涅槃新生 重焕生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探索★
2023-02-05陈慧刘赛楠陈文景焦扬
陈慧 刘赛楠 陈文景 焦扬
(1.华中师范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武汉 430079;2.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10)
1 引言
2006 年,《无锡建议》[1]首次提出将“工艺流程、数据记录、企业档案等非物质文化遗存”视为工业文化遗产,我国自此开始了对工业遗产档案的研究。工业遗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物证。工业遗产档案是记载和保存工业技艺的原始信息,见证了工业生产对城市发展和人们生活产生的重要影响,是特定时期社会记忆的凝结,也承载着企业家精神与工匠精神等工业文化核心内涵。2021 年“工业遗产保护专题档案开发”作为国家重点档案与保护开发工程被写入《“十四五”全国档案事业发展规划》。这一举措标志着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与活化研究正式成为全国档案部门工作的重点方向,引导着全国各地档案部门展开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资源活化利用途径与形式得以更新。为深入研究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现状,本文利用数字人文技术,探讨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重焕生机的模式,以期推动社会对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重视与活化利用实践,释放工业遗产档案价值,留存留存工业记忆,传承工业精神。
2 研究综述
2.1 工业遗产档案
根据国家工业遗产和国际工业遗产中对工业遗产的定义,本文将工业遗产归纳为企业在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集历史、技术、科研、社会价值于一身的工业文化遗存,依据其载体形式,可归纳为包括建筑物和机械设备、生产办公用具与档案等在内的物质遗存,和包括生产工艺、企业文化、工业精神等在内的非物质遗存,对推动现代工业的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档案学领域对于工业遗产档案的内涵并未达成共识,存在一定模糊性,但大部分学者对于其概念界定主要从上位概念[2]、双重属性[3]以及价值[4]入手,就工业遗产档案是形成于企业生产运行与后续管理过程中的一系列文件、图片与影像资料这一观点已达成一致,且都充分肯定工业遗产档案的历史凭证价值。综上,可将工业遗产档案看作是在工业化进程与后续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影像、实物及其他载体形式的工业化过程资料与工业化成果记录。
国外对工业遗产的研究最早起步于英国的工业考古学,英国是最早开始探索工业遗产档案整理工作的国家[5],自此,国外开始了工业遗产的研究历程。早在1794 年,格莱戈瓦神父[6]便提议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座展示工艺技术的博物馆。至2001 年,墨尔本大学档案馆针对“工业遗产档案”的接收与保管问题提出实践方案[7]。直至2003 年,《工业遗产下的塔吉尔宪章》的发表,标志着工业遗产是世界历史文化遗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且该观点逐渐成为学界与业界的共识。因其地位不断提高,相关研究也随之增多。我国工业遗产研究的探索起步相对较晚,2006 年《无锡建议》通过后,我国才逐渐开始重视工业遗产档案保护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如苏州工商档案管理中心抢救式接收数百家涉及纺织、丝绸、工艺、轻工等的企业档案,留存丝绸工业文化;2022 年1 月,南京市档案馆启动工业发展口述史采集工作,面向社会征集南京工业遗产档案,并通过拍摄短视频、寻访打卡等活动促进工业遗产档案开发利用。同时,国内档案学领域的相关研究也不断涌现,主要集中在工业遗产档案收集、保护、开发利用和国外工业遗产项目的经验总结等方面。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本文发现工业遗产档案领域仍存在着研究成果整体数量不多、理论与技术研究比例失衡等局限。
2.2 数字人文
本文将数字人文(Digital Humanities)视为一种研究方法,即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来处理传统人文研究问题的研究方法,其将计算机技术、可视化技术与传统人文社科研究相结合,融合了文学、语言学、历史学、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等多个学科,以工程化思维建设模式,加强信息技术与人文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推动文化资源的开放共享与国家话语的塑造传播。基于其在学术、应用等维度的多元价值,国内外聚焦数字人文不断开展理论与实践的探索。
国外数字人文研究起步较早,主要包括档案资源保存、数字人文赋能档案工作的项目实践等内容。在档案资源保存上,Marjan Balkestein[8]等利用数字学术遗产存档(ADA)方法对旧的数据文件进行追溯归档;Macken[9]分析了数字人文学科与艺术馆、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GLAM)多部门合作保存档案资源的优势与可行性。在数字人文赋能档案工作的项目实践方面,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与意大利威尼斯大学、意大利国家档案馆联合举办了“威尼斯时光机”项目[10],通过VR、断层扫描技术、OCR 技术、3D 建模等数字技术实现了档案资源数字化,使公众沉浸式体验威尼斯的千年变迁。
