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省中俄音乐文化特色研究
2023-02-06哈尔滨师范大学杨忠月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
哈尔滨师范大学/杨忠月 哈尔滨师范大学教授博士/隋 欣
文旅融合是新时代的中国在文化和旅游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具有针对性的优质方案,2018 年3 月17 日,合并国家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的提案在第13 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次会议上正式通过。文化和旅游在当今时代早已密不可分,文化成为旅游的灵魂,旅游也成为文化延续和发展的重要载体,早在上世纪80 年代,中国就提出过文化与旅游融合从而促进发展的思路,2018 年3 月13 日,国务院机构提出改革方案:将文化部、国家旅游局的职责整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作为国务院组成部门,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不再保留,2018年也成为文旅融合的第一年。
黑龙江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边境省份,独特的地理优势为其带来了充分的旅游价值,黑龙江的省会城市哈尔滨,除了家喻户晓的“冰雪之城”之外,还有一个特殊的称号:“音乐之城”。2010年6月22日,联合国在西班牙巴塞罗那授予中国哈尔滨“音乐之城”的称号。哈尔滨作为亚洲唯一被联合国授予音乐之城的城市,音乐同时成为哈尔滨众多旅游特色文化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哈尔滨的特色音乐文化,应有效推动文化建设并与旅游多元融合,成为哈尔滨旅游的重要标签之一,吸引更多人的目光,加深音乐之城的浪漫因素,丰富人们心中对哈尔滨这座城市的立体印象。
一、黑龙江省中俄音乐文化的渊源
在文化的发展过程之中,音乐文化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古至今音乐作为一种艺术文化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有着一席之地,尤其在审美培养和休闲娱乐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功能作用,音乐文化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外在形态之一,反映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承载人的情绪抒发、情感表达以及诉求梦想的重要载体。除此之外,音乐文化还可以反映社会现状以及人们的现实生活和社会的文明程度,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地理位置的音乐文化可以了解当时的社会形态以及历史发展。曾经的音乐对宗教和信仰具有一定的教化作用,就像现在好的音乐对正向的精神风尚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物质和精神资源更加丰富的今天,音乐的功能性作用也将更加丰富多样,在文化和旅游结合的当今时代,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音乐文化更加成为推动文旅融合和地方建设结合的桥梁,更可以成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着重发展板块。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地理环境和人群,会形成不同的文化,三者缺一不可,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历史现象,黑龙江的中俄音乐文化在历史大变革的长河中随着中东铁路的铁轨延伸进了哈尔滨这座城市。