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文会乐 以乐辅文
——浅析日常教学中音乐与语文学科的融合

2023-02-07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安晓佳

小学教学研究 2023年1期
关键词:诗句旋律节奏

江苏省无锡市安镇实验小学 安晓佳

新课标指出,音乐教学要探索核心素养与审美和人文素养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构建学科之间互为支撑的育人模式,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关联。而在音乐与其他学科之间,最常见也最容易结合在一起进行教学的则是语文学科。音乐和语文是与学生息息相关的两个学科,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把语文学习融入进去,不仅能够使课堂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情感体验。在日常音乐课堂上,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音乐技能,往往忽略了培养他们的美学和理解能力。而对于音乐学科而言,我们要培养的是会欣赏美、感悟美、创造美的人。把语文和音乐结合起来进行教学活动,可以使教学更加有效。接下来,笔者将分析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应该如何将语文知识有效地融入音乐课堂。

一、以古诗为引子,导入歌曲

每一堂新授课,新颖又吸引眼球的导入都与良好的课堂教学开端直接相关。良好的导入环节就像乐曲的引子、戏剧的序幕,能让学生迅速进入上课状态,调动课堂积极性,为之后的学习做好充分的情绪准备。而将学生熟悉的诗词导入到歌曲新授教学,可以让他们在音乐课上展示自己的文学知识,有一种新奇感和成就感,能够激发他们学习歌曲的愿望。

以学堂乐歌《踏雪寻梅》为例,课前,笔者先让学生欣赏各种梅花的图片,让他们诵一诵有关梅花的诗句,学生一下就想到了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梅花》。笔者让他们有感情地轻声诵读,体会诗句的意蕴。接着,笔者让学生说一说“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的意思,原来是梅花不仅姿态优美、品质高洁,香味也十分独特。这样的清香吸引来了书塾里的小书童,他们骑着毛驴,踏雪寻梅,还要采几支回家陪他读书弹琴呢!以《梅花》导入《踏雪寻梅》,主题一致、衔接自然,促使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使他们真正地喜欢上了梅花。

当然,在用诗句导入时,教师首先要选择跟歌曲相关的素材,能对教学起到一定帮助,或是歌词,或是情感的共鸣,让学生有意识和有方向地从事美学活动。此外,教师必须提前仔细设计过渡步骤,如何提问、如何扩展问题等,教学环节衔接要自然流畅。教师在欣赏或者诵读完诗句后,有必要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使这些问题能够在新授课程中自然地反映出来。

二、将诗词做索引,拓展节奏

音乐与语文这两门课程,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就不知不觉地融合在一起。这种融合教学是双赢的。在教材里,古诗词的篇幅越来越多。日常生活中,在朗诵古诗词的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将其融入节奏中。所以,如果将诗词和节奏融合在一起教学,可以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某天,走进三年级某班教室准备上课时,学生在认真地朗诵着古诗《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笔者灵机一动:“同学们,你们的朗读声音可真是整齐。老师为你们点赞!但你知道吗?你们是按什么节奏读的?”学生疑惑地摇摇头。笔者转过身,在黑板上写下这组节奏:X X |XX X|(见图1)。“现在,我们看着这组节奏再来读一读,看合适不合适?”学生一下子有了兴趣,大声地按照节奏又把《江南》朗诵了一遍。

图1

接着,笔者又启发学生:“你们瞧,我们平时说话、朗读都带着一定的节奏,那你能不能动动脑筋,把《江南》这首诗换一种节奏来朗诵呢?”教室突然热闹了起来,学生热切地想表达自己的想法。即使他们并不能准确地把节奏写出来,但读出来的诗句都有了断与连、快与慢,都有了变化。笔者和大家一起总结,又记录下以下两种节奏(见图2):

图2

其实,同学们的想法远不止这两个,我们可以发现,将四分音符、八分音符、二分音符按照拍号的规则自由组合,可以写出许多条不同的节奏。按照它们朗读出来的《江南》也表达出不同的情绪:活泼的、欢快的、委婉的、抒情的……如果给它谱上优美的旋律,它就能成为一首好听的歌曲啦!

