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简论
2023-02-07孟洁洁白秋凤
孟洁洁,白秋凤
(宁夏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组织联络部,宁夏 银川 750011;宁夏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宁夏 银川 750021)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艺批评是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一剂良药,是引导创作、多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的重要力量。”[1]九年来,宁夏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以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植根于宁夏这片西部文化沃土,书写新时代宁夏文艺事业发展新成就,为推动宁夏“文艺精品”创作发挥了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造就了中国文艺评论的“宁夏景观”,在全国文艺评论队伍中形成了较高的辨识度。但同时,与一些文化大省横向比较来看,宁夏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尤其是在聚焦重大主题创作、追踪文艺热点现象、学术前沿命题、发现和推介精品力作上还存在一定差距与问题。因此,宁夏文艺评论要取得量的突变和质的飞跃,还需要及时分析问题根源,不断探索推动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向前发展的有效举措。
一、新时代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发展进入快车道,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文艺评论队伍进一步壮大,逐渐形成了老中青三代文艺评论人才梯队,通过举办多期文艺评论人才培训,一批青年文艺评论工作者逐步成长为骨干力量,开始活跃在文艺评论舞台上,对宁夏文艺事业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价值引导作用。
文艺评论工作人才是根本,关键在阵地。长期以来,宁夏文艺评论队伍处于“散兵游勇”的状态,缺少专业性的学术组织进行导向引领。2016 年5月,银川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率先成立,成为宁夏历史上第一个由文艺评论工作者组成的社会组织,同年吸纳会员40 余人,并于当年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银川市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邀请区内外文艺评论名家授课,进一步提升了银川市文艺评论人才队伍的业务水平,为宁夏文艺评论队伍建设开了好头。2017 年12 月,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正式成立,在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新文艺群体中广泛调研的基础上,首批吸纳会员82 人,经过六年的发展,目前会员人数达到137 人,其中有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近50 人。此后,中卫市、吴忠市、固原市、石嘴山市也先后成立了评协,中宁县等一些条件成熟的县(区)评协也纷纷成立,开始开展工作。随着文艺评论队伍的不断壮大,宁夏文艺评论事业水平得到了根本性提升,从业人员涵盖文学评论、美术评论、电影评论、书法评论等12个门类,学院批评、媒体批评和大众批评力量得到进一步的聚合和加强。
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成立后,将拓展文艺评论阵地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利用《宁夏文艺评论》《宁夏文艺家》《宁夏日报》《宁夏广播电视报》以及自媒体平台推广评论文章。2015 年,由宁夏文联主办,宁夏文学艺术院和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负责编辑的《宁夏文艺评论》开始面向全国公开发行,每年编辑一卷本。2022 年,《朔方评论》创刊,以内刊的形式发表文艺评论文章。此外,《朔方》《黄河文学》《六盘山》等文学刊物也开辟专栏,发表文艺评论作品,《朔方》以增刊的形式,推出了多期“文艺评论专号”,《黄河文学》每年推出两期文艺评论专刊,宁夏大学学术期刊中心、宁夏文学艺术院联合在《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推出“宁夏文艺研究”专栏,产生了一批文质兼美的文艺评论文章。
2014 年以来,宁夏文联为有志于从事文艺评论的青年人才提供学习交流平台,先后举办3 期文艺(评论)研修班和多期“全区文艺评论人才培训班”,近两百人次参加了交流学习,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宁夏发现、储备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此外,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积极搭建全国性学习交流平台,利用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和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定期举办的“全国文艺评论领军人才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骨干新媒体培训班”“全国文艺评论新锐力量专题研修班”“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研修班”等,择优选送宁夏优秀青年文艺评论家参加学习培训,极大地提高了宁夏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社会影响力。2018 年5 月,全国文艺评论家协会2018 年度工作会议在银川举办,同时还举行了“新时代文艺评论:一家一言”主席论坛,来自9 个省(区、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负责人围绕文艺评论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宁夏文艺评论发展等问题发表了意见,为宁夏文艺评论工作把方向、定目标。
