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回忆深切缅怀
2023-02-07王渝燕
王渝燕
王文教
得知王文教前辈仙逝,是2022年12月25日的上午。当时,林丹的经纪人发来微信,向我求证王老逝世的消息,说林丹想发文悼念前辈。虽然我知道这两年王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时常要住院治疗一段时间,但确认他去世的消息属实后,还是不免感觉有点突然。
因为特殊时期以及家属的意愿,王老离世后没有举行告别仪式,但对这位为羽毛球运动贡献了一生的“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大家以各种方式表达缅怀之意,情真意切,发自肺腑。
接到撰文怀念王老的邀约后,我一直在回想曾经与王老交集的故事,感觉都是点滴片断,具体情节已然模糊,一时竟不知从何处入手,从何处起笔。
在整理过往的过程中,我翻出了《羽毛球》杂志2019年11月刊。那期的封面人物正是王老,封面文章的标题是“王文教:精忠报国 无悔人生”。当年的9月29日,习近平主席亲自为王文教颁授了“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记得过了一段时间,在王老家里与他聊起这一刻,老人家仍然十分激动,反复说着:“感谢祖国还惦记着我。”
王老獲颁奖章后,我联系到他的夫人,表达了想去家里面对面采访的愿望。那段时间,王老接受了很多采访,身体已经有点吃不消了,为此也婉拒了不少采访请求。好在有相识很久的这一点点交情,他的夫人同意我们到家里与王老聊聊。
那是我第一次走进王老的家,室内凌乱但干净,显眼处摆放的大多是与羽毛球相关的照片,最吸引人的就是王老胸挂奖章的那幅大照。那一天,王老的精神看起来不错,简短的寒暄之后,话题转入羽毛球,王老的谈兴大起。从当年如何历尽艰辛回到祖国,到白手起家创建中国羽毛球队,再到如何在困难年代始终坚守,开创了中国羽毛球的黄金年代,老人的思绪有些跳跃,但过往的细节记得清晰如昨。
1959年,王文教在第一届全运会羽毛球比赛中获得男子单打冠军
青年时代的王文教
1982年,中国队获得第十二届汤姆斯杯赛冠军。图为王文教在颁奖仪式上向观众致意。
王老用他标志性的带着浓重印尼口音的普通话,激动地讲述着一个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我的思绪随之飘回与老人的最初相识。
上世纪80年代末,我大学毕业后当了一名记者。记得接到的第一个任务就是采访获得当年全国十佳的羽毛球运动员。当年,王文教是中国羽毛球队的总教练,脾气很火爆,很多报道羽毛球的记者都有些怕他。见他之前,我也非常紧张,生怕哪句话问得不合适,惹得他生气发火。已经记不清第一次采访王老是何时何地何种场景了,但印象最深的就是与王老接触时,他对我一直很和蔼,并未发过火。
为了尽快熟悉羽毛球项目,我几乎每天都到羽毛球训练馆报到,坐在那里看他们训练,一看就是大半天。训练时,我经常可以听到王老的大嗓门在馆里四处回荡。他确实很凶,尤其看到有队员训练不够认真时,他真的会直接骂人。不过,在接受我采访的时候,他却很和善。因为不太听得懂他浓重的印尼普通话,我经常需要反复求证,他也非常耐心。
记得当时王老一年四季都光脚穿凉鞋,寒冬腊月也经常可以见到他光脚穿凉鞋,骑着自行车,在国家体委训练局的院里奔波。曾经有人问过王老:“这样穿不觉得冷吗?”他的回答是“习惯了”。多年后,我到印尼采访羽毛球比赛,看到当地人基本都是这样的穿鞋习惯,我才明白,除了浓重的口音,光脚穿凉鞋也是王老独有的印尼归侨印记。
在2019年的那次采访中,已经86岁的王老对初次回到祖国经历的一切仍然记忆犹新,每一个细节都仿佛发生在眼前。王老从小生长在印尼,1953年的那一次应邀回国观摩,让他彻底颠覆了在印尼得到的对祖国截然不同的印象。新中国广阔大地上处处涌动着青春飞扬的激情与建设热流,不断刷新着他对这片大地的热忱与期待。已是印尼羽毛球国手的他与刚刚获得国内比赛冠军的对抗实力悬殊,让他心生了回国把羽毛球搞起来的强烈愿望。
据王老讲,上世纪50年代,回国是印尼许多华侨的共同理想,但他和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好搭档陈福寿回国,意味着要抛下已有的一切。当年,王老是印尼国家队重点培养的主力,还打败过马来西亚的世界冠军。他深知印尼不会轻易放自己回到祖国,而且,由于当时中国还不是国际羽毛球联合会的会员,回国后他就没有机会参加正式的国际比赛了。但是,在祖国观摩亲历的一切让王老下定决心回国,帮助祖国提高羽毛球运动水平。
