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研究★

2023-02-05李颖李桂英

山西档案 2023年6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战略

李颖 李桂英

(河北大学管理学院 保定 071002)

0 引言

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数字化趋势的前瞻性纲要,为数字时代的文化建设、文化服务、文化产业和文化治理提供行动指南。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的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1]。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与作用。

当前,关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档案的研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学界对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早有关注,并且已经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首先,就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的研究而言,周林兴和崔云萍[2]指出,档案领域应创新档案文化数字化服务形式,推动档案领域协同合作,打造人才队伍,锻造适应新时代文化发展需要的组织能力;吕文婷[3]等人认为,数字档案文化资源建设可从资源数据化、数据关联化、数字服务多元化、数字产品资产化四个方面入手,积极融入国家搭建的文化数字化服务平台,促进档案资源在更大范围内发挥其文化价值。其次,就京津冀协同发展与档案的研究来看,郝飞[4]指出,医院的科技档案为京津冀医院加强彼此的科研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京津冀医院档案管理部门应通过构建区域内医院档案工作协同发展管理机制、加快区域内医院档案管理统一标准规范建设的步伐、创新区域内医院档案相互利用的服务方式等途径来促进京津冀医院档案工作的协同发展。

但是,将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档案工作进行结合的研究较少,本文通过对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进行梳理和分析,指出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提升空间和关键策略,为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贯彻实施和京津冀区域进一步的协同发展贡献档案力量。

1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

1.1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梳理

2014 年2 月,习近平同志在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经过9 年来的共同努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与此同时,京津冀地区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本文主要从顶层规划、编研成果、具体活动方面对取得的成果进行梳理(见表1)。

表1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关键成果摘举

1.2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现状分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全局中,京津冀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对于促进京津冀一体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成为国家一项重大战略以来,三地档案部门为促进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齐心协力做出许多努力,在顶层规划、档案资源整合、档案开发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首先,在顶层规划方面,通过制定合作框架协议,例如《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确定京津冀档案工作的具体发展目标[5],从顶层设计上谋划了京津冀三地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发展格局,不断的召开各种会议和研讨,推动京津冀档案事业的协同发展。京津冀三地签订的合作协议,制定的一系列的战略规划,为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其次,在档案资源整合方面,较为典型的是三地档案部门大力推进民生档案资源建设与整合,通过编制跨馆服务指南、搭建共享服务平台、签署跨馆利用协议等途径进行三地民生档案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为三地档案部门高效开展民生档案服务、充分实现民生档案价值、助力政府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重要推动力。京津冀三地通过档案资源的整合,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完整性和多样性,在档案资源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再次,在档案开发方面,京津冀三地通过开发馆藏档案资源,联合开展了红色档案、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档案法普法等相关主题的展览等活动,并充分利用馆藏档案资源进行档案编研,通过档案进行文化输出,实现档案的宣传教育价值,加强京津冀区域文化事业的建设。对京津冀三地馆藏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的挖掘可以在社会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打造高度的京津冀区域文化自信,为京津冀的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基础。

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在未来的发展中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首先,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仍要继续以大众档案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落脚点,注重开发成果的多样化、个性化、便捷化,强调多元开发主体的共同参与,对接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真正做到全民共享。其次,目前京津冀资源整合的主题类型较少,主要集中于民生档案和红色档案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但其实京津冀三地的馆藏档案资源非常丰富,未来要加强对多种主题类型档案资源数字化整合与建设的力度,实现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再次,目前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开发仍然以传统开发为主,表现为文本展示、专题展览、纪录片制作等,档案开发成果的呈现方式有待创新,未来应积极运用新兴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转型,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

2 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提升空间

2.1 更加突出全民共享

以人为本、全民共享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工作原则,便利社会各方使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根本目的。档案的开发利用始终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这一点上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与档案工作高度契合。新《档案法》的第四十一条明确指出:“国家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推动档案数字资源跨区域、跨部门共享利用”[6]。《意见》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民共享。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文化数字化为了人民,文化数字化成果由人民共享”[7]。

因此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应该更加强调全民共享,即强调对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可及与可用。要想做到真正的全民共享,首先,要切实地了解公众的档案文化需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以满足公众个性化、多样化的档案文化需求。例如,在对京津冀档案馆藏资源开发的过程中吸引公众的参与,加强档案部门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在真正走进民众的同时,增强其档案认同感。

其次,注重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获得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在档案开发过程中运用一些新兴数字技术,例如元宇宙、AI、数字藏品等,让公众可以在移动终端就能够获得开发成果,并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激发公众对档案文化的兴趣。

