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音乐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策略探析

2023-02-07张思忆

中小学电教 2023年11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音乐课堂

张思忆

(连云港市海宁小学,江苏 连云港 222000)

音乐作为艺术类学科,需要借助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各类音乐作品,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演唱、演奏技巧和曲目鉴赏能力,从而满足新课标关于培养核心素养的要求。然而,由于当前部分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和应用尚停留在表面,未能真正发挥信息化教学对音乐课堂的作用,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基于此,教师应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努力探索将信息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相结合的具体策略,让信息化教学成为培养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力手段。

一、运用信息技术丰富音乐资源

课程资源是开展学科教学的基础,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关系学生的学习成效。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中,教师习惯围绕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很少为学生补充课外的音乐教学资源。然而,由于教材的篇幅有限,如果仅以教材中的音乐资源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则容易使学科学习出现碎片化的问题。例如,教材中的许多曲目是节选的,如果教师在教学结束后不组织学生欣赏完整的曲目作品,会使学生对该曲目的认知停留在节选的片段上,从而影响学习效果。又如,部分单元以戏曲、民乐等音乐领域为主题,但单元中仅包含四五首音乐作品,使学生对该音乐领域的学习浅尝辄止,难以形成系统性的认知。

因此,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通过信息技术查找、收集与课堂相关的音乐素材,将其灵活补充于课堂教学中,以此丰富音乐教学资源,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奠定基础。

以《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西湖美》歌曲教学为例,该单元教学主题为“唱大戏”,单元曲目都蕴含着一定的戏曲元素,旨在让学生通过演唱、欣赏歌曲初步了解中国戏曲艺术。其中《西湖美》是一首蕴含越剧元素的歌曲作品,考虑到五年级学生不熟悉越剧艺术形式,在学习演唱《西湖美》时容易忽视其中的戏曲特色,教师可运用信息技术收集与越剧相关且适合五年级学生学习了解的教学资源,引导他们做好课前预习准备。首先,考虑到五年级学生已接触过中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了解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教师可选择收集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中的相关唱段,结合越剧的基本信息制作丰富有趣的微课视频,并将视频发布到班级群中。

接着,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组织学生自主下载微课视频,以了解越剧的起源、发展情况与艺术特点,并通过欣赏《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唱段感受越剧的艺术特色。在此过程中,教师还可结合音乐学情抛出相关的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如教师可提出“越剧和京剧都是中国传统戏剧,那么两类戏剧的区别在哪里?”等问题,促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明晰越剧的艺术特色。在完成教学准备后,教师可组织开展歌曲《西湖美》教学活动,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歌曲是如何体现越剧特色的,并让他们模仿越剧唱腔演唱歌曲。此时由于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越剧基础,能够较好地完成课堂学习任务,使《西湖美》歌曲教学获得更好的效果。

二、运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情境

音乐的诞生与传播必定依托于特定的生活情境,表达特定的内心情感。然而由于小学生的阅历有限,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常存在难以体验的创作意图、难以体会演唱者的演唱情感等问题,使歌曲学习停留在演唱技术层面,不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在传统的音乐课堂上,教师仅能凭借教材中的图片引导学生想象歌曲表达场景,或口头讲述歌曲背后的故事帮助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而这样的教学方式通常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后续的教学效果。但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教师可有效发挥多媒体的作用,以音乐、视频、图片相结合的方式营造立体生动的学习环境,从而促使学生更好地沉浸于音乐艺术中。