国内数字人文领域研究主要聚焦于数字人文赋能档案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专题。在档案资源保护上,相关研究多集中于探讨遗产类档案保护的实施路径,如周耀林等[11]关注少数民族档案文献遗产数字化保护,提出要通过改善保护条件、加大保护力度、更新保护理念、拓展实践视野等举措保证数智背景下档案数据保护理论和实践路径的先进性;冯惠玲等[12]着眼奥运遗产的数字化保护,以“北京记忆·双奥之城”数字展厅的建设为例,探讨“双奥”遗产的数字化保存与传播的应用落地与前景构想。在数字人文与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方面,现有研究多针对红色档案[13]、高校档案[14]、侨批档案[15]、家谱档案[16]、戏曲档案[17]等特色档案资源,提出活化利用策略。
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数字人文背景下+档案事业发展是近年来档案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且相关研究多从“遗产类档案”的保护与活化利用角度出发,探索数字人文在遗产类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中的角色与作用,并取得了数量可观的研究成果。但从档案类型角度分析,现行研究尚未涉及与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结合。因此,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如何活化利用并重焕生机,有较大的研究空间。
3 研究设计
本文从数字人文视角切入,依托相关政策文本,以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为研究对象,综合采用文献研究法、质性访谈法、主题分析法进行深入探索。分析归纳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构成要素,并进一步探究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
3.1 研究方法
3.1.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主要应用于界定核心概念和探究相关理论与研究进展。本文通过对国内外数据库中的“数字人文”“工业遗产”“煤炭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档案”“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等关键词进行检索,梳理出与研究主题关联性较强的文献,并在客观分析的基础上掌握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现状,确定本研究的切入点;了解数字人文技术驱动档案开发利用的相关理论,形成对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研究进展的科学认识;总结提炼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基本维度,形成要素体系构建的理论基础。
3.1.2 质性访谈法
访谈法是一种常用的质性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个人深度访谈形式,围绕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四大要素展开,选取了来自中国神华集团、神华黄骅港务有限责任公司、神东煤炭集团等煤炭产业链公司的11 位业务人员展开访谈,访谈对象均在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方面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访谈提纲依据文献综述进行设计,分为基础性问题、具体问题和总结性问题三部分,涉及档案资源、参与主体、活化利用手段、数字技术应用四大维度的相关要素,并通过与预访谈的双向反馈,对访谈提纲进行修改和补充。
3.1.3 主题分析法
主题分析法是定性研究的基本方法,通过识别、分析和显示数据内部主题,回答研究问题或研究目标[18]。主题分析法依托理论框架展开主题设置,进而确保编码分析的可行性与合理性,同时降低编码难度。本研究采用主题分析法对所收集的11 份访谈数据及6 份内部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按照初始框架设定编码变量,即从“资源要素”“主体要素”“利用要素”“技术要素”四个维度构建编码框架,并借助NVivo12(plus)进行主题寻找、复查、定义和命名,以确定体系的构成要素、主题与基本框架。
3.2 数据收集与处理
3.2.1 访谈数据收集
