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艺种苗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2023-02-07韩荣华
韩荣华
(瓦房店市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辽宁瓦房店 116399)
园艺业与种苗的培育密不可分,不管是瓜果、蔬菜、花卉还是其他园艺植物,其品种选育与种苗培育都是重要的环节。近年来,随着设施园林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人力成本的不断增加,传统的手工操作方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低成本、高效率和高质量的需求。
1 园艺育种的发展背景
自20 世纪70 年代以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国的园艺植物选育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已逐步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随着品种选育工作的不断开展,品种选育的目的与实际应用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品种选育工作越来越贴近科学技术的发展,品种选育结果越来越符合市场需求。然而,由于缺乏对农药的精确控制,一味地追求更高的收益,导致产品中农药残留较多,不仅在某种程度上提高了产品的制作成本,还会对环境产生污染,并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产品的商品属性,从而提升产品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并将减少或消除其中不良成分作为一个主要的目标。抗虫、双抗和多抗的新品种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在当前人口急剧增长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情况下,以“物尽其用,不可浪费”为宗旨,在盐碱地、沙漠等恶劣环境中,甚至在垃圾场、废弃矿厂、弃用工地等不适合植被生长的地方,进行植被开荒,这就要求发展新的植被特征,增强植被的适应性。此外,根据产品的用途和加工方式,分别培育出适合于各种产品的特殊种类,以提升其资源利用率。因此,开展园艺植物的育种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2 园艺种苗的育种途径
2.1 杂交育种
杂交繁育指的是将不同基因、不同种群的植物个体进行人工传粉,从而使它们进行杂交,然后在后代中进行选择和筛选,生产出具有优异特性的新品种。这种方式在栽培植物中比较常见,也可用于籽播育苗。利用杂交繁育进行品种选育,不仅可以提高作物质量和产量,还可以增强作物的抗逆能力和适应能力。
2.2 突变育种
所谓“诱变”,就是利用生理、生化等方法诱导遗传因子发生变化,使其产生一定的变异,并在此基础上选出与之相适应的新品种[3]。利用基因变异进行遗传改良能迅速得到新的特性,虽然需要更高的技术条件和更昂贵的费用,但是在大多数作物上都能应用。现在有许多常见的水果,如柑桔和香蕉,就是通过诱变技术培育出来的。
2.3 选择育种
选择育种是按照选育目的,通过单一或组合选育,筛选出优异的变体,并通过子代进行鉴别,以此筛选出符合期望的植物。这种方法几乎不会引入任何外源基因,常用于农作物的培育。
2.4 基因工程育种
基因工程繁育是指在分子层面上,通过体外重组将外源基因导入到受体细胞内,让该基因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从而对基因进行遗传改造,以达到特定的目的。这种方法多用于蔬菜的改良。基因工程繁育可以从基因中提取基因材料,快速培育出新的物种,但是对于外源基因的引入需要进行严格的安全评估,以保证对人类和环境的安全。
2.5 无性繁殖
无性生殖不依赖于生殖细胞,也不依赖于受精过程,而是利用母体个体的一部分繁殖新的植株。在现代园艺中,克隆技术主要包括嫁接、扦插和组织培养等方法。嫁接技术可有效地避免土传病害的发生,广泛应用于果树、蔬菜等作物的生产中。扦插方法常用于苗木、花卉等植物的繁殖,具有成活率高、操作简便等优点。组织培养育苗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对植物组织进行去分化、再生和培育,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无性繁殖植株。在蝴蝶兰、香蕉、马铃薯等作物中,无性繁殖具有繁殖质量均一、繁殖速度快等优点,从而大大缩短了繁殖周期。
3 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3.1 资源利用率低
我国拥有全球26%的农业副产品,供给全球21%的粮食定量。然而,当前国内农业生产设备普遍存在能耗高、单位面积产量低等问题。相比之下,荷兰位于高纬度地区,其大型温室消耗的能源只有我国的30%左右。在中国,由于资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被破坏,对农业的可持续和高效发展造成了很大的阻碍。
3.2 产品安全质量需要进一步提高
由于病害频繁发生,农业从业者过度依赖杀虫剂并过量施用,导致严重的食品污染。一些园艺从业者为了增产而盲目使用肥料,导致严重的土地和农产品污染,不仅降低了增产效益,也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同一地块种植时间过久,重复耕作导致土地大量损耗,化肥过量施用会引起土壤结构和微生物群落变化,从而导致土壤的二次盐碱化。这些因素影响了土壤理化特性,不可逆转地降低了土地品质,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都造成了影响。
3.3 标准化技术体系薄弱
园艺特种苗木种类较少,应用水平落后,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高抗逆特种苗木方面的研究和开发缺乏投资。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园林新品种还没有大规模进入市场,其经济效益也不显著。二是在农业生产中,仍然主要依靠传统的种植技术,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可持续的经营管理体系,也没有形成统一、规范的经营模式。三是缺乏作物种植技术系统,缺少高效的生态调控模式,与现代信息化技术脱节,难以适应工业化发展的需要。
4 推动我国园艺发展的对策
4.1 科学规划布局
在进行地域划分时,需要综合考虑各地的开发潜力、工业基础以及自然条件的限制等因素。为此,国家制定了新的园艺优势区域分布发展规划,各地区应与整体规划相协调,并根据自身的资源优势有针对性地进行推广。
4.2 开展节能型技术研发
当前在节能日光大棚的研究与开发方面存在不足,需要在保持已有优势的同时,注重全季节自动化研究,提高空间利用效率。应针对严寒条件下的光照特性和耐寒性进行优化和提升,以降低冬季和春季生产设备的潜在危险。此外,还应开发适应较大温差的建筑材料。同时,设备控制方面也需要更多关注,以提高设备的精确度。
4.3 开展园艺作物调控技术研究
当前,国内主要开展适应气候变化的种植技术研究,探索其适应气候变化的机制和调节技术。未来应逐步加强对特殊适应环境下的标准化种植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加强对设施布局和环境调节技术的研究,促进我国节能日光大棚的改造和创新。
4.4 进行种苗生产关键技术研究
当前,国内的苗木加工工业化程度相对较低,主要受制于技术的限制。相比之下,国外苗木加工已经实现了规模化和工厂化加工。目前,全国规模化种苗数量仅有1 000亿株[4],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未来应当集中于核心技术的研发,注重新型种子培育基质的开发,重视种子培育的工业化应用,建立规范化的种子培育系统。
总的来说,在未来几年中,中国的园艺种苗栽培技术将会取得长足的进步,并提高其经济效益。以绿色发展为中心,兼顾生态和环境的关系,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加强育苗技术的运用。此外,种苗存活率仍然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种苗培育技术,以防止资源的浪费和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