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服务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青少年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述评

2023-02-05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23年6期
关键词:体教体育精神青少年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题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与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于2023 年11 月联合举办了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科学论文报告会[1](以下简称“科报会”)。本届科报会是反映新时代体教融合成果、概括体教融合思想、激发体教融合创新的重要平台,为我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汇聚智慧与力量。该届科报会集中呈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特别是《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2]实施以来的我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科研工作者的研究成果。认真总结与客观分析本届科报会的整体情况对了解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科研与实践现状、明确青少年体育未来发展方向、促进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本届科报会研究成果概况

本届科报会组委会收到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送的论文,包括学校体育理论与学校体育史、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校体育管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竞技运动、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学校体育文化建设、学校体育运动项目、案例专题12 个研究方向。报送论文中“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案例专题研究”2 个方向的论文最多,是广大体育教学一线工作者和科研院所教学研究人员关注的重点[3]。

1.1 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聚焦热点、推陈出新

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一直是青少年体育研究的热点,报送的论文数量也最多。该研究方向的论文紧扣当前学校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主要问题,反映了当前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和基调,为体教融合促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总结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该研究方向的论文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1)“双减”政策的实施将学校体育课程改革与体育教学改革推向研究的前沿,探讨了校外体育培训机构与学校体育的关系、“家校社共育”的体育实践、体育课与课外体育活动有机整合、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等问题。2)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切入点,相关论文结合核心素养与青少年体育教育的特点,提出了核心素养视域下体育课程改革、体育人才培养、体育教学评价的实践方向和发展策略;同时,还有不少研究者关注和紧扣“教学改革”“课程思政”“新课标”“教育数字化”“幼儿体育”等热点领域,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正在逐步提高、创新意识正在逐步增强。

1.2 案例专题研究聚焦难点、生动形象

案例专题研究作为本届科报会的新增专题,受到广大体育科研人员的青睐。案例专题研究征文中涌现了一批关于探讨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实践经验方面的成果,为深化体教融合提供了多维度的现实参照。该专题论文的选题紧密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围绕丰富学校体育活动、广泛开展校内竞赛活动、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等实践活动及其改革探索成效展开研究,并根据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或突出的难题提出一系列针对性的策略和方法,并能将经验较为精准地转化为可操作的理论或实施方案,例如:“体育与健康课程一体化建设方案与实施”“学校主题运动会的设计与实施”等。这些案例研究提炼了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和建议,可供广大教师借鉴和学习,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同时也反映出教师对目前体育学科课程改革过程中的热点问题的及时关注与敏锐抓取,并能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勇于尝试与大胆探索,呈现了较高的研究层次。

1.3 学校体育史论研究凸显时代特征、固本培元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深化体教融合的重要举措,近年来受到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理论研究涉及的领域更加丰富和广泛,并凸显了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价值与作用。总体来看,该领域的论文紧密联系现阶段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实际需求,聚焦体教融合、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体育课程思政、体育核心素养培养等热点问题,注重新时代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实践领域的探索与创新,坚持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重视数据、经验和案例对论题的支撑。

1.4 运动项目研究水平提升、特色突出

在本届科报会报送的论文中,学校普及的运动项目的相关研究的选题聚焦“新时代‘三大球’振兴战略与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与创新路径”“冰雪运动项目在学校的普及与推广”,从现状调查、师资力量等研究主题逐步转向教学模式创新、运动项目发展、科技手段介入、科学训练等研究主题,其中的优秀成果既反映出我国当前校园体育的蓬勃发展之势,又反映出我国各界对学校普及的运动项目的广泛关注,同时还体现了对体教融合路径的探索。

1.5 学生竞技运动研究凸显体教融合、育时代新人

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是建设体育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学生竞技运动类研究成果的选题聚焦“大中小学‘一条龙’训练体系建设与制度创新”“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运动员的选材、训练与职业发展”,并结合全面深化体教融合的时代背景深入剖析了当前我国学校体育在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学生运动项目文化教育不足、训练科学化水平不高、教练员综合素质不够、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且探讨了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可行路径。

