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子管风琴演奏中琵琶协奏曲的改编与演奏实践研究
——以《草原小姐妹》为例

2023-02-07雷舒越苏媛

参花(上) 2023年2期
关键词:管风琴协奏曲姐妹

◎雷舒越 苏媛

一、引言

电子管风琴是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作为一种新兴的乐器,作曲家利用其创作和改编了大量体裁丰富、风格迥异的作品。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我们要利用现代乐器发掘我国传统音乐中的民族文化内涵,创作演奏不同风格的电子管风琴作品,满足新时代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本文以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为例,深入研究琵琶协奏曲在电子管风琴中的改编与实践,展现传统音乐与现代乐器相融相生的惊艳碰撞,对音乐理论探索与实践演奏创新进行有益的尝试。

二、当代电子管风琴与琵琶协奏曲的发展现状

(一)电子管风琴的发展现状

电子管风琴又称为双排键电子琴,起源于管风琴。发展至今,电子管风琴在外观、功能、音质和演奏伴奏类型上都有了变化,具有音色丰富、旋律多变、功能齐备等特征。当代电子管风琴演奏方法灵活多变,演奏形式多样,不仅能为其他器乐进行协奏和伴奏,还能与剧团乐队合作共同演奏,配合专业调音及音响设备,可以达到近似真实交响乐队的听觉效果,能很好地演奏管弦乐、流行乐、爵士乐、电声音乐等各类音乐作品。要求演奏者不仅要掌握各种乐器技法的演奏特征,还要熟知作曲知识、理论知识等,才能发挥电子管风琴这一乐器的特殊功能,改编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以此来推进电子管风琴音乐的发展。

(二)当代琵琶协奏曲发展现状

我国传统音乐是不同时期音乐文化的结晶,具有中华民族独有的精神内涵,是推进新时代文艺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琵琶作为我国传统民族乐器的代表,是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组成部分,因其悠久的历史与丰富的表现力而受到人们的喜爱。从古至今,琵琶多以独奏乐器的形式出现,随着琵琶创作体裁、思路、主题的不断拓展,呈现出由专业作曲家参与、运用西方大型曲式结构、具有鲜明时代主题的创作思路,代表作有《草原小姐妹》《狼牙山五壮士》《彝族舞曲》等。其中,《草原小姐妹》是第一首琵琶与西方管弦乐队合作的作品,是琵琶协奏曲这一新兴音乐体裁的开篇之作。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为琵琶音乐创作指明了新方向。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专业琵琶音乐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出现了体裁形式多样、主题内容更加丰富的琵琶协奏曲,代表作品包括《花木兰》《乌江恨》等。

琵琶协奏曲通常与钢琴、管弦乐团和民族乐团协奏。近年来,随着电子管风琴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都熟悉并了解了这一乐器,电子管风琴的演奏家与中国传统乐器的合作越来越多,其中也不乏和琵琶乐器的合作演出及创作作品。其中《花木兰》《怀念》等琵琶协奏曲,被改编成电子管风琴独奏作品与协奏作品进行演奏,并受到观众喜爱。笔者在前辈专家研究的基础上,对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在电子管风琴上的改编与演奏进行探究。

三、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作品概述

(一)作品简介

1972年,作曲家吴祖强、刘德海、王燕樵通过真实事例,共同创作了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这部作品在题材选取方面,选择了当时社会热度很高的蒙古族小姐妹龙梅和玉荣的故事。两位小女孩在内蒙古草原放牧时遇到了罕见的特大暴风雪,在极端气候面前,她们用生命守护集体财产,姐妹俩的集体主义精神和高度责任感引起了社会极大关注。这是一首运用西方“协奏曲”体裁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深入融合的典型作品。此部作品用琵琶特有的音色和演奏技法表现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暴风雪的冷酷无情,歌颂人们勇敢、高尚的精神及党的领导和关怀。作品开辟了琵琶音乐创作“西化”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