再次,京津冀档案部门要始终秉持“全民共享”的理念,积极响应新《档案法》与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号召,平等看待每一个公民的档案文化需求,实现京津冀全部公民共享的基础上,从而实现真正的全民共享。档案资源的价值,只有在与社会融合、与全民共享的过程中才能最大化[8]。因此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应当以全民共享为档案开发利用的最终目的和使命,不断拓展档案资源的利用路径和覆盖范围。让社会公众更加便捷、高效地利用档案,是档案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也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实现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必然导向。

2.2 更加注重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

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最终目标是文化的全景呈现,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应主动迎合时代要求,更加充分、全面地挖掘开发三地馆藏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更加注重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其一是加强档案资源开发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使得京津冀区域文化的不同类型文化各自以最佳的方式得到开发与呈现。档案领域的数字化改革覆盖面广、思维手段新,为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提供了更加新颖、便捷、高效的方式和途径,同时为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提供了可能,例如档案开发成果与AI、VR、元宇宙等新兴数字技术的结合[9]。京津冀三地中各地的档案资源馆藏丰富,单从三地的省级综合档案馆来看,河北省档案馆馆藏档案约99 万卷,北京市档案馆馆藏档案190 万卷,天津市档案馆馆藏档案约170 万卷,涉及到教育、政治、文化、经济等各个领域。所以从三地大量的馆藏档案资源中挖掘出的区域文化自然也是多样化的、个性化的,不同类型的区域文化需要不同的技术手段来辅助呈现,从而实现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

其二是充分发挥文化大数据的聚合和关联作用,挖掘出不同主题档案的内在有机联系,使它们得以全景呈现。文化大数据强化了文化资源数据的关联性,把从档案中分解出的零散的数据关联起来,有助于整体性认识和呈现京津冀区域文化。数据是分类、分级、分层的,只有把不同形态的数据进行关联,把不同领域的数据关联起来[10],把文化数据源和文化实体关联起来,才能实现对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

综上所述,加强与新兴数字技术的融合、充分发挥文化大数据的聚合和关联作用这两种方式为实现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全景呈现提供了可能。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底蕴深厚,对京津冀三地文化的全景呈现,有利于增强京津冀人民对京津冀区域文化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京津冀区域文化的母体是燕赵文化,但各自的文化在发展中又各具特色,北京的京剧,天津的相声、评书、评剧,河北的梆子、曲阳石雕、衡水内画等各具吸引力。京津冀档案部门在对其进行开发时,可以通过文化大数据的关联作用将有内在联系的文化连接起来,并通过恰当的数字技术进行以最佳的形式呈现。

2.3 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数字转型

档案工作数字转型已经成为实现档案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出台更是加速了档案工作数字化转型的进程,因此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要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全方位数字转型可以从所开发档案资源的数字转型、开发成果的数字转型以及开发手段方法的数字转型这三个方面入手。

首先,所开发档案资源的数字转型主要体现在对档案资源的开发颗粒度从信息变为数据,开发颗粒度越来越细。文化数字化是当前的主流形势,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大数据体系建设,强调文化数据集约开发,形成“数据超市”,共建共享。对数据态档案资源的开发是对档案内容更深层次的开发,能够最大程度地挖掘出京津冀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

其次,开发成果的数字转型主要表现在由文本展示、专题展览、纪录片制作等传统呈现方式向元宇宙、人工智能、数字藏品等新兴呈现方式转变。开发成果的传统呈现方式虽然曾经被大规模的应用,但是它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对公众的吸引力不够、公众的参与感不强、难以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技术含量较低等。因此京津冀档案资源开发要持续地促进开发成果的数字化转型,新兴数字技术能够更加逼真地还原档案记录的背景、场景、情景,改变传统档案的静态展示形式,使公众获得沉浸式体验,且能够有效提升公众参与感。

再次,档案资源开发手段方法的数字转型主要体现在通过聚类、深度学习、语义关联、本体等方式进行数据处理[11]。总之,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要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致力于为我国建设文化强国服务。

3 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关键策略

3.1 完善顶层规划

加强顶层设计和统筹指导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工作原则之一,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与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均有一定的顶层设计的基础,但是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顶层规划仍需完善。

第一,未来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顶层规划要与国家发展战略、已有的相关方针政策同频共振,与其保持一致性,在此基础上探索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具体思路。一方面,我国一直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和《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为文化数字化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京津冀三地为促进档案资源协同开发一直在积极做出努力,例如签订《京津冀档案事业协同发展合作框架协议》,讨论并通过《京津冀档案馆工作协同常态化机制》。但是,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协同性与共享性较为单薄,这需要更进一步、更有针对性的顶层规划。因此京津冀档案部门应根据三地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实际情况进行谋划,找到最适合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发展道路。

