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眼发现黑洞存在微弱射电脉搏

2023-02-07

仪器仪表用户 2023年9期
关键词:光变类星体喷流

近日,《自然》发表了武汉大学天文学系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联合领导的国际合作研究论文《微类星体中的亚秒级周期射电振荡》,揭示了黑洞喷流的复杂动力学特性。

微类星体是银河系内由一颗中子星或黑洞与一颗普通恒星组成的双星系统,中子星或黑洞吸积恒星的物质产生高温的吸积盘及相对论性的喷流,在观测上表现为间歇性或长期变化的X 射线和射电辐射。

GRS 1915+105 是一颗著名的微类星体,含有一个快速旋转的黑洞,并观测到视超光速运动的射电喷流,是研究极端高能物理过程的重要样本。自1992 年被发现以来,该黑洞一直具有丰富的X 射线光变特征和间歇性射电喷流,但研究人员对黑洞喷流的动力学和快速光变的起源依然不清楚。

为了揭开微类星体的相对论性喷流的神秘面纱,2020 年至2022 年,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利用FAST 对GRS 1915+105 首次开展高时间精度的射电连续谱光变和偏振监测。利用FAST 高采样和探测灵敏度优势,在2021 年1 月和2022 年6 月的两次观测均发现黑洞存在微弱的射电脉搏,脉搏周期约为0.2 秒。这个脉搏周期不稳定,而且大部分时间无法探测,因此称之为准周期振荡。

这是国际上首次观测到微类星体中亚秒级的低频射电准周期振荡的现象,并揭示黑洞系统的该准周期振荡现象与相对论性喷流直接相关。此次黑洞射电辐射脉搏的发现,对于揭示致密天体相对论性射电喷流的起源与动力学过程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将打开黑洞射电观测和理论研究的新思路。

猜你喜欢

光变类星体喷流
BL Lacs 天体1823+568 射电波段光变周期分析
Blazar天体3C 66A光学波段准周期光变分析
“慧眼”发现迄今距离黑洞最近的高速喷流
类星体的精准测距
耀变天体3C 454.3 高能光变行为的研究
喷流干扰气动热数值模拟的若干影响因素
耀变体喷流高能电子谱的形成机制
发生在活动区11931附近的重复喷流∗
黑洞的透射效应和类星体的光度
射电类星体的演化与宇宙学红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