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民融合下抗洪抢险医疗队灾害救治特点及对策研究

2023-02-06吴子幸章福彬

安徽医专学报 2023年3期
关键词:卫勤医疗队医疗保障

吴子幸 江 伟 胡 欣 王 颉 章福彬

近几年来,全球范围内重大自然灾害如飓风、海啸、洪涝灾害等频发,我国因自然地理环境的特殊性,黄河,长江等流域的洪水泛滥,严重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及国家的经济发展。安徽省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山地、丘陵及平原兼备,且水面分布广泛,为洪涝灾害的频发地[1]。由于洪涝灾害具有突发性,它要求各级抗洪抢险部队要具备快速反应和军民融合作战能力,因此,建立起相应应急预案和人员物资的配备标准是十分必要的,这对于洪涝灾害发生时迅速且及时地开展保障工作十分重要,同时也可避免出现无序的慌乱现象。但目前军民融合和部队联勤保障形势下抗洪抢险人员医疗保障模式的相关研究缺乏。

军民融合是军队与地方多层级、多部门通力合作,以保障卫勤部队能够高效完成各种突发事件救援任务,减少人员伤亡,降低财产损失[2]。目前抗洪抢险主力人员为部队官兵,医疗保障也大部分由部队医护人员承担,但抗洪救灾形势复杂,和当地医疗机构加强联系,走军民融合的道路,及时给予相应帮助,是医疗救援及时、有效的重要保证。在安徽省历年来多次重大洪涝灾害面前,我院派出的医疗后勤保障部队参与抗洪抢险工作,出色完成了灾害救援任务,在及时救援受灾群众、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保存部队战斗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多次的抗洪斗争为我们积累了宝贵的经验,现就军民融合下抗洪抢险医疗队灾害救治特点及对策进行分析、总结与探讨。

1 抗洪抢险医疗队灾害救治特点及存在问题

1.1 环境恶劣,救治难度高 抗洪抢险多发生于夏季,且受灾区域主要集中于堤坝上,由于任务区域的堤段渗漏多、危险地段多,大量部队官兵在堤坝全方位坚守,每天长时间作业,体力消耗量增加。同时堤坝上基本没有可供官兵们避暑乘凉的遮挡物,中暑成为抗洪救灾部队面临的第一关考验。此外,由于抗洪救灾区域的正常环境受到破灭,卫生条件恶劣,劳动强度高,身体抵抗力减退等原因,极易发生传染病的流行[3]。

1.2 地域多变,救援变数大 哪里有险情,部队就要奔赴哪里抗洪救灾,救灾官兵需要根据需求转战至不同的灾区,所以抗洪救灾任务在时间、地点及规律上具有多变性,存在不确定以及不可控的特点,同时医疗保障队伍所需携带的保障器材、药品及人员等,均需随着救灾地区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给医疗队的救援工作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困难。

1.3 疾病多样,伤情较复杂 应急救援现场伤情有其自身特点,包括伤情种类多,伤情复杂多样,具体包括蚊虫叮咬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上呼吸道感染、腹泻、中暑、热射病、外伤、消化系统疾病、心理应激等多种类型,部分官兵需要在水中作业,血吸虫病也必须引起足够重视[4-5]。救治场地基本没有辅助诊断设备可以选择,主要依靠医疗队员的临床经验完成诊治。由于受灾地区伤病员的病情变化迅速,医务人员要求具备一定的治疗经验,及时判断受伤部位、受伤类型等,进行全面诊断,及时将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并进一步准确地制定救治方案,施行现场救护,这给医疗救援工作带来相当难度。

1.4 军地协作,协同指挥难 洪水险情发生后,灾害往往涉及多个区域,波及面广、受灾范围大,同时卫勤保障任务的分配、药材补充、卫生防疫等都需要统一协调组织,极易出现保障力量分配不均,有的地方过度集中,有的地方则力量薄弱,抗洪抢险工作必须军地通力协作,需结合当地险情,共同研究及制订抗洪抢险计划和方案,联合指挥。在参与救治单位较多的情况下,既要保证伤病员及时合理救治,又要保证卫生资源的合理利用。同时,救治现场的伤员不可能始终由一个医疗单位或一组医务人员完成救治过程,大多需要向后方医疗单位转送伤病员,这就更需强调军地协作的重要性,将受伤官兵和群众分级诊疗及后送转诊紧密结合起来。

1.5 时间紧急,机动难度大 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突然且来势凶猛,部队卫勤保障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医疗队在接受上级指令后,必须迅速抽足骨干卫勤力量,有条不紊地展开工作,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人员车辆抽组、装备物资准备和计划方案修订,还需根据灾情具体情况,及时进行物资补充。然而医疗队实际携带物资一般较多,且超重量、超宽度、超标准的物资在运输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困难。

1.6 救援紧张,心理问题重 抗洪抢险初期因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军民精神压力都大,部分人群会出现失眠、头痛、血压高等情况,这与抗洪抢险初期灾害发生突然,人员无充分心理准备,出现茫然无助、焦躁不安的心理状态显著相关。后期受灾民众已得到妥善安置,救灾部队处在休整状态,但心理问题一时难以平复,如不给予及时干预与处理,将严重影响救灾官兵身体状况及救灾工作的开展。