这是课堂上一个小小的插曲,通过诵读、创编,将节奏教学与诗词学习融合在一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增强对古诗词的记忆,还能让他们对节奏的掌握更加扎实、灵活。音乐与语文相辅相成,一个教学环节,达到了两门学科的教学目的。

三、用语言绘场景,创设情境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它塑造了声音的流动。在上音乐课的时候,教师必须创造一种环境和氛围,使学生能够聆听、欣赏、感受和触摸,以激发、培育和激励他们的情感。学生和教师不仅是情境的创造者,还是被情境感染、陶醉、开悟和激励的情感主体。教师和学生共同分享音乐中蕴含的情感世界,在创设情境的时候,可以与语文知识相结合,利用文学的力量打开学生学习音乐的心扉。如果教师能够用自己的文学语言为学生创造出一个美妙的音乐情境,那么整个课堂氛围就会呈现出一种审美的力量,学生的音乐素养在这样的力量之下也能够得到提升。

当笔者和学生欣赏由美国歌曲改编的轻音乐《牧场上的家》时,三拍子的节奏摇晃又动感,轻柔而美妙的声音是缓慢而悠扬的,整个教室都充满了音乐。学生闭上眼睛,竖起耳朵,聆听着每一个音符,感受这优美而抒情的音乐。这时,笔者把音量调小,用诗意的语言描绘音乐牧场里的美景,为学生创建了一个美丽的教学场景:“蓝蓝的天空上飘着几朵白云,风儿轻轻地在耳边吹拂,一望无际的草地上,我躺在小河边,望着不远处快乐的小鹿和羚羊……”舒缓的音乐与教师的情感描写相结合,引领学生的感受与想象,将他们带入一种极其美妙的意境中。就好像真的看到一片绿油油的牧场,雪白的羊群在草地上悠然自得,不远处星星点点地散立着一栋栋布置得温馨漂亮的房子;听到从房子里传出的优美的、天籁般的音乐。学生在音乐中痴迷、陶醉、感动、体验。此时,教师便收获了“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的教学成果。

在创造文学情境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一起想象,展示艺术与文学相结合的良好效果。运用文学的语言和音乐动人的旋律,相信学生很快就能在这样的情境中看到久违的美,感受到生活的阳光。

四、依旋律悟情感,升华课堂

中国的古典诗词节奏规整、声调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其中,有相当一部分适合吟诵。后来人们又给它们加上了优美的旋律,使其不仅能诵,还能唱。例如,谷建芬老师就为学生写下了大量以古诗词为歌词的学堂乐歌。这些优秀的歌曲紧密地结合诗句情感变化,让学生沉浸在音乐中,使其更容易接受并喜欢中国的古典诗词。

在教唱歌曲《游子吟》时,笔者先让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并对学生的表现予以肯定。然后,笔者让学生聆听并学习歌曲的旋律,请他们结合歌词来画一画旋律线。学生发现,歌曲除了运用了民族五声调式以外,旋律的走向也和诗句所表达的情感紧紧相连。旋律的前四句音调较低,就像在缓缓地诉说孟郊远游、母亲灯下赶制衣裳的情景。诗句的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重复了一次,特别是第二次,音调一下就拉高了,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轻轻哼唱两遍之后,心里有了答案:“孟郊想要报答母亲恩情的心情越来越强烈,所以旋律也变高了,情绪更激动。”此时,不需要更多的语言去渲染,在一遍又一遍的演唱中,学生被《游子吟》这首唐诗所包含的母子间的舐犊之情深深打动,也由此想到了自己的妈妈。

音乐和语文这两个学科,既有共性——能激发人的情感共鸣,又有各自不同的特点。音乐课上,语文能加深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让歌唱者唱得更动听;语文课上,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学习,使学习过程不那么无聊。

猜你喜欢

诗句旋律节奏
唐代口哨旋律拟解
吃饭有个最佳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可以“吃”的诗句,你见过吗
读诗句,写成语
吟诵的旋律性初探
YOUNG·节奏
7月,盛夏的旋律
国企反腐开启“一天查处一人”节奏
大地的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