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招让你轻松理解古文虚词用法
2023-02-06霍东阳沈阳师范大学
⊙霍东阳(沈阳师范大学)
一、分辨——先分主次,再辨虚实
(一)分主次
分主次的核心是帮助我们降低任务难度、细化项目达标要求,这让我们更容易从内心说服自己,可以有充分的信心去面对自己一向不敢直面的难题。当一个大目标不容易实现时,我们就把它分割成若干小目标,并有序完成,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放下攻坚克难的心理负担,轻装上阵,更容易在每一次成功后巩固信心,为下一次的突破蕴蓄更多的积极能量。
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虚词有18个,分别是:“之、其、而、然、与、则、乃、以、于、焉、何、为、若、所、且、虽、乎、者”。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消耗了大量精力,却没有办法快速吃透,很容易让自己的学习信心遭到打击。因此,我们首先找出其中最常见、考试最容易出现的几个虚词重点击破,一方面可以集中精力把得分点快速掌握,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知识积累,举一反三,更简捷有效地辅助记忆其他虚词用法,达到触类旁通,形成完整知识网络的目的。
初中阶段常用文言虚词虽然有18个之多,但是,考试最常见的当数“之、而、其、以、于、为”这6个。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能把这6个最常用、最复杂、变化最多的虚词用法掌握了,就相当于掌握了古文阅读理解虚词这部分的半壁江山。因此,这6个最常见的虚词,一定是我们要率先拿下的古文阅读理解的前沿阵地。
与此同时,因为主次任务的区分,我们更容易在短时间内取得有效的学习成果,随着不断积累,知识日渐丰富,我们鉴赏古文的能力逐步提升,这也更方便借鉴成功经验,快速掌握后面的知识。举一反三、特例特记等方法,定会更加有效地帮助我们轻松掌握其他12个虚词。到那时,轻松阅读理解古文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因此,我们只需要先考虑这最主要的6个虚词的用法,就可以做到事半功倍。
(二)辨虚实
选定6个最常见的虚词后,我们会惊讶地发现,这几个虚词身份很不简单。不是所有的虚词都只有虚词用法,有些虚词还兼有实词的用法,这是尤其需要注意的。在虚词用法识别的过程中,如果混淆了一些常见虚词用作实词的场景,若不能精准辨析,就会让我们的学习积累雪上加霜。因此,在虚词、实词大类的区分上,一定要泾渭分明,才能保证后续的学习积累更加清晰准确。
“之、而、其、以、于、为”这6个虚词中,“之”“为”等词都有实词用法,针对这些虚词的实词用法,要做好分辨。比如,“之”的实词用法只有作动词,解释为“去、到”;“为”的动词用法大多是因为“为”原本就是一个多音字,在现代汉语中“为”读作二声时,大多时候也是实词的含义,而读作四声的时候,就具有虚词的意义。这些特殊案例要用特殊符号或者彩色记号笔进行专门标识,记忆的时候便可一目了然。
傍晚时他碰到了许多零乱的骨头,说明狼在这儿咬死过一头野兽。这些残骨在一个钟头以前还是一头小驯鹿,一面尖叫,一面飞奔,非常活跃。他端详着这些骨头,它们已经给啃得精光发亮,其中只有一部份还没有死去的细胞泛着粉红色。难道在天黑之前,他也可能变成这个样子吗?生命就是这样吗,呃?真是一种空虚的、转瞬即逝的东西。只有活着才感到痛苦。死并没有什么难过。死就等于睡觉。它意味着结束,休息。那么,为什么他不甘心死呢?
而古文中的虚词有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象声词等7种不同的类型。辨明词性的虚实以后,第二招就是为虚词“定性”。
二、定性——知用法、懂结构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进行虚词用法认定之前,我们首先要明白各种虚词的主要功能和作用。
除叹词、象声词外,虚词中的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和助词的用法变化很多,不过,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因此,只要我们明白各个类型的虚词用法特点,再结合具体的例句辅助理解,就能够轻松掌握。
(一)代词
古文中的代词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三种用法,主要指代上文中已经出现过或下文马上提起的人物或事物。说白了,代词就是其他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的一个替身。一般代词在句中放在动词前作主语,动词、介词后作宾语,或与其他名词代词相连接作定语的成分。
如《师说》中“余嘉其能行古道”中的“其”字,放在动词“嘉”之后,表示被嘉奖的对象,用作第三人称代词作宾语,解释为“他”,代指“李氏子蟠”;同时,“其”的位置刚好又位于“能”这个能愿动词之前,表示行动的主语,此时的“其”就构成了一个兼语词。
而在“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句中,“其”放在“贤”的前面,解释为“他的”,作了“贤”的定语。由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古文中的物主代词不分名词性和形容词性,需要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分析用法,根据具体的语境来解释含义。
代词虽然只是替身,却非常有个性,时时刻刻都想当主角。所以,用法上有两种比较特殊的情况。一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就是句子中的代词明明应该放在动词或介词后,可是,此时的代词如果刚好是疑问代词,就偏偏要放在动词和介词前。如疑问代词“安”“何”“奚”“谁”等,在句中作宾语,就会前置。我们常见的句子有“何罪之有?”“而今安在?”,等等。