(二)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主题结构分析

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整部作品为奏鸣曲式结构,具有中西方音乐结构相结合的特点。全曲共分为五部分:呈示部“草原放牧”、展开部“与暴风雪搏斗”、插部“在寒夜中前进”“党的关怀记心间”、再现部“千万朵红花遍地”,作品富有民族性与时代性。本文分析的是改编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放牧”。

《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为呈示部,是全曲第一个叙事段。引子处采用“散板”,G大调节拍自由不规则,为呈示部第一主题的出现做铺垫。呈示部是由两个主题构成。主部采用内蒙古短调风格,是全曲的主要主题,小快板,共有四次变奏,音乐形象欢快活泼,展现了小姐妹在草原上的美好生活。副部采用内蒙古长调风格,由G大调转至属调D大调,曲调流畅舒缓,表现出人民对家乡壮美景色的热爱,对党的感激之情。

四、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与电子管风琴的融合改编

原作品由琵琶和交响乐构成,笔者主要以乐队的协奏声部来进行改编。在改编过程中,首先要对交响乐总谱进行一个大体适合电子管风琴演奏声部的归类,然后再根据电子管风琴乐器演奏及功能等特点,进行调性移植、音色制作、乐谱的改编等,并且进行音色的绘制。同时,我们还要先了解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管弦乐队中都有哪些乐器,才能更好地与电子管风琴进行融合改编。(见表1)

表1 协奏曲《草原小姐妹》乐队编制

(一)总谱的声部分配与改编

在改编中,尽量把所有总谱中出现的声部都融合在电子管风琴演奏中。也有特殊情况,例如在有的乐段中,乐器声部众多,不能通过简单归类的改编方式完成,这就需要利用琴的一些功能进行处理,可以尝试将需要的伴奏声部提前录制好做到琴自身带的软件MIDI里面,在演奏同时将录制好的部分声部进行播放,来达到原作品的声部要求。

音乐织体不论如何繁复,但其间却始终包含着主要的和相对次要的、辅助的组成部分。音乐信息的表现主要依靠它的基础组成部分。因此,对于为表现该段乐曲的基本内涵所运用的主旋律、和声以及基本节奏音型等必须首先把握。一些次要的、辅助性的部分在无法同时满足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减少或者忽略。具体情况要根据现场演奏情况分析确定,忽略部分不重要的声部,这也可以算作是一种声部之间“取舍”的进程。

(二)移调乐器与音色的处理

在总谱中有很多移调乐器,我们要根据配器法去解决乐器移调,把移调乐器移到相同调上,然后再根据声部划分进行缩谱。例如在《草原小姐妹》中需要进行移调的乐器如下。(见表2)

表2 《草原小姐妹》中需要进行移调的乐器

(三)音色的制作

电子管风琴音色众多,其中包括各种乐器的基本音色,还包括由不同奏法、不同组合而产生的音色。例如在模仿弦乐断奏时,可选择琴上弦乐组带有擦弦效果的音色组合使用。音色的选择与搭配是一项复杂的工序,电子管风琴音色众多且搭配灵活,这就要求改编者熟知电子管风琴的音色特点,提升听觉的灵敏度,不断操作积累经验,还可以借鉴同类型改编曲音色,从中获取灵感,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创造性地进行制作和编配。

(四)打击乐的编辑

在《草原小姐妹》中,打击乐器分为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和无音高的打击乐器。在管弦乐队作品中,打击乐器的运用频率很高,有音高的打击乐器可以参与到其他乐器不同的织体中,而无音高的打击乐器作为一种固定的节奏型,则能烘托音乐气氛、推动音乐高潮,带来强烈震撼的听觉效果。在琵琶协奏曲中,无音高的打击乐器编配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键盘打击乐设置选项将无音高的打击乐器音色设置到指定键位,另一种是琴上的节奏模式组进行节奏编程或利用外部软音源制作打击乐节奏音频。