1.6 学校体育管理研究突出协同治理、视角创新

加强学校体育管理是实现教育中国式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建设体育强国的基础,也是对深化体教融合的积极回应。关于学校体育管理方向的论文主要涉及体育课程标准、体育考试制度改革、运动损伤风险管理、体育资源整合等研究主题。相关论文在分析体教融合协同治理的核心要义、协同治理的应然要求和理论预期基础上搭建了理论框架,分析了学校体育制度、场馆设施与器材配备、体育意外伤害事故防范等难题,提出了完善协同治理的法规制度、规范责权体系、构建体教融合协同治理运行机制等实施路径,为体教融合提供了合理化建议。

1.7 体育师资研究放眼未来、关注权益保障

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国在新发展阶段深化体教融合的关键举措,是提高中小学体育专业水平、优化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有力保障。有关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类的论文围绕“新时代体育教师队伍现状”“乡村体育教师配置”“优秀退役运动员转型体育教师的路径”等选题,在调查体育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体育教师的教学、科研、职后培训、职业认知、工作环境、生存状况等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体育师资队伍建设的可行性对策与建议。

1.8 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深入精细、精准施策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实施,学生的体质健康成为党和国家关注的焦点问题。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青少年的运动量减少和久坐行为增多都使得学生群体的体质健康面临挑战。学生体质健康方面的研究已经从简单的描述性研究转向了复杂的多样化和精细化研究。实验类研究逐渐成为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的主导,可以为体育教育工作者和决策者提供更为有力的科学依据。实验性研究使用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评估干预措施的效果,为政策制定提供更为可靠的数据。这些论文使用的研究方法具有创新性,例如ROC 曲线、决策树算法等统计方法可以使数据分析结果更为精确,从而能为决策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这些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学校体育课程改革提供方向,为教练员提供科学的训练建议,为公共卫生部门提供健康促进策略。

1.9 学生心理健康促进研究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该研究方向的论文结合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促进,从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情绪、自我发展、社会支持、体育锻炼态度、心理韧性、体育道德、幸福感等积极心理品质和总体心理健康方面展开研究,深化了学校体育作用的认知维度与理解层次。其中有的研究是通过体育锻炼干预减少抑郁、焦虑、手机成瘾等负性心理问题,研究对象涵盖了幼儿、大学生、留守儿童、智力发育滞后学生等群体。从研究方法来看,问卷调查是主要的研究方法,也有部分研究采用实验法,以脑电技术、眼动技术等方法研究体育锻炼影响心理健康的机制,并建立了结构方程模型,研究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从关键词来看,出现频次最多的关键词是“体质健康”,也有一些具有时代特征的词汇,例如:“体育家庭作业”“亲社会行为”“留守儿童”,还有一些新事物名词,例如“直播”“电竞”“网络成瘾”等。总体而言,该研究方向论文的选题较为宽泛,实验研究是主要研究类型,干预方法多样,研究目的更加明确,选题与研究内容能够结合新时代,提出的路径和策略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1.10 学校体育教育技术与教学理念研究聚焦科技手段、守正创新

从论文选题来看,学校体育研究正逐步融入新技术与新理念,诸如人工智能和GPS 定位技术,旨在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同时也注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这体现了体教融合方式与方法的多样性和深度。人工智能、GPS 定位技术等数字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体育领域。例如,GPS 定位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和收集学生的运动数据,为教师提供科学的教学实施依据。总体来看,该研究方向的论文融入了新技术与新理念,不仅展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方法多样性和理论深度,而且强调了在新时代背景下学校体育与数字技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结合是必要的。

1.11 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研究聚焦数字技术应用、智能化赋能

在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方面的论文中提出了广泛运用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赋能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主题包括:学校体育数字化建设、VR 虚拟技术在体育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助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学校体育场馆智能化建设、大数据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学校体育课堂可视化评价。同时,该研究方向的论文中也提出了许多新概念和发现了一些新现象,也触及一些新的教学环境,例如:“AI 课堂”“数字化教学”“大数据监测”等,成为学校体育信息化建设研究中的新视角和新研究领域,为学校体育扩充了许多新的研究内容。

