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滕固诗书画关系及其当代启示

2023-02-07陕西科技大学孙文刚吕甜

艺术研究 2023年6期
关键词:诗书画诗画书画

陕西科技大学/孙文刚 吕甜

诗书画是中国艺术的经典表达形式,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艺术精神,而如今,书画同源、三位一体是诗书画关系最多的谈论,这样的判定在我国史上也有迹可循。最早是先秦诸子用河图洛书证明书画同源;魏晋玄学使诸多文人集书画于一体;文人画和题材画使诗书画相融更深,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谈及:“是时也,书画同体而未分。”①而这大多从形神层面阐述诗书画关系。

诗书典籍固然能阐释诗书画关系,也可罗列历史脉络,但对风雨飘摇的20 世纪来说,老生常谈的理论视角却不能有效振兴民族精神。西学渐入掀起的“疑古辩伪”风潮使爱国学者纷纷将目光转向“信古”“疑古”之外的“释古”。由此看,以新视角深入传统文化,延续我国文化精髓便是当时的学术新途。滕固,我国艺术学研究领域的奠基学者之一,其研究成果为我国艺术史研究的现代转型提供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有关滕固的学术研究已积累了大量成果,但总体上来说,对滕固的研究不够全面,严重缺少滕固诗书画关系论,以及滕固为何谈及诗书画关系。而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关于滕固思想背景的讨论,代表性文章有张波《百年发轫——滕固艺术思想与留学背景研究》(2012)、李雪涛《有关滕固博士论文的几份原始文献(上)(中)(下)》(2017)、韦昊昱《滕固的早年思想抉择与文艺观念(1917—1923)》(2018)等这些成果分别对滕固思想观念的形成、求学历程等方面论证,诠释了滕固学术思想形成的环境因素。二是关于滕固艺术史的讨论,代表性文章有唐善林《风格进化论——滕固美术史观及其文化探源》(2012)、彭侠《研究性教学背景下中国美术史表述方式的转变》(2014)、韦昊昱《中国近现代艺术史人物研究的方法论展望——以民国艺术史家滕固个案为例的考察》(2019)等这些成果分别对滕固的艺术史观点、写作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论证,对滕固艺术史研究进行多方位阐述。三是关于滕固美学思想的讨论,代表性文章有徐庆博《滕固美学思想研究》(2010)、孟姝芳《滕固艺术美学思想的特征》(2017)、姜智慧《论滕固对克罗齐美学思想的借鉴与发展》(2020)等这些成果分别对滕固美学思想、特征、对西方美学的引介等方面论证,对滕固美学思想进行较为系统的考察。四是美术考古的讨论,代表文章有李雪涛《滕固对徐州的记述》(2018)、韦昊昱《行走的力量——滕固两次龙门石窟考察中的新艺术史眼光》(2021)、董铮《论滕固对汉画像研究的贡献》(2021)等这些成果分别对滕固美术考古的方法、成果、学术意义等方面论证,对滕固的考古研究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

与上述四种主要研究相比,滕固关于诗书画关系的讨论可以补充滕固艺术史论的研究成果,健全滕固的学术研究体系,更新世人对滕固的看法。滕固一直坚持文化救国,而《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联带关系》是滕固以新的艺术视角重新阐释书画和诗画关系,重释传统文化内涵的文章,他认为理清诗书画关系是领会中国艺术的关键。②而这也是激发传统文化、唤起民族自信的关键。

一、滕固的诗书画关系论

滕固的知识体系和艺术修养与他留学经历有很大关联,东洋大学的学习是滕固艺术文化观生成的关键期,陆续写下《何为文化科学》《艺术与科学》等文章,为艺术科学在知识分类中寻找适合位置,柏林大学系统的学科训练使滕固始终以科学态度理解艺术,如在滕固书画和诗画关系的阐述中,可见其系统的学术素养、广阔的文化视野和独到的艺术见解。