1891 年,正在远东旅行的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皇太子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出席了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开工仪式,这条横跨亚欧大陆的铁路最初的计划是从车里雅宾斯克出发经由赤塔从大清帝国东北版图(今中国黑龙江北部边境线)绕行哈巴罗夫斯克到达沿海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然而此时的日本虎视眈眈,因惧怕沙皇俄国统治东方的野心而先发制人,于1894 年发动了甲午战争,当时已是苟延残喘的大清王朝为缓解日本入侵的压力,决定联络西方钳制东方,1896 年李鸿章为庆祝俄国新皇加冕千里迢迢来到亚历山大港,在此次途中与沙皇俄国签订了《中俄密约》,随后1896 年9 月8 日,许景澄作为代表在《中俄合办东省铁路合同章程》上签字,这条原本绕行大清东北部的铁路,在后来被任命为俄国财政大臣的维特的主张之下,从车里宾斯克出发经由赤塔借道中国东北部的广阔平原及丘陵地带穿过哈尔滨直达符拉迪沃斯托克。至此,铁路的修建进驻了第一批建设人员,随着铁路的不断建设,1899 年哈尔滨的俄国移民已达到14000千人,其中包括俄罗斯、波兰、犹太、格鲁吉亚在内的28 个民族。随着铁路的逐步完工,来到这里的俄侨在哈尔滨修建教堂、银行、商铺、学校,随之而来的还有具有古典风格的俄国音乐文化。中东铁路管理局在哈尔滨成立后,渐渐开始关注铁路员工及其他来到这里的俄侨的精神文化生活,1903 年东清铁路全线通车后,客货运输进款达到了1600 万卢布,有了这样的经济保障,精神文化生活也在经济基础之上丰富了起来,1908年的4月,中东铁路管理局将俄国阿穆尔铁路团第二营管弦乐队调入哈尔滨,成立了“中东清铁路管理局交响乐团”,包括演奏家、歌唱家和演员,指挥是尊杰利,此乐团成立之初有150人。铁路管理局的第一场交响音乐会,演奏了俄国著名的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1812 年序曲》、俄罗斯民族乐派作曲家鲍罗廷的《第五交响曲》片段等。自此,中国与古典音乐之间的故事正式拉开序幕,中俄之间的音乐交流也在有形与无形之中延续至今,从未停止。
在哈尔滨的音乐历史上,还出现了爵士乐,1934 年,哈尔滨出现了一支包括中国人在内的爵士乐队,这个乐队的组织者是隆斯特列姆,他1921 年随父母从俄国来到哈尔滨,隆斯特列姆曾于小提琴家H.A。希尔布拉特学习小提琴,高中毕业后考入哈尔滨中俄工业学校(后发展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电气机械系学习了3年,在哈工大学习期间他组织了哈尔滨第一爵士乐队,在这支乐队中还有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中国学生。这支乐队成立后在哈尔滨主要的歌舞厅及大饭店内演奏,还在哈尔滨广播电台录音,并被播放音乐会的演出节目。
随着音乐文化的发展,音乐教育也在当时的哈尔滨生根发芽,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是哈尔滨办学时间最长,发展最完善的音乐学校,自1921 年创办的二十几年来,共招收学生2000 多人,1935 年至1936 年举办演出季,1930 年至1940 年举办音乐会多达88 场,该校按照俄国音乐学院教法大纲授课,在该校毕业的学生代表有:别尔什杰因、别洛诺什金娜、伊格纳季耶夫、希德涅维奇、亚斯特列鲍娃等,其中还有的学生留在哈尔滨任教,从事音乐教育事业。哈尔滨第一高等音乐学校作为哈尔滨第一所专业音乐学校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是中俄音乐教育交流的火种,在经年累月的时光中,音乐教育的重要性以及俄国人对音乐教育的重视,感染和影响了哈尔滨人对音乐教育的看法。如今的音乐之城哈尔滨,有10 万人以上的家庭拥有钢琴,每年有近百万的人参加音乐活动,几乎在每一个小区住户内,都可以听到钢琴的声音,器乐以及声乐的学习也十分普及,哈尔滨人对音乐的热爱早在百年之前就奠定了基础。
