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影响与应用研究

2023-02-06张锡强

中国传媒科技 2023年12期
关键词:工作者领域人工智能

张锡强

(安徽广播电视台 ,安徽 合肥 230071)

近些年来,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人工智能技术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代表技术之一,在社会各行各业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应用效果日益突出。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从多方面影响和改变了传统的行业生态,其中既包括正面影响,也包含负面影响。鉴于此,新闻传播领域从业者必须科学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发挥其优势,扩大其正面影响,并减少乃至消除其带来的不利影响,从而更好地推动自身乃至行业整体发展。

1.人工智能概述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简称AI,是一种由人制造出来的系统,能够理解、学习、适应和实施一系列复杂的任务,这些任务在过去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人工智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弱人工智能和强人工智能。[1]弱人工智能是专门针对特定任务(例如语音识别或图像识别)设计的人工智能。这些系统只能在特定的、有限的范围内“学习”。而强人工智能则是指具有广泛应用能力的人工智能,它可以理解、学习、适应和实施任何知识性任务。[2]人工智能的发展已经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但不限于:自动驾驶汽车,智能音箱,个性化推荐系统等。然而,人工智能的应用也带来了一些挑战,如数据隐私、工作岗位的替代、道德伦理问题等。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已经逐渐扩展到行业的方方面面,包括新闻写作机器人、个性化算法推荐以及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介导现实(Mediated Reality,MR)新闻播送等,涵盖了新闻采集、生产、分发乃至消费。就目前而言,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将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行业生态,也已经成为新闻传播领域未来发展的一个必然趋势和重要方向。

2.新闻传播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影响

2.1 正面积极影响

2.1.1 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推动媒体智能化

新闻传播领域中,应用人工智能技术提高新闻生产效率,推动媒体智能化的具体表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自动检索新闻素材与自动写作。传统新闻领域中新闻的生产需要依靠记者主动寻找或是接受大众投稿的方式确定社会热点并进行深入走访探查,以记者写作的方式完成新闻信息的生成。[3]这一生产流程全程以人工为主,生产效率低下。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凭借其强大的信息检索能力,自动帮助新闻记者选择当前社会热点信息与最具报道价值的新闻素材,极大地扩大了新闻记者的选题范围。同时,人工智能可以利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进行自动写作。例如,一些新闻机构已经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撰写财经、体育新闻。这类新闻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和大量的数据,非常适合用机器来撰写。这种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新闻生产的效率。第二是数据新闻生成。在财经、体育、科技等类型新闻素材中,往往包含着大量数据。新闻工作者在传统工作模式中需要人工对数据进行统计、分类、整合、校对,新闻生产效率较低。而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对大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挖掘,生成数据新闻。这种新闻形式可以提供更深入、更准确的信息,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复杂的问题,显著提高财经、体育、科技类新闻的生产速度。第三,智能编辑。人工智能可以根据新闻内容和用户的阅读习惯,自动进行新闻编辑和排版,提供更好的阅读体验。例如,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推动算法生成内容和用户生成内容等方式发展,催生出更多具有创造性的新闻作品。[4]第四,实时新闻。人工智能可以快速地收集和处理实时信息,生成实时新闻。

2.1.2 加快新闻传播速度,革新新闻发布方式

从新闻的传播与发布角度进行分析,人工智能技术借助于其算法数据,能够准确地根据新闻的类型、特点、用户人群等信息对新闻进行推送与分发,极大地提升了新闻资源的配置效率,加快新闻传播速度,革新新闻发布方式。第一,人工智能可以实现新闻自动化推送。人工智能可以通过用户行为分析和预测学习算法,理解用户的阅读习惯和偏好,自动推送用户可能感兴趣的新闻,这种方式显著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和效率。[5]第二,人工智能可以同时进行新闻多平台发布。人工智能可以自动识别新闻内容,并将其格式化为适合各种发布平台的形式,使新闻能够快速并广泛地在各种平台上传播。第三,人工智能可以通过实时监控社交媒体上的热门话题和趋势,将相关新闻推送给可能对这些话题感兴趣的用户,提高新闻的传播速度。同时,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借助“角色模型”成为虚拟主播,不间断地播报新闻,不仅能够持续进行新闻数据,成本低廉,也能够有效避免出现播报口误问题。[6]人工智能虚拟主播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其“角色模型”是通过角色设计、立绘动画、3D 建模等方式形成的,设计人员可以随时更改人工智能虚拟主播的外观、性格、服装、播报方式等方面参数,从而调整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发布新闻的方式。

2.1.3 增强新闻交互性,增强用户体验感与黏性

在新闻传播领域中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新闻个性化推动和虚拟主播新闻播报,不仅能够加快新闻传播速度,革新新闻发布方式,也能够增强新闻的交互性,增强用户的体验感与用户黏性。首先,新闻用户的浏览历史反映出其对新闻内容的偏好,人工智能能够学习用户的浏览记录并根据记录提供个性化新闻推荐,确保用户能够获得自身最感兴趣的新闻主题内容,提高用户体验。[7]人工智能虚拟主播则能够与新闻用户交互,回答用户问题。