(一)滕固论书画关系

绘画和书法是我国艺术史研究的重要范畴,滕固认为即使现在处于艺术科学热忱的时代,对书画关系的探讨还应有条理的为之。滕固引证书画用笔同法的记载列举出自己观察的书画关联:“1.书法在中国很早就由实用工具演化为纯粹的艺术。2.书和画所凭的物质材料:笔、墨、纸、绢是同样的。3.书和画的构成美,同托于线势的流荡和生动。4.书法运笔的结体,是绘画不可缺的准备工夫。”③外在相似的物质和张彦远以书法论比绘画发展的思路确实可以关联书画,但滕固认为:“一切艺术,虽种类各异,追溯渊源,必能牵合到同一亲属,书法和绘画何尝不可。”④可见相似的外在物质和表现技巧能使书画联结,但这样的联结并不是滕固认为书画最应有的关联。

从滕固借鉴的史料来看,他有意以外在物质(物质材料、运笔结构)和张彦远的绘画理论为基点找寻突破。书画确有骨法用笔的共性,滕固以此为联结重新审视两者关系。他言:“书和画的联结状态,不是书要求于画,而是画要求书,就是书为画的前提。”⑤就是说,滕固认为以书入画是书画应用的联结。对于艺术这个特殊的文化类型来说,它有一定的范畴却不能局限在这个范畴内,滕固在此指的以书入画就不能局限在表面的书法入画。他言:“中国艺术的发展上,每倾向于人格表现,超脱自然而不屑为逼近自然。因这个缘故,书与画的联结。”⑥可见,滕固所言的以书入画是在言明人格表现,而书法本就有“书如其人”的指代,项穆更是将书法提到正人心的高度,苏轼也认为书法是书法家内在精神的外化。

(二)滕固论诗画关系

绘画使用色彩表情,诗歌使用文字传意,却都能给予人以美的感受。正如滕固将诗画看成美界的“姐妹花”,美这个词在滕固看来是属于诗画的。鉴于“美”的属性,滕固将诗画的结合聚焦在本质上:“诗要求画,以自然物状之和谐纳于文字声律;画亦要求诗,以宇宙生生之节奏、人间心灵之呼吸和血脉之流动,托于线条色彩。故曰,其结合在本质。”⑦就是说,滕固认为诗歌要求绘画将万物和谐融入文字,而绘画则要求诗歌表现生命节奏。诗画的表现方式虽不同,但滕固认为它们能结合是有共同的本质追求——自然万物的生命。

艺术从最初的无意识表现到逐渐为情感载体,审美追求不断发生改变,但始终以“道”为最高审美。诗画作为超越具体感性,追求自然和谐的存在,“道”也是其审美追求。滕固在《诗人乎?画家乎?》中言:“舍身于此者忘其平昔塵事之羁绊,唯有一腔热烈之情,刹那间吐露于画面,......但济远先生会把它移入画幅上。”如滕固所言,王济远可以忘却凡事羁绊,将自然奥秘表现在画上,可见在滕固心中诗画有想通的本质。

当滕固将诗画界定为本质有共同追求时,钱钟书也发表了诗画看法。二人对诗画看法有相似却也有不同,首先两人都将诗画称为“姐妹花”,滕固认为诗画的描写、内容、结果是美的,本质都是追求自然万物精神,可称为“姐妹花”。钱钟书则认为两者在理论上有共性如“姐妹花”一般,但也有各自特性,从文艺批评的角度来说诗画同源却是“绊脚石”。⑧其次,滕固认为希腊诗人所讲:“画无声之诗,诗激活绘画”同我国“诗是无形画,画是无形诗”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是钱钟书却认为我国“画中诗”中的诗多指一种意境,而西方“画中诗”多是描绘具体事物与我国含义不同。从两人的异同处可见滕固侧重诗画共性分析,而钱钟书则侧重两者复杂性分析(在肯定共性的前提下)。然而,文艺大众化的使命在书画复杂性分析中并不能有效完成,反而在滕固诗画共性之下使艺术更易大众化。

