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VR+”背景下陕西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2023-02-06宋雨煊谷秀洁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陕西省陕西红色

宋雨煊 谷秀洁

(1.西安工程大学 新媒体艺术学院,陕西 西安 710048;2.西安工程大学,陕西 西安 710048)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红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

数字化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创新方式,对提升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VR+”是在VR技术的加持下,各行各业的融合,比如“VR+文化”“VR+娱乐”“VR+体育”等。本文中的“VR+”指的就是“VR+红色文化”。相关应用有很多形态模式,最典型的有四种:第一种是以移动手机和可携带式眼镜为交往主体的应用;第二种是内容主体以云平台为主的轻量级VR 技术应用;第三种以头戴显示器和感知设备为交互主题的富体验VR 应用,更加注重用户的体验感和交互感;第四种是以融合座椅等载具到人机交互的超体验VR 应用+四维。[3]

在已有的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方面,学者主要是围绕概念界定,针对各个地区的红色文化等进行研究。有关传播问题的研究有田轶的论文《新媒体时代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文中提出红色文化在传播上主要是现代化和吸引力不足、运用网络传播的能力较落后,红色宣传的教育没有落实到切实行动上等问题。在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方面,学者刘建秀认为应该通过新媒体传播让红色文化走进课堂,在校园内拓展红色文化的传播途径。[4]部分学者认为红色文化要有良好的传播环境,不同区域和特性的红色文化应该运用不同的渠道进行传播,才能保证传播效果的最大化。在“VR+”背景下,于明艳的文章《VR 技术下的红色文化记忆建构》认为,VR 技术能够促进红色文化记忆的建构,并且能够实现红色文化记忆与红色文化的统一性发展。[5]方开燕的《“VR+红色基因库”融合传播的应用》一文着眼于将“VR+”和传播相结合,认为VR 开启了认识世界的新视角,VR 作为技术运行的形式符号被媒介重新结构化后的视觉影像代替。[12]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在当下加强对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特别是在“VR+”背景下对红色文化传播策略的研究。

1.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播现状

1.1 未形成传播矩阵,传播广度受限

当前的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承的方式过于简单,没有实现传播矩阵,媒体与媒体、媒体与平台之间的互动不足。主要的传播方式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政府或者专业红色文化研究人员在专门进行了学术考察调研之后以文献或书面文字等形式进行传播;另一方面是以红色旧址、红色电影、红色博物馆等形式传播。

在对陕西省红色文化的传播调研中来看,把重点都放在了红色纪念馆和红色旅游产业,但很少关注网络新媒体和新的数字技术上面。在对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调查走访中发现,其在展馆中设置的有VR真人讲解,并能够扫码付费观看,收费10 元一次。馆内设置“互联网+革命文物教育”体验中心,但不对外开放。

总体来说,在对陕西红色文化传播这方面的力度不够,传统媒体有很大的权威性,在对陕西红色文化传播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也更容易获得用户的信任,但目前随着互联网和移动设备的发展,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缩小,所以传播范围也较小,只在传统媒体上进行传播具有局限性的。这就要求新媒体平台发挥自身优势,产出优质的内容,增强在受众心中的稳定性,让受众了解到新媒体平台对文化传播的可靠性。

1.2 传统媒体传播形式单一,受众流失速度快

近年来,科技的进步使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转变,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人民接收信息的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络新媒体已经成为大众接收信息的主要阵地,但是目前陕西省内的传播方式主要还是线下广告或者传统媒体,网络新媒体对于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做得还不够到位,打开本地的新媒体网站进行陕西红色文化的搜索,相关内容较少,形式也比较单一,浏览量也不多,可见影响力较弱。这说明我们在传播方式上的创新还远远不够,传播渠道建设有待完善。

现在陕西省的红色文化宣传工作主要依靠部分全国媒体和本地主流媒体的宣传,根据近年来陕西媒体融合发展研究报告分析陕西日报传媒集体、陕西广播电视台和西安报业传媒集团等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可知陕西的主流媒体传播力属于第三梯队[11],这就影响了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同时,传播方式也很少融入不同的元素,如声音、视频或VR 等技术。在对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播的过程中发现,其传播内容、传播方式包括传播渠道的创新和整合力度不够。如对红色文化的传播仅局限于内容方面,吸引力不够,趣味性、感染力不足。其次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受众的需求也变得多元化和个性化,我们应该了解不同受众的不同需求,完成分众化传播,而现在在陕西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对受众的分类不明显,未能实现传播的“量身化”满足。

