成的链办,一批主链群企业,一个产业链图谱和发展规划,一套产业链支持政策,一批重点项目,一批产业发展空间,一系列公共服务平台,一个招商专班,一套行业协会商会的工作机制。

目前,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如表1所示,其中“5+5+N”产业分别为电气、鞋业、泵阀、汽车零部件和服装。五大战略性产业分别为数字经济、新材料、智能装备、新能源和生命健康,N则包括建设业、预制菜、生产性服务业和各县市区重点产业。在维护产业链安全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对长期影响企业发展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遗留问题,运用“一企一案”“一事一议”等有效举措,开展破难攻坚行动,针对企业堵点、痛点清单式挂牌督办。

表1 温州市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空间布局

总体上看,温州近年来不断加快产业创新,完善产业布局。首先,加强与国内各大高校的紧密合作,分别与中国科学院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合作,共建温州研究院等高级别创新平台,目前已达49个,为加快产业转型发展、加强技术创新实力注入外部动力。其次,创新型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实现量质齐升。截至2021年9月,省级(含)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已增至12494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800余家快速增长至2400多家;国家级的小巨人专精特新企业总数达到52家,全国排名第18位、浙江省第3位。再次,企业研发创新的主观意愿和能动性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9月,省级企业研发中心从2015年末的229家扩充至484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从465家增至1556家。最后,产业技术创新力度持续加强,2015年末温州规上工业企业研发强度为1.63%,到2021年6月,研发强度提升至3.11%,位居浙江省第一位。企业技改资金投入额多年来保持在15%的增长率。同时,通过共建高能级创新平台、构建科技孵化体系、举办重大会议和活动等多种渠道,培育、吸引大批创新项目在温州落地,实现产业创新项目的加速集聚。但是在整体上,温州产业经济由于过分依赖低生产成本、产业模式“低效散”、市场竞争不高、技术要素制约等种种因素,与产业经济发达城市相比,温州目前还缺少创新链与产业链的双向耦合,如:创新链的技术基础和研发实力较薄弱,具体表现在产业链创新横向溢出不足、创新纵向发展不强以及产业链创新链对接不畅等方面;围绕创新链、产业链的布局不够完善,还存在创新型产业化项目落地难、运行机制不健全、沟通机制不顺畅等问题。

三、温州产业链现代化发展路径

从其他国家和城市的产业链发展历程上看,提升产业链创新能力,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从发展经验以及我国产业发展实践情况来看,温州要夯实产业基础,打好高级化、现代化的攻坚战,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产业集群内突破创新

温州制造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不平衡问题,是制约温州制造业产业集群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要成功实现转型升级,就需要打破这一阻碍。想要实现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就要致力于推动温州制造业现行的“块状经济”分布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以创新为动力,走高科技产品路线,加大对产品的科技投入,提高产品附加值,生产高端层次产品,杜绝以前的低层次产业线路。同时,“高污染、低收益”显然已经严重影响温州制造业的发展,迫切需要整改。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向资源节约型和生态环保型产业集群转变。要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就要改头换面,推行“高效率、低消耗、低污染”的集约型发展模式,通过节能降耗、绿色生产等途径,努力实现可持续生产发展,推动产业集群转型升级。

(二)产业集群间协作创新

产业集群内企业的转型升级,是实现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必不可少的基础。实现产业集群内企业的协作,就需要各企业之间形成顺畅的交流沟通体系,在竞争的同时,开展互相交流学习,从集群内的其他企业中获取自身创新生产所需的信息和技术,同时能更好地帮助对方企业发展壮大。通过集群内企业间的协作,带动整个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大型企业在挖掘、培养、提升人才技术的同时,也应发挥产业龙头的示范作用,将非核心非关键的环节分包给集群内的中小企业,从而形成多层次的协作分工体系,建立并完善快速适应国内外市场变化要求的集群网络,协助集群内的中小企业提升生产工艺、加快产品升级换代,而自身也能实现在营销能力、设计能力、品牌影响力等方面的升级。通过优势互补,发挥各自优势特长,最终实现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