(一)创设自然情境

以《音乐》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乐曲《草原放牧》教学为例,该歌曲为欣赏曲目,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在悠扬的音乐旋律中想象草原辽阔的景象与牧民小姐妹放牧时的欢快场景。考虑到班级中大部分学生没有去过草原,也不了解牧民的放牧生活,教师可在欣赏音乐前为学生创设以“大草原”为主题的自然情境:首先,教师可让学生闭上眼,为他们播放风声、鸟鸣声、马蹄声和马嘶声、羊群此起彼伏的叫声等自然音效,让他们在脑海中想象大草原的景象,并询问学生在音乐中“看”到了什么,让他们彼此分享体验。接着,教师可为学生播放内蒙古大草原的旅游宣传短片,让他们直观感受草原壮美的风景。最后,当学生对大草原景象有了一定的认知后,教师再为学生播放乐曲《草原放牧》,请他们说一说乐曲中的A 主题与B 主题分别使他们想到了草原中怎样的场景。在情境教学的引导下,学生能够通过对比感受到两个主题是如何通过节奏、音调与演奏技巧的变化表达出不同的草原场景,从而实现欣赏课程的教学目标。

(二)创设情感情境

以《音乐》一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演唱歌曲《新年好》教学为例,为了使学生在歌曲演唱过程中表达出过新年的欢乐情感,教师可借助信息技术唤起学生对新年的美好回忆。首先,教师向学生提出“小朋友们,你们喜欢过年吗?过年时哪些事情最让你感到开心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说出“收红包”“放鞭炮”“吃零食”等答案,让学生沉浸在过年的气氛里。接着,教师可通过多媒体为学生播放如《恭喜发财》《好运来》等新年期间的流行歌曲,或是带领学生回顾春节联欢晚会的拜年视频,在教室中营造浓厚的过年气氛。之后,教师可结合情境对学生说:“小朋友们,我们现在准备过年啦!此时的你是不是有很多祝福想对亲朋好友说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新年好》这首歌吧!”在气氛的烘托之下,学生自然能将快乐、喜悦的心情通过歌曲表达出来,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

三、运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设计

当前,许多小学教师已有了将信息技术运用于音乐课堂的意识,但由于应用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或方式不当,致使信息技术存在“滥用”或“随意使用”的问题。例如,部分教师在设计音乐教学时,存在依据自身掌握的信息技术手段和素材决定教学内容的情况,使课堂变成了技术应用的平台,出现技术越位、本末倒置的问题;部分教师为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在课堂上过度使用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导致学生在观看素材的过程中过于关注视频特效而忽视素材中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注意力不集中,降低了课堂教学效果;还有部分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过程中,本质上仍沿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仅将讲授知识点的过程转化为多媒体的表达形式,导致信息技术教学失去其应有的价值。

基于此,教师在应用信息技术的过程中应重视音乐教学的设计工作,确保信息技术能够被科学、合理地应用于音乐课堂中。

以《音乐》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少年先锋队队歌》教学设计为例,在正式授课前,教师可先通过信息技术,如运用微课或动画视频等形式向学生介绍该曲目的创作背景,初步了解少先队的成立背景,“共产主义”的含义,等等,确保学生明白歌词中“共产主义接班人”的真正内涵。之后,教师可借助多媒体组织学生欣赏《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歌曲演唱。

为给学生学习歌曲做示范,教师可选择能引起学生共鸣的歌曲作品。如挑选小学生合唱比赛的歌曲演唱视频,或选择电视节目中小学生的演唱节目,以此向班级学生展示歌曲演唱视频时的精神风貌。之后,教师可针对歌曲的节奏、音调、旋律等方面开展演唱教学,着重讲解歌曲中的难点部分。如开头“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以高音起调,对于小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演唱难度,教师须指导学生把握好高音“哆”的发音,之后以坚定的语气唱出“我们”二字。在完成演唱技术教学后,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合唱练习。

在此过程中,教师使用手机等设备将学生的练习视频录制下来,在完成演唱后通过屏幕播放,和学生一起对比之前的视频以发现自身的不足,引导学生对如何提升《少年先锋队队歌》演唱效果进行思考,从而促使学生不断成长,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质量。