1.3 现有数字传播缺乏深度,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对中华传统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使其更加富有生机,更加丰富。在新时代我们对红色文化的传播过程中需保留其精髓,结合新的技术提高用户的体验感。

在陕西省现有的传播环境中,传播环境复杂、机制不够灵活、人才和资金匮乏等问题阻碍了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在政策上,应该立足于互联网时代的传播模式以及整合营销传播策略。可以尝试多种形式的扶持与鼓励政策推动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筹备资金建设自媒体平台,从优秀文化传播团队调取人才领导并打造陕西省全方位、高水平的传播团队,利用VR、AR 等技术在全媒体时代让红色文化实现全面、高效的传播。

2. VR 技术在陕西红色文化传播中的重要作用

2.1 赋予陕西红色文化鲜活性、交互性

随着现在可穿戴技术的不断发展,虽然这些设备没有嵌入人体,但已经逐渐成为与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数据从不同程度上映射人的“虚拟实体”。作为“赛博格”的人,会带来能力的增强,将VR 技术应用于陕西红色文化内容生产和传播中,达成“VR+红色文化”的全新传播和传承形式,让原本处于静止状态的红色文化变得灵动鲜活起来,能够让曾经“离身性”为主的虚拟空间体现出更多的“具身性”,这是全媒体时代背景下推动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播的有效策略。

在陕西省文物局与延安革命纪念地管理局的指导下,陕西省新华出版传媒集团、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与延安市新华书店携手陕西省“网络+革命遗迹”教育平台。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让参观者在身临其境中感受到历史遗迹背后所蕴含的丰富内涵及厚重精神。利用“VR+红色文化”的方式,让陕西本土的红色文化,一改固化沉闷的风格变得鲜活生动起来[14],通过沉浸式、交互性地学习红色文化,让受众增加对红色文化的兴趣,提升红色文化的学习欲、探究欲和传播欲,有效促进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和传承,促进红色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丰富。

2.2 塑造陕西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认同

当代青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处于尚未成熟的阶段,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思想正在逐步形成和完善,此时正是进行红色文化科普教育和爱国主义培养的重要阶段。[4]与传统传播媒介比较而言,VR技术更容易感染到受众,让受众产生更为真实、强烈和持久的情感,让红色文化更深触达受众内心,引发受众更深的认知和认同。所以将VR 技术和红色文化传播相结合,是符合当代青年接受意愿和传播方式的选择。

VR 技术设备通过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个方面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化再现,通过虚拟互动调动受众多重感官体验,制造沉浸式观看学习体验。“VR+红色文化”的呈现方式和传播模式,可以在讲述革命先烈故事和塑造红色人物形象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增加青年对陕西革命文化的认识,培养青年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认同,更好地发挥红色文化的育人功能。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就曾开展“红色留影机”科技赋能红色文化传承助力文化振兴活动,到周至县图书馆、马召镇安富社区红色会客厅等地,实地了解当地文化建设情况,利用VR 技术对周至县红色遗址、图书馆、文化场馆进行全景拍摄并利用微信、抖音等多种社交媒体平台进行推广,将科技和红色文化深度融合促进红色文化进一步传播。亲手操作VR 设备,进行红色文化传播模式创新,了解红色文化丰富内涵,提升青年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成为“VR+红色文化”的重要作用之一。

2.3 助推陕西文化产业增加经济收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红色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会形成红色文化产业,从而助推当地经济同步发展。因此,陕西省应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合理有效利用红色文化资源,推动陕西省经济收益进一步提升。但是,目前陕西省红色文化产业存在发展水平不均衡,开发理念不一等问题,层次不高,缺乏体验性、参与性项目内容以及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等困境。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增加陕西省经济收益,需要将VR 技术应用于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传播之中。VR 应用于文化传播领域,将会改变陕西红色文化的叙事的方式、角度、力度,塑造全新叙事效果,产生更优传播效果。利用VR 呈现的内容,跳脱出固有的线性叙事规律,观众可以选择任意角度和节点进入空间内,达到超现实的理想观看游览状态。2022 年11 月,延安举办了《我的延安——全国主题性美术作品展》将线下展馆场景、革命文物实物影像、红色文化作品等元素融为一体,以VR 云展览的方式,给予观众全方位、多视角的观赏体验。展览收取一定费用的门票,作为入场凭证,获得了广泛关注和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VR 数字红色文化产品的生产和售卖,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红色文化的学习路径和传播路径,同时也进一步助推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陕西省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收益,助推经济的蓬勃发展。