哈尔滨这座有着浓重历史的城市也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教堂、学校与音乐厅的歌声顺着时间传到百年后的今天,推动着哈尔滨音乐的发展脚步,为音乐文化的发展种下了宝贵的种子。在中俄音乐文化的交融下,受俄罗斯人丰富的古典音乐文化的影响,民族传统音乐文化也随之起色,伴随着新文化运动,学堂乐歌、抗日救亡主题的歌咏活动、哈尔滨的合唱团、二人转、秧歌等具有民族色彩的民族音乐得以发展。抗战胜利后,哈尔滨成为第一个解放的大城市,一大批延安走出的音乐家来到哈尔滨。这些民族音乐文化与俄罗斯古典音乐文化交融碰撞,随着岁月的流逝也并未黯然失色,而是一同流进了哈尔滨人的骨血之中,为后来的中俄音乐交流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文旅融合背景下黑龙江省丰富的音乐文化生活
多年的音乐底蕴和“音乐之城”使黑龙江省的文艺事业不断深入,每年开展文化节、音乐会、文艺演出等达到千场以上,演出形式涵盖交响乐、民乐、冰上杂技、京剧、评剧、龙江剧、拉场戏、话剧、音乐剧、儿童剧、歌舞、曲艺、二人转等。自文化与旅游正式融合以来,黑龙江省以专业化音乐与民间文艺为基点双管齐下, 在哈尔滨大剧院、哈尔滨音乐厅、老会堂音乐厅、教堂等地上演古今中外经典作品、《冰雪之冠——冬之系列音乐会》、舞蹈史诗《黑龙江“四大精神”颂》、《丹麦皇家青年管弦乐团音乐会》、我国著名作曲家王宁创作的大型合唱交响曲《地球·家园》,《锦绣梨园——2018迎新春京剧交响演唱会》、外国歌剧选段音乐会、“塞北之春”民族音乐会、中外经典电影歌曲音乐会、家乡艺术家演唱会、《雪乡往事》等。自2019 年以来黑龙江音乐文化活动达到高潮,哈尔滨合唱艺术歌会、龙江剧《九腔十八调》、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评剧演出、“冬的期待”——2019 迎新春“盛世梨园”京剧交响演唱会、黑龙江省杂技团《冰秀惊美图》《四季畅爽龙江冰秀》杂技剧《冰秀·寻梦》系列演出、舞剧《山水人家》、旅游演艺节目《百年哈尔滨》,音乐剧《女神湖》、歌剧《永恒的歌声》等、《民族音乐会》、来华的俄罗斯史诗话剧《静静的顿河》《俄罗斯之旅——纪念中俄建交70 周年音乐会》、俄罗斯歌舞秀《风雪中东路》、音乐剧《丁香仙境》、水上《奇幻声光秀》《连池恋歌》、音舞诗画《意象·漠河》、《冰雪随想春之印象音乐会》《龙采飞扬》音乐会、《红旗颂》交响音乐会等。吴牧野世界巡回钢琴独奏音乐会《肖邦圆舞曲》、明星版越剧《西厢记》、环球剧场将演出话剧《莎士比亚别生气》《驴得水》,音乐剧《天空之城》,儿童剧《海底小纵队》等。哈尔滨老会堂音乐厅上演歌剧《茶花女》等。“盛世梨园”京剧交响演唱会,节目含有京胡合奏《梅花新调》、京歌《我爱你塞北的雪》及《贵妃醉酒》《野猪林》《蝶恋》《杜鹃山》《铡美案》《白蛇传》《杨门女将》等剧目的经典唱段演唱,演出人员包括国家京剧院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于魁智、李胜素、于兰,国家京剧院裘派花脸魏积军,演员包飞、黑龙江省优秀演员王雨辰、赵小兵、马佳、黄丽珠、张欢等。哈尔滨话剧院推出话剧《高天厚土》、此外还有《卜奎杂技印象》主题晚会、音乐歌舞剧《兴山记忆》、儿童剧《星星钥匙》等。举办多场中外经典作品交响音乐会:《东方红》《红旗颂》《龙腾虎跃》《太阳岛上》《滚滚长江东逝水》《中国粮食,中国饭碗》《莫斯科郊外的晚上》、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和小约翰·施特劳斯的《埃及进行曲》《波斯进行曲》、哈尔滨交响乐团原创委约作品《灯塔》《我的祖国》《乌苏里船歌》《龙腾虎跃》《多情的土地》等经典曲目在此上演。“冰雪之冠上的明珠”大型交响音乐会:肖斯塔科维奇的《节日序曲》《溜冰圆舞曲》《引子与回旋随想曲》《蝙蝠序曲》《香槟波尔卡》《青春》《今夜无人入睡》《我爱你塞北的雪》《冰雪再相逢》《狂欢节序曲》等经典曲目。
三、黑龙江省特色中俄音乐文化的发展