多年来,通过宁夏文艺评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一批文艺评论精品逐渐涌现出来。2021 年6月,历时5 年完成的《宁夏文学史》和《宁夏艺术史》正式面世,“《宁夏文学史》70 万字,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文学研究与批评、儿童文学与纪实文学共5 卷。《宁夏艺术史》80 万字,分为戏剧、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民间文艺、曲艺杂技、电影电视、艺术评论共10 卷”[2]。这两部作品的完成,填补了宁夏文学艺术发展“正史”的空白,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李庆跃编著的《宁夏电影史话》梳理了宁夏电影艺术创作的发展历程、取得成绩与美学特征。李生滨立足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自己多年以来的科研成果,主持完成了《审美批评与个案研究:当代宁夏文学论稿》,“作为第一部全面研究当代宁夏文学的学术专著,填补了宁夏地域门类断代文学史的空白”[3]。
在全国性的文艺大奖中,时常活跃着宁夏文艺评论工作者的身影,如杨建国的曲艺评论《贴近老百姓,百姓才爱听——评郭刚评书〈话说马鸿逵〉》荣获第八届中国文联文艺评论奖一等奖,吕颖的文学评论《女性文学批评的几个关键问题思考——从“对话与参与”的角度谈起》获文章类二等奖;张爽的《宁夏曲艺简史》荣获中国曲艺牡丹奖理论奖;尹旭的《中国书法与传统文化》一书获得中国书法最高奖——第二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类二等奖,杨开飞的书法评论文章《阮元书法品评标准》获得该届理论类“获奖提名”;青年美术批评家王艳获得中国“青年艺术批评奖”二等奖;乌兰其木格、贾峰等人文艺评论作品先后入围中国评协举办的“啄木鸟杯”中国文艺评论年度推优活动终评。从2018 年开始,宁夏恢复了中断9 年的“宁夏文学艺术奖”评选活动,前8届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文联为授奖单位,第九届由自治区人民政府直接授奖,使得“宁夏文学艺术奖”正式升格为省部级文艺大奖,极大地激发了宁夏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的热情。在第九届和第十届“宁夏文学艺术奖”获奖名单中,共有22 部(篇)文艺评论作品获奖。此外,在“塞上文化名家”“文化艺术领军人才”“青年拔尖人才”“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艺术人才托举工程”等人才项目评选中,有20 余名文艺评论工作者先后入选。
二、宁夏文艺评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近年来,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在取得成就、繁荣发展的同时,仍然存在诸多亟待改进的地方,如对前沿文艺创新问题关注不够、人才队伍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评论作品推介传播渠道不够宽泛等问题。这些问题无疑是制约宁夏文艺评论事业下一步发展的瓶颈,需要理性分析这些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从而探讨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与有效路径。
第一,创新意识不强,守成主义严重。文艺评论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对创作的价值引领作用,从而助推“文艺精品”的创作生产,特别是在文艺传播媒介发生巨大变化的当下,如何紧跟时代步伐,切实发挥文艺评论的时效性、引领性、审美性显得尤为重要。“加强艺术评论阵地建设,不仅要用好传统媒体,还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新媒体。”[4]传统文艺评论的主要阵地是报刊、电视、广播等,而随着互联网的互融互通,现在的评论阵地已经多元化,如果一味坚守原有的传统模式,就无法适应当下社会对文艺评论的新要求,最终只能被边缘化,甚至失声。因此,文艺评论既要尊重历史、追根溯源,还要不断适应新时代文艺发展规律、内容形式变革、传播手段创新等问题,用新的思维、新的书写手法发掘和塑造宁夏文艺的时代特征。与此同时,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还要“不断吸收中西方各种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提高批评主体的理论素养与艺术感受力,关注学术前沿,开拓学术视野,将文艺评论导向学术乃至社会公共领域,使评论与创作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推动宁夏文艺进一步的繁荣与发展”[5]。
第二,高端人才缺乏,后备骨干不足。人才是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主要动力与核心要素,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书写出高水平的文艺评论精品。目前,人才缺失仍是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发展的短板,尤其是高端评论人才缺乏和青年评论人才储备不足是突出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点:一是“60 后”“70 后”文艺评论工作者依然是主力,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引领作用,“80 后”文艺评论工作者从业人员数量有限,并且处于成长期,尚未形成个人批评风格与特色,“90 后”文艺评论工作者青黄不接,时常处于失语状态。二是本土培养的高端人才流失严重,很多有影响力的评论人才被高薪挖走。文艺评论是门槛较高的艺术事业,一名成熟的文艺评论人才往往需要数年的培养才能逐步担当大任。三是引进外来人才困难,由于宁夏地处西部欠发达地区,在人才生活待遇、研究项目扶持、发展平台搭建等方面,与发达城市还存在一定差距。四是对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培养力度还不够,呈现后备骨干力量不足的局面。宁夏各高等学校虽然加大了文学艺术专业的招生规模,拓宽了文学艺术学科专业(方向)的数量,从事文学艺术学习深造的人数在逐渐增多,但大多是按照文学艺术创作方向培养,理论评论研究方向的培养规模仍然有限,培养质量尚有较大提升空间。
