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踟蹰在理想与现实中的年轻人
——读许知远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2023-02-07施崇伟
文/施崇伟
基本信息
书名:《那些忧伤的年轻人》
作者:许知远
ISBN:978-7-5594-3914-7
装帧:平装
页数:399页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9月
许知远敢于与美国的弗朗西斯·司各特·菲兹杰拉德的《那些忧伤的年轻人》书名撞车,自有他的底气。作者写于咖啡馆、北大校园的男生宿舍等地方的随想和笔记,能长销20年。那充满了对人类未来的向往与憧憬的字句,引发许多年轻人的共鸣。甚至,让我这个早不再年轻、已显呆滞的头脑,也被年轻一代对于世界的困惑、迷惘与思考所触动。
从《十三邀》知道了许知远,走进单向街书店而走近许知远,从而喜欢上了这个总是透露出淡淡忧伤的知识分子。步入他笔端下的校园时光,大学时的他同样令人赞许。他面对纷繁而又单调的境况,深入剖析自己的内心,确定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寻找自己的历史坐标。
书中表现出对个人独特性的坚持,对封闭、自溺的个人小世界的警惕,对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我也深受启发。从书中我读到了20世纪90年代年轻学子的心声,读到了作者不同凡响的青年时代及校园生活,唯独没有读出多少忧伤。
许知远尚为求学路上的大学生,却能主动地肩负起这类特定群体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并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吸收先辈的思想和知识,在怀疑与思考中进步成长,完成那一代人的使命。从他超强的文字表达功夫里,我清楚地感受到了他思想上的过人之处。他看似是“迷惘的一代”,其实是一个清醒者。
多年以后的许知远,还是当年那个踟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的青年,他保有了自我,也乐于保持一种思考的状态。这真是一份难得的坚守!他从前所思考的问题,大胆提出的看似天真的见地,依然火花四射。这真是一个值得细细品读的思想者!
尤其是《重建象牙塔》一文中他对教育的见解,使人有一拍即合的快感,其犀利而缜密的语句令人拍案叫绝。
我没上过大学,但身边有很多赶考和游走在象牙塔里的亲朋。因此在工作之余,教育仍会在不经意间成为我的关注点。媒体讯息和身边案例,带给我的情绪与感受,被许知远道破并说得明明白白。
许知远所回忆的校园富有生趣并令人感动,他的反思与见地清晰分明又一针见血。
“我即将从大学毕业,未来充满希望又暧昧不明。我渴望知识、名声、自由,还有冒险也混乱的爱情。”许知远的大学状态无异于大多数。象牙之塔内的大学生,虽然渴望放大自己,渴望特立独行,渴望无拘无束,却又不知道目标、方向。如果没有放手一搏去前进、去奋斗的勇气与魄力,那终将会随波逐流、泯然众人矣。
年轻人如何剖析自己的内心?如何不在弥足珍贵的青春里盲目追逐或者肆意挥霍?如何保持清醒头脑,走出迷惘与焦虑?
掩卷之时,我脑海里浮现出许知远游荡的焦虑神情,单调并且模糊;而耳畔回响起百年前清华校长梅贻琦所言:“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声音悠远,而且低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