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驱动问题设计策略探究

2023-02-05陈信忠

考试周刊 2023年50期
关键词: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设计

摘 要:小学数学学科渗透“项目化学习”机制,能够有效培养学生自觉执行学案的习惯。教师利用问题为调度手段,将“项目化学习”任务进行问题设计,以发挥问题驱动作用,引导学生自然进入深度研学环节,学生学习体验将更为深刻。“项目化学习”与驱动问题相融合,可以产生丰富的学习动机,教师借助问题设计、问题投放、问题讨论、问题评价等载体打开教程,其启动效果显著,学生响应积极,教学相长,教学效果更为显著,学生在问题思考和讨论中完成认知内化,由此建立起来的学科核心能力更为牢固。

关键词: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驱动问题;设计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0-0093-04

“项目化学习”是指教师为学生准备的目标明确、单一的学习任务,或者是学习活动,以真实情境为载体,以驱动性问题为导向,利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实践活动。小学数学学科教学中渗透“项目化学习”机制,其适合性更强,教师及时推出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顺利进入“项目化学习”环节,以提升学科学习品质和效率。学生对教师设计的问题比较敏感,教师将学习任务融入问题之中,引导学生在问题探索过程中完成学习任务,能促进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

一、 研读教材,确定“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

教师设计教案时,需要有更多教学资源的支持。特别是驱动性问题,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唯有提升问题的对接性、思考性、启迪性,才能顺利激活学生学科思维,进入“项目化学习”环节。

(一)整合问题资源

小学数学学科教学有固定的教材,教师需要有研学意识,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针对学生学习需要,精心选择“项目化学习”驱动问题设计信息,以提升教学驱动效果。“项目化学习”追求任务目标的落实,教师将学习任务融入问题之中,对学生多种感官形成更多触动,有助于学生主动接受这些问题。对整合问题设计资源,教师要做好深入调查,对学生思考特点和能力做出准确判断。

如教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小数的意义》,教师在导学环节可以设计以下数学思考问题:“小数与十进分数有什么关系?小数各个数位名如何区分?小数意义包含哪些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内容展开自主学习,看谁能够正确解读这些问题。学生开始阅读相关内容,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研学环节顺利启动。这些问题有层次性,难度系数也不同,其设计目标是比较明确的,以问题为驱动手段,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学生进入研学环节,针对相关问题展开深度阅读。数学问题带有驱动性、任务性,符合“项目化学习”的特征。教师可以抓住学生思维特征展开问题投放,顺利启动课堂学习程序,使学生在主动探索学习中不断成长,以及教学目标顺利达成。教师设计问题需要素材支持,教材内容是基本依托,如何提升问题设计适合性,有效对接学生生活认知,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二)筛选问题内容

教师精选问题内容,做好对接思考,针对“项目化学习”展开教学设计,要考虑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悟性、研学习惯等制约因素,将“项目化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分解、融入、归纳处理。学生参与问题设计,其助学作用更为突出,教师精选教学内容,组织适合的问题化学习,对问题进行驱动性处理,渗透“项目化学习”内容,无疑能够创造丰富的学习动机。问题驱动有不同方式,教师对此需要有理性分析,优化教学方案,发展学生学习思维。

学生对数学问题比较敏感,教师可以借助问题进行学习调度,创设适合的学习情境。如教学《三角形分类》时,教师拿出一些剪纸三角形:“大家仔细观察,能够做出合理分类吗?你的分类标准是什么?”学生开始观察和讨论,很快就有了分类结论。教师要求学生介绍分类依据,学生主动回馈:“三角形图形有个性特点,主要看其角的特点。如果三个角都是锐角,则是锐角三角形;如果有两个锐角、一个直角,则是直角三角形;如果有一个钝角、两个锐角,则是钝角三角形。分类依据是根据角的度数。”学生回馈之后,教师可以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归纳、总结和评价,继续推出思考问题:“三角形有大小之分,其内角和却是固定的,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进入研学思考环节,教师与学生展开频繁互动,成功启动学生数学思维。学生主动回馈,教学效果显著。

(三)确定问题目标

数学问题与“项目化学习”内容相融合,教师要提出明确的学习目标,以提升教学执行效率和品质。“项目化学习”带有任务属性,教师要在问题设计中渗透目标内容。“项目化学习”关涉任务比较单一,教师设计任务目标也比较明确。教师在目标设计时需要区别对待,体现分层教学意识。问题中蕴含学习任务,任务中提炼出问题,教师可以从目标教学角度出发展开设计,为学生规划清晰的思考方向。

確定目标内容,为问题设计提供必要的理论支持,这无疑是比较明智的选择。教师提出问题任务,设计明确的任务要求,学生有深入研究的主动性,会丰富其学习体验。如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教师设计的学习目标如下:探索和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已知其中两个角的度数,推导出第三个角的度数;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教师先引导学生利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内角,然后设计数学实验任务:“如果用折叠或者撕拼的方法,能够验证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吗?”学生领受问题任务后,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找到适合的白纸,剪出三角形,开始折叠和撕拼,课堂研学气氛活跃起来。数学实验操作都比较简单,其验证过程也很顺利,教师继续提出问题:“我们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有什么用处呢?”学生进入另外一个思维空间,展开专业性思维,学习探索逐渐升级。