第三,各文艺门类评论工作发展不平衡。横向比较来看,宁夏各文艺评论门类中,文学评论、书法评论发展势头较好,造就了一批在全国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文艺评论家,如荆竹、尹旭、郎伟、白草、牛学智、杨开飞、导夫、王岩森、钟正平、王琳琳等。此外,张富宝、许峰、乌兰其木格、王兴文、周清叶等青年文学评论家也已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是,在其他文艺评论领域中,如美术评论、戏剧评论、影视评论、音乐评论等领域,则显得人才十分匮乏。文艺评论事业的繁荣兴盛需要各艺术门类全面发力、均衡发展,哪一个领域滞后了都会影响整个文艺评论事业的发展。
第四,文艺评论引领和修正创作还不够充分。评论于创作而言,犹如一面镜子,可以照出作品的优劣,“于观者而言,是解读作品的‘庖丁’,更为确切地说是庖丁手中的刀,以学理分析的方式一层一层剥开作品的表层迷雾,露出作品的底色与本色”[6]。然而,当下文艺评论的真正价值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对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很多文学艺术工作者认为,文艺创作是个人生活实践、审美实践的结果,不一定需要完全理性、客观的评论理论来引领,过于注重理性的艺术思维,在一定程度上会束缚个人艺术创造的发挥。因此,艺术家很少关注文艺评论的发展态势,弱化了文艺评论对自身文艺创作的指导与影响。但是,客观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重要原因还是在评论工作者身上。一是很多文艺评论工作者缺乏职业精神,在当下文化产业兴起的时代,很多文艺评论家也开始明码标价,以红包的“厚度”决定评论的“高度”,以吹捧式的批评获得劳动报酬,丧失了文艺批评的独立性,批评的锋芒日益钝化,乃至缺位失信。二是很多文艺评论工作者缺乏专业的洞见力,文艺评论家既是美的洞见者,更是丑的公诉人。评论家就是以个人丰厚的文化修养与超常的审美经验来完成对文艺作品及文艺家的批评工作,而不是填充文艺作品宣传的衬托物。更有甚者,以西方文化价值观来阐释中国传统艺术,完全脱离了文艺家创作意识的初衷,导致批评与作品“两张皮”,不能发挥评论引领创作的有效作用,“开展强有力的文艺批评,对新的条件下出现的各种因素、各种思潮、各种现象进行准确辨析、积极引导,有利于培育健康环境,抵制不良风气,从而更好地端正文艺导向,推动良好文明风尚的形成”[7]。
三、提高宁夏文艺评论事业发展水平的几点思考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取得大发展大繁荣的当下,文艺评论的作用和价值也进一步得到凸显,文艺评论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文化使命得到加强。“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紧紧抓住历史机遇,聚焦阐发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聚焦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文艺工作的宝贵经验,聚焦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规律及其当代呈现,聚焦新时代文艺领域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聚焦引导和推动文艺创作生产,引领文艺工作者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强大思想引领和精神力量。”[8]
(一)挖掘新时代文艺精品的精神价值与时代价值
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要站在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高度上,跳出个人审美倾向的“一己悲欢”,始终与伟大的新时代同步,与人民前进的脚步同步。通过文艺评论阐释伟大时代的精神坐标和价值取向,这是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开展评论工作的根本立足点、出发点。通过对优秀文艺作品的解读,不断提升作品的品位、格调、境界,使之成为具有普遍社会意义的价值尺度,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强劲的精神激励。与此同时,还要站在宁夏历史文化发展的高度上,深入挖掘地域文学艺术的文化精髓、美学精神、审美理想,充分借鉴和吸收先贤艺术创造的方法、形式、意蕴和意境,将传统文学艺术经典和新时代宁夏精神风貌紧密地结合起来。可以说,文艺评论精品的诞生,需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有“板凳甘坐十年冷”的恒心与定力。同时,还要具备自觉主动的创新意识,树立高度文化自觉,把个人的文艺情怀与时代发展有机统一起来,这样的文艺评论作品才有穿透力、传播力、生命力、影响力。
(二)做好基础文艺理论研究工作
通过加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古代文论、文艺美学、新媒介与网络文艺等基础理论研究工作,探讨宁夏地域文化与文艺创作、文艺评论的关系,阐释宁夏地域文化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与人文精神。以当下宁夏社会文化发展的实际需求为导向,以满足宁夏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为目的,以创造性转化为手段,以创新性发展为要求,深刻阐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艺是中华文化的基本构成。通过对基础文艺理论研究成果的广泛传播,来不断增强宁夏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近年来,宁夏文艺评论工作者在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文化和旅游部文化艺术研究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中均有关于文艺基础理论和文艺批评方面的课题立项,这些较高质量的文艺理论研究成果,为宁夏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文艺精品”,提供了强有力的文献资料支撑,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应进一步整合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学术社团等资源优势,打造高端文化艺术研究平台。以宁夏地域文化优势学科建设为支撑,统筹推进文化典籍系统整理、思想意蕴阐释辨析、时代价值研究阐发与转化创新、协同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为一体的研究阐发体系。在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艺术学)规划项目中加大对本土文艺理论课题的设置数量和资助力度,加大对文艺研究专著出版资助力度和推介力度,增设“自治区文艺理论研究专项资助项目”和“宁夏文艺名人传记”丛书项目,通过成果的出版和推广,扩大宁夏文艺创作和文艺名家的社会影响力。