3. VR+背景下陕西红色文化的传播策略

3.1 打造全媒体创作团队,产出优秀VR 红色文化作品

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是一项重大时代使命。要提高陕西红色文化传播的广度、力度与深度,就必须从其内容产品、幕后制作、传播队伍入手,对生产和传播队伍进行培训,打造能够适应时代发展步伐的全媒体记者队伍,产出更多更加优质的陕西红色文化VR 作品。

为了达成以上目标,首先从基础设施和人才引进着手,组建更为专业化、丰富化的专业人才队伍,并在后续对其进行有计划、职业化、多样化的定期培训。大力鼓励以VR 作为主要培训业务的培训机构快速发展壮大,逐步形成一组“规模较大、影响较强、定位明晰”的VR 技术行业培训矩阵。根据国家顶层设计和相关政策扶持,制定相关陕西红色文化生产和传播策略。

3.2 整合陕西省红色资源,开发红色文化基因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革命博物馆、纪念馆、党史馆、烈士陵园等是党和国家红色基因库。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目前,各地积极开展红色基因库建设试点工作,在2021 年中宣部文改办就确立了10 家红色基因库的试点单位,包括河北西柏坡纪念馆、江西井冈山革命博物馆、河南焦裕禄纪念馆等。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红色基因库既有线上体验,又有线下展播,信息技术含量丰富,沉浸式体验感强等特点。开发利用红色文化基因库,有效整合陕西省内红色文化资源,让红色文化资源动起来活起来。搭建好的红色基因库和VR 技术相结合会产生一系列融合传播效应,首先是多元语境的融合,红色基因库最基本的特点是让文物“活”起来,利用VR 技术融合实体文物,采用全息影像对文物场景进行呈现,使得所展出的文物更加立体和鲜活。“VR+红色基因库”的融合传播以技术手段作为辅助进行叙事,动态展示时间长河中红色文化的变迁,通过聚合性、全景式的呈现,让受众在多元化的视听语言中接受和理解信息,并做到全程参与整个叙述过程。

3.3 延长红色文化产业链,打造陕西红色文化品牌IP

文化产业(Culture Industry)是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在《启蒙辩证法》一书中率先使用的概念。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和经济形态,影响着人民对其本质把握。陕西作为文化大省,具有十分丰富的红色资源,结合VR 等数字化新兴技术打造数字化红色文化产业链条,塑造陕西红色文化品牌IP 势在必行。“VR+红色文化”是新时代数字化经济和文化的产物之一,是符合时代要求的重要创新。在“VR+”背景下,利用VR 等数字技术,可以推动红色文化产品生产设备的更新迭代[16],以及相关产品的生产,例如红色文化VR博物馆、红色文物VR 展览馆、红色文化数字文创等。通过内容产出和传播,在多样性中寻找共同点,搭建好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播矩阵,塑造独属于陕西的红色文化品牌IP,有效推动陕西省内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为陕西省经济效益提升贡献力量。[17]

结语

通过研究与分析发现,利用VR 技术进行陕西红色文化传播是十分必要的,“VR+红色文化”为陕西红色文化传播和传承带来了极大的益处。能够有效解决当前陕西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存在的传播力度不强、传播内容不深和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18-19]由于本次研究除了传播学之外,还涉及社会学、历史学等多个学科,在研究中难免存在一些局限;此外陕西红色文化所包含的内容丰富,本次研究在策略的提出上仍未穷尽,未来将不断完善自身知识体系和研究能力,为陕西省红色文化传播研究多多献力。

猜你喜欢

陕西省陕西红色
陕西省自强中等专业学校简介
红色是什么
陕西自贸区这四年
Shajiabang:picturesque water town in heaven
省委定调陕西“十四五”
红色在哪里?
陕西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实践与思考
聚焦两会
追忆红色浪漫
砥砺奋进的五年
——喜迎十九大 追赶超越在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