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路径研究
2023-02-06卢亚萍
卢亚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士官学校,安徽 蚌埠 233012)
0 引言
2019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简称“职教20 条”),提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建立100 个“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每年至少1个月在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训,落实教师5 年一周期的全员轮训制度。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已进入一个新起点,高职院校需要结合“职教20 条”的要求,统筹布局,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教师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高职院校要紧跟高职教育发展,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理论知识扎实、业务水平过硬、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专业教师队伍。教师培训作为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促进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当前高职教师培训存在问题
根据查阅资料和调研统计,当前的高职教师培训存在问题如下。一是组织机构不明确,培训模式有欠缺。目前各高职院校负责教师培训培养工作的机构中鲜少设立教师培训专项科室,一般都是由人事部门或继续教育部门代为处理,造成教师培训的培训设计不够完善,培训效果转化不够理想,对教师的职业发展的助益不大。二是缺乏按需设置的培训规划,培训层次不分明。目前高职院校教师培训形式主要有:提升学历学位的在职进修、专项教育理论培训、提升实践技能的企业挂职锻炼等[1]。学校对于教师的培训需求调研不够深入,针对性不明显,存在不同职级的教师一起培训,培训层次不够分明。三是资源整合共享弱,培训资源共享渠道不畅通。培训机构各自为政,缺乏有效沟通,培训资源共享不足。当前管理教师培训的部门可能同时负责的工作较多,精力有限,这就导致在培训资源整合、培训任务规划方面可能有疏漏,进而产生工作重复的问题,造成资源浪费。四是效果评价不及时,培训机制有漏洞。高职教师参加各类教育教学培训越来越多,但存在培训完成后,教师的培训效果转化不理想,相关部门对于培训效果搜集整理研究不够,对于教师的培训效果转化追踪不够,培训的实效性衡量不明确的问题,说明现有的培训机制还存在漏洞。为充分发挥教师培训的功能,切实提高培训的实效,本文深度探究高职院校教师“三通三合”培训路径,以期有效地改善当前培训存在问题。
2 高职教师“三通三合”培训路径架构
“双高计划” 建设背景下要求教师在精神上、知识上、技能上、品格上,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业人才做好示范。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需要创新高职教师培训路径。本研究以提升培训质量为核心,集内容、方式、主体、评价为一体,探索实施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三通三合”教师培训路径。“三通”即针对素质要求,培训内容做到“理、践、能、技、管”横向汇通;针对职业规划,培训层次做到“职前、初级、中级、高级”纵向贯通;针对工学需求,培训方式做到“线上、线下、集中学训、个人订制”多向融通。“三合”即根据高职教育特点和教师的能力需求,构建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三方联合的培训主体,创设“教育学理论、专业基础、单项技能、综合技能、实践运用”育训结合的培训方式,畅通“国家、企业、学校”资源整合的培训渠道。
2.1 完善高职教师“三通”培训模式
2.1.1 丰富横向汇通的培训内容
聚焦“双高计划”建设,结合职业教育特点和教学实践经验,提炼出教师必备的素质,按照 “理”“践”“能”“技”“管” 五大任务,丰富培训内容和资源,满足其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1)“理”,是与时俱进的职业教育教学理论。随着职业教育改革,高职院校教师要掌握师范类教育教学课程、专业课的理论与技能[2]。因此教师发展培训时要结合培训机构的高等教育理论培训、专业特色培训及校本培训等形式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同时借鉴各相关学科基础知识,打通传统学科分类的壁垒,融通各学科知识,储备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案例,夯实“横向汇通”培训内容的基础。
(2)“践”,是深入一线的企业实践经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新职业、新设备、新技术不断涌现,高职院校要设置与时俱进的专业,也要培养出具有职业迁移能力的人才。这就要求教师要与市场、企业密切联系,掌握生产第一线的技术变化,具备“一专多能”的素养。教师要了解企业的发展实际,掌握企业的最新动态,就要通过挂职积累经验,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管理方法等。
(3)“能”,是与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相匹配的教研科研能力。教研能力是高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善于发现教学热点问题,并加以分析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3]。科研能力是高职教师能运用自身知识与技术积累,对该行业岗位中的设备、工艺进行改造,能协助企业开展新产品开发、提供技术咨询等,并能将此过程经验提炼进行学术研究,撰写理论研究成果将其推广应用的能力。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构筑科研团体与平台,定期组织学术报告、专题研讨、科研培训,建立团队“传帮带”和导师制度,使不同科研能力水平的教师优势互补,有效提升教师团队整体的科研水平。
(4)“技”,是紧贴职业发展的技能水平和实践经验。高职教师要熟悉本专业工作流程、技术规范,具备技术操作能力。教师要参加校企深度合作项目,进行生产和社会实践,接触实际,科研攻关,继续学习新技能、新知识,积累经验。教师可以向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技术咨询或者联合开展课题研究、技术攻关,双方互惠互利,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自身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通过参与到企业第一线的工作,可将企业工作场景、工作需求迁移到教学课堂,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5)“管”,是教学管理、课程规划、专业建设的能力。培养高职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可以让教师从负责一个班级教学任务开始,教师通过逐步完成任务积累经验,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参加相关的校本培训提升教学管理能力。而专业建设、课程规划等方面的管理能力培养,应依据教师自身情况由教研室、部系、学校等做出培训规划。除了需要接受相关理论培训,重点是让教师参与相应项目建设,通过项目锻炼提升管理能力。