分析以上文旅融合背景下近年来黑龙江省开展的音乐活动,可见涵盖音乐形式十分广泛,上演的作品以中国经典作品、俄罗斯经典乐曲和新创作的以中俄文化为特色的音乐作品为主,主要突出中俄音乐文化的融合与交流,已经成为黑龙江省音乐发展的最大特色。如哈尔滨之夏音乐会上中俄两国小乐手们同台合作的《中俄少年交响音乐会》《柴可夫斯基作品专场音乐会》《冬的旋律——中外名曲音乐会》。哈尔滨大剧院上演经典剧目:里程碑之作——百老汇音乐剧《芝加哥》、俄罗斯圣彼得堡马斯特卡雅剧院话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俄罗斯克里姆林宫国家芭蕾舞剧院芭蕾舞剧《艾斯米拉达》《天鹅湖》《一千零一夜》。2020 年,黑龙江省与哈巴罗夫斯克边区共同主办的2020 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欢乐春节”活动,中方带来《太阳岛上》《天女散花》《冰情雪趣》《狂欢之夜》《龙江姑娘火辣辣》等节目,俄方的杂技《软功》、舞蹈《典雅》《天鹅湖》精彩美焕,与中方的节目遥相呼应。新创曲目会融合城市文化特色,也以临俄边境城市和冰雪之城为支点,如情境冰秀《遇见·哈尔滨》,是以最前沿的“冰秀”艺术为表现形式,以一位俄罗斯少女寻访自己祖父曾在哈尔滨发生的一段浪漫爱情故事为主线展开。中央大街弦乐音乐会充分体现中俄音乐特色,演奏的曲目更多的是中俄音乐的经典作品:《莫扎特小夜曲》《今夜感觉我的爱》《夜来香》《匈牙利舞曲》等曲目。而《文旅融合·冬之系列》音乐会更多的体现了中俄音乐的元素,这场系列音乐会在18年末开始,持续到2019年上半年,其中包含了12场音乐会,分别是《冬的旋律——中外名曲音乐会》由许昌、王传越、宋元明、石琳等著名歌唱家唱响冰城、《冬的印记——经典永存国乐绽放》以国乐形式为改革开放40 周年献礼、《冬的缤纷——俄罗斯异域风情经典音乐会》俄罗斯歌唱家及拉赫玛尼诺夫经典作品的完美组合、《冬的献礼——致敬肖斯塔科维奇》特邀刘航、沈娜演唱经典作品、《冬的经典——塞北之春民族音乐会》二胡演奏家姜克美参与演出、《冬的期待——盛世梨园京剧交响音乐会》邀请于魁智、李胜素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参演、《冬的邀约——中国男新三高新年音乐会》张英席、薛皓垠、王传越演唱、《冬的惊喜——冰情雪韵迎新年京剧交响演唱会》特邀迟小秋、张建国、李鸣岩、康万生等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与北京戏曲学校委培学生共同演出、《冬的华章——刘锡津作品音乐会》演绎经典作品,聆听经典之声、《冬的情谊——谁不说咱家乡美》由著名歌唱家殷秀梅及特邀嘉宾演唱龙江经典歌曲、《冬的绽放——女子民族音乐会》《冬的回忆——经典老歌音乐会》演唱者依弘远、朱立群、冯晓泉、汤俊等。纵观这12 场音乐会,所结的文旅融合的果实,内容横跨古今,纵横中俄经典音乐作品。近年来中俄音乐特色的印象日渐在人们心中丰满,立体丰富黑龙江省城市名片特色。
四、思考与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专业音乐与文旅融合相辅相成是需要从学院派的相对封闭的圈层中突破的,将专业音乐置身文旅融合的语境当中,我们应当对其创新和发展,使专业化音乐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并且使其受到更多的关注。音乐文化的社会适应性通过时代性所体现,包含着时代审美、时代观念和时代意识。时代性与普适性在一定程度上是融合的,音乐文化的普适性通过大众接受程度直接体现,音乐文化的发展既要获得大众认同感也要保留传统优秀文化的精华所在,保持普适性,体现时代性。音乐文化逐渐成为黑龙江文旅融合发展的助推器,音乐文化从古至今经历了时代化变迁,其生存方式也经历了从单一的演艺形态到产品形态的变化,形式内容也历经从一元到多元的嬗变。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黑龙江中俄音乐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不论从经济学、文化学还是地理学的角度出发,中俄音乐的创新、创作、发展与传承是黑龙江省文旅融合的助推器也是中俄音乐自身发展的引爆点。未来也应将中俄音乐文化特色作为黑龙江省文旅融合发展的元素名片,人们在视听刺激中直接感受当地文化的冲击,本土优秀的民族音乐与俄罗斯音乐互相外输发展,在良性循环中生成文化自信,促进黑龙江省的城市特色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