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文慧教授从气血水论治慢性肝炎的经验总结

2023-02-07孙艳红季能博刘常媛陈文慧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23年4期
关键词:三者气滞肝郁

孙艳红,张 珊,季能博,刘常媛,陈文慧,3*

(1.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2.昭通市中医医院,云南 昭通 657000;3.云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慢性肝炎是指由多种病因引起,病程至少持续6个月以上的肝脏坏死和炎症[1],主要包括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慢性药物性肝炎以及不明原因引起的慢性肝炎[2-6]。慢性肝炎会持续造成肝细胞损伤,导致肝纤维化或肝硬化[7],对患者危害较大。中医在辨证论治思想的指导下,对慢性肝炎的治疗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

陈文慧教授为云南省名中医,师从云南省著名肝胆专家苏涟教授,从事肝胆疾病诊疗工作30余年,临床运用中医药理论诊治肝病经验丰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思想。其善于将“气血水理论”灵活运用于慢性肝炎的诊治,极具诊疗特色。作为其学术经验继承人,有幸侍诊,受其教诲,收获颇丰,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以资临床。

1 气血水理论

气、血、水是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中医从整体观念出发,很早就认识到气、血、水之间的密切关系。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关气、血、水生理及病理特点的论述[8]。《黄帝内经·灵枢》曰:“上焦开发……是谓气”“谷入气满……是谓液”“中焦受气……是谓血”。《金匮要略》提出气分、血分、水分概念,进一步论述气、血、水三者相互动态影响的特点,提出“血不利则为水”的经典论述,强调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9-12]。《医碥》指出[13]“气血水三者,病常相因,有先病气滞而后血结者,有先病血结而后气滞者,有先病水肿而后血随败者,有先病血结而后水随蓄者。”《血证论》亦提出[14]“水病则累血,血病则累气……则津液不下而病气”,皆清晰阐明了气、血、水三者在病理上互为因果,相互影响的密切关系。后世医家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气血水理论”,认为气分、血分、水分三者任一为病,则可致三者同病,若欲愈一,则常需三者同治[15]。这一理论对临床多种疾病的诊治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 慢性肝炎存在气、血、水三者失调

陈教授认为慢性肝炎病机复杂,常因外感湿热疫毒病邪,蕴结伤肝,日久累及脾、肾,多脏腑功能失常[16],从而导致气、血、水失调,三者常同时存在,共同为患。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促进血行和消化吸收;肝主藏血,调节血运;肝体阴而用阳。湿热疫毒病邪,长期蕴结于肝,致肝主疏泄、藏血功能失常,气机郁滞,常阻血行,以致气滞血瘀,“血不利则为水”,血脉不利影响津液输布,以致痰湿内停。肝气易郁,肝火易炽,《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肝病传脾,脾失健运,一方面可致气血生化乏源,一方面又可致水湿内停,从而影响气血生成和运行,以致气血亏虚、水湿内停、气滞血瘀。临床常见肝郁脾虚、脾胃气虚、湿热内蕴、气滞血瘀等证。肝肾精血同源,肝血易亏,若肝郁日久化热,热盛伤阴,易致肾阴不足,肾水亏竭,临床常见肝肾阴虚证[17]。

因此,慢性肝炎存在着一个从气机失调渐至血行不利、水湿内停、气血亏虚的病理演变过程。因肝、脾、肾等多脏功能失常,最终导致以气虚、气滞、阴血虚、血瘀、痰湿内停等为特征的气、血、水三者的失调。这三者之间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共同为患,从而构成慢性肝炎的基本病理。

3 从气血水论治,重视“气血水同调”

针对慢性肝炎存在的气、血、水失调,陈教授主张治疗时紧抓气、血、水三端,将疏肝理气,养阴柔肝,健脾祛湿,活血利水诸法灵活合用,在调理脏腑功能的基础上,重视“气血水同调”。

3.1 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以调气 陈教授认为慢性肝炎中气的失调主要责之于肝、脾功能失常,以气滞和气虚为主。因此,治疗时尤其重视调理肝脾,以恢复肝脾生理功能及二脏之间平衡为要。

慢性肝炎常因肝疏泄失常而见肝郁气滞,患者症见胸胁胀满,郁郁寡欢或心烦易怒,妇女月经不调等,治疗当疏肝理气。陈教授强调须抓住肝“体阴而用阳”“肝血易亏”的特性,体用同调,常用柴胡、香附、青皮、郁金、枳壳、麦芽、佛手、薄荷、兰花参、赤白芍、乌梅等药疏肝理气,养肝敛肝。肝郁化火者,酌加桑叶、钩藤、菊花、黄芩、丹皮、栀子等药清泄肝热。