当绘画以书为骨,以诗为魂时才能展现艺术魅力,正如滕固认为一幅完美无缺的画需具备符合内容的诗和书法技巧。在追求文人意趣的时代,诗工书越来越成为画家必备技能,文人标榜精英身份象征,文艺全能体现。明朝以来,画家能工不能诗,寻人题款现象屡见不鲜,多数艺者很难体会到艺术魅力,这种颓废风气是滕固极力想改变的。诗歌、书法、绘画相互独立却有相通之处,无论是外在物质联结的书画还是内在本质相通的诗画,都是我国艺术表现的特有方式,是我们应深入了解的对象。但真正做到诗书画结合的文人甚少,而且道路也会困难重重。

二、滕固诗书画关系论生成的原因

滕固重新阐释诗书画并回归传统文化与他自幼接受的国学教养分不开。“西学东渐”虽给我国带来先进理论却也有消极影响,缺乏文化自信尤为明显。从滕固创办《狮吼》来看,滕固希望艺者可以发掘自己另一半兽性,以文章之力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一)国学底蕴的滋养

滕固出生于江苏,众多文人的聚集地,文化之风大为盛行,文化氛围和书香门第之缘使滕固自幼接受私塾教育。17岁的滕固考入上海图画学校接受系统的绘画教育,在《洋画家与国民艺术复兴》中,滕固曾言8 年前的美专展览中有他作品。1918 年跟随陈碟仙学习古诗文创作,陈碟仙在古诗词曲方面成就非凡,经滕固署名陈碟仙润色的《游学校园偶成》《北风》《雪夜偶成》等诗文公开发表,陈碟仙在《文苑导游禄》中对这些诗的评分均在甲70 分以上,可见滕固诗文创作的优异,此后在同南社的诗刊中,多次见到滕固诗文发表,其诗感情充沛。在滕固此后被刊登的信件中能看到滕固的字体飘逸流畅,对书法领悟颇深。纵观滕固的国学素养和身边文人的影响,传统文化一直在滕固心中。对于想深入研究艺术性的滕固来说,能代表我国艺术特性且又熟知的诗书画是最好选择。

(二)锻造国民精神需要

20世纪的上海正处精神革命,急需解放国民思想,艺术精神和地方艺术思维尤显优势,滕固坚信“艺术是文化之曙”,但他看到美界学者只为利益创造艺术,鉴于这行为,滕固认为他们没有明白艺术真正的价值,并缺乏艺术研究能力。滕固在《对于艺术上最近的感想》中直言时装美女画不是艺术,但有国民却认为时装美女画是艺术品,可见国民精神的匮乏使他们艺术思维薄弱、艺术体系模糊,分不清究什么是艺术,不会深思艺术含义,也彰显了艺术系统的不完整。相较这情况而言,我国急需掀起文化浪潮来回归文化巅峰以增强国民艺术感知和素养。滕固认为有必要对绘画进行梳理,诗书画蕴含的艺术特性是提高艺术修养最好途径,滕固对诗书画关系的解析不仅能使国民回味传统文化,也能提升国民的艺术感知力。

三、滕固诗书画论对当代艺术研究和发展的启示

“滕君瑚琏器,遁迹翰墨场”,是朱锲对滕固的肯定。朱家桦认为可用全面性天才来形容滕固。实然,滕固不管在美术史还是在考古中都有卓然贡献,其艺术见解对我国构建艺术学体系极具指引作用,这样一位优秀学者却英年早逝,但滕固的学术研究却不会蒙尘,尤其是诗书画关系的探讨,其新颖独到的视角仍给予我们当代艺术很大启发。

(一)打通研究视角

所谓打通研究视角多指研究者不局限一门艺术而对多门艺术均有涉及⑨。对诗书画而言,他们的交融和互补在一定程度上是打破了各自局限,如题画诗。现当代,多数艺术家专注一门艺术而很少涉及相邻艺术,就出现滕固所言文人不懂绘画、画家不会书法的现象,如此下去艺术家之间会逐渐产生距离感,而固守本领域的艺术会使艺术研究缺乏新研究视角而很难突破。

