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举肢蛾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措施
2023-02-07吕淑贤魏春生辛文艳
吕淑贤,付 兵,魏春生*,辛文艳
(1.河南省确山县三里河街道办事处,河南确山 463200;2.国有驻马店市薄山林场,河南驻马店 463218;3.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张茅乡乡村建设办公室,河南三门峡 472121)
驻马店是河南省重点小杂果生产基地,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核桃的栽培面积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驻马店已发展核桃种植面积达4.5 万hm2。但大多数果农在核桃栽培过程中,采取粗放管理,只注重栽培面积,而不重视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管理,结果造成核桃病虫害高发,致使果品质量下降,产量降低,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和栽培核桃的积极性。
核桃举肢蛾(Atrijuglans hetaohei)是核桃栽培中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核桃果实,受害率可高达90%。其幼虫蛀入果内(总苞),随着幼虫的生长,在果内纵横串食危害,导致果实干缩发黑,严重影响核桃产量和质量。为了保证果农的经济收入和栽培核桃的积极性,笔者于2019—2021 年对核桃举肢蛾进行了观察记载和综合防治,效果良好,现将该虫的形态特征、寄主植物及危害情况、生活史及发生规律、防控措施介绍如下,以期为林业科研工作者及广大果农提供参考。
1 核桃举肢蛾形态特征
1.1 成虫
雌蛾体长5~8 mm,翅展13 mm 左右,雄蛾较雌蛾瘦小,体长4~7 mm。头部褐色,披银灰色大鳞片,下唇须内侧白色,外侧淡褐色;触角丝状,褐色,密被白毛。胸背黑褐色,中胸中部(小盾片)被白色鳞毛。前翅黑褐色,端部1/3 处有一半月形的白斑带直达前缘,后缘基部1/3 处有一椭圆形的小白斑,有时不明显,缘毛黑褐色;后翅褐色,有金色光泽。体腹面白色;腹背黑褐色,2~6 节密生金黄色小刺。足有褐斑,胫节白色,后足胫节中部和端部有黑色毛束,1~3 跗节被黑长毛。
1.2 卵
卵圆形或椭圆形,长0.3~0.4 mm,初产时乳白色,渐变为黄白色、黄色或浅红色,孵化前呈红褐色。
1.3 幼虫
初孵幼虫体长1.5 mm,老熟后体长7.5~9.0 mm,头部黄褐色至暗褐色,虫体也由乳白色变为淡黄白色。体背各节被稀疏白色刚毛,腰足趾钩为单序环状,臀足趾钩为单序横带。
1.4 蛹和茧
被蛹,纺锤形,长4~7 mm,黄褐色。茧椭圆形,长8~10 mm,褐色。
2 分布及危害区域
核桃举肢蛾在驻马店九县二区均有发生,一般情况下,在丘陵山区发病重,平原地带发病轻;在丘陵山区栽培,阴坡比阳坡发病重;在平原地带栽培,耕地上的核桃发病较轻,荒坡地上的核桃发病较重;沟内栽培比沟外栽培发病重;成虫羽化期多雨潮湿的年份发病较重,早春干旱的年份发病较轻。
3 寄主及危害情况
核桃举肢蛾主要以幼虫危害核桃。幼虫蛀入核桃总苞内,随着虫体变大,在果内纵横串食,致使果皮发黑凹陷,种仁发育不良,不能成熟,干瘪发黑,严重降低品质;有的幼虫早期蛀入硬壳内危害,致使核桃仁枯干;有的则蛀食果柄,导致早期落果,核桃果实的产量和质量均受到严重危害。
4 生活史及发生规律
核桃举肢蛾在河南驻马店每年发生1 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冠下2~15 cm 土壤内、石块与土壤间,或树干的老皮缝隙间结茧越冬。在驻马店6 月上旬至7 月下旬越冬幼虫化蛹,6 月下旬为化蛹盛期,蛹期7 d 左右。6 月上旬至8 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6 月下旬至7 月上旬为成虫发生盛期。6 月中旬幼虫开始危害,受天气影响,有的年份甚至6 月上旬即有幼虫危害。7 月中旬老熟幼虫开始脱果,直至9 月末仍可见极少数幼虫脱果。一般越冬幼虫入土深度为1~2 cm,但在较松软的土壤中入土深度可达10~15 cm;树冠荫蔽的土壤中幼虫较多,阳光照射充足的土壤中很少发现越冬幼虫。此外,在石砾、杂草、枯叶、树根枯皮中也可见少量越冬茧。
成虫趋光性弱,多在树冠下部叶背活动、交尾,产卵多在6:00—8:00。卵多产于相邻两果的缝内,其次是萼洼,个别产于梗洼附近或叶柄上。1 只雌虫能产30~40 粒卵,一般4~5 d 卵即可孵化。幼虫孵化后1~3 h,即可在果面寻找适当部位蛀入果实内危害,随着虫体的成长,在青皮内纵横串食。蛀入果面初呈透明水珠状,后变为琥珀色。果实早期被害,青皮皱缩变黑,蛀道内充满虫粪,果体黑烂,提早脱落。1 个果内的幼虫最多达30 余头,一般情况下为5~7 头。幼虫可在果实内蛀食30~45 d。幼虫老熟后,脱果坠地入土中结茧越冬。
在土壤较潮湿和果园窝风处核桃举肢蛾发生较多,因此,在阴坡山沟及水沟附近的核桃树受害较重。老龄树受害重,幼龄树受害较轻。
5 综合防治技术措施
5.1 消灭虫源
在冬季封冻前,彻底清除果园内的枯枝、落叶、落果及杂草,刮除树干上的老翅皮,收集后采取集中深埋或烧毁处理。在每年的8 月份以前,及时剪除受害的幼果,运出园外集中深埋,以减少下一年的虫口密度。这项工作宜早、不宜晚,要对每株进行仔细检查,不能忽视任何一个虫果。
5.2 生物防治
可在6 月释放松毛虫赤眼蜂进行防治,释放量450 万头/hm2,可控制核桃举肢蛾的危害。
5.3 耕翻土壤
采果至土壤结冻前或翌年早春进行全园树下耕翻,耕翻深度为15~20 cm,范围要稍大于树冠投影面积,可于出土之前消灭核桃举肢蛾幼虫。结合耕翻用氯唑磷(米乐尔)3%颗粒剂2 kg/hm2,或25%辛硫磷微胶囊1 kg/hm2,稀释500 倍喷施树冠下的地面。还可采用除虫精粉剂2 kg/hm2,施后翻耙(或浅锄)使药土混匀即可。
5.4 药剂防治
通过几年的实践经验证明,核桃举肢蛾的幼虫孵化期是药剂防治的重点时期,可喷施25%灭幼脲3 号JG 1 500 倍液,50%敌百虫EC 1 000 倍液,48%乐斯本EC 2 000 倍液或1.8%阿维菌素EC 500 倍液,第1 次喷药时间应掌握在举肢蛾化蛹率达25%,羽化率达15%时,应及时喷药,以后每隔10 d 左右再喷洒药剂1 次,共喷洒3~4次,可完全控制核桃举肢蛾的发生。上述药剂要交替喷洒,防止害虫产生耐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