为保障调研内容的真实性、代表性、相关性,确保对行业内各组织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具备借鉴和参考的指导意义,本文选取了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神华”)及其下属部门、平级部门等相关人员10 位作为访谈对象。中国神华是全球领先的以煤炭为基础的综合能源上市公司,以煤炭采掘业务为起点,利用自有运输和销售网络实现全产业链综合运营,其历史悠久,发展进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工业记忆资料,工业遗产档案资源丰富。为实现“生态包袱”到“绿水青山”的转变并助力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落实,中国神华开采煤炭后,会依据国家规定对废弃的露天矿进行绿化改造,但该过程中面临部分实物档案资料丢失的风险,不利于煤炭生产全貌的完整留存和工业记忆的全面呈现,因此亟需对煤炭开采全过程进行档案记忆的数字化留存。鉴于此,为深入了解数字人文技术在档案资源留存与活化利用中的实践场景,本文选取了曾参与承办武汉军运会、北京冬奥会、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等大型政治文化活动的视效服务商——利亚德集团相关负责人1 人进行补充访谈,该集团在利用高分辨率、宽色域、重沉浸式新兴显示技术呈现档案资源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对数字人文赋能工程档案的实现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本研究基于前期文献调研结果设计访谈提纲,内容主要分为个人基本信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具体问题及总结性问题三大部分,其中具体问题集中于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的“资源要素”“主体要素”“利用要素”“技术要素”四个层面的具体内容。本文开展访谈时认真遵循访谈法的开展要求,最终,收集访谈录音累计时长669 分钟,生成正式转录文本11 份,共计20 万5022 字。为便于识别与统计,将转录文本数据依据“数据类型(I-individual interview)+文本顺序+起始页数+起始行数”的编号规则进行整理,如“I03-7-1”即代表该原始资料源于第3 份访谈文本的第7 页第1 行。
3.2.2 内部文本资料收集
本研究收集了神东煤炭集团与工业遗产档案管理有关的内部相关文件资料(含管理制度与课题)共6 份,通过编码分析,概括企业档案管理实践工作发展方向、资源禀赋和未来趋势,编码规则同访谈数据。
3.3 数据分析
本阶段依据前期文献综述,对访谈资料、内部文本资料进行归纳,遵循主题分析法的“六阶段程序”,即“熟悉数据”“形成初始编码”“寻找主题”“复查主题”“定义和命名主题”“撰写并分析”,提取相关主题要素,并在此基础上逐步归纳形成子主题、主题与核心主题。首先,通过对访谈资料进行分解,并依据前期的理论基础与深化理解进行归纳,提取初始主题要素,分析其之间的逻辑与关联,从而形成子主题。本研究最终共形成主题要素52 个,构建子主题13 个,其中A、B、C、D 指构建的四大子主题分类标识号,c 代表code,即依据原始资料形成的要素编码。
接着,经访谈与针对编码结果产生的思考,本研究对第一步形成的子主题及编码进行核查,依据质性分析研究中编码要素的内部可靠性和外部可靠性关系进行反复分析,构建上层主题,形成主题范畴。最终本研究构建形成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的四大主题,编码过程见表1。
表1 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主题归纳表
最后,通过整合所囊括的四大主题,结合整体研究背景,高度凝练,深入挖掘能够将所有主题相关联的核心类属,形成核心主题“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
4 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构建
4.1 要素构成
4.1.1 档案资源
档案资源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主要客体,也是整个活化利用工作的基础。结合文献调研及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将档案资源分为档案资源类型、档案智能收集、档案永久保护、档案内容挖掘四个维度,具体见图1。
图1 档案资源要素构成图
从档案资源类型来看,工业遗产档案可以分为纸质档案、影音档案、实物档案、电子文件四类。与工业化进程相比,我国档案数字化工作开始时间相对较晚,纸质档案(I01-9-7、I05-3-29、I10-6-16)、实物档案(I06-8-3、I10-6-19)仍是传统工业企业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主要类型,如工业化进程中留存的纸质文件、企业生产工具等;同时,也有少量的影音档案(I10-6-17)作为补充,如重要领导人参观及企业生产建设关键节点遗存的照片、视频等;随着数字中国建设战略的提出和工业4.0 时代的到来,我国大部分企业建立了OA 系统,也有部分工业企业逐步开始智慧矿山、智慧档案馆的建设(D06-1-22),档案数字化工作进程加快,使电子文件(I06-12-26、I10-6-18)作为现阶段正在产生的档案资源的重要类型。
档案收集工作是保证工业遗产档案完整性的首要步骤,面对数量众多的工业遗产档案,智能收集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从遗产保存的角度出发,明确界定工业遗产档案的收集范围(I10-3-21),除了包含企业早期工业化进程中形成的具有多元价值的档案资源,也应包含企业目前生产运营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其次,在明确收集范围的基础上,应坚持“应收尽收原则”(I08-11-24),将收集工作前置,并借助档案智能采集技术实现对工业档案数据的智能收集(I04-27-2),实现数据流与业务流的优化与全链路贯通,保证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齐全和工业记忆的完整,实现数字人文对企业文化留存的赋能。