(三)政府职能部门要树立改革创新意识

要实现温州制造业产业集群转型升级,除了集群内部的突破外,政府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首先,职能部门在致力帮扶温州各产业转型升级的同时,应当持续加大对中高级人才引进的力度,完善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引进产业转型升级亟需的、能加快产业链现代化进程的高级专业人才。如,针对温州的鞋革产业,除了亟需引进能提升产品研发实力的技术人才外,还需引进能够帮助破解产业集群结构问题的、懂得品牌运作和市场开拓的高级营销人才,以及具备丰富知识经验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在跨境贸易尤其是跨境电商兴起的今天,鞋革产业也急需与国际社会接轨,需要引进具有国际市场开拓经验、具有国际视野的外贸人才等。其次,要勤练内功,注重“内引外培”相结合。产业企业应当加强与属地高校合作,培养新型产业人才。可联系院校的优势专业,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和研究平台,加强产教融合协作,重点培养产业链转型升级所需的各类高素质新型技能人才。最后,各职能部门要充分营造产业转型升级的良好政策环境,做好政策方面的宣贯动作。通过政府引导和政策扶持,鼓励产业企业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的投入,同时以科技补贴或税收优惠的形式给予企业以一定程度的奖励,从而提升企业产业转型升级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最终帮助企业实现科研技术方面的创新研究。

(四)挖掘温商优势,利用总部经济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

基于全球价值链,自下而上、从国内贸易走向国际贸易的“自发全球化”的温州制造产业集群集聚,形成“总部——加工基地”链条,虽然先发优势逐渐丧失,但温州制造企业通过转移低端产业到西北地区,在东南亚等地进行OEM生产,与大型跨国公司合作、联合、协同生产等不同方式嵌入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环节,为温州的产业企业实现全球化奠定了先决条件。温州还可以利用目前仍然存在的差异化优势,加强其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生产制造环节的优势地位,促进设备创新 管理创新等,增强核心竞争力,促进“温州制造”升级为“温州智造”,推动价值曲线向上游推进,实现生产附加值的提升、品牌价值的增加,使得温州保持传统的优势。同时,温州产业集群还要积极争取在全球价值链中的话语权,向价值链的高附加值环节移动,向技术含量高的产品研发设计等环节推进,而低附加值产业可向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区域转移,使得“温州制造”转变为“温州创造”和“温州智造”,走出“集体创新动力缺失”的局面,实现产业链的创新升级,构建以掌握核心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为主导的“中卫型”的产业分布。此外,温州的产业链现代化还需向高附加值的营销、品牌、服务等环节延伸,结合具有温州特色的产业特性,在产业集群内部不断延伸供应链,培养扶持核心技术企业,从而实现“狼群经济”逐渐演变为“狮子”统领的狼群经济;同时,增强上下游企业之间协同创新,扶持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给予核心企业更便利有效的配套政策,打通产业集群内部的网络关键节点和关键环节,实现集群内的组织结构升级。

(五)以数字经济带动温州产全面升级

当前,温州产业企业信息化水平普遍较低;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全市R&D(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仅2%左右,只有杭州、宁波的一半左右,导致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等新手段对产业发展的驱动作用不够显著。以打造网络经济强市、数字经济大市为目标,以网络经济为重点,强化“两化”融合和智慧城市支撑,加快发展电子信息产业,谋划信息经济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具体举措,营造全市上下重视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推进信息基础建设,加快推进政府云计算中心建设,完善信息共享机制,重点抓好人口、法人、经济、建筑物等基础公共数据库的信息资源的整合建设,实现各领域的大数据挖掘和智能化应用。行业内重点企业力争实现产业智能化、“机器换人”、销售网络化、绿色制造“四个全覆盖”。

猜你喜欢

温州集群产业链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瑞奥工贸有限公司
温州,诗意的黄昏
筑牢产业链安全
“饸饹面”形成产业链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难忘九二温州行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