(三)加强文艺评论工作力度
文艺评论是修正当下文艺创作的一面镜子,也是引领当代文艺创作的重要力量,还是后世研究当代文艺发展的珍贵标本。要充分发挥宁夏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各市县文艺评论家协会的特殊作用,引导和鼓励文艺评论工作者对优秀作品的推介和对不良现象的批评力度,倡导说真话、讲道理,营造开展文艺批评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文艺批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的“啄木鸟”作用,重塑科学、健康、锋利的批评精神。要引导广大文艺评论家撰写符合民族艺术创作与发展规律的文章,不能为了批评而批评,更不能受金钱利诱“奉命”批评。通过举办研讨会的形式,梳理宁夏文艺发展的问题及具体的解决措施,充分促进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
(四)加强文艺评论人才引进和培养力度
搭建平台,营造氛围,发现和引进一批高端文艺评论人才到宁夏工作创业,为引进人才提供干事兴业的舞台,造就一批高层次领军人物与高素质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实施人才强区工程助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意见》《宁夏回族自治区高层次人才优厚待遇实施办法》,对引进人才可以实行“一人一议”快速落实待遇制度,对特殊人才可以打破《办法》规定,采取同行专家评议的方式,确定相应的人才待遇等级。对引进的人才在文艺发展和传播交流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可以在“宁夏英才”“塞上文化名家”“文化艺术领军人才”等评选中适当倾斜,全面激发高端人才的积极性和创作热情,打造一批质量高、影响大,经得起时代检验的文艺评论精品。
同时,不断加强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队伍建设,建立完善有序的文艺人才培养机制,发现、扶持和培养一批有潜力、能力强、业务精的本土青年文艺评论人才。通过“塞上文化名家”“文化艺术领军人才”人选“传帮带”的形式,促进其快速成长,多出作品,出好作品。积极组织优秀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申请自治区“青年拔尖人才培育工程”和“文化艺术托举人才工程”项目,通过项目资助提高青年文艺评论人才的创作热情。同时,还可以通过访学、进修、交流的形式,为青年文艺评论人才搭建成长平台,积极支持青年文艺评论人才参加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提高其学历层次和文化素养。
(五)拓展文艺评论对外交流平台
文艺是国与国之间,城市与城市之间友好交流最为有效的方式,一部(篇)文艺评论作品可能给世界了解宁夏提供一个独特的视角。因此,我们要逐渐完善文化交流机制,创新文化交流方式,让宁夏文艺评论精品自信地“走出去”,实现“破圈”传播,“跨界”生长。立足新的历史方位,牢记新的文化使命,树立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充分挖掘宁夏文艺资源,讲好宁夏故事、传播宁夏声音、展示宁夏形象,精心推出一批能代表国家水准、凸显中国价值、具有地域特色和表现时代精神的文艺评论精品。“进入融媒体时代,打造新媒体评论阵地成为文艺评论发展重点之一。”[9]顺应时代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新特点,“要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用好网络新媒体评论平台,推动专业评论和大众评论有效互动,加强对具有代表性的新人新作、社会热点现象的关注,强化价值引领,更好引导舆论、市场及受众”[10]。一是用好国内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深化地域文化内涵,拓展文艺传播路径。二是善用对外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以高定位、高标准打造一批文艺评论精品,走出国门传播中华文化的思想精髓、文化传统,用艺术与世界互动、交流、对话,让世界共享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三是办好本土文化交流与传播平台,让文艺成为宁夏迎接四海宾客的友谊之桥,以全方位、多视角、立体化的文化展示手段,再现宁夏历史文化的厚重底色。
四、结语
宁夏文学艺术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宁夏的文艺评论也应该不断增强辨识度,打造独具特色的新时代文化标签。当然,作为一个小省区,我们要清醒地意识到自身的不足与优势,如何紧随时代步伐补齐短板,利用现有资源优势,树立文艺评论品牌,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加强和完善。新时代的文艺繁荣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的“保驾护航”,这就需要广大文艺评论工作者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深度介入文艺创作现场,突出问题导向和创新意识,坚守好文艺评论的价值立场,用具有前瞻性、学理性、时代性的理论知识引领创作的创新发展,不断寻找深刻而独特的话语风格,从而强化文艺评论的价值引导、精神引领和审美启迪功能,为推动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繁荣发展,为构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发挥好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的特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