档案保护工作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前提。由于战乱、工厂搬迁等历史原因和不断变化的自然环境,大量工业遗产档案未能得到妥善保存,濒临消失,因此亟需做好抢救和保护工作。开展保护工作时,首先要增强各利益相关主体的保护意识(I10-22-4),减少人为因素造成的档案资源流失和损失;其次,可以有意识地开展原始厂房、设备等物质载体(I10-3-5、I10-8-2)的保护工作,突显工业遗产地原址的厚重历史,展现工业发展进程和内涵;此外,应将绿色发展理念(I11-4-6)根植于心、固化于制,结合厂区内景观效果较好的绿化区域,打造体现工业历史变迁过程的新景观,以绿色发展理念筑牢生态屏障。
档案内容挖掘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关键环节。在档案挖掘工作上,首先应结合工业自身特点,尽可能地还原工业生产关键流程,利用档案资源彰显工业特色,如煤炭工业的井下开采环节(I10-9-21);并结合不同受众的角色类型(I10-26-17),契合各自人文需求(I06-10-9、I10-9-14),深入挖掘档案背后的故事(I03-18-1、I03-17-13),提高档案展示的趣味性和直观性,真正讲好工业故事,助力工业遗产档案在企业建设、社会记忆等各方面的“破圈”。
4.1.2 参与主体
参与主体即进行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主要群体。结合文献调研及数据分析结果,本文将从主体属性和主体关系两个维度展开探索,具体见图2。
图2 参与主体要素构成图
在主体属性上,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主体有企业、高校、地方档案部门、文物部分及社会公众。企业是工业遗产档案的主要所有者,是工业遗产档案收集、保护与活化利用的重要管理主体(I10-12-18),工业遗产档案的活化利用则需要企业具有极强的执行力;高校主要承担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相关的理论探索与研究工作,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提供理论支撑(I10-12-21);地方档案部门承担相关政策、规范的制定工作(I10-12-26、I10-14-10),对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起指导作用;同时,部分历史相对久远的工业遗产实物档案面临留存与销毁的矛盾,需要进行价值鉴定,则需要文物部门的参与(I10-13-25);此外,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工作的常态化规范开展还需要协会组织、社区、企业员工等公众力量的积极参与(I10-9-17)。
在主体关系上,由于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的参与主体众多,因此有必要成立相关领导小组,建立统一的领导机制或机构(I05-24-28、I10-13-21),并以地方档案局、馆(I10-14-11)等主体筑成主要领导力量,统筹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的工作进程;在统一领导的前提下,企业、高校、文物、社会等各方力量应明确各自分工与定位(I02-21-11),通过定期协商会谈(I10-13-19),协同推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工作(I09-5-15、I10-12-3),形成健全且常态化运行的协调机制。
4.1.3 活化利用方式
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利用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活化利用方式的保障,通过合理的活化利用,能更好地释放工业遗产档案的价值。本文基于工业化不同阶段呈现出的需求差异,将利用方式分为以规范化管理为目标、以工业记忆留存为目标、以工业文化传承为目标、以经济效益为目标四大维度,具体见图3。
图3 活化利用方式要素构成图
档案作为历史文化传承的载体,有其开发利用的规范化制度,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亦如是。以规范化管理作为目标的开发利用方式,旨在通过建立、更新或完善相关制度,促进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规范化。首先,要建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监督制度(I10-12-27),从政府层面对工业遗产档案活化利用工作进行严格监督,防范工业遗产档案的破坏式、越权式、违法式、违规式开发利用;其次,可以将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纳入档案检查体系之内,对检查目的、内容等作出详细要求(I09-6-1);将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纳入档案利用管理条例中,建立一套规范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利用制度(I04-7-27)。此外,还应该完善相关激励制度(I01-23-14),设定合理的奖励措施,激励基层档案人员、社会公众、企业员工等群体常态化参与到工业遗产档案的活化利用环节。
