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创新优化策略探析
2023-02-05贾维渊
摘 要:语文作业设计在初中阶段呈现出优化创新的需要。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一定的质疑、创新精神,应该更改作业模式。与此同时,语文作业的重新设计也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文章通过分析“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必要性,针对目前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重要原则,从减少作业数量、提高作业质量两个层面提出相关的策略。目的在于帮助初中阶段的教师优化语文作业设计,同时帮助初中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关键词:“双减”;初中语文;作业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50-0049-04
自“双减”工作推进以来,教育部严格要求克服机械化、无效化作业,杜绝重复性的数量化作业和惩罚性的教条式作业。语文老师要深度挖掘语文作业蕴含的价值,不仅要从数量上减少,而且要从形式上丰富,促进作业布置分层化、弹性化和个性化,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减轻学生学习语文的课业负担。
一、 “双减”背景下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的必要性
(一)符合国家“双减”政策要求
国家之所以实行“双减”政策,是因为在过往的教育模式下,学生的作业负担过于繁重,大量的机械化重复作业使学生缺失了天性和自主能动性,也对语文作业产生了厌烦心理。想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就需要在作业的设计上做到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提升。语文課后作业是对语文课堂学习过程的完善和补充。传统的作业布置和设计方式并不能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也不能让学生掌握语言应用能力,还影响课后娱乐和锻炼,不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全成长。基于这种情况,国家出台了“双减”政策,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这一政策要求,对初中语文作业进行优化设计。目标在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增强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
(二)培养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
任何时期,压力式的教育方式都不符合个体自由化、高效化发展,而机械化与量化的传统教学模式,更不能促进初中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语文是一门感性学科,不适合通过大量练习来机械记忆、强硬背诵,这只能使学生成为知识僵化的个体。语文学习在于从前人的经验总结寻找生活问题解决方案,在于从别人的审美情绪体验世界的丰富性,陶冶文学情操,增加文学涵养。初中语文教学的终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格魅力,增强其适应社会的生存能力。这些综合素质都不以卷面成绩决定。而“双减”政策的实施,正是为了培养初中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让学生告别以卷面成绩为根本能力判断的错误,引导初中语文教学走上素质教育的正轨。
二、 “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原则
(一)趣味性原则
从现阶段初中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很多教师仍是以统一化的硬性教学目标为背景来调整教学模式。这就导致教学模式调整和优化过程不能有效应对学生间的差异,教学过程缺乏灵活性、变通性和创造性,无法最大限度保证教学内容、任务及形式与学生的适配性,从而影响教学质量和“双减”政策的落实效果。初中学生思想处于变动阶段,意识比较简化,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以兴趣为主。如果语文作业缺乏趣味性,那么就无法提高初中学生完成作业的时效性。学习兴趣的降低会使学生语文作业的完成率降低,完成质量降低。如此,布置作业的初衷和目标就会改变。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天性活泼、爱玩好动的性格特点,布置趣味性的语文作业,使语文作业的特点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通过趣味性作业的布置,杜绝传统语文教学的枯燥感,让作业变成一次有趣的任务。如此,学生愿意并且喜欢完成语文作业,最终会带来作业效果的提升。比如,在书写生活经历的主题下,单纯让学生用文字书写生活经历或者读书心得,很大一部分学生无法按时完成作业。对他们来说,这种纯记忆性的挖掘很枯燥,凭空想象又比较虚假。
针对这种现象,教师可以在课上就对作业主题进行具象化解释。例如,可以在屏幕上投放学生喜欢的动画片,让学生选一句自己喜欢的台词,并且解释为什么会喜欢。在这种互动过程中,学生会把注意力投入动画片的情节,甚至跃跃欲试想要扮演其中的角色。老师可以留出一部分时间加强情景化互动和角色扮演。通过这种具象化的课堂展现,学生对当堂的课程内容会加深印象。这种印象的加深会使语文课堂的效应延续到课后,这就为作业的布置和设计创造了一定的书写空间。以此写出的语文作业,可以让学生尽情发挥当堂课的心理感受。这种经历化的学习任务布置,可以让学生身临其境,有感而发,有依据可循,有记忆可以挖掘,从而对当天生活经历的书写和观看经历的体验,能够通过文字的形式完成。这种趣味性的作业,可以激发学生内心真正的感受,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提高了学生在课后完成语文作业的效率。
(二)应用性原则
初中语文教学的目标在于教会学生运用语言,而不是背诵语言知识。语文的教学重点在于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要教会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应用所学到的语文知识。所以教师应该注重学生对语文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在作业设计的过程中,考虑结合生活实际,争取设计出来的作业能够让学生在完成之后得到根本能力的提升。这一根本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不同的问题、寻找不同的答案,如此才能发挥作业的根本价值。学生完成作业,促进了语文成绩的提升,学生能够在生活中根据掌握的语文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处理心理困惑、加强人际沟通、了解世界与社会的本质,形成美好的文学素养,能够根据语文知识进行心灵释放和情操陶冶。老师在设计语文作业的过程中,要从始至终保持应用性原则,不要使语文作业的设计无立根之本,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化经验,对学生具有问题导向的作用。生活化的作业让语文知识走进生活。相关调研结果表明,学生的生活化经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学生不断总结现实生活的生存规律和生活经验,更好地适应社会、体验生活。学生在日常上下学、坐公交、体育锻炼、娱乐休闲、旅游参观等过程中会形成一定的生活化经验,教师要充分运用这些生活经历,创设应用型的家庭作业,让学生在记忆中思考语文问题,使语文问题和生活问题融会贯通。在这一过程中,有些学生通过引用生活的知识点就能解决语文问题,不但能够完成语文作业,还能在回忆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增强感悟、积累学习经验。通过这些感悟和经验,进一步反哺生活和学习,提高自身人格魅力和生活、生存能力。如此,学生就会渐渐喜欢上语文。比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风娃娃》这一课的时候,可以把风与生活中的场景相联系。风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一种自然现象,学生有体会、有记忆,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风在人们生活中有哪些作用?形成了哪些生产力?带来了哪些灾害?能否通过辩证思维理解风的作用?在这一问题的思考中,学生可以根据日常所遇到的自然灾害和在电视上经常看到的风力发电等,辩证性地分析。这一问题贴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能够促进学生辩证地思考问题,既看到事物美好的一面,也看到事物有害的一面。