肝病及脾,脾虚而气血生化乏源,患者常见神疲乏力,面色无华,食少纳呆,脘腹胀闷,大便溏泄等。针对气虚,陈教授强调治疗时须重视促进脾运,健脾益气,兼以祛湿,以化生气血,常用黄芪、苏条参、党参、太子参、淮山药、白术、茯苓、薏苡仁、葛根等药,尤其喜用山药-薏苡仁、白术-茯苓两组药对以健脾祛湿。

3.2 健脾益气养血、滋肾养肝、活血软肝以理血 陈教授认为慢性肝炎中血的失调主要责之于肝、脾、肾功能失常,以阴血虚和血瘀为主。

慢性肝炎易见阴血不足,常因肝体受损,肝藏血失职,加之肝易郁而化火,更伤阴血;肝病及脾,脾虚而气血生化乏源,以致肝之阴血不足,肾阴亏虚,患者常见眩晕,失眠多梦,爪甲枯脆,眼睛干涩,腰膝酸软,手足心热,口咽干燥,妇女月经量少,甚至停经等。针对阴血不足,陈教授重视健脾益气养血、柔肝养阴、滋肾养肝,常选用甘平甘淡、酸甘柔润、咸寒滋养之品以滋养阴血,药如山药、莲子、太子参、沙参、麦冬、白芍、乌梅、熟地、生地、当归、女贞子、旱莲草、山萸肉、枸杞、鳖甲等。在滋养阴血时酌加健脾助运之品,以防阴药碍脾。用药平和,不过用苦辛香燥之品,时时顾护阴血。

慢性肝炎常因气虚、气滞而致血瘀,水湿内停亦影响血行加重血瘀,患者常见两胁刺痛、肝掌、蜘蛛痣、肝脾肿大等。故陈教授提出“血瘀是各种肝病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病理改变”,活血化瘀应“贯穿在整个肝病治疗的始终”[17]。因此,其在治疗慢性肝炎时,尤其注重运用活血软肝之法,活血软肝即是运用活血化瘀的药物,以减轻肝脏血液淤积,减缓肝体纤维化。药物常选丹参、赤芍、桃仁、红花、三七、莪术、泽兰、仙鹤草、山楂、小蓟等。气行则血行,故活血化瘀的同时常须酌加补气、行气、利湿之品,使气机畅达,血行瘀散。

3.3 健脾祛湿、行气散瘀以利水 肝病传脾,脾失健运,易致水湿内盛;肝郁气滞血瘀日久亦影响津液代谢,“血不利则为水”,故临床常见肝郁脾虚湿盛之证。患者常见胁腹胀闷,身体沉困,纳呆食少,大便稀溏,黄疸,水肿,舌苔腻垢等。故陈教授在治疗时重视健脾祛湿,辨痰湿、湿热而治,并酌加行气散瘀之品以助利水,常用山药、薏苡仁、白术、茯苓、猪苓、葛根、荷叶、车前子、泽兰、益母草、丹参、赤芍、莪术、佛手、青皮、陈皮等,使得脾气健运,气血流通,津液敷布正常而不内停。

3.4 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气血水同调” 陈教授创制诸多治疗慢性肝炎的经验方,其中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集中体现了其“气血水同调”的治疗思想。

健脾疏肝汤主治慢性肝炎早中期常见的肝郁脾虚湿盛证,症见胁肋胀痛,心烦易怒或时叹息,或咽部异物感,胸闷脘痞腹胀,食少纳呆,大便溏稀,苔薄白或薄黄而微腻,脉弦缓。该方由逍遥散化裁而成,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以调气分;白芍入血分养肝以助肝用;山药、薏苡仁、白术、茯苓既健脾益气血,又祛湿调水分;再加丹参、赤芍、山楂入血分活血化瘀,山楂并促脾运。诸药合用,疏肝健脾,祛湿化瘀,气血水同调。整体用药平和,调气而不损正,祛湿而不伤津,活血而不耗血。临证时,须动态权衡气血水三者比例,分清主次,在此方基础上灵活化裁。