以工业记忆留存为目标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方式,主要借助各种宣传手段展开,包括专题展览、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宣传产品设计、宣传体系建设等。其中,专题展览是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常用形式(I06-10-29、I10-19-19),在数智技术发展背景下,展览引入新兴信息技术,在留存工业记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沉浸式的参观体验;知识竞赛(I10-22-8)、主题征文(I07-3-22)、宣传产品设计(I06-17-11、I10-22-10)往往和档案宣传的重要节点——国际档案日的宣传活动相结合,此类活动连续性较强,宣传的社会效应明显。而宣传体系建设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宣传工作的组织保障,通过联合企业内部专兼职档案员、开展定期培训等途径建立宣传工作网络体系,提高档案宣传工作效率与效果。
促进工业文化传承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重要目标之一。工业遗产档案记载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是工业文化传承的重要历史积淀;承载了工业发展早期“敢想、敢干、乐于奉献”等伟大精神(I03-15-11、I03-8-23);记录着新中国成立时初期各类工业“筚路蓝缕”的艰辛历史(I03-10-28、I07-4-29),具有丰富的文化价值内涵(I06-15-13)。在开发利用时,要善于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I03-16-1、I08-5-2),更新活化利用理念,通过档案编研挖掘档案资源的文化内涵(I03-5-8),如制作企业大事记I08-11-24、企业口述史(I03-11-3)等等,助力档案价值的释放。
在活化利用实践中,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经济价值也逐渐彰显,通过对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收、存、管、用,可以获取一定的经济收益,如打造工业旅游项目、创意产业园、推出工业文创产品等。随着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和文旅业蓬勃发展,工业旅游是在旅游资源拓展背景下逐步流行起来的新概念。工业旅游是一种以工业生产过程、工厂风貌、工人工作生活场景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方式,在发达国家由来已久,例如加拿大布查德花园用废弃矿场来打造工业旅游景区,获得世界著名的第二大花园和最美花园的称号(I11-8-26)。另外,我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现代化企业开始进行工业创意产业园的探索,实现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化。我国北京的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则是工业创意产业园的典型代表(I11-8-22),其利用首钢的百年工业遗址及工业遗产档案资源,以冬奥会的举办为契机,打造科幻产业集中区,实现了工业遗产保护利用的规、建、管、运一体化。如今,首钢工业遗址公园已成为新时代首都城市复兴的新地标,充分彰显了工业遗产档案的经济价值。在工业文创产品设计方面,可以借鉴故宫博物院等的优秀经验,打造融合工业文化和档案资源的创意产品(I03-6-11、I03-6-16),吸引更多人对工业遗产档案的关注,助力工业文化的传承。
4.1.4 数字技术应用
数字技术应用是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重焕生机的关键支撑,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结合前期文献调研及访谈数据分析,本文将数字技术归纳为“数字技术类型”“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化思维”三个维度,具体见图4。
图4 数字技术应用要素构成图
从数字技术类型来看,VR 技术、3D 技术、声光电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都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技术。以数字技术在神东煤炭集团、利亚德集团中的运用为例,利用VR 技术可以实现煤炭开采地下隧道的场景设计(I11-3-13);利用3D 技术可以实现矿井下的三维虚拟漫游;综合利用声光电技术,可以打造数字陈展(I11-4-3);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ChatGPT 等引入档案资源挖掘中(I10-20-25),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提供更多智能化途径。
从数字基础设施来看,投影设备、头显设备、元宇宙体验仓、LED 设备及档案库房硬件设施的完备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提供了物质保障。以利亚德集团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为例,可利用高亮度的激光投影设备,打造敦煌飞天等历史文化场景(I11-5-26);利用头显设备,复现工业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带来更真实的VR 体验(I11-3-16);利用元宇宙体验仓,360°再现红军过雪山、过草地等场景(I11-10-13);利用LED 设备展现冰雪的晶莹剔透,实现北京冬奥会的完美视觉呈现(I11-6-10);更新档案库房硬件设备(I08-6-22),更好地支撑企业工业遗产档案的活化利用需求。