四、运用信息技术组织实践活动

新课标中提出小学音乐课程应重视艺术体验,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热情,引导他们在表现、创造等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音乐审美能力,重视音乐课程的实践导向,让学生在艺术实践活动中不断提高音乐素养。为满足新课标的要求,教师应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多样化的音乐实践中感受、欣赏、表现、创造出音乐艺术的美感,以此实现培养核心素养的目标。在组织音乐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应重视活动的趣味性、教育性和生活性,促使活动内容更能触动学生的心灵,引发学生情感共鸣。此外,教师还应重视总结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经验,引导学生将短期的活动体验迁移成为长期的音乐感受,以此提高音乐教学的实际成效。

以《音乐》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采山》歌曲实践活动组织为例,考虑到该歌曲体现了小朋友在山中游玩采摘的悠闲、欢快的场景,教师可将“舞蹈动作创编”作为该歌曲的实践主题。在完成歌曲教学后,教师可如下引导学生:

师:同学们,在《采山》这首歌中,小朋友们在山中做了什么呢?

生:采蘑菇、采木耳、采花、采果、唱歌……

师:大家觉得怎样的动作可以体现小朋友们的行动呢?

生:(小组讨论)。

师:大家的想法都非常棒!老师这儿也有几个动作范例,让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吧!

接着,教师通过多媒体视频向学生展示相关的舞蹈动作,并鼓励学生在范例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引导学生通过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歌曲的理解。最后,教师在课堂上播放歌曲伴奏,组织学生一边演唱歌曲,一边伴随着歌词与节奏的变化进行舞蹈。在此过程中,教师应细心观察是否还有学生尚未理解歌曲的情感特点,帮助有问题的学生答疑解惑,确保班级成员充分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在舞蹈结束后,教师还可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活动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五、运用信息技术拓展授课模式

传统的小学音乐模式下,学生主要是聆听教师的理论讲授和乐曲示范学习音乐知识,知识的传播呈现出教师向学生单向流动的特点。但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音乐教学模式打破时空限制,呈现多样化的特征。信息化教学不仅拓宽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渠道,还为教师提供更多元的教学选择。以下以《音乐》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静夜思》歌曲教学为例,简要介绍了几种音乐授课新模式:

(1)翻转课堂。翻转课堂指的是将课堂教学与课后练习活动进行翻转的教学模式,旨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堂互动机会。如教师可结合课程教学要求,提前制作歌曲《静夜思》的教学视频,在视频中指导歌曲的演唱技巧,示范歌曲的演唱方式,并要求学生根据视频内容自主学习歌曲。待正式授课时,教师便可将注意力集中在纠正学生演唱技巧上,并邀请他们分享自主学习的收获和感悟,组织学生参与《静夜思》歌曲实践活动,以此利用课堂教学时间与学生进行充分的互动交流。

(2)智慧课堂。智慧课堂通常指在教学中使用智能教学设备的授课模式,如互动平板、智慧白板、多媒体演示等。考虑到班级学生的音乐水平不一,对《静夜思》的学习进度也有所不同,教师可将《静夜思》歌曲的教学资料导入学生的学习平板中,辅助他们学习歌曲。当学生在演唱中遇到困难时,可直接点击平板中歌曲对应的内容,并使用耳机收听范例演唱,这样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不必反复拖动歌曲进度条,也不必等待教师逐句示范,极大地提升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率。

(3)电子作业。音乐的艺术特性决定了学生难以通过书面的形式向教师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因此,教师可组织学生通过线上电子作业练习歌曲。如在学习歌曲《静夜思》后,学生可在课后使用手机等设备录制演唱视频,统一发送到电子学习平台上供教师批阅;而教师的反馈内容也可及时通过平台反馈给学生,帮助学生不断改进演唱技巧。此外,班级成员还可在平台上分享自己的演唱作品,或观看他人的演唱曲目。因此,教师可利用小学生喜欢展示的心理激发其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将信息技术运用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既符合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趋势,又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教师应重视信息技术对音乐教学的意义,从整合教学资源、创设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设计、组织教学活动、扩展教学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信息技术的运用策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不断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迁移经验,最终促使学生提升审美能力、表现能力、创新能力和理解能力等音乐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音乐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美在课堂花开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圣诞音乐路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