1.12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研究选题多样、学科交叉特点鲜明

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方向的论文内容具有鲜明的学科交叉特点,并且选题更加多样,譬如学生近视眼防控、学生常见病防控、学校食品安全保障、学生反兴奋剂教育等方面的研究基本能体现近年来我国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发展方面的主要方向,并且聚焦“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重点围绕体育课堂教学、课外体育活动、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学与研究等方面展开研究,更侧重于中小学健康教学实践问题的解决。从学校体育和青少年体育方面的研究成果的学科交叉情况来看,心理学与体育学的交叉研究较多,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物化学与学校体育学的交叉研究略有一二,运用新技术手段、新设备的研究也有出现,诸如使用了光电分析系统、肌电监测产品、红外摄像机等设备,体现出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特点。总之,因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产生的新兴体育综合学科有待加强研究。

2 科报会述评

2.1 会议主题体现了时代性

本届科报会的论文深刻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以来学校体育改革的方向和趋势,符合“服务强国建设,推进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会议主题,围绕“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学校体育在全面育人中的功能发挥”等许多紧贴时代脉搏的问题展开了研讨,为进一步推进我国青少年体育事业发展、强化我国青少年体育科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平台。

2.2 本届科报会是“体教融合”研讨的里程碑

本届科报会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科学研究所、广西民族大学3 个单位共同受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委托组织举办实施,整合了教育界和体育界的多方面资源优势。同时,参会的教师、研究员、教练员来自教育和体育两大系统,他们通过科报会将自身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和探讨,在本届科报会设置的多个环节中不断碰撞思想与创新思维方式,涌现出一批以体教融合为主题的具有学科交叉性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极大地增强了体教融合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体现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新特征。

2.3 会议组织形式体现了创新性

本届科报会是深入推进体教融合、加强我国青少年体育和新时代学校体育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举措。以前的类似科报会以论文报告为主,而本届科报会创新了组织形式,既有大会论坛,又有期刊论坛,还有平行直播论坛,论坛主题和论坛内容环环相扣,突出了学校体育改革的重点,体现了我国青少年体育政策进一步落实的受关注热点,破解了学校体育理论创新的难点。本届科报会对促进学校体育科研成果与实践成果的转化、建设特色学校和青少年体育科学理论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2.4 会议内容呈现了高质量与创新性

一是本届科报会征集的论文的质量显著提高。所报送的论文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达到理论高度的综合分析,又有基于实践层面的客观检验,更有理论探讨与实践实施相结合的高质量论文。二是本届科报会新增“案例专题研究”,创新了体育科研成果呈现形式,更加注重研究的时效性和实践经验的交流与推广。

2.5 东盟国家学者的参与体现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学术交流的开放性

教育部与国家体育总局有关司局负责人、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和部分地方体育行政部门负责人、高校校长、专家学者、体育期刊主编、获奖论文作者代表、媒体记者,以及来自老挝、缅甸、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的观摩团嘉宾等共500 余人参加了本届科报会开幕式,形成了我国青少年体育对外学术交流与多方合作的新格局。

2.6 研究方法逐步多样,跨学科研究格外凸显

推动学校体育跨学科研究,对践行五育融合、推动体育核心素养培养产生实效具有重要作用。本届科报会入选论文中运用大数据分析、风险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的论文数量增加,尤其是在学生健康促进方向的研究成果中运用较多,体现了体育科研的学科交叉融合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2.7 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交相辉映,创新性观点不断涌现

在本届科报会报送的论文中,作者单位为中小学的论文质量有较大提高,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达到理论高度的综合分析,又有实践层面的客观检验,更有理论探讨与实践实施相结合的高质量论文,说明基础教育阶段的体育科研水平正在不断提高。

2.8 研究不足与建议

1)新时代学校体育重大根本理论问题有待进一步深究与阐释。一是学校体育“以体育人”促进学生整体全面发展的效用未能全面厘清,同时也缺乏可操作性行动方案,从而无法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实践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并且使学校体育工作难以摆脱应试带来的功利化影响。因此,如何全面探索发挥学校体育功用性的实践路径和方式,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二是学校体育非学科属性的本质特征尚未得到深入探究,针对性实践策略也有待改进。目前,过度关注学校体育学科化发展的知识体系构建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对开展多样化的凸显学生主体性的体育活动的指导性不足。