滕固对诗书画的谈论无疑为现当代艺术指明新方向,诗书画虽艺术形态不同却有联结性,以相似处为基点打破学科壁垒,寻找本质联结。苏轼的诗意画正是利用诗画的本质联结;吴道子的“吴带当风”融汇了书画的本质追求。转换角度研究就会有新发现,也有利于寻找新视点,如果我们局限艺术学科的一种方向,难免遇到学科壁垒以至于进入死胡同。现当代的艺术种类繁多,所遇问题越来越棘手,在这种情况下使用本领域的视角已不能解决问题,唯有打破学科壁垒,转换研究视角才能更好发展,以便适应社会发展。

(二)回归传统文化

张岱年先生曾言明文化精神的重要性。实然,放弃文化精神的国家无疑是民族消亡的前兆。滕固对诗书画的探讨是对传统文化的回归,而这种回归有助于我国文化精神的延续。诗书画经历千百年的锤炼,凝聚我国最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如今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习惯了商品艺术,麻木机械复制的艺术品,精神世界极其空虚。然而,造成这种空虚的原因在于艺术家沉迷金钱诱惑,失去创造艺术初心和“先拉斐尔派”的勇气,更是丢掉了艺术家的责任。

滕固坚信诗书画可以有效抵挡金钱、权利,所携带的艺术魅力能使我们体会宇宙奥秘和自然和谐。如古人所言在艺术状态中体会艺术和美,“涤除玄鉴”可使艺术家心无旁骛的投入到艺术创作中;“真善美”可使我们领略人生真谛。

(三)重视艺术思维

艺术作为一种感性体验活动是需要艺术直觉的感受,诗书画均以实物出现更是如此。艺术直觉作为艺术思维的先锋官,在我们艺术细胞运转的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就艺术家而言,在艺术直觉的驱使下他们可通过联想将看到的艺术现象具体化,创造具有艺术感的艺术品。就观赏者而言,艺术思维可使观者获得美的愉悦。艺术家创造美的事物给予人以美的感受,可见艺术思维是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如无艺术思维,那艺术研究很难进行。滕固对缺乏艺术思维的艺者感到痛惜,他坚信艺术思维可以帮助国民提升艺术感知。就现当代艺术而言,艺术思维也是不可或缺。

四、结语

纵观滕固的学术生涯,其一生都在为构建我国的文化学科而努力,在与王统照的通信中可看到滕固对时局的清晰认识和他文化救国的决心。《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联带关系》是滕固为解析绘画问题而做的文章,在字里行间中,我们能感受到滕固极力用通俗话语解释绘画问题,另辟蹊径地将书画关系深入到人格表现,将诗画关系界定为共同本质追求,这样的视角是当时艺术学界的一股清流。滕固对诗书画关系的探讨,一方面引发学者深思传统文化的内涵,重新审视东西方文化的异同点,寻找适合我国的文化理论。另一方面,这篇文章也起到激发国民内心深处的文化认同感以及艺术学者的问题意识。毫无疑问,对我国当前的文化构建、文化自信以及艺术自觉来说,滕固所期盼的都实现了。在他和众多学者的实践和努力之下,我国的文化学科正向着积极的、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而滕固的诗画关系论的学术贡献并不会随着历史的洪流而褪色,它将对我国相关的学科发展史有着深远的启示。

注释:

①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江苏: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②滕固.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联带关系[C].沈宁译主编《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③④⑤⑥⑦滕固.诗书画三种艺术的联带关系[C].沈宁译主编《滕固艺术文集》,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

⑧钱钟书.中国诗与中国画[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1985(1).

⑨张克锋.中国古代诗书画打通的研究方法及其当代启示[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2015(3).

猜你喜欢

诗书画诗画书画
诗书画苑
小小书画廓
诗书画
诗书画
诗书画
书画
书画
书画
诗画话
诗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