2.1.2 打造纵向贯通的培训层次
高职教师培训要在 “理”“践”“能”“技”“管”每个任务划分初级、中级、高级三个层级,并设置相应标准,打造纵向贯通的学习层次。如新入职教师要参加岗前培训,还要完成专业技能、教学设计方面的岗位特色培训。中级教师侧重于相关政策、新教育理论、成果研究等方面的培训。高级教师要加强在新技术科研攻关、企业服务、教学成果、科研论文等方面培训锻炼[4]。充分考虑教师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岗位要求及认知规律,以教师最关心的教学能力提升、教育教学改革、科研论文、新技术攻关等内容为主线,开发出多层次、多领域富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让每名教师都能匹配到适合的培训内容。
2.1.3 提供多元融通的培训方法
高职教育有行业、岗位和技能特征,因此教师培训就要改变单一的传统培训方法,转变以指定性培训学习为主的单一型学习方式,提供灵活多变的学习制度设计和组织安排,建立多元、开放、个性的培训方法。开发多元融通的培训方法,将企业挂职、线上+ 线下、集中+ 分散、总体+ 个性多种灵活的培训方法结合。该方法实施的前提是丰富培训内容资源,可以建立专题网站和移动手机端APP,采用“需求、菜单、选择”的模式,让参训教师定制培训方法、内容、层次。
2.2 打造高职教师“三合”培训机制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培育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一个长效发展的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学校要把培育职教名师队伍视为院校的长期工程、系统工程和党委工程,建立教师培训的“三合”长效机制,搭平台、给政策,用制度规定保障教师能力持续发展。建立“三方联合”的培训主体、坚持“育训结合”的培训方式、提供“资源整合”的培训基础,逐步完善教师“三合”培训机制,让教师的职业发展更精准、有组织、有规划、有保障。
2.2.1 建立三方联合的培训主管部门
为确保培训质量,学校要联合外部力量,采取多种形式、多种类型的常态协作机制。学校要主动作为,牵头搭建“高职院校、企业、政府主管部门”三方联动的培训主管部门,实现教师培训的规范管理。该部门主要职责是牵头明确“三方”职责、关系,做好培训规划和服务,发挥监督和指导作用。高职院校培训前开展调研,确立培训目标,审阅培训内容,聘请高水平、具备实操能力的教师团队,组建培训教学团队并做好协调沟通;企业负责提供实践资源、安排实践导师和岗位;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负责统筹规划、监管、审查、调配公共资源。“三方”形成合力,确保“三方”培训主体在教师培训中的作用和价值,确保培训效果,充分发挥培训对教师能力素养提升的作用。
2.2.2 坚持育训结合的培训方式
育训结合是将培训周期扩大,教师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将学过的最新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边学边训,这样做可以将教师刚学习的企业经验经过提炼及时用于课堂中,提高教学质量。培训内容以各专业岗位任务为载体,以育训结合为基本培训方式,以“基础理论—单项技能—任务分析—综合实践”交叉递进为主线,设计每个专业岗位任务,按照理实结合的培训方式,运用虚拟仿真技术和网络教育技术拓展教学时间与空间,实现真实工作过程和虚拟仿真体验融合、现场教学与远程直播互动。
2.2.3 提供资源整合的培训平台
在“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以推动高职教育发展的宏观目标中,采用资源整合的方式丰富教师培训资源,需要整合各高职院校各具特色的优质丰富教育资源。各高职院校都积累了具有学校特点和学科特色的教育资源,如职业教育发展相关的设备、场地、人力资源、公共资源等。在网络信息时代下,由政府牵头搭建一个公共资源交互使用平台,通过合作交流,能让优质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提高资源利用率,突出集群效应和优势,实现公共教育资源共享。同时也打开了各高职院校教师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强化各高校同类型教师之间的研讨交流,也为教师培训奠定坚实的培训基础,可以进一步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综合素养。
3 高职教师“三通三合”培训路径实施策略
3.1 健全教师专业发展规划路径
顶层设计系统化。高职院校要在教师培训中从方案设计到效果追踪进行全方位、系统化地设计规划。用系统论方法,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特质,以“工匠型”名师为培养目标从顶层完成方案设计,形成促进教师能力不断提升和发展的长效机制,为教师构建“合格教师—教学骨干—学科专业负责人—工匠名师”的职业发展规划路径。
3.2 优化高职教师培训模式
过程实践最优化。高职院校为教师职业发展提供从初级培训到名师指引的专业化路径指导。探索企业需求和创新科研相结合的师资培训内容,以实践任务倒逼教师能力提升,形成“技能培训、岗位训练、实践演练”于一体的实践技能培养方式,“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技术研发”于一体的教科研能力培养方式。发挥高校教师名师团队对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引领作用,基于“师带徒”结对子形式实现对教师实践能力的全方位培养。
3.3 完善教师能力提升保障机制
能力培养全程化。为高职教师从生手蜕变成“工匠”名师所需能力的培训提供保障。强提升教师专业化发展能力的培训保障机制,明确教师在理论和实践教学、科研创新等方面能力培养要求,有效发挥政策激励的作用,引导教师从 “站在讲台”到“站好讲台”,从教学生手蜕变成“工匠”名师。围绕教师能力培养目标,通过教师企业挂职锻炼,在生产一线中锤炼提升教师的实践综合能力。搭建企业、高校共育人才、共建项目和共享成果,创新教师培养模式,促进高职院校教师提高能力层次、拓宽育人视野。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落实“双高计划”建设,更好地发展高职教育,要准确把握职业教育特点和建设目标,建立高质量教学团队,从而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探究“三通三合”培训路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设高质量教师队伍。该培训路径将实现三个方面价值。一是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协同创新适应产业需求。二是帮助转化教师团队优质建设成果,示范引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三是增强高职院校综合竞争力,服务保障“双高计划”建设项目落地,推动高职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