2)部分研究的数据获取方式的科学性和严谨性有待提高。一是数据获取的方式不够严谨。有些研究者选取的研究工具和研究方法不够准确和客观。数据的获取方式有的不正确,从而影响到研究结果,导致了错误的结论。二是一部分研究的样本量不足,统计结果没有代表性,不能被推广到更大范围的人群或其他场景,而且小样本量会存在偶然性,从而会影响研究结果的可靠性。

3 本届科报会传递的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旨归

3.1 寓教于体育精神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在“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论坛中,对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分析与阐释体现出新时代学校体育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价值。例如:题为《体育精神:新时代学校体育的价值旨归》的主题报告阐明了体育精神在学校体育中的功能与重大意义,对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高质量开展有了新的理解和认识[4];题为《体育、体育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题报告阐释了体育、体育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关系[5],为科学把握体育精神内涵与外延提供了依据;题为《涵养中华体育精神,发挥学校体育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重要作用》的主题报告呈现了中华体育精神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体育人”新体系的重要作用,拓宽了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视野;题为《中华体育精神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主题报告剖析了中华体育精神助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逻辑和路径,为明晰中华体育精神价值指明了方向。经过在该主题论坛的交流与探讨,专家一致认为:中华体育精神是在中国体育事业艰苦卓绝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是中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体育是培育学生体育精神的重要阵地,培育体育精神既是学校体育本体功能的核心要义,又是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应有向度,还是新时代学校体育“四位一体”发展目标的内涵体现。据此,课题组认为应以高质量学校体育培育学生体育精神。一是要把培育体育精神作为学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的一个重点任务;二是要在“教会、勤练、常赛”中培育体育精神;三是要营造全方位、全环境培育体育精神的良好课堂氛围;四是要以高思政水平教师培育学生的体育精神;五是以科学的学习评价体系引领体育精神培育。

3.2 发挥体育训练对健全人格、健康促进与培养时代新人的作用

3 个平行直播论坛是本届科报会首次设置的新环节,精准聚焦“体教融合”“健康第一”“五育并举”3 个重点关注的研究主题展开了深度研讨。

在以“体教融合,共创学校体育未来”为主题的论坛中,专家一致认为:应深入研究体教融合标本兼治的相关问题。一是确立明确的、长远的改革目标和改革完成时间表,从根本上、机制上解决青少年体育训练与学校体育教育分离的问题,促进竞技体育回归校园,培养理论学习与运动技术全面发展的竞技体育人才;使体育训练回归育人本源,向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健康第一为指导、以提高学生体育素养为追求方向转变[6]。二是制定《〈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将宏观的指导性意见转化为包含具体行动路径的实施方案,在实施方案的若干具体行动过程中,要明确第一责任人(单位)、具体职责分工、实施计划、结果与评价等,将实施方案作为体教融合具体的改革进程的设计、实际操作和目标达成的手段。

在以“健康第一,强体强教强国”为主题的论坛中,各位专家学者一是围绕“学生体质健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干预”“体育促进全面发展”等研究主题提出了多样化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手段和思路;二是就激发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体育与健康新课标应用、体育家庭作业的实施方式、体育中考的策略性、对“小胖墩”“小眼镜”的学校整体应对策略等以学生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改革进行了探讨。专家一致认为:学校体育在后“双减”时代的作用将愈加凸显,是学校教育立德树人与学校教育诸多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应通过对教师、学生、家庭、学校管理者、社区体育组织者的最大限度协调使青少年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得到引导、支持和保障,真正促进青少年学生形成热爱体育、崇尚体育、践行体育的良好生活方式,使其最终转化为青少年终身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与行动力。

