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研究
2023-02-05左晨高伦
左 晨 高 伦
(新疆工程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很多建筑工程施工规模大、建设周期长,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应用多种施工材料以及机械设备,因此施工现场管理难度较大,尤其是安全隐患较多。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各类工程项目建设中,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发生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施工现场安全管理不当所造成的,不仅会影响工程项目建设效益,同时还会对施工人员以及周边群众生命安全构成危害。因此,对建筑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措施进行详细探究意义重大。
1 建筑施工的特点
1.1 工程规模大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项目规模较大,只有对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施工原材料、人员进行有效的管理,才能够确保项目建设的有序开展。现阶段,对建筑项目中发生的安全事故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安全事故是由现场施工人员不能按照施工安全规定组织施工以及管理所导致的,同时,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和施工原材料也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果没有对施工材料进行质量检测,定期加强机械设备维护管理,则施工现场事故发生的概率会大大提升。
1.2 风险点多
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中,现场施工环境较为复杂,应用的施工技术和设备较多。另外,在不同的项目建设中,风险种类和风险系数各不相同,在工程项目中,施工现场各个环节存在较大差异,风险种类也有所不同。由此可见,在进行风险防控管理时,对不同的工程项目以及各个施工环节,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安全防范方案,降低安全事故发生概率。
1.3 施工工艺复杂
我国建筑行业发展迅速,许多新型的施工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建筑工程项目当中。在现场施工时,施工技术类型较多,各个施工环节应用的施工工艺有所不同,存在较多的安全问题。随着工程项目建设进程的加快,施工现场存在的风险也在持续变化,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显著增加。对此,需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监管,提高施工工艺质量,严格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施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1.4 施工周期长
随着我国建筑领域的持续发展,大规模的建筑项目不断增加,同时建筑项目施工难度也越来越大,项目工程的建设工期较长。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基本处于露天施工的状态,现场施工环境较差,受到天气因素影响比较大。对此,在现场施工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的概率显著提升,同时施工安全管理难度增加[1]。
2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原则
2.1 合理性原则
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对于各个施工环节,均需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进行施工,并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安全管理计划。在建筑项目建设中,需对项目工程施工成本和项目进度进行有效的控制,加强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将施工安全管理计划落实到项目工程中,保证在建筑项目建设中,可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整体质量。
2.2 预防性原则
在建筑项目施工安全管理中,需对施工现场存在的风险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需重视项目施工安全管理,并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力度,制定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降低项目工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现阶段,建筑施工整体质量面临较多的问题,需对施工环节进行详细分析,并制定出相关计划方案。除此以外,需对施工项目中的风险因素进行准确识别与有效的控制,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2]。
3 工程实例
本文选择对某市综合性商业1#、2#楼项目建设进行详细分析,对项目施工现场安全监管措施进行探究。该商业综合体1#、2#工程概况见表1。
表1 某商业综合体1#、2#工程概况
项目工程各个环节需按照相关环保要求进行施工,防止出现环境污染的问题。有序开展项目建设,即可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并满足业主提出的各种需求。在建筑项目建设中,需按照施工安全管理体系的相关要求,对项目工程加强安全监管,严格执行《建筑工程安全施工标准化指南》。同时,还需获取相关部门授权的项目施工安全保证体系凭证,据此开展安全施工,保证项目工程生产安全,确保施工安全监管责任实施到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为工程施工安全监管活动的有序开展进行提供保障,提升建筑项目整体质量[3]。
4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策略
4.1 制定安全管理架构,明确安全生产责任
在建筑项目管理方面,需建立科学合理的施工安全管理体系,明确安全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对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发挥出重要作用,并将安全管理体系应用到现场施工的各个环节中。在建筑项目中,可采用施工安全管理小组的模式进行现场安全管理,建立施工安全管理部门,并划分部门职责。在建筑工程建设前,需组织成立项目施工安全监管工作小组,项目负责人为工作组长,协同负责项目施工各个环节的安全管理。在建筑项目建设中建立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小组,明确小组成员施工安全管理的职责,定期对工作组成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即可显著提升施工人员以及现场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意识。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施工现场存在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需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解决措施,并对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措施进行优化调整。对风险较高的项目施工现场,需做好警示工作,并编制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4.2 划分现场风险等级,纳入安全管理体系