二、 创设情境,投放“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

问题情境设计讲究适合性、针对性,学生数学思维认知处于不同水平之上,对其学习悟性、学习习惯、学习基础等都可能形成制约,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以提升问题设计的合理性。

(一)悬疑问题设计

教学情境呈现形式众多,教师以问题为载体设计学习情境,其代入感更强,学生学习思维能顺利启动,在“项目化学习”中完成研学任务,其实践效果更丰富。教师对数学案例、数学现象、数学实验等内容进行深度研究,提炼出悬疑性问题,学生响应积极,在广泛互动交流中达成学习共识。教师让学生学会身份转换,提出自己的问题,这是比较有创意的设计,学生在问题设计中获得的学习体验更为真切。

在教学《四边形分类》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图示,让学生将这些四边形做简单分类。学生平时接触过很多四边形,分类不存在任何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分类情况展开问题设计:“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都属于四边形,这些图形有相似点,也有不同点,你能够通过列表形式做对比分析吗?”学生进入深度学习之中,开始细致观察多种四边形的特点,列出表格进行比较分析。在展示环节,教师继续提出思考问题,让学生再度进入深度研学环节。如:“周长相等的四边形,哪一种图形的面积最大?如何进行结论验证呢?”这些问题虽然超出本章节学习范围,但带有探索性,鼓励学生主动展开思考,接受这项挑战。教师提示学生利用方格纸进行辅助操作。无论哪种问题,都带来“项目化学习”任务,教师为学生规划清晰学习路线,课堂训练效果显著。

(二)案例问题展示

教师对数学案例进行细致分析,提炼出一些驱动性问题,能够快速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围绕数学案例展开问题研讨行动,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体验认知更深刻。教师对数学案例进行专业解读,组织学生集体研究相关问题,给学生提供理论联系实践的机会,学生主动分析案例内容,梳理数理关系,归结数学原理,其思考价值更为显著。数学案例带有生活气息,教师科学整合案例素材,精心设计驱动问题,其助学效果值得期待。

学生对数学生活应用有认知积累,教师可借助生活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学生主动回馈。如教学《小数乘法 文具店》时,教师拿出一块橡皮:“这是从文具店里买来的,其单价为1.30元,如果要买6块这样的橡皮,需要多少钱?”很显然,这是简单的小数乘法案例,学生很快就能列出算式,并计算出正确结果。教师要求学生仔细分析算式,再度给出思考问题:“小数乘法运用哪些方法?如何解读数据概念,以及操作理由?”学生开始观察分析算式的等量关系,对计算步骤特点进行归纳总结,梳理出计算方法。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问题设计,融入“项目化学习”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和讨论,成功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生活案例与学生生活高度契合,对相关思考问题比较有兴趣,其组织效果逐渐呈现出来。教师借助生活案例进行问题设计,学生感觉亲切自然,思考主动性更强,训练价值能逐渐呈现出来。

(三)实验问题投放

数学实验形式亟待创新,教师围绕实验展开问题设计,能营造良好的學习环境。观察实验、探索实验、验证实验、模拟实验等,都属于数学实验范畴,教师可将实验任务进行科学处理,以“项目化学习”任务呈现出来,提出一些思考问题。“项目化学习”本身带有驱动性,教师巧妙植入实验问题,学生展开创造性研学行动,能够建立更多教学新起点。

教师设计数学问题需要借助具体的案例,如果能够借助实物进行组织,其调动作用更为突出。如教学《观察物体》时,教师可拿出几块方块积木,在课桌上摆出不同图形,要求学生从自己的位置进行观察,然后回答教师提出的观察问题。如:“在你的位置观察这些积木是什么样子呢?能否用图示的方法表达出来呢?”学生开始绘制图示,教师挑选几幅有代表性的图示,再度设计思考问题:“为什么大家绘制的图示不完全相同呢?通过观察这些积木和图示,你从中归结出什么规律?”学生开始深入研究,课堂进入研学核心。教师利用实验设计思考问题,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学生思考解答问题情况能够察觉,教师驱动问题设计是比较到位的,学生主动展开观察和思考,其学习认知逐渐丰富起来。数学实验带有直观性,能使学生观察思维快速启动;教师投放理性问题,促使学生展开深度思考,能强化其学习感知体悟。

三、 组织活动,研究“项目化学习”驱动性问题

学生对灵动性、互动性、探索性学习任务有更高的认同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问题讨论,设计课题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反思行动,都能够顺利达成学习目标,满足“项目化学习”要求。

(一)组织问题讨论

教师设计投放思考问题,学生研究探索这些学习问题,教与学达成更多互动。如何提升研学水平,这是教师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学生对小组集体讨论学习活动最为熟悉,教师要做好问题设计,提升问题针对性和含金量,以提升问题调动效果。学生进入问题研讨环节后,教师需要对学生思维走势有到位把握,以便做出适当的干预,让研学活动顺利推进。如果有需要,教师可以主动参与问题研讨活动,为学生带来更多学习启示。