在以“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为主题的论坛中,专家一致认为:一是体育训练回归于五育融合的育人本质,以体育训练的功能体现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是新时代我国人民追求美好生活和建设健康中国的必然,是为青少年学生获得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二是“为谁育人?育什么人?怎样育人?”是五育并举教育理念在新时代践行必须要回答的问题,是学校体育要完成的时代答卷。培养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五育并举的体育培育时代新人的价值体现。这要落实到学校体育教育与教学的全过程。三是要防止体育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弱化和体育功能异化现象。这就要改变教育界对学校体育的陈旧观念、全社会对学校教育中体育的价值认知成见、青少年学生作为自身身心健康促进主体的认知偏差、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向。

3.3 学校体育学术研究要通过体育期刊加强推广与研用转化

在以“学校体育学术研究动态与成果转化”为主题的论坛中,体育期刊主编代表围绕“新时代学校体育学术研究动态”和“学校体育相关学术研究如何进行成果转化”2 个议题展开了讨论,并认为“体育学术期刊是学校体育学术研究动态与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体育学术期刊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在新时代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体育学术期刊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体现学校体育前沿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由此,课题组认为,体育学术期刊在未来应在促进学校体育相关学术研究成果的推广和转化方面发挥新作用。同时,体育期刊主编代表同与会体育科研工作者在本届科报会上的互动交流,也传递出了学校体育研究成果推广需要作为研用转化的体育期刊发挥引导作用。例如,体育期刊主编代表在本届科报会提问环节对体育科研工作者关注的选题方向、学术创新、写作风格等问题予以应答,对学校体育科研教学工作者起到了很大的启发作用。

4 本届科报会关于青少年和学校体育工作的“南宁共识”

在本届科报会闭幕之际,大会就加强青少年体育和学校体育工作形成了“南宁共识”[7]。

一是体育的重大意义日益凸显。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工作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载体,是推进强国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基础。广大青年学生要践行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大力加强体育锻炼,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每天锻炼2 h,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彰显身心健康、拼搏、开放、自信、永不言败的青春活力,争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是全面增强学校体育教学活力。首先应着力推进体育课程一体化、体育教学内容多样化、体育教学方法智能化,提高体育教学质量,满足不同兴趣、特长、素质潜力的学生的学习需求。其次应配齐与配强体育师资,加强体育教师队伍建设,实行专职与兼职相结合、培养与培训相结合、一专与多能相结合、甘于奉献与提高待遇相结合,提高体育教师的教学能力,满足学校体育教学需要,增强体育教师职业吸引力,支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三是以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体育高质量发展。首先是一体化设计、一体化推进体教融合,做到理念融合、管理融合、资源融合、赛事融合,促进青少年课堂学习和课外体育锻炼协调发展。其次是构建横向相关部门融通、纵向隶属部门贯通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树立运动场就是教育场域的理念,使青少年在赛场上展现积极向上的良好形象。再其次要高度重视校园足球发展,着力构建足球后备人才成长“立交桥”,激发青少年的足球运动兴趣爱好,持续促进女子足球运动发展,增加足球人口,提高青少年足球运动竞技水平,奋力开拓校园足球发展新局面。

四是倡导全社会重视体育。要建立和完善家庭、学校、政府、全社会共同关心与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长效机制。其中:家庭要树立正确的育儿观与成才观,促进子女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其一生幸福生活打下坚实基础。学校要把学生的身心健康作为体育教育与教学考核的重要指标,开齐、开足并上好体育课,认真组织大课间体育锻炼和课外体育活动。政府要把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强国建设和人民幸福的基础性工程,在师资、场馆、器材等教学条件方面持续加大政策保障力度,激励各地各校大力发展体育运动。全社会要营造共同促进学校体育发展的良好氛围,使健康第一成为共同坚持的学校教育理念。

猜你喜欢

体教体育精神青少年
加油,冲吧,体育精神!
青少年发明家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中国特色体教融合发展思考——对《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意见》的诠释
只为娱乐,无关输赢——古人的体育精神
体育精神的发展和重塑
体育运动学校如何落实体教结合办学模式
激励青少年放飞心中梦
体教结合的完美典范——英国拉夫堡大学
让雷锋精神点亮青少年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