第二,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顶层规划的完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摸索,同时需要注入新鲜的血液,不断创新协同开发的组织形式。如今是瞬息万变的时代,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顶层规划也需要及时的更新和完善,需要京津冀档案部门采取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继续深化沟通,为协同开发指明方向。除此之外,要积极探索新的协同开发的组织形式,例如成立专门的协作组或者管理机构,明确京津冀三地档案部门的合作项目内容及任务分工,来走好协同开发之路。

3.2 强化多元主体参与

京津冀档案部门应积极主动地与各类社会机构、文化机构以及公众进行合作,形成以档案部门为核心的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格局,聚众力打造档案文化数字化建设生态圈,为京津冀区域文化数据库的构建提供真实、完整、丰富的档案资源,协调多元主体的力量,拓展档案开发覆盖面。

首先,要加强京津冀档案部门之间的联动性。充分调动京津冀不同层级、不同系统的档案部门的积极参与,建设跨区域、跨层级、跨系统的档案资源共享数据库,全力推进数字档案资源的共享与交流,实现京津冀档案圈内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其次,要努力寻求与外界的跨领域合作,可以联合博物馆、图书馆、高校等各种文化机构,对文化、教育、旅游、传媒等多种领域的资源进行整合,使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拥有足够庞大的资源基础,同时使各类社会机构均有机会参与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开发。再次,要加强京津冀档案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充分保障所有京津冀档案资源的拥有者都能够参与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协同开发。基于政策优势、地缘相近、文化一脉、资源互补等有利的协同条件,京津冀各级各类档案相关部门都应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坚持战略性、全局性、整体性思维,深化跨区域、跨馆际、跨部门的档案资源协同开发,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部署为指引,共同构建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多元主体参与的大格局。

3.3 加强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是推进京津冀档案资源数字化建设、实现档案资源数字化成果共享、完善档案资源数字化全景展现的重要数字空间,为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提供丰富的档案资源储备。

首先,以“京津冀区域文化数据库”建设为最终目标,关联不同领域的文化资源数据,关联不同形态的文化资源数据,加快形成一批多主题的高质量、高容量的京津冀档案文化数据库[12],将不同文化领域、资源形态、展示形式的文化资源以一定主题进行关联,推动档案文化资源与图书资源、文物资源等不同文化领域的数字化资源有机融合,逐步建立起以“档案元素”为中心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

其次,增强跨区域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力度。一方面,国家档案主管部门需进行科学规划,建立统一的档案资源共享平台标准体系,建立健全档案管理和监督制度,成立专门的共享平台管理机构,为跨区域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供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充分依托新一代数字技术,有意识地增强平台的兼容性和可扩展性,促进档案资源共享规模的扩大和档案资源共享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再次,积极鼓励公众参与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尽可能将所有的京津冀档案资源的拥有者吸纳进来,真正实现京津冀档案资源的共建共享。京津冀档案资源是类型多样的、丰富的,不可避免地有一些档案资源散落在个人手中,这就需要京津冀档案部门做好档案的收集和征集工作,以充实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的数据库。

3.4 提升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吸引力

科技支撑、创新驱动亦是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工作原则,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要集成运用先进数字技术,通过技术驱动创新,促进档案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增强京津冀档案开发成果的传播力、吸引力、感染力。

一方面,可以通过充分利用新兴数字技术,创新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呈现形式,为大众带来沉浸式的档案文化体验。京津冀档案部门可依托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数字孪生、分布式二维码等先进技术,运用新型体验技术对京津冀档案资源进行技术化改造与再现,以提升档案馆用户体验的沉浸感和获得感。

另一方面,通过创新京津冀档案资源开发成果的数字化形式,以激发大众对其的兴趣。应主动寻求与数字创意产业的跨界合作与融合,积极与多元呈现形式进行融合,推动兼具个性化、多元化的数字化档案开发成果的开发,动态呈现京津冀档案资源的数字化开发成果,激发大众共鸣的同时彰显京津冀区域档案文化底蕴与文化深度。提升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吸引力,不仅能够充分挖掘京津冀档案资源的文化价值并且能够提升公众的社会认同感,这不仅符合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实施要求,也有助于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出档案贡献。

4 结语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三地档案部门通过不懈的努力已经在顶层规划、编研成果、具体活动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离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战略目标仍有一定距离,可以通过更加突出全民共享、更加注重京津冀区域文化的全景呈现、更加注重全方位的数字转型来进行提升。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顶层规划、强化多元主体参与、加强京津冀档案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提升档案资源协同开发成果的吸引力等面向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的关键策略。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是一项具有长期性、使命性、服务性、社会性的重大决策部署,京津冀档案部门应直面时代潮流,充分抓住数字化带来的发展机遇,把京津冀档案资源协同开发向纵深推进。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战略
战略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
养老“京津冀一体化”谨慎乐观看
协同进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