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代表姜丽娟: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书写圆梦故事
2023-02-07依江宁
依江宁
2022年10月16日的清晨,朝霞照进下姜村,将村口“梦开始的地方”几个大字染得金黄。溪水潺潺、远山含黛,秋日的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下姜村风景如画。
千里之外的北京,下姜村党总支书记姜丽娟步履坚定地踏入庄严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在党的二十大开幕前,姜丽娟作为15位党代表之一,参加了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向国内外媒体讲述下姜村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逐梦的故事。作为村里第一位返乡创业的大学生,姜丽娟的青春早已与家乡的这片热土及带领村民致富的使命紧紧融在了一起。
梦开始的地方
出生于1989年的姜丽娟是土生土长的下姜村人。下姜村,隶属浙江省淳安县枫树岭镇。在浙西,下姜村一直很有名,过去出名,是因为穷,当地有一句民谣:土墙房、半年粮,有女不嫁下姜郎。在姜丽娟的记忆中,小时候的下姜村,街道是坑坑洼洼的泥巴路,房屋是未施粉黛的土胚房,院子里还有露天的牛棚,家家户户养猪、养鸭、养鸡,村里的味道不言而喻。
大学毕业后,姜丽娟在杭州一家公司从事室内设计工作。那时,她常常从杭州赶回下姜村看望父母。不知不觉中,她发现回家的路程变近了、道路变宽了、村子变美了、小溪变清澈了,眼前的家乡是这样的绚丽耀眼。
这一切,都唤起了姜丽娟内心深处对家乡的热爱。童年的一些美好经历在她的脑海中变得愈加清晰,在野地里放牛、在稻田里抓青蛙、在夏天的夜晚捉萤火虫……现在想来显得格外珍贵。
2016年上半年,姜丽娟和同在杭州的姐姐姜丽红商议后,决定回下姜村办一家民宿。姐妹俩的想法很朴素,办一家留得住乡愁的民宿,吸引城里人到乡村度假。姐妹俩投入近150万元,对父母的老房子进行了大改造,打造出北欧风格的精品民宿“栖舍”,整个民宿设计新颖、色调素雅。
“栖舍”,意为安宁与回家。下姜村,是姜丽娟创业梦开始的地方,“栖舍”是她返乡创业故事的新篇章。随着淳杨线的通车,下姜村正着手大力发展民宿产业和乡村旅游。
在杭州工作时,姜丽娟从事室内软装设计工作,经常奔波于全国各地采购,每每深夜回家时儿子都已睡着了,这让她感到十分愧疚。而现在,她天天陪伴在父母和孩子身边,让她感到满满的幸福。
姜丽娟把小时候的美好记忆融入民宿文化建设中,采茶、挖红薯、小溪浑水摸鱼、打麻糍、磨豆浆、包粽子……这些应季的农事体验活动是姜丽娟为客人进行的专属设计,回归对乡村最原始的记忆。
本文主人公姜丽娟
有时候,姜丽娟会和投缘的客人聊天聊到忘我。有一次,她和一位客人侃侃而谈“性格色彩”的话题而忘了时间。姜丽娟从大学开始,便很喜欢研究性格色彩,她说自己的性格是正红色,热情却情绪化,不善倾听。也正是因为对自己的性格有透彻的了解,她便努力增強自控力,让自己学会安静地倾听。
在“栖舍”,姜丽娟把每一位房客都当成朋友。在房客的眼中,她是勤劳美丽的老板娘,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更是天各一方的有缘人,可以谈天说地,可以倾诉酸甜苦辣的过往。
乡村振兴的领路人
高脚凳、免费WiFi、壁炉、咖啡吧、书吧……因为民宿设计符合城里年轻人的口味,加上姜丽娟熟谙网络推广,民宿很快迎来了一拨拨天南地北的游客,春节期间的房间也被提前预定完。这家由姜丽娟和父母一起经营的民宿在线上旅游平台颇受欢迎,还有了“回头客”,年收入超过30万元。
姜丽娟的民宿门庭若市,不少村民上门请教。她便热心地带领周边农户发展民宿,帮助他们找准定位、开展设计、联系客源。在她的带领下,村民们纷纷围绕旅游做起文章。2018年下姜村游客量已达40万人,远远超过2017年。民宿趋于稳定后,下姜村的旅游业也越来越完整,酒吧、咖啡吧、茶吧、啤酒屋等配套设施建设也于2019年完成。
在姜丽娟的影响下,12位跟她一起长大的小伙伴回乡创业。他们观念新、脑子活、点子多,不断给下姜村注入新的活力。2018年1月,姜丽娟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扎根基层的共产党员。
姜丽娟在网络直播中介绍农产品
姜丽娟和村干部一同商讨村务
姜丽娟向游客介绍村里的美景
那时,除了民宿经营者的身份外,姜丽娟还是下姜村村务助理、民宿协会秘书长。她把民宿交给母亲打理,自己则将更多精力投入到村两委工作中,成了下姜村的大忙人。村民们也开始对这个城里回来的年轻姑娘刮目相看。
2018年9月27日,联合国举行“地球卫士奖”颁奖典礼,浙江省“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荣获“地球卫士奖”中的“激励与行动奖”。姜丽娟和浙江省4位农民代表随省代表团赴联合国领奖,见证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当宣布中国的奖项时,姜丽娟忍不住热泪盈眶,她为家乡的美丽蝶变而自豪,更为中国乡村振兴而骄傲。也正是从那一刻开始,她更加坚定了致力于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
2019年,一个新的选择摆在姜丽娟面前:是否参加村党总支书记的竞选。村党总支书记是中国共产党基层党组织村党总支的书记,由村党总支党员选举产生,担负着引领乡村振兴和百姓致富的重任。