2.2 负面消极影响

2.2.1 压缩新闻工作者就业空间

人工智能自动化写作功能使得其能够胜任财经、体育、科技类新闻报道的写作,这就使得这些领域的新闻工作者面临了巨大的工作和就业压力。一方面,人工智能的自动写作、自动策划和自动推送内容,极大地减少了人工编辑写作与策划的工作量,并具有效率高、成本低等优势。另一方面,人工智能技术可以通过图像识别、文本分析、数据校对、语音翻译与转录等功能,从各个环节上减少新闻工作者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进而降低了新闻生产对编辑人员的需求。虽然人工智能当前难以做到像人类一样理解并处理涉及道德、伦理、文化和社会价值观等复杂问题,无法完全取代新闻工作者。但人工智能技术以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为基础,能够以远超人类的效率进行持续学习、优化和技术功能迭代,其对复杂、模糊、主观的内容及问题的处理能力能够不断提升,势必会压缩新闻工作者的就业空间。

2.2.2 “智能编造”破坏新闻真实性

人工智能从实质上属于算法程序,其不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将人工智能应用于新闻生产中,算法程序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同因素影响,导致其所生产的新闻带有一定的不真实成分。在人工智能自动化编写新闻内容时,其会根据数据、算法的个性化推荐等方面对新闻内容进行创作,这一“智能编造”方式会破坏新闻内容的真实性。真实性是新闻内容的最基础特点,保障新闻真实性也是新闻生产中最根本的原则和要求之一。当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创作中出现“智能编造”破坏新闻真实性的情况,就会带来新闻伦理失范的问题,不仅会严重影响到用户的新闻阅读和观看体验,导致相关新闻舆论走向错误方向,还会严重打击到新闻传播领域的公信力,导致新闻传播领域行业整体受到严重的冲击。

2.2.3 算法推送导致受众陷入信息茧房

人工智能可以根据用户的个人阅读浏览和观看喜好为用户推送和推荐专属的“个人新闻”,这一方式虽然加快了新闻传播速度,提升了用户阅读新闻的兴趣,并显著提高了用户阅读新闻的体验。当人工智能利用算法长期向用户推送“个人新闻”时,会导致用户逐渐沉浸在信息茧房中。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氛围而言,这种趋势可能导致传播视野的收窄,甚至有可能引发网络团体的分化和社会凝聚力的削弱。不可否认的是,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应用有效地减少了人们主动搜索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满足了用户个性化的新闻阅读、观看需求。但人工智能算法推送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收窄用户接收信息的范围、削减用户自由接收和阅读信息的权利。从用户个人角度而言,信息茧房会逐渐导致其思想与知识封闭,判断力弱化,难以通过外界信息不断更新自身思想与认识,最终无法跟随社会的发展进步趋势与潮流,导致自身难以发展进步。从新闻传播领域乃至社会角度而言,信息茧房的形成,会持续性削弱新闻传播的价值和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干扰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严重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社会形成偏激、负面、消极的舆论环境。[8]

2.2.4 隐私与产权不明,难以保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无论是新闻传播领域中的专业媒体还是自媒体,在运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新闻的生产,都面临着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自然人对所创作和生产的新闻作品享有著作权,受到国家法律保护。但人工智能所创作和生产的新闻作品是否符合当前我国法律规定的内容,仍然存在一定争议。因此,人工智能所创作和生产的新闻作品的知识产权尚不明确,这是一个当前学界与业界仍在争论的焦点问题。

此外,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的创作和生产,还容易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一方面,人工智能是基于模型、算法、大数据等众多技术创作和生产的新闻作品,其创作生产的基本流程为“输入—计算—处理—输出”,所创作生产的新闻作品与原始素材有着密切的联系,新闻内容是基于他人现有的知识或各方面信息构建而成。在此情况下,人工智能所创作和生产的新闻作品很容易侵犯他人的知识产权。另一方面,人工智能需要不断吸收大量数据与信息,其中涉及用户的个人隐私。关于人工智能侵犯个人隐私的情况,使公民的个人隐私权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3.新闻传播领域人工智能技术的科学应用方法

3.1 明确编辑主体地位,辅助应用人工智能完成新闻生产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发展,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认为人工智能将取代人类,完成社会生产的各项工作,社会失业率将会不断提升。作为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较早且应用程度较深的新闻传播领域,许多新闻工作者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失业风险。然而,新闻工作者有着众多人工智能技术难以取代的优势。新闻内容不仅强调其真实性、及时性,也强调其蕴含的舆论导向价值与社会人文关怀。人工智能在创作新闻内容、生产新闻作品时无法蕴含人文关怀,不具有独创性、同理心与批判性,难以对人物、事件进行深入报道,新闻作品浅显,缺乏真正的社会价值。面对人工智能带来的挑战,新闻工作者仍可以采取正确方式,取长补短,在吸收人工智能优势的同时发挥自身长处,保障工作稳定性。