从数字化思维来看,在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过程中,具体的技术路线要获得相关部门的技术认同,使相关部门明白不同技术带来的效果差异,保证技术路线的科学性,例如在打造首钢冬奥园冰雪场景的技术选择上,最初为节省成本选定为投影技术,但实验证明LED 显示技术更能呈现冰雪的晶莹剔透,视觉效果更好,最终敲定LED 显示技术(I11-6-11);在数字技术选择上,也要结合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挖掘的内容进行决策,不同档案类型、不同应用场景适用的数字技术也不同(I11-6-20);在数字技术设计理念上,不仅需要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而且应将受众需求和用户行为放在第一位,场景设计要充分考虑受众的日常习惯(I01-19-23);最后,应将沉浸式呈现理念贯穿技术应用于全过程,打造身临其境的利用环境(I11-10-13)。
4.2 要素关系分析
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要素各维度之间存在一定的架构关联性。本文结合上文的要素分析,挖掘各要素间的横向整合关系,对应形成“资源层”“管理层”“利用层”“技术层”四层结构(见图5)。各层级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一个体系健全的要素体系。
图5 要素关系分析图
4.3 模式构建
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各要素维度间具有较强的交叉关联性,某一要素会对另一要素具有制约或推动作用。因此,本文在要素关系剖析的基础上,探析构建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该模式作用体现为内部协同与外部协同,内部协同是指同一维度之间的各要素主题彼此影响,外部协同强调不同维度之间各要素主题的互相关联。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构成了逻辑严谨、体系健全的治理体系(如图6)。从整体上看,本文形成了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即“以资源层为基础”“以管理层为核心”“以利用层为目标”“以技术层为保障”,该模式有利于推动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工作的良好发展,实现单一要素或维度所无法具备的功能。
图6 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构建
“以资源层为基础”是指档案资源在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中居于重要地位,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收集和保护是保证工业遗产档案完整性的首要步骤,档案挖掘是进行开发利用后续工作的重要前提。“以管理层为核心”是指档案部门、企业、高校、社会公众及文物部门共同构成了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主体力量,是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决策者、推动者与实施者。“以利用层为目标”是指工业记忆留存、工业文化传承、规范化管理、经济效益共同构成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主要目标与途径,是实现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关键支撑。“以技术层为保障”指的是技术层为整个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基础与保障,技术层从外围环境上对资源层、管理层和利用层产生影响,贯穿整个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过程。
5 结论与展望
本文以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的活化利用为核心研究内容,在引入数字人文技术的基础上,运用访谈法对11 位煤炭工业与文创行业从业者20 万余字的访谈数据进行梳理与挖掘,并通过主题分析法对相关访谈数据、内部文本资料进行主题分析,构建了数字人文背景下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的要素体系,提取出52 个初始要素,归纳出13 个子主题及档案资源、参与主体、活化利用方式、数字技术应用4 大主题,构成了结构完备、框架完整的要素体系。依据要素关系分析的结果,探究了各维度间的整合关联关系,深入分析其相互关系,发现数字人文背景下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构成了“资源层”“管理层”“利用层”“技术层”四层结构,并由此构建出“以资源层为基础”“以管理层为核心”“以利用层为目标”“以技术层为保障”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模式,为数智时代的工业遗产档案资源活化利用与重焕生机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