(五)乐队协奏部分的音色把握与演奏

1.铜管乐器的演奏——圆号奏法。电子管风琴改编的作品《草原小姐妹》引子部分为圆号演奏。圆号发音原理是由演奏者唇部振动引起管内气流柱振动而发音的,我们在电子管风琴演奏中要尽量模仿圆号的吹奏特点,模拟出铜管吹奏乐器特有的音响效果。演奏时触键点要靠近指肚位置,触键的力量并不是很强,以免影响圆号声音的圆润度,采用前臂断奏演奏,声音饱满,让人感受到草原生机盎然的景象。

2.弦乐器的演奏——震音奏法。引子部分圆号演奏,震音随后进入。震音奏法是弦乐器中常见的弓法之一,管弦乐队演奏震音奏法,通常是用上半弓或弓尖演奏,短促快捷的上下反复演奏同一个音符。弱奏时只用弓尖部分,弓子拉动的距离短。因此,在电子管风琴模仿演奏震弓弱奏时,首音触键时下键速度要缓慢,触键力度要轻柔,触后力度要保持平稳,避免有明显音头,进而获得弱奏温柔的音色效果。管弦乐队演奏震音强奏时,弓部位要靠近中弓,加大弓量,弓子拉动的距离长。因此在电子管风琴演奏震弓强奏时,首音触键力度要充分,下键速度要快,要有明显的音头,才能获得辉煌的音色效果。

3.木管乐器的演奏。乐队中常用的木管乐器是由唇部或者簧片的振动带动管内空气柱振动发音的。木管乐器的吹奏方法主要有连音奏法和断音奏法。电子管风琴改编作品《草原小姐妹》木管组演奏主题变奏时,运用了断音奏法,演奏轻快灵巧而富有跳跃性,指尖触键敏捷干净,呈现了羊群在草地上自由欢快地行走、跳跃的情景。音乐形象欢快活泼,渲染了草原上的美好生活。

(六)电子管风琴与琵琶的协奏实践

电子管风琴作为协奏声部时不仅要衡量作品的音响效果,还要考虑作品改编成型后的演奏效果,在不改变原作品的基础上还可以进行适当的二度创作。这样改编成型后的电子管风琴与琵琶协奏作品《草原小姐妹》琵琶演奏者是作品表现的核心,在演奏中处于音乐的前景位置。电子管风琴演奏者是乐队声部,需要协助和配合琵琶演奏者,这样就形成了琵琶与乐队之间时而彼此配合,时而相互竞奏。

在协奏作品演奏中,独奏乐器与乐队的地位是平等的,然而从表现形式来看,独奏乐器会更加突出。因此,在演奏时不论音响效果还是演奏效果,乐队部分都应该适当做出一定的让步,尤其在音量方面。通常电子管风琴的音量与独奏乐器保持一致,或者比独奏乐器稍轻时,作品呈现的音响效果往往较为舒适与和谐。

五、结语

近年来,越来越多音乐人加入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创作中来,进而涌现出一大批各类改编、创新的作品,其中也不乏琵琶协奏曲改编的、深受公众喜爱的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这些作品契合了新时代广大群众对美好音乐的新向往、新需求、新期待,将现代和传统融为一体,令人耳目一新;同时又丰富了电子管风琴音乐作品库,为中国电子管风琴音乐发展提供了更具中国元素、更有民族特色的现代音乐导向;这对电子管风琴融合演奏不同类型音乐作品,弘扬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推动中国电子管风琴专业化发展具有借鉴意义。琵琶协奏曲在电子管风琴中的改编与演奏是一项繁杂的工程,希望笔者以《草原小姐妹》为例进行的初步探究,能为电子管风琴作品的改编与演奏提供有益的经验。

猜你喜欢

管风琴协奏曲姐妹
电子管风琴曲《赛马》的演奏实践研究
和声在电子管风琴即兴演奏中的应用研究
八闽姐妹的2020
管风琴与电子管风琴演奏技巧的对比性研究与思考
我与扬琴协奏曲《凤点头》的“缘”
八闽姐妹的2019
“我想帮更多留守姐妹在家门口就业”
港澳台姐妹的新年畅想
海浪协奏曲(上)
海浪协奏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