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人工智能技术方面的学习,重视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和价值,实现人工智能技术“为我所用”。具体而言,新闻工作者应通过书籍、网络等方式,学习人工智能技术的相关理论知识,了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的基本原理,根据自身的实际工作需求设计、指挥和控制人工智能辅助完成新闻的创作和生产工作,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有关资料库及专业人士获取新闻素材。[9]在辅助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完成新闻创作与生产时,编辑必须正确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在选题时,编辑必须对新闻事件报道价值作出判断和决策,选择最佳的报道方式、角度和手法。在内容创作时,编辑必须对人工智能所创作的内容进行全面检查,避免其中出现敏感话题、表达以及不适宜内容。

其次,新闻工作者需要充分发挥深度报道的能力。具体而言,编辑需以单一新闻事件为切入口,对事件背后的现象、发生的原因等进行深入剖析,并将其作为新闻内容的主体。在此基础上,编辑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自身所创作的新闻内容进行丰富,从结构、遣词造句等方面进行优化,从而发挥出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

3.2 优化人工智能新闻产品分发传播机制,打破信息茧房限制

人工智能传播技术在提高信息获取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信息茧房现象,这是其负面效应的体现。为了打破这种信息封闭的状态,新闻工作者需要保证受众有机会接触到不同领域。只有在这样的信息流通环境下,人们才能形成更为开阔和包容的价值观。

首先,新闻工作者需要扩大人工智能个性化推荐算法的数据记录和分析范围。新闻的个性化推送主要是根据用户在搜索信息时输入的关键词及其所点击的信息来进行的。因此,新闻工作者可扩大人工智能算法数据记录与分析范围,使其不仅仅局限于用户的搜索行为,还要考虑到用户的整体行为习惯和社会信息环境的变化。[10]同时,新闻工作者可通过人工智能的个性化新闻推送,及时反馈用户的数据记录,引导用户反思和调整自己的信息使用习惯和偏好,在潜移默化中帮助用户开阔新闻阅读和观察世界的视野和思维。[11]同时,新闻工作者需要通过提高算法透明度的方式,维护用户的知情权。新闻机构以及新闻工作者有责任向公众披露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流程,并接受公众的监督和建议。

其次,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需要加强关于人工智能的科普宣传教育,通过新闻作品的形式向民众宣传人工智能所具有的独特优势、作用以及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一方面,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需要在新闻作品中适当介绍人工智能技术,帮助公众去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方式,让其知道人工智能并不是万能的,它也有局限性。公众可在阅读新闻内容时更加主动地选择不同主题、类型与内容的新闻作品,帮助用户主动打破信息茧房,使用户看到更加多样的新闻讯息,并通过多种方式加深用户与新闻工作者之间的交流。[12]

3.3 健全法律法规,合法合理应用人工智能

隐私泄露与权益保障是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广泛应用所带来的不可避免的伴生性问题。对于此类问题,必须从法律根源上进行针对性处理和解决。

首先,国家需要强化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关于保护公众个人隐私的法律框架,明确人工智能在新闻传播领域中可访问和使用的数据的具体领域、范围和限制,并严格处理侵犯公众个人隐私权的行为。新闻监管机构也需要充分发挥其职能,为人工智能的发展设定明确的方向和原则,并规定其应用的场景和规则,并要求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对人工智能创作的新闻产品进行全面和深入核实,防止出现假新闻情况。

其次,新闻机构与新闻工作者需要增强自身法律意识,在应用人工智能创作新闻产品时,兼顾科技成果的两面性,强化检查。一方面,新闻工作者需要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新闻内容进行人工审核,最大限度避免出现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情况。同时,在对新闻内容进行审核时,也应将审核流程、审核标准等反馈至所应用的人工智能研发单位,将审核工作执行编写为算法,实现审核的自动化、智能化,降低人工审核的工作量并提高审核效率。另一方面,新闻工作者在应用人工智能辅助自身完成新闻的编写、分发、传播等工作时,需坚守真实性与客观性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强化宣传党和政府的政策方针,并在新闻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日益进步,在新闻传播界的应用也日益增多。尽管人工智能的应用推动了新闻传播领域的发展,但也有许多潜在的问题需要警惕。对新闻机构以及新闻工作者而言,应当正确看待并利用人工智能,而不是成为技术的仆人,更不能让技术误导行业朝向错误方向发展。本文对新闻传播领域中人工智能的影响进行分析,并阐述了其科学的应用方法,希望能够推动新闻传播领域实现良好发展。

猜你喜欢

工作者领域人工智能
关爱工作者之歌
致敬科技工作者
我们
——致敬殡葬工作者
领域·对峙
普法工作者的“生意经”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
新常态下推动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