在建筑项目建设中,现场施工安全管理人员需综合考虑项目现场施工状况,对施工人员,施工材料、机械设备等可能存在的事故风险进行分析,得出以下两种概念:第一,可能发生的事故风险,有4 个级别:不会发生安全事故,用字母A表示;在特殊状况中发生安全事故,用字母B 表示;在一般情况中出现安全事故,用字母C表示;大概率会出现安全事故,用字母D表示;第二,较为严重的安全风险,有3 个级别:无事故风险,用W表示;可弥补的事故风险,用S表示;不可接受的事故风险,用O 表示。本工程纳入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项目见表2。
表2 本工程纳入施工现场安全风险管理中的项目(部分)
4.3 重视安全风险管理,完善安全防护措施
在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需加强项目安全建设意识宣传教育,对施工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培训,使得所有施工人员以及管理人员都能够明确意识到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在建筑项目工程管理过程中,确保工程项目现场施工安全至关重要,同时也是建筑行业一直认定的标准。通过加大宣传施工安全知识,可提升施工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建筑项目施工现场中,存在较多的风险问题,需予以重视,并加强现场施工风险检查与安全管理力度。在安全保护措施的实际应用中,需对相关施工环节进行合理的判断,明确相关施工规定标准,确保能够符合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的要求。在建筑项目建设中,加强现场施工安全管理,可对各种突发事件进行有效处理,使得项目施工环节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明显下降,为项目现场施工的稳定与安全提供保障。对上述项目现场施工中的风险级别划分情况进行详细分析,在该项目工程施工安全管理中,需实行分项分层的管理,将不同施工环节的风险问题相结合,据此编制出细致的安全防范体系,并定期排查项目工程施工存在的风险问题,保障项目工程施工有序开展。对于较为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需及时处理,并进行整治[4]。
4.4 完善现场管理制度,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在建筑项目建设中,需对现场施工加大安全管理力度,可有效保障项目工程施工的有序开展。由于建筑施工周围环境较为复杂,施工技术和机械设备较多,存在管理遗漏的问题较为常见,为保证施工安全,还需持续对项目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进行完善,建立施工安全管理体系,并以领导层次考虑项目施工安全存在的问题,并进行有效的干预。在建筑项目中,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需保证设备管理、施工人员管理、材料的协同性,在施工人员管理方面,需基于安全管理体系对现场施工人员开展安全知识宣传,加强施工技术安全管理力度,使得施工人员能够掌握专业的安全技术要点,减少现场施工安全隐患,当发现施工环节中出现安全问题时,需及时进行有效的处理。在施工人员开展施工安全培训的同时,还需定期安排技术人员进行施工工艺培训教育,并聘请专家开展施工安全知识讲座,使得施工人员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并将理论知识应用于施工实践中,有效应对建筑项目中出现的各种安全隐患问题,为改善安全管理体系提供保障。在建筑项目管理工作中,部分分项施工难度较大,对于综合素养较低、施工技术较差的人员,需开展施工安全知识培训,提升其施工安全意识,掌握专业的施工技术工艺。
4.5 考虑多种风险因素,协调现场施工流程
4.5.1 设备因素
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应用各种机械设施,由于设备使用率较高,因此,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可保障项目生产安全。为提升机械设施的应用效率,需解决好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风险问题,因此要对机械设备做好维护管理。在项目建设中,仪器设施的正常运行对项目工程的有序开展的影响较大,加强设备运维管理,可减少运行风险发生率,提升设施运行效率。在该工程项目建设中,需加强机械设施的安全监管,并编制细致的施工现场使用规定,设备操作人员必须具备相关技术证书,并定期组织相关技术人进行考核,按照相关规定使用各类机械设施。另外,还需编制出完善的设施维修保养制度和责任体系,保证项目施工中各类机械设备能够安全运行[5]。
4.5.2 材料因素
在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施工材料采购管理对项目进度起到十分关键的影响,与建筑施工整体质量有着重要联系。在施工材料采购计划的制定方面,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确保采购过程有序开展。比如,在采购项目施工材料过程中,现场施工监管人员需将施工原材料的采购计划进行总结,并提交给采购人员,全程参与采购过程,为采购的有序进行提供指导,满足项目工程对施工原材料的各种需求。当建筑项目对施工原材料的要求与采购的材料出现冲突时,需立即对项目施工设计计划进行修改,保证能够满足采购需求。
4.5.3 人员因素
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需加强现场施工人员管理,明确自身管理职责,降低施工人员对项目现场产生的影响。比如,在混凝土结构建设前,需告知施工人员质量控制要求,编制科学合理的管理方案,对造成混凝土质量较差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实施有效的解决措施。在建筑项目施工中,创建完善的项目施工管理体制,明确管理职责,降低施工人员对项目现场产生的影响。对施工现场环境开展评价机制,主要内容有天气状况、水文状况等,并进行风险预估,制定出有效的防护方式。
5 基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的重点部位安全管理
在建筑项目中,完善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方案,积极推进项目生产安全,可对施工现场安全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建筑项目建设过程中,对现场施工中的各个环节,均应当加大的质量监管力度,加强施工现场临边防护安全管理、场地安全建设、设备停放安全管理。在创建施工安全体制时,需综合考虑项目现场施工的各种因素,并分析工程项目周围环境,明确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措施的有效性[6]。
在建设危大分部工程时,需编制专项安全管理计划方案,将PDCA 循环管理方式应用到项目管理当中。由于一些分项建设中的施工技术较为复杂,因此,发生的风险可能性比较大,对此,需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评价工作。例如,在大型起重吊装、大型深基坑等施工中,需对施工环节进行风险监控,并实施有效的保护方式。另外,在建筑项目建设中,需保障现场施工用电安全,项目施工过程中,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安排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巡查工作,并对电力设施进行全面检验。如果出现问题,需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确保电力设施正常运行,避免发生安全事故。在建筑项目中,将PDCA循环管理方式直接应用到重要的施工环节中,同时还需检查安全管理的效果。对此,需对各种较为重要的问题进行分析,将项目现场施工安全监管体系与相关规定要求进行结合,编制出科学合理的安全方案,据此开展施工安全管理。
6 结语
随着各类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显著增加,施工现场所应用的技术类型、设备类型较多,因此施工现场风险隐患复杂。对此,必须加强现场安全管理,结合项目建设要求、环境等,制定完善的安全管理方案,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能够顺利完成。