王文教在福建南安市指导家乡的孩子打羽毛球。
经过半年多的筹划准备,王老与陈福寿等其他几位有志回国的华侨青年于1954年5月6日踏上了归国之路。王老说,为了避免引起公众注意,他们在护照上没有使用人们熟知的以闽南语发音的姓名,而使用了汉语普通话发音的拼写,甚至在离开印尼海关前还写下了“永不回印尼”的保证书。60多年过去,回想起当初归国的毅然决然,王老依然无怨无悔,唯一的遗憾就是与母亲就此别离。
爱国是王老融于血液的情怀,是一生无悔的执着。他虽然脾气不好,但为人很豪爽,不会为一些细枝末节较劲。但是,在我印象中,王老有一次彻底被惹恼,甚至不惜打官司。起因是某位记者在报道中出现事实差错,说王老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初去了美国一段时间。王老完全接受不了,认为这是对他的爱国之情的亵渎,必须争个明白。
确实,自从归国后,王老就把自己与祖国及中国羽毛球运动紧紧拴在一起,即使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困难中,他经历了很多磨难,依然坚信自己最初的选择。80年代,有不少人选择了出国,但王老始终以身为中国人而骄傲。卸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后,他接到了不少去国外执教的邀约,但从不为所动。离开队伍后,他依然关注着中国队,参与了很多与羽毛球有關的事情。
这些年,在印尼和马来西亚采访羽毛球比赛时,总能看到王老到现场观赛的身影。比赛期间,他从不打扰队伍,像一名普通观众一样坐在观众席,为中国队加油助威。2008年的汤尤杯赛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中国男队挺进了汤杯决赛。决赛当天,我在观众席见到王老,跟他聊了几句,他说他非常看好中国队夺冠。跟王老聊完回到记者席,几位年轻的记者问我这位老人是谁呀,他好像挺懂羽毛球的。我真的有点唏嘘,连忙告诉他们“这是中国羽毛球队的前任总教练啊”。其实,我更想对他们说,正是在王老带领下,中国羽毛球队从无到有,从“无冕之王”时代直至辉煌的黄金一代。
真的,如果不是在2019年获颁“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王文教或许已经被很多人淡忘,他为中国羽毛球运动所做的一切很少再被提及。不过,王老似乎并不太在意这些。步入晚年,他在身体健康的时候经常四处走动,受邀参加一些业余羽毛球活动,看看羽毛球比赛,会一会老友。记得有一年在东莞碰到王老,他刚从国外游历回来,过来看望曾经最喜欢的队员汤仙虎。那天,他独自一人,背着一个大包,打车到学校。下车交钱时,他发现手边居然没有人民币,又不会用手机支付,想给司机美元,司机又不同意。最后,他干脆在学校大门外大喊:“汤仙虎,快来给我付车钱。”
说起汤仙虎,记得2019年那次采访中,王老聊了很多与汤仙虎之间的趣事,比如上世纪60年代初,他带着刚回国不久的汤仙虎等队员去上海、南京交流。走在街边卖包子的小铺,看见队员们渴望的眼神,王老当即让大家敞开吃,他来付钱。结果,汤仙虎一口气吃了10个包子。结账时,王老花掉了自己一个月的工资。对于队员,王老一向是生活上关心,但训练中要求很严。他说:“我管得挺严的,每个人都要守纪律。”问王老最喜欢哪一类运动员,他说第一必须爱国,第二必须敢拼。从1972年担任中国羽毛球队总教练到1993年退休,王老在21年的总教练生涯中先后培养出了汤仙虎、侯加昌、韩健、杨阳、赵剑华、李永波、田秉毅等56个世界冠军,他将为国争光、敢打硬仗的基因融入这支队伍的血脉之中。
获颁“人民楷模”国家荣誉称号奖章后,王老一下子回到大众的视野。他本人也非常激动,一再表示:“我的一生献给了祖国,这是祖国对我的认可,是我一生的荣幸。”自那一次在家里的采访之后,我又在福建见到过王老,他被邀请前来为后辈们讲述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历程。让他高兴的是还回了一趟福建老家,家乡人都为他感到自豪。
最近两年,王老的身体每况愈下,无法再像之前那样四处游走,我也没有机会再见到他。如今,王老仙逝,唯愿他在天堂依然有羽毛球相伴,在天堂看着他深爱的祖国日益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