“乡村这个平台赋予了我很多东西,作为年轻人更应该为家乡做一些事情,带动大家一同发展。”在家人的支持下,姜丽娟决定参选。
2020年下半年,姜丽娟高票当选为下姜村党总支书记。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姜丽娟就把下姜村223户农户家走了个遍,了解群众诉求,帮助解决村民的难事、烦心事。大雪天,姜丽娟带着党员干部到农业基地抢修大棚;防汛抗台,她和其他村干部一道坚守值班。修水管、通燃气,从帮助村民解决的一件件小事里,年轻的姜丽娟,赢得了村民的信任。“村民们要什么、村里缺什么”,这是姜丽娟常常记挂在心头的问题。
“小步快跑,一锤一锤敲,从群众关心的身边小事做起。”在姜丽娟看来,基层干部说一千道一万,关键在于给群众办实事。村民姜坞爱年过七旬,自家种的番薯、南瓜等农产品很受游客喜欢,但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收钱成了难题。姜丽娟得知后,帮助其在村集体的农产品展销点中,开辟了一个代售专柜,将产品销售后再把现金送给姜坞爱老人。
作为下姜村第六任党总支书记,也是最年轻的一位,姜丽娟展示出了年轻人勇于开拓的精神。
姜丽娟参加党的二十大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
针对下姜村的民宿经营及农产品销售,姜丽娟有着自己的想法。下姜村民宿起步早,很多地方需要提升改造。姜丽娟提出将民宿进行品牌化统一管理,用有下姜村品牌标识的床上用品、洗漱用品、客房用具。增加当地的特色农产品展示供应,丰富民宿的主题特色又带动当地农产品的销售。
在姜丽娟的带领推动下,村干部、村民们开始习惯运用现代经营理念来运营乡村,形成了“下姜村”“下姜红”“下姜甜”等品牌矩阵,充分带动起农产品销售、旅游、培训等产业。
形象年轻、充满活力的姜丽娟,还主动在网上直播,为村民们带货助力,或带着农产品进城吆喝,打造了“书记进城卖山货”的佳话。
引进智慧设备、打造文创集市……在姜丽娟的带领下,一个又一个新点子在下姜村萌发、落地。资本、人才的回归,让下姜村发展形成了内生动力。2021年,下姜村旅游收入7146万元,村集体收入达到195.69万元。
做下姜“行走的代言人”
姜丽娟每天早上6点起床,送儿子上学后便返回村里开始一天的工作。走在山路上,看项目、訪民情,她每天有干不完的事。
美丽乡村建设让下姜村发生蝶变,这里成为人们心中向往的旅游目的地。2020年国庆期间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拍摄地之一就是下姜村,这让下姜村又火了一把。在姜丽娟的带领下,村集体积极培育“猪栏餐厅”、农事体验、手工展示等业态10余种,推动闲置资源利用和特色产业发展。下姜村还与周边24个行政村抱团组建“大下姜”乡村振兴联合党委,通过资源整合、产业连接,打造“共富联盟”。一幅强村富民的新图景正在“大下姜”徐徐展开:旅游培训、红高粱、中药材、农特产品4条特色产业带绵延成长,老百姓在家门口就可以实现就业,更多年轻人回到家乡创业,老百姓每年都可以拿到村里的分红……
姜丽娟在投入地工作
虽然肩上担子越来越重,但姜丽娟却感觉脚下步伐越走越扎实。“别看我现在很辛苦,但是幸福感很高。”姜丽娟说,她在家门口通过创业实现了梦想,而且人生中3次走进人民大会堂。第一次是2021年2月,她从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捧回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牌;第二次是建党百年之际,她再次到北京领奖,这次的荣誉是“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并参加了建党百年庆祝大会。
第三次就是2022年10月,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参会。会议开始前,首场“党代表通道”采访活动开启。作为向中外媒体讲述下姜村故事的“行走的代言人”上阵,姜丽娟感到无比光荣。她说:“我们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期间的基层工作联系点。总书记曾先后四次到淳安县下姜村,所以这一次来北京前,村民们都托我向总书记汇报,说如今的下姜村已绘就了一幅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我们从贫困村发展成了农家乐、民宿忙、瓜果香、游客如织来下姜的富丽乡村。现在我们的老百姓都非常想念总书记,期盼着总书记能够再到下姜村,与村民朋友们叙叙旧、拉拉家常,而我们也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把下姜村建设成为共同富裕的示范村。”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到,“十年来,我们经历了对党和人民事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三件大事”,其中一件,就是“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这伟大征程上,姜丽娟和下姜村村民都是亲历者、实践者。在下姜村这个“梦开始的地方”,姜丽娟将携手“大下姜”村民,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书写更多的圆梦故事。
责编/高爽
E-mail:35924059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