4 病案举例

患者段某,女,56岁,2021年6月19日初诊。既往有乙肝病史,多年来转氨酶升高,未予重视,未行诊治。1月前感右侧胁肋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刺痛。2021年6月11日查肝功能示:ALT 123 U/L,AST 56 U/L,ALT/AST 2.2:1。今症见:右侧胁肋疼痛,疼痛呈阵发性刺痛,伴口干、口苦,时有胃胀、反酸、打嗝,喜热饮,烦躁易怒,入睡困难,大便稀溏,1~2次/d,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既往有2型糖尿病病史10年,餐后血糖最高至15.0 mmol/L,平素规律服用“二甲双胍、阿卡波糖、瑞格列奈”,自诉血糖控制尚可。西医诊断:(1)慢性乙型肝炎;(2)2型糖尿病。陈教授根据中医思维,诊断为胁痛,辨为肝郁脾虚湿盛证,治以疏肝健脾、化湿和胃、气血水同调,予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加减:炒柴胡10 g,白芍15 g,茯苓15 g,炒白术10 g,淮山药 30 g,薏苡仁20 g,丹参 15 g,党参 15 g,焦山楂 10 g,葛根 30 g,荷顶 10 g,川连 6 g,乌梅 6 g,炒黄芩 10 g,钩藤 15 g,菊花 10 g,炒麦芽 10 g,合欢皮15 g,夜交藤30 g。6剂,每两日一剂,水煎服,3次/d,饭后服。嘱清淡饮食,忌酸、辣、冷食物。按时复诊,不适随诊。患者于2021年7月3日二诊,自诉服药后症状缓解。效不更方,守前方继服。

按:该患者慢性乙型肝炎多年,肝功能异常,症见胁肋刺痛、口干、口苦,时胃胀、反酸、打嗝,烦躁易怒,眠差,便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患者为中老年女性,病毒长期盘居肝体,致肝体虚损,肝用受累,肝气郁滞,病程日久,由气及血,气滞血瘀,故见胁肋刺痛、烦躁易怒;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故胃胀、反酸、打嗝;肝气郁结,胆汁疏泄不利,故口干、口苦;肝病及脾,脾胃虚弱,运化失司,气血乏源,水湿内生,故见眠差、便溏,结合患者舌淡胖,苔白腻,脉弦,四诊合参,陈教授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盛证,病位在肝、脾、胃,病性属虚实夹杂,涉及气、血、水三者病变。治以疏肝健脾、化湿和胃、气血水同调之法,予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加减治疗。以炒柴胡、白芍、炒黄芩、钩藤、菊花、丹参疏肝、养肝、清肝、柔肝,气血同治,使肝气条达,气机通畅,脾胃升降有序,则胁痛、胃胀、口干、口苦自除;以淮山药、党参、炒白术、茯苓、薏苡仁、焦山楂、炒麦芽健脾益气养血、化湿和胃,气血水同调,则眠差、便溏自消。用对药“合欢皮-夜交藤”以安神助眠。对于湿浊内盛者,陈教授喜用“葛根-荷顶”“川连-乌梅”两组对药,前者升清降浊,后者酸苦泄热,酸甘化阴,祛湿不伤阴,共同清热利湿,调畅三焦气机。诸药合用,集中体现吾师“气血水同调”治疗思想。

5 小结

慢性肝炎病机复杂,常因外感湿热疫毒病邪,蕴结伤肝,日久累及脾、肾,多脏腑功能失常,导致气、血、水失调,存在着一个从气机失调渐至血行不利、水湿内停、气血亏虚的病理演变过程。因此,陈文慧教授将“气血水理论”灵活运用于慢性肝炎的诊治。针对慢性肝炎存在以气虚、气滞、阴血虚、血瘀、痰湿内停等为特征的气、血、水三者的失调,治疗时主张从气血水论治,紧抓气、血、水三端,将疏肝理气,养阴柔肝,健脾祛湿,活血利水诸法合用,重视“气血水同调”,其中疏肝理气、健脾益气以调气;健脾益气养血、滋肾养肝、活血软肝以理血;健脾祛湿、行气散瘀以利水。所创自拟经验方健脾疏肝汤集中体现了“气血水同调”的治疗思想,临证时,动态权衡气血水三者比例,分清主次,灵活化裁,疗效颇佳。

猜你喜欢

三者气滞肝郁
从肝郁论治失眠
身痛逐瘀汤敷贴治疗气滞血瘀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唐喜玉治疗肝郁脾虚型泄泻经验总结
从五禽戏论治肝郁气滞型功能性便秘
脾胃气滞多因肝胃不和
读 书
踏上“四有”“三者”好老师之路
立“三者”,提升“两学一做”实效
逍遥散加减联合果酸治疗肝郁气滞型黄褐斑的疗效观察
滋肾解郁汤治疗肝郁型阳痿4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