另一种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也要前置。就是说,如果句子是个否定句,那么这时候代词就要放在动词和介词前。这点小任性,也让我们更容易在特殊句式中识别它们的身份。像“余、吾、自、之、是、尔”等代词,遇到“不、未、无、莫、勿、弗”等否定词,原本作为代词宾语、应该放在动词之后的宾语就会跑到动词前面去。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忌不自信”,原本想表达的意思是,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那么,按照句意,原文应写作“忌不信自”,然而,就是因为代词的特殊个性,使代词“自”在否定句中,大大方方写在了动词“信”的前面。
(二)副词
在古文中,副词包括语气副词、程度副词、时间副词等,用作状语来修饰动词、形容词或其他副词。因此,我们阅读的古文中但凡在谓语动词前解释为“多久、几次、如何做、什么程度、多大范围”类的词语,都可以初步确定是副词。
(三)介词
介词在所有虚词中是人缘最好的一个,它沟通能力非常强大,可以做很多语法结构的媒介与桥梁。古文中的介词一般用在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质的短语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组成介词结构,来表示处所、时间、状态、方式、原因、目的、比较对象,等等。《曹刿论战》中“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以”在这里就是表示动作行为所凭借条件的介词。
介词又因为脾气小、好说话,所以,一旦组成了介词结构,尤其是介宾短语,经常选择把重要位置让给谓语动词或形容词,所以,我们经常在古文中见到介宾短语作状语,状语后置的现象。如《曹刿论战》中“公与之乘,战于长勺”里的“于”,就是一个表示动作发生的处所的介词,解释为“在”,它和“长勺”这个地名构成了一个介宾短语。按照一般的表达习惯,我们应当说“于长勺战”。但是,因为古文中介宾短语后置,“于长勺”就放在了动词谓语“战”之后。这也为我们能够第一时间准确识别介词和介词结构提供了便利。
(四)连词
古文中的连词和我们现代汉语复句中的关联词很相似,不过功能更加强大。它们不仅可以连接分句,还可以通过连接词和短语,表示并列、转折、假设、承接、递进、修饰、因果、目的等多种关系。因此,这些词语在句中往往无法承担具体的成分。这一条件让我们很容易据此为句子中的虚词进行定性,或者排除某种词性可能。
比如古文中的“而”,在连词用法中比较灵活,往往可以表达多种连接关系,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专项内容,集中整理,会更加具有参考意义。
(五)助词
古文中的助词分为语气助词、时态助词和结构助词。因为是来帮忙的,所以,都在辅助对象后面出现,一般在句中、句末出现,就相当于标点符号;或者在关键谓语动词、形容词后,表示动作、变化的状态;有时也比较任性,在词、短语的前或后,表示句中一定的结构关系,比如定语修饰关系、倒装关系、取消句子独立性等。
将以上几种常见的虚词用法初步罗列一遍,我们就会轻松发现几个更有特色的词性用法的端倪:大多句子的核心成分是谓语动词或形容词。代词作主语,要在谓语之前;代词作宾语,要在谓语之后。副词直接修饰谓语,所以,放在谓语之前,而且离谓语最近。介词经常要衔接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和它一同构成介宾短语,所以,一般会放在名词或代词的前面。连词在两个词、短语、分句之间,所以,不对其中的某一个单一的词语进行修饰补充。助词主要还是助力中心语的语气、时间和结构,一般都在所修饰的中心语前后出现。以上关于虚词的用法和位置判断,能够帮助我们更加客观有效地区分虚词用法。
三、核准
前面两招把虚词的身份层层过滤,让我们可以拨开云雾,见到虚词用法的真身。第三招核准就能够让我们清晰地辨识出虚词在句中的具体用法了。下面我们以虚词“之”字为例,见证核准词性和用法的步骤。
“之”字兼有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虚词中,也有代词、助词的不同身份。首先,它的实词用法有“去、到”的含义,平时记录时,“之”字要加着重符号,明白标注,或用颜色记号笔标出,同时要随附例句与出处,比如“辍耕之垄上(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这样方便知识分类整理,清晰记忆。
接下来是它的虚词用法,分别有代词、助词用法。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它在句中所处的结构和表意功能进行细分了。我们用具体题目来分析。如题:
选出“之”字不同用法的一项( )
A.禽鸟知山林之乐
B.名之者谁
C.四时之景不同
D.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们读题之后,首先要把“之”在句中的关系、结构梳理出来。这时,不难发现,与“之”产生关系的词句或短语是“山林之乐”“名之者”“四时之景”“醉翁之意”。其中,A、C、D三个选项的结构完全一致,都是两个名词中间加了一个“之”,用作结构助词,表示定语和中心语的修饰关系,解释为“的”;而B选项中的“名”字虽然是名词,但是此处被活用为动词,解释为“命名”,这在短语结构上就与其他三项明显不同。B选项中的“之”因为在谓语动词之后,结合文句,我们不难发现,“名”的对象就是“之”,“之”用作“名”的宾语,解释为代词“它”。因此,答案为B选项。
要想更加轻松有效地掌握古文虚词用法,一定要有主次、有重点、有方向地学习积累,在例句和练习的辅助下,三招辨虚词用法,定会助力轻松驾驭古文阅读理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