2 提高抗洪救灾灾害救治水平的对策

2.1 制订保障预案,做好物资储备 抗洪抢险医疗保障任务突发性强,临时准备必定会出现仓促忙乱现象,物资也难以及时到位。灾害发生时,物资消耗量大且需求种类多,及时补充物资及提前进行必要的储备十分必要。应预先与供货单位建立联系,以保证部队需要时的及时供应。由于洪灾期间很多道路、桥梁被水淹没,必要时应先实地考察,确定最佳路线,对于车辆及时检修,在需要时能把物资及时送到抗洪一线[6]。同时,根据以往救灾经验,抗洪抢险的物资准备有别于一般战救药材,制订出一套抗洪抢险的药材标准,以确保能够快速有效地进行救灾后勤保障任务是高质量完成救灾任务的重要举措。同时各级卫生部门应根据此次任务的需要,制订出不同条件下的抗洪抢险保障预案,以确保能够快速有序地进行救灾后勤保障任务。

2.2 扎实战备训练,需要常抓不懈 救灾任务突发性强、救治强度大,且具有人员高度集中,环境条件艰苦,救治时间较长等特点,要求卫勤分队具备快速机动能力,这就离不开日常针对性地培训和演练[7]。要加强全员体能素质训练,同时突出医疗救护训练和自我保障训练,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①加大徒步拉练、战斗体能训练。②加强内科、外科、妇科、皮肤科以及传染科的理论学习,强化包扎、固定、止血及搬运等现场急救技术的训练,需重点培训淹溺伤病员的救治、抗休克治疗等方面培训[8]。③密切关注并研判汛情形势,制定多种情况下抗洪救灾卫勤方案、预案,并由医院相关专家编写训练指导手册,遇有任务才能拉则能出、出则能战、战则能胜。④将心理辅导培训作为救援队医护人员的基本培训内容之一,加强救灾后期阶段对伤病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和宣教的培训。

2.3 充分协调沟通,积极主动合作 ①加强与保障部队间的协同合作:受领任务后,医院及时派出人员至相关单位,与驻地部队前方指挥部建立联系,介绍医疗队情况,并掌握救灾前线的兵力部署情况,将医疗队伍纳入到抗洪部队卫勤保障系统,进行官兵的医疗巡诊、心理辅导等医疗保障工作。同时,医疗队的生活物资、药品耗材等补给问题则需要依托驻地部队给予解决[9]。②加强与驻地地方政府协同合作:医疗保障部队到达受灾地区后,应迅速与当地政府建立联系,实现信息共享,以便于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到受灾地区情况,为后续有针对性地进行灾害后的医疗救援工作提供保障[10]。与受灾地防疫部门合作,为灾后相关传染病的防治提供帮助;与当地气象部门合作,获取气象预报等数据,为保障部队更科学的部署兵力和运送物资提供参考;与当地医疗系统合作,为伤病员的救治提供场所和物资。同时,医疗保障部队的给养住宿及油料保障也需依靠当地政府帮助解决。

2.4 解决心理问题,保障救援工作 为确保救灾工作的顺利开展和灾区的稳定,医疗队需依据受灾群众和救灾部队人员发病特点,有针对地制定治疗方案,并有计划地开展巡诊、心理辅导及健康宣教等形式多样的卫勤保障工作,以保证医学救援任务的高效完成[11]。在救灾后期,也需关注卫勤保障部队人员的身心状态。我院领导与一线时刻保持联系,随时了解情况、掌握动态、协调工作,并深入卫勤骨干家中慰问,为参战官兵排忧解难。对一线卫勤官兵心理上给予极大鼓舞。

3 成 效

目前,各种类型自然灾害及突发事件的医疗救援保障工作已经成为军队医院的一项重要任务,如何运用现有的服务系统,借鉴国内外优秀救灾经验,建立军民融合下有效的医疗救援流程,从多个方面寻求最佳方案,成为现阶段卫勤救援保障工作的重点[12]。我院医疗后勤保障部队曾多次参与洪涝灾害的救援,我院挑选了多批政治素质好、业务技术精的科主任、医师、护理人员、保障人员组成各批次医疗队,每批医疗队6~9人,主要由骨科、普外科、皮肤科、心内科、消化科、呼吸科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以上人员组成。针对抗洪的不同阶段,医院制订细致预案,及时准备针对性很强的药品和物资,采取医院本部组织药品,派专人护送到抗洪前线和在当地购买的方式,有力地保障了医疗队所需药品的供应。由于院领导重视、组织严密、预案科学,加之全体医疗队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较好地完成了多次抗洪抢险医疗保障任务。

综上所述,只有优化保障机制,从技术及战术层面上做到充分准备,依据不同情况有的放矢,军民融合,才能在处理各种自然灾害、意外事件时有条不紊、应付自如,为降低非战斗减员、高效完成救灾医疗任务提供可靠依据。

猜你喜欢

卫勤医疗队医疗保障
医疗保障
援非医疗队
军地医疗队驰援武汉
出征
——致敬赴援武汉的医疗队
烧伤伤员综合救治卫勤保障经验
中国(福建)第15批援博医疗队首诊记
千里移防,卫勤保障不中断
深化军队医疗保障改革新举措的探讨
从医疗保障向健康保障迈进
贵州:三重医疗保障网精准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