(三)实践性原则
如果说应用性语文作业的设计是为了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那么实践性作业的设计就是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提升。在应用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过程中,促进学生把理论知识转为思维能力,最终形成实践能力。在应用型思维的培养过程中,学生会产生一系列的生活化经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善于想办法,想点子。不过,思维能力想要形成创造化的结果,就必须进行实践落地。为了增强语文作业设计的实效性,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落实语文思维,形成动手能力、创造生活的美。将语文知识应用到实践过程中,能够激活学生内在的语文素养,使语文素养形成实际的创造力,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信和骄傲感。语文是一门审美学科,实践性很强。在生活中,人们无时无刻不在应用语文知识。例如,现在很多工业成果,农业、大自然、社会各类现象,其问题总结、经验分析、规律归纳都需要组织语言来进行描述。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教师可以设计劳动实践型作业。首先,教师要利用问题去进行作业设计,给学生预留一个问题,比如: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爬上墙的?可以让学生回家请教家长,或者去网络上查询资料,然后录制视频,形成自己的解答。为了促进对答案的印证,教師可以进一步对实践作业进行深层次设计,让学生对爬山虎亲自进行种植或者移栽,观察爬山虎的生长过程,理解爬山虎是如何一步步爬上墙的。通过实践与理论的对比,增强学生对答案的理解和认知,印证答案正确与否。通过对爬山虎的生长观察,学生可以对之前网络上搜索的资料或者父母的生活经验进行对照,形成自己的理解:当初的答案或者是错误的,或者是有偏差的,或者是正确的,都可以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来印证。这一实践过程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是对学生主观能动性、自主思维能力、问题研究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的综合考验。
(四)创新性原则
在初中语文作业的创新性设计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号召下,中国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创新时代。社会主义独特的创新文化基因需要在初中阶段就进行普及,以便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文化的传承。一个拥有创新力的国家,才能在世界上立于不败之地;拥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才能在国际竞争中保持独有的国际地位。这一宏大的创新理念,需要在初中阶段进行理念渗透,以完成我国社会进步的基础力量准备。创新是一种前瞻性思维方式,它具有引领性、领导性、创新性,它通过初中阶段的自主思维开发,甚至是逆向思维和反向思维建设,帮助学生培养质疑能力和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以往教师主要是针对课上既定的内容进行作业设计,以完成对课上内容的复习。而创新性作业设计需要增加一定的探究能力培养内容,促进学生触及未知领域,增强知识发展能力,为接下来的延续性教学创造便利条件。不过,实施创新与探究的作业设计,前提是教师应该让学生对之前的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理解。创新不是平白无故的,而是有基础、有先决条件的创造。
例如,可以通过多角度思维的方式帮助学生形成创新能力。在讲述草船借箭这一内容时,可以主要表现诸葛亮的光辉事迹。教师可以播放草船借箭的影视片段,方便学生了解草船借箭的相关角色、背景、剧情。在课后教师可以留下一个开放性的具有思考空间的语文作业:草船借箭对赤壁之战形成了哪些影响?你是否对诸葛亮借东风的事情保持质疑?通过查阅相关史料,学生可以沿着历史的脉络进行赤壁之战战况分析,增强对后续故事的理解能力。与此同时,还可以增强学生的质疑能力。学生根据史实与演义综合思考,可以形成自己独有的文学判断。通过这些开放性作业的设计,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学观和历史观,促进学生对后续故事的研学与探究。
三、 结论
总而言之,“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强调了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要求教学工作的开展必须以学生具体需求为中心。然而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之间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其教学需求不尽相同。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应该符合“双减”政策的要求,落实趣味性原则、应用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和创新性原则。这四大原则可以帮助初中语文教师完成作业的优化设计,同时使作业设计满足多元化、丰富化、层次化、个性化的需求。“双减”政策下,初中语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变更和教学目标的升级,完成相应教学策略的拟定。在这一过程中,要贴切地把握“双减”政策的主要脉络和精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能力的晋级化发展和水平的差异化发展,使学生在不同领域、不同方面都能养成相应的语文技能。初中语文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好课堂时间,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帮助学生在课上完成大部分语文知识的获取,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减轻课后作业的负担。“双减”政策的实施,其实质是“减负增效”,它能够帮助初中语文教师主动更新教学方法,关注学生实际需求,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刘佩杰.“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策略[J].学语文,2022(6):14-17.
[2]吕龙.“双减”背景下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策略[J].语文建设,2022(21):74-75.
[3]王德金.“双减”背景下初中语文作业优化设计——以小说单元为例[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2022(Z5):56-59.
[4]张会芳.立足实践,多元设计——论小学语文作业设计[J].文渊(小学版),2021(3):2114.
作者简介:贾维渊(1974~),男,汉族,甘肃平凉人,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石咀初级中学,研究方向:群文阅读、“双减”政策下的社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