学生对互动性、趣味性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究的意愿,这本身就是难得的教学资源,教师要做好学情调查,设计驱动性问题,启动学生学习思维。如教学《认识方程》时,教师先期解读方程概念,对方程等量关系进行详细分辨,然后设计驱动问题,要求学生自主讨论。如:“方程是等式,其组成因素有哪些?方程中的等量关系带有情境性,如何理解其中含义?列方程能够锻炼抽象思维和概括思维吗?”学生开始研究相关问题,教师适时投放一些课例信息,要求学生结合案例进行问题探究,学生积极行动起来,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要设计有指向性的数学问题,学生自发进行集体研讨,在问题推演中形成数学认知,其学科思维能得到有效培养。数学问题带有思考性,教师有意识地渗透“项目化学习”内容,其设计用意更为鲜明,学生根据教师指导和要求展开学习行动,其学习体验更为深刻。学生对合作性学习活动有兴趣,教师项目化任务布设有针对性,课堂讨论渐入佳境,有助于促进学生学科认知发展。

(二)提出问题课题

教师以问题为载体发动“项目化学习”活动,学生感知体验更为亲切,并将“项目化学习”作为课题进行任务设计,让学生自然进入学科核心。学生对敏感问题有主动探索的热情,教师精选数学课题任务,提出研究建议,组织学生进入研学环节,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其学科思维,在主动探索中建立学科认知基础。课题本身带有“项目化学习”的特征,教师在课题研究设计过程中提出问题,学生积极思考、回馈,课题研学效果能逐渐呈现出来。

学生对数学数据内容比较熟悉,教师借助问题融入任务,提出研究课题,学生主动回馈,学习效率能大大提升。如教学《数据的表示与分析》时,教师设定以下问题性研究课题任务:“我们班级同学的生日分别在什么季节?你能够用数据说话吗?以同桌为合作对象,展开对应调查,列出数据图,制作条形统计图。”学生对这个调查任务比较有感觉,参与热情很高,因为带有合作性质,学生互动频繁。教师可深入学生群体,对学生调查规划和执行情况做具体观察和分析,及时给予技术支持。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搜集相关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数学处理,列出数据表,尝试制作条形统计图,课堂研学气氛逐渐形成。教师提出驱动性问题,融入数学“项目化学习”任务,成功激发学生研学热情。

(三)设计问题反思

教师设计驱动性问题时,需要对“项目化学习”任务进行整合处理,引入反思学习机制,以问题为调度手段,促使学生自觉展开学习反思行动,自然建立学习成长点。有的学生缺乏主动学习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教师利用问题和任务进行对应设计,组织学生主动进入学习反思环节,由此建立起来的学习认知更为理性和深刻。教师组织学生展开研学训练,鼓励学生主动进入研学行动,搜集学情信息,形成学习问题,能够进一步提升课堂组织效果。

教师利用问题进行学习调度,让学生在主动反思中促进认知内化。如教学《平均数》时,学生对平均数概念比较熟悉,但对其生活应用意义还不是很清楚,据此,教师设计思考问题,要求学生展开深度思考,对学习体验做理性分析。如:“平均数可以反映一组数据的总体情况,计算平均数能夠厘清哪些数量关系?计算平均数需要方法支持,你在具体操作中掌握了哪些方法?在数学学习中,往往要运用统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你掌握了哪些统计方法?在生活实践中,应用统计方法需要注意什么?”学生面对这些问题,都能够积极思考和讨论,虽然问题解答存在一定差异,但从问题探讨过程中得到的学习体验是深刻的,教师积极参与学生问题解答活动,能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辅助,确保问题研讨活动顺利进行。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针对性设计思考问题,将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从学生思考讨论情况能够看出,“项目化学习”目标得到有效落实。

四、 结论

“项目化学习”与数学学科高度契合,教师借助驱动性问题设计展开教程安排,整合教学资源,提炼适合的驱动性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问题研讨活动,都能够对学生学习心理形成触动,提高学生研学的积极性。学生对“项目化学习”比较有期待,教师在“项目化学习”情境设计、活动组织、效果评价等环节展开创新探索,学生围绕问题展开深度思考和学习,其研学效果更为显著。

参考文献:

[1]余雪梅.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活动的开展策略[J].华夏教师,2022(29):55-57.

[2]姜肖伶.基于数学表达的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研究[J].试题与研究,2022(23):168-170.

[3]张斌.小学数学“项目化学习”教学实践与思考[J].数学教学通讯,2022(22):42-43.

[4]王英豪.项目化任务群:大概念视域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新样态[J].小学数学教师,2022(z1):114-118.

[5]蔡平梅.以问题驱动促进小学生数学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天津教育,2022(32):52-54.

作者简介:陈信忠(1975~),男,汉族,福建浦城人,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枫溪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猜你喜欢

项目化学习小学数学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以项目化学习为推力的初中思想品德实践教学策略研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当项目化学习遇见STEAM课程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项目化学习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